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影帝重回十八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纵马昆仑

    一般病毒性感冒都没特效药,市面上的那些药,基本也就是缓解症状的。

    再早一些,宁远他们小时候,每次感冒都会用被子捂一身汗,出了汗,很快就能好,就是有一点,出汗后要立即擦干并注意保暖,要是再着凉会更严重。

    不过宁远的戏份也基本结束了,再就是一些补拍的镜头,不用那么赶,暂时可以休息一下。

    但宁远除了每天晚上不再熬夜、早睡外,其他时间,要么自己在酒店整理拍这部戏时写的心得体会,要么就去片场看他们拍戏。

    因为打定主意这部戏要好好学习,所以无论自己的戏,还是别人的戏,只要宁远有时间,都会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和心得。

    当然,这是李雪刀教他的。

    现在有时间了,宁远就开始整理,毕竟刚学的,越早整理复习越好融会贯通。

    回来几年了,宁远也慢慢适应了手写,放前世,从零几年之后,他走哪儿都会带着笔记本电脑,除了签名外,他很少动笔,经常发生提笔忘字的事情。

    而李雪刀,他因为身体素质不如宁远,去挂了两天的吊瓶。

    这期间都是宁远陪着他,也让剧组的人笑称,戏里是宋江的跟班,戏外也是跟班。

    而李雪刀则非常骄傲的道:“小远是个好孩子!”

    李雪刀躺那儿输液,宁远就在旁边坐着写写画画,李雪刀醒了后,看到他的本子,就要过来看看。

    看着看着,李雪刀就不住点头。

    “记录的挺完整,继续保持下去,你会发现进步特别明显,以前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正因为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进步很快,李雪刀当然要让宁远也这么做。

    看的时候,李雪刀不时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开始宁远会拿过来写着加进去,后来李雪刀嫌麻烦,直接自己写,也算是批注了。

    就是他们经常会被打断,毕竟是名人,时不时就会被认出来,然后免不了被索要签名。

    所以,输了两天液,感觉好了不少后,李雪刀就不去了,两人要么在酒店探讨,要么去片场观摩别人拍戏。

    跟之前差不多,看的时候,李雪刀先问宁远的感受,然后自己再补充,宁远就记录下来。

    除了讨论表演,李雪刀也会跟宁远说一些拍摄时,导演张绍林的一些意图和用意,还有编剧改编这段跟原著的印证,有什么效果,又好在哪儿。

    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讨论出问题,然后跟导演和编剧商量,进行更改。

    时间长了,不少演员没戏份的时候,都会围到李雪刀和宁远旁边,听他俩讨论,也受益匪浅。

    这天,他们在‘梁山’这边拍结局的戏份,是饰演吴用的宁晓志的个人戏。

    剧情也很简单,就是吴用抱着宋江三人的骨灰罐,从楚州回到梁山安葬。

    尽管原著写的是宋江、李逵和后来的花荣、吴用他们土葬在廖儿洼,再加上对古代入土为安的既有印象影响,如果因此就认为改编的火化是bug,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火葬在华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是因为战争,很多官兵死在遥远的外地,那么多遗体带回去根本不现实,想要回家安魂,只能火化,后来演变成对爱国捐躯的一种褒扬。

    不过真正让普通大众接受,还是唐宋时期。

    一个原因就是佛教的兴盛,让民众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去往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是两宋时期,佛教兴盛的汴京、冀省、两浙、闽省、川省,火葬同样接受程度很高。

    再一个,因为有这种风气,家境不好的民众就不会觉得火葬是丢人,为了省钱,也通过这种方式下葬。

    最后就是少数民族的影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东都事略》记载:“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

    因为这种风气,那时候很多大城市都有火葬场,叫做化人场,南宋都城临安,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六个。

    其实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就下令禁止过,但收效甚微,而后来程朱理学开始,他们都上书禁止,依旧相当于一纸空文,直到南宋灭亡都没禁住,尤其是两浙路,连富人都以火化为追求。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在宋朝刚开始影响力还不大、元朝根本不在乎的理学,开始发扬光大,官府以残忍为由,下令禁止,这才慢慢废除了。

    说来也让人无语,那时候不让烧,偏要烧,而到了现在,让烧,偏要偷偷埋。

    所以,水浒这个北宋末年时期,火化不仅不是bug,还是风尚,穷人为了省钱,富人为了追求极乐,都这么选。

    此时宁晓志坐在的摇摇晃晃的牛车上,头扎孝巾,神色凄凉的抱着宋江的骨灰罐,身边放着李逵和花荣的,眼神空洞无神。

    这时候,他的妆容也跟之前他和李逵去找宋江的精神不一样,头发花白,面容憔悴。

    一路都没有台词,但那孤独的、可怜的模样,让人看得心酸。

    在这中间,拍了一幕吴用抱着他们的骨灰罐,经过断金亭的画面。

    曾经,林冲为了纳晁盖、吴用和阮氏三雄等人入伙,在这里火并了白衣秀士王伦,也是多少次进出梁山的必经之地,取的就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意思。

