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咬文嚼纸
超弦的发现,将会真正改变人类世界,它带来的影响将会远大于青荷设备,远大于基因表达调控学,它会引起人类物理、工业、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爆炸性变化。
这是以超弦的发现,都可以开启人类历史的科技革命!
“我的天!”徐利民躺在座位上,难以相信超弦论开启的新未来!
“我甚至不敢相信我自己是一个人类!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历史中,没有哪个时间段的科技技术有现在发展的那么快!我感觉自己在飞,我的脑子已经快更不上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节奏了。”
皮布尔斯也感叹道:“我十分庆幸我加入了你们的团队!我将见证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刻!”
萧铭拍了拍手说道:“大家打起精神,没有什么比创造未来更有价值的了!”
第761章 连续突破
没有什么比创造未来更能够让人激动了。
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物质已经没有任何需求,他们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新的科技新的理论。
在基础理论方面,超弦能够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进行统一,可以成为研究物理力学甚至研究整个宇宙构成的一个手段。
在应用方面,超弦是宇宙中的最先单位,可以产生引力波。
引力波在可控核聚变、反重力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将带领人类科技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大家还以为微核能源电池新能源车是最先进的新能源车时,反重力技术已经成为盘古科技的重点科研项目。
虚拟会议结束以后,萧铭继续观察着实验室的超弦实验。
在大型粒子对撞机中,超弦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有聚集效应的,实验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和分类超弦。
实验室已经做到了对超弦的收集。
下一个目标,实验室会尝试将不同频率的超弦组合在一起,让其产生为引力波。
盘古科技可控核聚变的其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要约束高能粒子的问题解决了,可控核聚变的问题就解决了。
盘古科技有不少技术人员希望能够首先将超弦理论对外发表,但是被萧铭制止。
学术发表有什么用
目前为止,除了能够引起全球的关注或者怀疑以外,没有更多的用处。
萧铭希望利用超弦合成引力波以后,再对外公布详细的超弦理论。
月球,微型生态舱已经开始工作。
夏国探月中心公布了微型生态舱内的一段视频。
宇航员史凯和卫东脱下了沉重的宇航服,穿着短袖在拥有温控系统的舱内活动。
在完成对月岩样本的成分分析后,史凯对控制助手小初说道:“小初,我们需要食物和饮水。”
生态舱的墙壁上弹出一个窗口,上面摆放着两杯水和两个热气腾腾的能量块。
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的宇航员终于能够在月球吃到热乎乎的食物和饮水。
为了避免宇航员将把能量块吃腻了,产生厌食情绪,盘古科技在设定能量块的制作时考虑了不同的口味,能量块也绝对不想饼干那样难吃。
几分钟的用餐后,两名宇航员又完成了洗漱等工作,并且将污水和垃圾扔在垃圾回收桶中。
产生的这些垃圾将再次返回生态舱做再利用处理。
视屏是夏国探月中心主动发布的,外行看着很热闹,只是觉得宇航员在月球还有热的食物吃,网友们也只是好奇宇航员吃的能量块到底是什么做成的。
nasa以及欧空局、东洋宇航局却知道其中的科技含量。
两个月在月球生活半个月,得吃多少食物,得用多少饮水
nasa利用东洋的月球卫星已经拍摄到了夏国人的生态舱其实不大,无法携带足够两名宇航员两周的食物。
nasa对夏国人火箭的运载力也是十分了解,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长征五号,也没有办法携带太多的食物。
所以,nasa推断出这个小小的生态舱,看似很简单,其实做到了微生态的平衡。
而且根据nasa得到的消息,该生态舱会一直在月球,成为未来夏国月球基地中重要都有一环,那么更能够说明夏国人做到了微观生态的平衡和循环。
其中的技术难度有多大,nasa是知道。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以前西方的空间站要比夏国的生态舱要大数倍都没有办法做到生态平衡,需要地面不间断供给。
而夏国的生态舱几乎是不需要供给。
nasa总部,吉姆问道下属:“夏国探月中心回复我们的函件没有”
“回复了,它们不会分享任何的数据。”
夏国不会再去在乎那些虚无的荣誉,它们已经知道,只有自身的实力最重要。
吉姆接从下属那里拿到了夏国探月中心回复的函件。
上面写道:“我们已经分享了月球的地形图和资源图。此外,我们在这里对我们的朋友通报一声,我们将在登月点建立月球基地。”
夏国人的回复多艺术,上面回复了已经分享了地形图和资源图,但是这些东西原本都是公开的,米国人也不需要。回复绕了一圈,意思还是说不会分享任何东西。
不仅不会分享,还明确告知,夏国人会在月球建设基地。
吉姆除了着急以外,想不到任何办法。
“没有想到,他们的技术已经如此先进!”
