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学霸的黑科技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咬文嚼纸




第779章 《时代》专访
    萧铭给徐利民放了三天的假,三天后徐利民返回工作岗位开展更艰巨的科研工作。

    郑璇雨和高思绮这里也制定了针对普通民众的详细虚拟世界准入方案。

    钱怡还带来了好消息,学术发布会结束后,落霞市收到了十份准入申请函,盘古科技物理实验室和一些子公司也收到了数份求职函。

    米国的那些专家准备跳槽了!

    针对这些申请,萧铭表示欢迎,但是必须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对那些打着友好合作谎言却干着混账勾当的人员要坚决杜绝。

    学术发布会后,“超引”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bbc的荒谬性报道只能够忽悠普通的民众,是绝对无法忽悠媒体界和学术界。

    刚刚将萧铭放在封面报道的《时代周刊》觉得应该对萧铭进行一次专访。

    《时代周刊》敏锐的发现,世界的重心向夏国移动,这一次专访非常有必要!

    《时代周刊》提出申请。

    萧铭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

    萧铭本人没有时间不说,西方媒体通常也不会正确全面的报道采访事宜。

    有接待记者的时间,还不如多陪陪郑璇雨或者是在实验室里多呆一会儿。

    兑换超弦和反重力技术已经将萧铭的惊讶值消耗殆尽,随着科技的深入,兑换一项科技值需要的惊讶值数量级越来越大,看着高等科技目录后面的一长串还没有解锁的科技项目,萧铭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时代周刊》却发挥了不依不饶的跟屁虫精神,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是发函给盘古科技希望萧铭接受采访,而是主编斯坦格尔亲自前往江城做拜访。

    很可惜,还是被盘古科技拒之门外。

    每天希望能够见到萧铭的人多了,各种主编、老板都有,萧铭要是每个人都见,那和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又有什么区别。

    斯坦格尔不放弃,又拖了各种关系希望能够见到萧铭一面,并且承诺提的问题会提前交给盘古科技审核,在报道之前也会将样片交给盘古科技审核。

    承诺有用,拳头就没用了。

    萧铭投入到可控核聚变的实验之中,没有空。

    最后,斯坦格尔还是联系了夏国这边的媒体朋友,又联系到江城市方面和萧铭私交很好的人才将萧铭说动。

    说动的理由并不复杂。

    斯坦格尔:“本次对萧先生的采访由我完成,采访萧先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增进夏国和米国方面的交流,我们的人民之间有许多误解,米国的民众也对盘古科技有一些误解,希望能够通过我对萧先生的采访化解这些误解。就像徐教授在发布会说的那样,宇宙很大,需要人类协同合作,要是误解没有化解,那么怎么谈合作?”

    萧铭的私交朋友向萧铭转述了斯坦格尔的这番话,萧铭考虑片刻后说道:“那么给他一个小时时间。”

    盘古科技总部,萧铭办公室。

    萧铭和斯坦格尔面对面坐在一起。

    这是萧铭第一次接受西方媒体的专访。

    钱怡为斯坦格尔端来一杯咖啡,萧铭则是自己喜欢的西湖龙井。

    斯坦格尔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和世界的科技、商业巨头在一起,有些不敢相信。

    斯坦格尔采访过比尔盖茨、乔布斯、库克,采访过东、西方的政、商领袖,没有人向萧铭这样年轻就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萧铭作为这里的主任,他说道:“雀巢速溶咖啡,别介意,我的办公室没有现磨咖啡机。”

    斯坦格尔知道萧铭没有必要在这些小细节上给自己下马威,冲速溶咖啡其实是一种随意和坦然,也预示着这一次专题采访双方都能够开诚布公。

    斯坦格尔笑了笑,将咖啡杯端起,说道:“我喜欢这个,年轻时候写稿子,我就好这口,提神。”

    斯坦格尔喝了一口,表示咖啡的味道很好。

    放下咖啡杯后,斯坦格尔开始提问,他说道:“不久前,这里刚刚举行了一场学术性的发布会,盘古科技将最新发现的超弦和引力波介绍给了世界。请问萧先生,盘古科技期待全球的学术结构在这上面合作吗?”

