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学霸的黑科技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咬文嚼纸
    果然不出萧铭的所料,李亚飞这时带着同学们组团炒股了。

    萧铭提醒道:“大家玩玩就行,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众人纷纷说道:“我们都知道,跟着萧大神混,你吃肉我们喝点汤就行了!”

    “就是啊!萧大神,以后多给我们透露点内幕消息,大家多赚赚钱!”

    萧铭无奈地叹口气,能够让学生们兴奋起来的,恐怕除了女生就是钱了。

    大学生创业大赛萧铭是不用参赛了,盘古科技的成功已经说明了一切,萧铭目前是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赞助者,不是参赛者。

    本届大赛取得前几名的项目和萧铭看中的项目,盘古科技都会进行投资。

    萧铭对班上的学生都说过,只要项目好,盘古科技投资是不设上限的。

    今天上课的孙老师看到萧铭热情的招呼过来。

    “萧铭,你来了!正好,你看看我们初选的方案,指导指导工作。”

    虽然萧铭是学生,但是老师还是用了“指导”二字,足以说明萧铭在教师们心中的地位。

    一个可以和英特尔掰弯的学生,不能仅仅用“学生”两个字去衡量。

    萧铭对李亚飞说道:“你们这边先讨论,我去老师那里。”

    金融专业总共分了10个参赛小组,创业的方案也全部抱到了孙老师这里进行初步指导。

    孙老师将方案书递给萧铭。

    萧铭随意翻阅着。

    “共享奶妈,这是专门为新生母亲设计的商业方案。经过我们调查,产妇在生产孩子后,有60%的奶量过剩,孩子喝不完倒掉是浪费,冻在冰箱时间长了,母乳的营养又减少。此外,还有30%的母亲母乳偏少或者根本没有,只有10%恰好适量。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方案。加入该方案的新生儿母亲,母乳多的有偿分享出去,母乳少的可以在我们平台购买。”

    方案说道:“我们的平台就是诚信、共享,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拿奶,马上真空包装密封,以最快的方式运到所需求的地方,让喝不到奶的婴儿喝到真正的母乳,让母乳过剩的也可以发挥社会效益。母乳,总比配方奶粉好!”

    “噗!”萧铭看着这种方案,大跌眼镜。

    新时代的学生,真的敢想敢做。

    这个方案的确有创业,但是实施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利润交换方式、安全问题等等。

    不过敢想就卖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萧铭说道:“这个方案学院这边通过了,我就投十万,以资鼓励。”

    大气!财神!

    孙老师都咽咽口水,金融专业一些小型的实验项目经费都没有十万。

    做这个方案的实验小组欢呼一声!算是半个成功!

    只要在学院突围了,学校是否拿奖都不重要。十万块啊!十万块的可以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一起开发这个app向市场推广!

    学生们也纷纷围集过来,心中祈祷着下一个被看中的项目就是自己的!

    萧铭手上的这个项目是共享住房。

    项目的方案这样写道:“共享住房。




第222章 简单的金融学模型
    萧铭看中了这个项目,项目的创意和方案都不错,虽然执行起来有很多困难,能否盈利也是未知数,但是在创业上,就应该往这个方向走。

    并不是说共享这个创意不好,而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共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即便“生物链实验室”这个创意最后失败了,萧铭也想投资鼓励下这个实验组。

    “这个项目我先投100万,如果能够在学校获奖,继续追加资金。”

    萧铭一说,现场的学生们惊呼起来!

    一百万啊!不是十万,不是一万!是足足一百万!

    在学生时代,能够拥有一百万的投资,相当不容易了!

    萧铭看着后面实验组的名字。

    金融专业:苗叶丽、黄欣荣、叶飞。

    萧铭对三人说道:“这个创意很不错,但是在技术上要实现难度比较大,技术上有问题你们可以去咨询研二的高思绮学姐,一会儿我给你联系方式。资金的话,我现行给你们10万,你们将方案做详细点。实际的实验场地,可以在学校,也可以由我给你们提供。”

    “生态链的大小和容错率,这个问题是国际性的,很有深度!”

    “万岁!!”苗叶丽等三人欢呼一声!

    萧铭提醒说道:“如果你们的创业实验被盘古科技生命科学实验部通过,生命科学事业部会直接介入你们的实验,而你们将有幸获得在盘古科技实习的机会,未来可以留下来!”

    激动啊!