忍了半天,吉姆在说道:“以nasa的名义发函,恭喜夏国登月成功,也预祝他们建设月球基地成功。我们希望nasa和夏国探月中心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能够在探索宇宙事业上更加广泛的合作。”
在nasa之后,东洋宇航局、欧空间、印国航天局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航天组织都对夏国发出贺电,祝贺夏国登月成功。
和夏国一直有较为密切合作的欧空局也在第一时间联系夏国,商讨未来夏国建立月球基地后能否安排一名或者两名欧洲宇航员到月球参与科研。
不知道这些国家的祝贺中有几分是真心,几分是嫉妒,但是事实摆在面前,夏国在探月领域的确是取得了绝对的领先。
“上帝在夏国!”这是脸书上最新出现的一个讨论话题,与之伴随的是“上帝眷顾夏国”。
“米国人是否登月成功,我们无法考证,但是夏国人的确是登月成功了。”米国网友在观看夏国登月的视频之后,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要是米国人在上个世纪已经登月成功,为什么我们在五十年时间里没有再次登月哪怕一次”米国的本国民众也开始时怀疑这个问题。
同时,在夏国互联网界。
一场轰轰烈烈的命名运动也展开了。
探月中心正式发起了投票请问未来的月球基地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肯定是广寒宫啊!既然是夏国人的基地,肯定要叫夏国人的传统名字。”
“我倒是觉得月宫不错,名字一目了然。”
根据最后的投票,广寒宫的投票率一马当先成为未来月球基地的名字。
投票在继续,月球上,宇航员开展了第二项伟大的实验。
第762章 研究方向
实验的内容是在月球建设一处小型的矿场。
矿场的内容是挖掘、分离最后获得氦3。
可控核聚变为什么需要氦3。
因为氦3原子核中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在和氢的同位素氚发生热核聚变反应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中子很少,所以放射性小,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
按照目前夏国人掌握的月球资源数据,只要在氦三存储量较大的位置挖掘深度为3,10平方千米到15平方千米的月壤,即可获得约1吨氦3。
这么丰富的矿产富含是相当让人惊喜的,因为人类居住的星球因为盖着厚厚的大气层,阻隔了太阳风,氦3难以直接抵达,所以地球上的氦3天然储量非常低,总共不超过10吨。
而在10到15平方公里中挖掘三米深的月球土壤,就能得到一顿氦三。再挖掘深一点,或者面积广一点,获得的氦3数量就比整个地球所蕴藏的要多。
以目前全球电价和空间运输成本算,1吨氦3的价值约为300亿元人民币,用专门的飞船从月球运回1吨氦3的总费用约为3亿元。
如果全部用于可控核聚变,夏国每年只需10多吨氦3就能够供给全国所有的能源,全世界每年也只需100多吨,月球上的氦3足以供人类使用上万年。
这里的的能源不仅仅是电能,也包括石油、天然气产生的能源。
夏国探月中心在月球实验氦3矿产也是为了核算真实开采成本。
如果成本计算下来后小于目前人类使用的火电、水电和核裂变反应堆成本,那么下一步夏国的将会以月球基地为基础,建设一个以科研、生活和氦三矿采集加工的基地,人类未来一万年甚至更久的能源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如果盘古科技的核聚变推进器,那么人类能够走向更远的宇宙深处。
矿场实验项目也是由盘古科技和夏国探月中心共同合作的。
最开始,夏国航空航天部门设定的月球实验不是矿场而是生物实验室,希望和能够和盘古科技合作,尝试在利用月球土壤种植出人类可以食用的作物。
这个计划看似完美,但是有重大缺陷。
月球的土壤成分是什么大部分是玻璃状的二氧化硅,且不说土壤中含有的其他物质是否对作物有害,玻璃状的二氧化硅是很难长出作物的。
要是夏国开展月球种植试验,投资大不说,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果。深空探索可以不计成本的,但是明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有投入,不是傻就是笨了。
夏国探月中心的一些专家也提议用在月球尝试大面积的类似于农场的无土栽培试验。