    “当然!”萧铭喝了一口西湖龙井,“如果不期待全球的合作,我们不会同意西方学术界的申请举办这一次发布会。但是期待合作是一方面,能不能合作是一方面,毫不客气的说,至今为止西方的学术界都没有以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夏国,这种歧视的偏见不改变,我想合作是不会顺利开展的。”

    斯坦格尔:“我同意你的观点,萧先生。部分西方政商界人士的确还用上个世界的眼光去看待盘古科技,但是时代已经变了。那么萧先生,如果将来盘古科技或者夏国的科技在全球领先,夏国是否会寻求霸权?因为你们的报道和历史书都在说,夏国一直是世界的中心。”

    这个问题就比较尖锐了,也反应出了西方人看待夏国人的普遍眼光。

    萧铭轻笑一声,“斯坦格尔先生,夏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这五千多年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全球领先,这不是偶然而是一个必然。如今的我们也不过是在寻求恢复往日的地位而已,这不是霸权,我们不寻求让全世界都听我们的话。”

    斯坦格尔:“那虚拟世界是怎么一回事,米国有不少人认为,虚拟世界的打造是为了吸米国人才的血,是挖空米国。”

    萧铭:“这话就严重了,就本质而言,虚拟世界对科学家的吸引和上个世纪米国的福利政策对人才的吸引没有什么区别。每一个人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权利,科技工作者也是。要是米国能够给予他们更好的福利待遇,我想他们也不会愿意来夏国。”

    斯坦格尔:“那我可以知道盘古科技未来的发展目标吗?就科技而言。”

    萧铭:“我们的发展目标其实一直是对外公开的,盘古科技涉及的产业很广义,就关系到人类命运的科技而言,未来几年,夏国的良田一定成为森林和湿地,夏国的上空一定会出现反重力交通工具,盘古科技一定会建立月球酒店和旅游中心。”

    斯坦格尔看着萧铭坚定和自信的眼神,知道米国已经输了。



第780章 NASA受刺激了(三更)
    原本预计一个小时的会谈整整进行了三个小时才结束。

    在采访中的最后,斯坦格尔说道:

    “萧先生,去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对全球的富豪进行了一个排名,你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榜的第一名,是全球最有钱的人。”

    但是去年的榜单和前几年又有所不同,去年的榜单最后身价的那一栏,福布斯并没有给出你的身价,而是备注无法核算,他们给出的原因是你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所有高科技产业。”

    说道这里时,萧铭和斯坦格尔都愉快地笑了笑。

    无法核算身价,这也是福布斯财富榜创刊以来的第一次。

    斯坦格尔:“你这么年轻就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请问你对财富有什么样的看法?另外,对年轻人有怎样的鼓励?”

    萧铭:“马克思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面前,钱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是否核算我的身价并不是那么重要。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夏国的年轻人都很努力,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盘古科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年轻人的后顾之患,让他们能够有住的地方,生活压力尽可能的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沉下心来完成自己的事业,包括科研事业。”

    斯坦格尔说道:“萧先生,今天能够和你有一番开诚布公的会谈,我受益匪浅!作为媒体人,我一定会把今天采访的真实内容传递给米国和西方民众,我十分期待你说的世界全域性科技合作。”

    萧铭主动和斯坦格尔握手,“太平洋没有墙,墙在我们的心里。如果站在科技哲学的角度,如今的人类仅仅是文明的雏形,我们展望未来,宇宙很大,世界其实很小。”

    ……

    在挣得盘古科技同意后,《时代周刊》再次刊发了以萧铭为封面的专访,这一次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太平洋没有墙》。

    《时代周刊》的确是十分西方化的媒体,这一次对萧铭的专访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夏国人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而是作为米国媒体对米国社会的一次呐喊——米国落后了,在科技上接近完全落后了,再不合作再不学习就要完蛋了!

    《时代周刊》再次对萧铭的报道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准确的来说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在过去几年很长一段时间,米国民众和精英界接受到信息都是夏国的科技并不发达,盘古科技研发的科技要么是自己有,要么是虚假不安全的科技,要么是自己不需要的科技。

    在这种虚造的谎言之下,米国社会已经和世界脱钩。

    当夏国开始普及量子通信技术时,米国还在4g和伪5g挣扎。

    当夏国不再使用石油作为能源来源时,米国还在继续自己的页岩气计划。

    ……

    这个时候,《时代周刊》的责任就是唤醒米国人,唤醒米国学术界。

    这样的刺激,是颠覆性的。

    当一个国家领先了两百年,现在被告知你不再领先,这样的心里落差是无法接受的。

    强硬的极度保守媒体开始批评《时代周刊》和斯坦格尔。

    “虚假的谎言!《时代周刊》是收了盘古科技的金元支持!”