    但现在,镜头所过之处,一片残破,还有蛛网随风飘摇。

    “看看,这跟当年梁山好汉齐聚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李雪刀感叹道:“不仅是这样,断金亭三个字本来就是兄弟齐聚的寓意,而现在隐含的意思,也是兄弟不再,断金亭就荒废了。”

    宁远点了点头。

    其实从梁山之后,征伐天下的戏份时,剧组就有意让这里荒废,不仅这里,还有聚义厅那些地方,还专门捉了些蜘蛛,弄来一些灰,到处撒,就为了‘做旧’。

    梁山后山有座墓园,这里都是分封前,梁山好汉的埋骨之地。

    因为是冬天,草木枯黄,同样一片荒凉的景象。

    在开拍前就准备了三座坟茔,并立了碑,所以直接拍吴用在墓前烧纸钱的镜头。

    依然没有一句词,有的,只是燃烧的轻微声音,和坟头压着纸钱被北风吹动的声音。

    宁晓志木然的坐在墓前,用树枝拨弄着燃烧的纸钱,有一搭没一搭的。

    赶车的老汉,佝着腰坐在宁晓志身后的牛车上,微微喘着气,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看向宁晓志背影的眼神很复杂。

    “之所以出现他,你觉得是什么用意?”李雪刀问道。

    宁远沉吟道:“接下来就是吴用在聚义厅自缢,这个老仆,将会帮他收尸?”

    李雪刀点了点头:“差不多,除了这个,也通过他此时的面目,表示吴用的结局也是一样。”

    “就跟当初宋江在楼上那番话一样。”宁远恍然。

    宁晓志一个人在那里无声的烧纸,虽然一片静悄悄的,但也依然让人眼神离不开他。

    他演技当然厉害,曾经拿下第三届华夏话剧金狮奖的演员,也拿过梅花奖,演出的话剧几十部,除此之外,在2015年以前,他每年参演的电视剧也至少三四部,虽然大都是配角,但只要出现,观众看的时候就不会忽视掉。

    就连杨蜜那部《盛夏晚晴天》的肥皂剧,他在里面演刘凯威跟班谢创的父亲谢照厚、乔氏那位奸诈的董事,把一个奸诈的笑面虎演得栩栩如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他对戏的那些人,看着就是演,而他,就是那个人。

    说起来,这部水浒里,拿过金狮奖的还不在少数,饰演童贯的雷格生,饰演高俅的魏宗万,就拿过89年第一届的金狮奖,而且雷恪生还拿过梅花奖。

    当然,李雪刀也拿过梅花奖,拿梅花奖的还有演林冲的周野芒,另外白玉兰和佐临的话剧奖也都拿过。

    演卢俊义的王卫国也是如此,梅花奖、白玉兰奖都捧过。

    这样的大腕,在水浒传里还有很多,当然,也有不少人虽然没有拿过奖,但演技也丝毫不逊色于他们。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用心,或许也跟张绍林、任大惠他们选角的郑重,和高标准的要求有关。

    看到墓园里,在不远处的那座‘林冲之墓’,李雪刀忽然感叹道:

    “说起来,之前林冲之死的改编,就非常不错,因为我把高俅放走,气得他吐血而亡,那一幕看起来真是太揪心了,不过这样一来,远比他战死沙场更显得讽刺。”

    宁远也点了点头:

    “那一幕我也印象很深,最后死的时候太凄凉,跟我们在另一边因为可以招安的兴高采烈形成极大的反差,摄像机还给墙上的盔甲一个镜头,这样勇武的人,没有战死沙场,却是这样一个结局,太让人唏嘘了。”

    李雪刀说道:“所以啊,后来我在那儿哭,不是演,是真的心里难受,好的剧情设计,真的能调动演员的情绪。”

    宁远深以为然的再次点了点头。




294、成功的因素VS大胡子
    要把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变成一部影视作品,其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何况还是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巨著,如果原原本本按照原著来拍,那么最起码也要拍一百集,即便是压缩,也要拍七八十集。

    拍这么长的电视剧,不光成本要大大增加,而且整个故事就会显得冗长,节奏就会变慢。毕竟影视不是文字,文字可以慢慢去品,而电视剧最主要看视觉系统去感受,节奏太慢,就不是水浒,就变成了高丽剧,那样反而拍不出水浒的真正味道。

    所以,在几个版本的水浒影视作品中,都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就拿鲍国安饰演宋江的鲁省版本来说,很多英雄好汉都没出场,完全是按照人物故事为单元进行拍摄。