    什么是激动!这样就是激动!

    一个创业大奖赛,获得一百万的投资不说,还获得了在盘古科技实习的机会,未来还有机会留下来工作,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盘古科技已经成为大部分江城大学学生梦想的入职公司,这里待遇好,有发展前景,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超企鹅和华威等企业。

    有不少金融专业的学生想和萧铭拉关系,就是希望未来能够进入盘古科技实习、入职。

    如今这样的好事就摆在了苗叶丽等三人面前。

    其他的学生嫉妒不已,不过他们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目标,只要你在学校表现的足够优秀,在萧铭的眼皮下表现的足够优秀,是有机会进入盘古科技。

    而部分有心机的女孩子则一直在寻找机会,寻找和萧铭做朋友的机会。

    “你们的方案是什么”萧铭还是关心一下李亚飞小弟。

    李亚飞说道:“我们的方案还没有交给老师,不过可以先给你看看。我观察过小初打哈欠的次数,这是随机的,不受用户任务控制的,大部分用户的小初不会打哈欠,只有少部分的会,所以小初的哈欠是稀有资源。

    我打算开发一个监督小初打哈欠次数的app,每天定时检测记录,记录用户的小初打一个哈欠就生成一枚哈欠硬币。然后创建一个打哈欠硬币的交易市场中心。用户可以自由用软妹币交换哈欠币,哈欠币的价值不由我决定,有小初的随机次数和市场决定。”

    李亚飞口沫横飞地说道:“我们的盈利方式及时从交易平台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也可以自己炒币。”

    “对,我们就是这样的设计,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过初审。”李亚飞的小弟们纷纷应和道。

    “牛掰!”萧铭不禁对李亚飞竖起了大拇指。

    李亚飞这个人炒股能够赚钱,绝对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内幕消息,而是自己拥有敏锐的金融眼睛。这个小子学金融真是学对了!

    李亚飞说的没有错,小初打哈欠的次数是绝对随机的,这种随机和小初进行任务次数、任务量、任务种类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由盘古科技控制。

    这种随机也让小初的哈欠数变得有限而宝贵。

    李亚飞的哈欠币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金融学模型,也可以说是简单的金融赌博市场,再说的更粗一点,可以和xiao挂钩。



第223章 基础学科的荒漠
    萧铭和学校的创业中心正式签订了赞助合同,并且让财务先给学校转款200万的赞助费。

    为此,萧铭还得到学校创业中心优秀校友和优秀企业家的称号。

    两个红里透金的奖状送到了萧铭的手里,萧铭也是相当无奈。

    这就是夏国的国情,别看江城大学那么大,其实在很多领域是相当缺经费的。

    国家的教育和科研经费一般都向重点教学和科研领域倾斜,一个学校也就那么十多个重点项目。

    别的专业和项目就要学校和老师自己想办法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校企合作。

    别说萧铭在这里赞助了200万,就是赞助了20万,也是两个红里透金的奖状。

    拿到奖状后,萧铭怎么觉得自己掉坑里了。

    不过学生们可不这样想,他们看到了苗叶丽和李亚飞的成功,卯足了劲想在这上面努力一把,说不准盘古科技下一个投资的就是自己呢

    萧铭带着证书和奖状在创业中心和老师学生们胡侃了半个多小时,下课了。

    李亚飞坚持要请萧铭吃晚饭,被萧铭拒绝,因为钱怡那边打来电话,夏国知名的量子物理方面的专家名单和他们的详细资料已经列了出来。

    萧铭得马上去光耀大厦看看情况,他向李亚飞挥挥手说道:“下次再约。”

    光耀大厦,盘古科技总部。钱怡拿着平板找到萧铭。

    “人数统计出来了,全国从事量子力学研究的专家总共112人,除了品行不端正的,例如抄袭论文、乱搞师生关系等,总共人数只有46人,一百人都不到。”

    钱怡补充道:“我这里说的专家是专门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并且有研究成果的专家,并非教授量子力学的一般教师,如果说教师那就比较多了。”

    钱怡分析的很有道理,教授量子力学的老师很多,普通大学物理就会有小部分的涉及,而真正研究量子物理专家教授实在是太少了。

    “100人都不到!”萧铭惊呼一声,在萧铭的概念中人数至少应该有万人以上才比较合理。

    量子力学应该属于基础类自然学科,关系到人类未来科技的进步。基础类自然学科的进步才能让人类科技进步。

    为什么人们感觉夏国封建时代两年多年,科技进步相当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这两三百年,人类科技进步神速其中的原因就是人类自然学科的进步。