    breitbart网站还评论道:“宣扬夏国优先是极度的丑恶,《时代》的采访时极度虚伪的,这是被盘古科技金钱收买的结果。”

    萧铭和盘古科技不是米刀,更不会让米国的人人都很喜欢。

    《时代》这一次也释放了盘古科技和萧铭对米国普通民众以及学术界的善意——放下成见,可以合作,就像盘古科技和俄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样。

    米国有些民众和学术界看懂了《时代》的专访,有些人没有看懂。

    但是《时代》这一次专访就像是一把利剑戳进了米国保守的身体防线,伤口会越来越大,最后化脓烂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nasa高层看了《时代》的专访也是受刺激了。

    盘古科技居然说在近几年内会不仅会出现人类在月球长期居住,还会出现月球酒店,这样的技术基本就意味着全面超越米国的航空航天技术。

    nasa也有自己的宇航规划,他们准备在三到五年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必须要提前了。

    nasa可不认为《时代》对萧铭的专访意味着双方开启了合作的可能,它把这一次采访看作是夏国对米国的科技宣战。

    和冷战一样,科技战争意味着国家的国yun战争。

    胜利,米国就会像当初战胜ussr后一样,实现三十年的高速腾飞,能够继续主宰世界!

    失败,那么米国就会像ussr变成俄国一样,一蹶不振!未来或许比ussr还惨,国家说不定会被肢解。

    在科技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就是太空!

    nasa不能输!

    米国登陆火星如果不提前,就意味着nasa和盘古科技的竞争中失败了!受到损失的不仅仅是nasa,还有米国人的整体国民的信心!

    nasa不能输!

    nasa的负责人吉姆再一次燃起了斗志!就像是他的前辈在和ussr太空竞赛中信心十足一样。

    吉姆将手中的《时代周刊》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保存,他坐在电脑前,亲自动笔向米国五x大楼写了提前执行火星登陆计划公函。

    在公函中,吉姆详细的描述了提前登陆火星的必要性。

    “我们已经具备了登陆火星的技术,唯一缺乏的就是勇气!夏国已经向米国科技界宣战,我们必须迎战,失去了太空霸权,我们将失去未来!未来悬浮在太空的可能不是我们的卫星,而是盘古科技的反重力方舟,未来监视我们的设备或许就安装在月球上,未来当地球的资源枯竭时,月球和火星的矿产资源将被盘古科技掌控……”

    吉姆煽动性的文章被五x大楼高度重视,经过详细的研判后,米国人认为必须和盘古科技必须和夏国正面迎战!

    这是科技之战,也是未来之战!



第781章 奋力一搏
    “nasa开启火星登陆计划,预计最快在今年年底将会登陆火星。”

    “重启火星任务,nasa预计年底登陆,重启米国时代!”

    “向夏国发起挑战,nasa向火星发起进攻!”

    《时代周刊》引起的萧铭风潮刚刚才刚刚停息没有几天,nasa就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新闻——今年登陆火星。

    《纽约时报》立刻对nasa负责人吉姆进行了专访,得知了该消息的真实性。

    吉姆还透露,本次登陆火星的宇航员将会有两人,米国将寻求在火星建设长期性的科研营地。

    “目前我火箭技术是全球领先的,这一次将携带较大的登陆舱和足够的物资,物资足够我们的宇航员在节约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月以上。”

    的确!米国的大推力火箭技术是全球领先的,领先于夏国的火箭技术。夏国只能将一个小型重量轻的月球生态舱和小型实验设备已经部分粮食送上月球,而米国则可以将重型设备和大量的食物送上火星。

    能够亲自主导米国的登月计划,吉姆踌躇满志。

    “过不了多久,我们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就能够和大家见面,米国在宇宙探索上一直是世界领先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记者:“这样说,夏国的登月根本算不了什么,对吧。”

    吉姆:“的确!我们十分祝贺夏国人能够登上月球,但这是米国在几十年前就完成的事,夏国的宇航技术和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一两年能够弥补的,我代表nasa可以十分自信地说,我们将永远领先。”

    采访之后的第三天,吉姆和准备登陆火星的两名宇航员在媒体的镜头下和全世界的观众见面。

    两人分别是28岁的托马斯布拉德华和35岁的费德里科基耶萨。

    布拉德华是米国的marines,在全球的各个热点地区都执行过任务,身体素质强,心理素质超高。
1...261262263264265...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