    而宁远他们这版,改编也不少。

    不仅宁远和李雪刀自己认为,包括公认的,也是觉得林冲之死改的特别好,把那种冷和热、欢呼和孤寂的对比刻画的淋漓尽致,也从侧面反应当时两派之争,更升华了境界。

    当年这剧出来的时候,大多是赞扬,当然也有差评的,有的说把潘金莲那些戏演那么多,反而水浒的好汉都没凑齐。

    而对于宁远来说,他觉得详略得当其实更好,一百零八将真没必要弄齐,这是文艺作品,不是居委会户口簿。集中笔墨做大事,凸出主要人物形象才是文学和影视改编要做的。

    央视四大名著剧,其他三部都多少有摘录原著之嫌,唯有水浒尝试了再创作,就像林冲之死,以及花荣辞官跟随宋江,最后一同死去,以及吴用带着他们回梁山,而不是跟花荣一起跑到廖儿洼自尽,可以说……改编更深刻于原著。

    大刀阔斧删并大量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同质化情节与较次要人物,同时增加如宋江方腊各派属下齐打擂、燕青李师师远走天涯等情节,深化了电视剧叙事主题。

    好的影视剧,可不仅仅是剧本改编好,从选角的时候,就已经在下功夫。

    宁远当初艺考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李雪刀演宋江,艺考半年后宁远才进大学,可直到他大二上学期开始拍摄的时候,还有个别人没选好,就可以知道花了多长时间。

    而且甄选的时候,并不是像未来,只要资金充足,就狂揽大牌和红星,而是充分尊重原著,完全按照原著的描述,从作品质量的角度考虑来选择。

    不一定是清一色的美女帅哥,但是一定要极具人物特点,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所以演员是否符合原著,身上是否有江湖气,外形条件是否匹配,就成了选角最重要的事情。

    就像宁远说的那样,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名让作品成为经典。

    选好了还不行,还要集训,长的超过半年,短的也至少一个多月,宁远要不是给他们秀过肌肉展示过硬的功夫,也根本请不掉假。

    在选角阶段结束之后,导演硬性要求:所有进入剧组的演员都要健身,既是为了让观众看得真实,也是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

    因为要演的角色都是英雄好汉,既然这样,整日拼杀就定然会有一身肌肉,绝对不可能是弱不禁风的“瘦麻杆”。

    所以,在剧中只要有功夫戏的,都要进行体能训练训练。

    不过剧组并没有特别聘请教练,就是扮演阮小五的张衡平。

    他可是真正的练家子,在当时多次参加健美比赛,并且在95年获得全国健美锦标赛85公斤级第1名。

    正是看中了张衡平健美的身材和丰富的经验,所以才把他选进来,带领“梁山好汉”一起练块头。

    就像很多水浒演员一样,后来他在张记中的那些金庸剧中都有出演,在《笑傲江湖》里饰演陆柏,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面都饰演鲁有脚,在《天龙八部》里饰演褚万里,另外他还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演过川军的机枪手。

    大家一起练,非常有氛围,谁也不想落后,就这样,等到真正开始拍摄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是结结实实的,演员们的状态和身体条件都超过了导演的要求,算是意外之喜。

    不仅张衡平,饰演呼延灼的贾石头,可是有‘东方大力士’称号的牛人,曾经表演过拉直升飞机、拉吊车的绝技,获得过世界杂技最佳底座奖!

    比如扮演武松的丁海峰,虽然他当时刚刚出道,但剧组还是大胆启用了他,很大程度上就是考虑到他一身肌肉的形象,再加上一身正气的气质,非常适合扮演武松。

    有一幕宋江撒酒壮行的戏,站在甲板上,李雪刀身后一票穿着兜裆布的壮汉,比如阮氏三雄、张顺、张横、李俊这些人,身上那闪闪发亮的壮硕肌肉,说他们是在参加健美比赛都够格。

    也正因为里面展现出来的血气方刚,才在宁远前世播出的时候,启迪了那个时代华夏人对于力量和健美的追求。

    甚至演武大郎的宋文华,其实也不是像书里写的“三寸丁谷树皮”,在现实中,他还是位散打高手,也拿过传统武术赛的冠军。

    知道他身份的时候,宁远就在想,要不是剧情需要的话,打西门庆估计都用不着武松。

    倒是臧金生,一开始试镜鲁智深的时候,反而没被导演相中,理由是他不胖……

    但臧金生也是个狠人,当时牙一咬,跟张绍林立军令状:

    “给两个月时间,如果到那时,你对我体形还不满意,我立马扭头就走,不说半句怨言。”

    张绍林于是同意了。

    为了增肥,臧金生在请教了医生和健身教练后,每天十个鸡蛋,从不喝水,都是用奶粉、啤酒代替,为了消化,饭前一把乳酶生,饭后一把酵母片,就这样……两个月增肥了60斤。
1...122123124125126...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