    “就这么多!我们甚至连三本和专科院校的教授以及民间科学家都考虑了。”钱怡耸耸肩说道:“夏国科技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的地方不是什么5g产业也不是航天器和导弹,而是基础类学科。”

    钱怡举例子说道:“数学、物理、新材料、生物等等这些基础自然学科,我们和世界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们的高铁可以号称世界第一,但是高铁轨道用的螺母我们要进口东洋的,自己制造的质量怎么都无法达标。我们的航天器可以飞奔月球,但是其中的一些传感器,国外对我们禁运我们无可奈何也只能选择走私,自己就是没那个技术。”

    钱怡补充道:“基础自然学科不达标,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萧铭说道:“其实是意识到了,只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研究数学和物理学能够赚多少钱研究盖房子、做互联网、做金融才赚钱!”

    钱怡噗呲笑了一声,将平板递给萧铭说道:“你先看看,需要多少人我们想办法将他们弄到公司来。”

    萧铭随意点开一个人的资料仔细查看,心中犹如一块石头堵在那里。

    徐利民,男,53岁,水木大学物理



第224章 物理七人团
    杨建平,男,65岁。沪济大学物理系毕业,曾经在沪江大学任教25年,副教授职称,从事量子物理研究三十年,在该领域小有建树。

    十五年前,因为和小自己10岁的理学院院长发生冲突,一怒之下辞职回家。

    物理学专业和金融、建筑等医学等专业不一样,学金融的可以在外面做个财务总监,学建筑的可以做技术总监甚至自己下海,学医的去医院某个职位也不是问题。

    学物理的辞职后,再就业就比较困难了,除了做教师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杨建平也尝试过再就业做老师,他擅长独自沉浸在自己是世界里,不擅长讲课。无论是去一所一本院校做老师还是去中小学做老师,他都失败了。

    最后待业在家,独自从事量子物理学的研究。

    杨建平毕生的梦想就是想去看看大型粒子对撞机,去采集那些实验数据,完善自己的实验。

    物理学副教授的待遇本来就一般,经费也很一般,辞职后什么收入都没有了,在沪江市这种高水平的生活地段,杨建平混得很惨,虽不至于吃不起饭穿不暖衣服,但是除了吃饭穿衣以外做别的事就得三思了。

    65岁的杨建平身患多种疾病,要不是小初通过大数据的筛查发现这个人,世界已经将杨建平遗忘。

    这个人萧铭也要了。

    “做个全面的体检,请最好的医生为他疗养,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比一千个成功的商人还要重要。”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杨建平这样惨,也有不少研究所和高校的成功人士,只要他们在学术上有建树适合盘古科技未来的工作,萧铭都要了。

    萧铭圈定的要的总人数是7人。

    量子力学的研究并非仅仅是为了量子芯片,而是开启未来自然科学基础的钥匙,它在未来将和1+1等于2一类的基础数学一样重要。

    萧铭让钱怡的团队制定招聘方案,缺钱的给钱,缺平台的给平台。

    总得说来,以探索科技本身基础,因人而异辅以金钱、地位等将这些人招揽过来。

    接下来的一周,钱怡派出七个团队分别做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希望他们加盟盘古科技。

    盘古科技这招见效,一听说盘古科技专门要做量子力学研究,在学校不得志的徐利民和赋闲在家的杨建平等人表达了加入的意向。

    失去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对大学来说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当接到徐利民的辞职报告时,余杭大学理学院院长爽快的签下来同意,并且乐呵呵和同事们说道:“这个徐利民就是个老古董,除了上课学生愿意听一点别的一无是处,要职称没职称要青春没青春,还占着讲师的茅坑不拉翔,简直是拖咱们理学院的后腿。辞职了也好,给咱们理学院挪挪位置,让更多优秀的年轻教师顶上来。”

    院长说道:“我这里就有个人选,举贤不避亲啊,我表亲的孩子,西班牙爱思不思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在sci上有十多篇论文,人年轻才三十岁,我觉得可以来咱们学校……”

    半月后,萧铭招募的物理七人团队陆陆续续到江城安家,所有人都在大学城附近配备了一套三的居室,会开车的配备了20万的家用车,不会开车的开专门配备了司机。
1...6162636465...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