这个提议也被盘古科技给拒绝了。
大面积的无土栽培试验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未来住在月球基地的宇航员有食物吃。话题又回到了盘古科技的生态舱。
既然生态舱能够实现物质守恒,让宇航员在补给次数最少的情况下坚持最久。而且生态舱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完全没有比较再月球尝试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无土栽培。
最后也因为盘古科技大家坚持,探月中心采纳了矿产研究的建议,放弃了农作物的实验。
在深空探索方面,无论是夏国探月中心还是盘古科技都没有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发生此类的问题的探讨也非常正常,真理也是越辩越明。
技术方面的探讨还不止这些。
探月中心指导盘古科技有能力发射火箭,并且将全球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民用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探月中心非常明白盘古科技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因此提议双方在现有火箭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推力更大的运载火箭。
大型运载火箭的开发是为了适应越来越频繁的深空探索。
这个提议还是被盘古科技给拒绝了。
理由和在月球进行种植试验一样——毫无价值。
化学燃料能够提供的动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详细的计算,是完全能够推测出来无法满足未来的深空探测,如果走现在火箭发展的老路子,人类一辈子无法将更重更大型的装备运送上太空,更别说远距离的航行。
但是可控核聚变发动机为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新的可能,它提供的强大动能绝对不是现在的化学推进剂能够比拟的。
所以盘古科技还会婉拒了夏国探月中心以及夏国航空航天中心关于共同研发火箭的提议,不是双方没有合作的可能,而是所有的合作需要等待盘古科技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以后再说。
盘古科技这种理智的判断在专家那里成为了傲慢和不通情达理。
不过大家都是为了夏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因此对盘古科技的选择还是比较非常包容。
“或许盘古科技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
“盘古科技不愿意立马合作一定有它的原因,我们应该给它更多的信任。”
“只要没有和米国合作就好,我们的提议也不一定是成熟的,或许盘古科技会有更好的想法。”
“因为盘古科技的技术支持,我们才能够提前十年登月,大家应该感到满足了。”
类似于这样的声音是夏国航空航天学术界的主流,包容和尊重才是科技发展应该出现的主流声音。
2025年的最后一个月,史凯和卫东已经持续在月球生活了三周,这个时间远远大于了当初预计的时间,也超出了国际社会的预料。
按照要求,两人会在非休息时间,每间隔三个小时就和地面控制中心进行视屏通话。
通过视频画面,地面控制中心能够推测两人的身体现在非常健康,盘古科技开发的生态舱的食物能够满足宇航员健康的一切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小型矿场实验也步入正轨,正在挖掘月岩开采和提炼氦三。
夏国宇航员继续在月球科研的同时,第76届国际宇航大会即将在米国华盛顿召开。
第763章 邀请的太迟了
国际宇航大会每年举行一届,享有“宇航奥林匹克”之誉,是全球各个宇航会员国交流技术以及探讨宇宙探索未来的最高平台。
不过在过去的很多届,该大会都是西方人的舞台,即便夏国过去有很多届都参与了,都是整场会议被歧视或者打酱油。
被歧视的原因也简单,技不如人。
当米国的探测器登陆木卫一时,夏国在发射卫星。
当欧洲的伽利略号迈向太阳系深处时,夏国在发生卫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