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大人您也认识他”
徐参将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的说道。
“本官曾在国公手下效力过,对于张家的人自然熟知。”
说到这里的徐参将看向凤儿,疑惑的问道。
“张公子近日可好,不知你和张公子有何渊源”
听到徐参将问询的凤儿,想了想之后说道。
“他还好,我们算是一起共事吧。”
凤儿其实这么说也没有错,可是听在众人耳中,则是变了一个味道。
而一旁的周三,更是被这句话吓破了胆,已经退出老远的他,更是脸色直接变的煞白起来。
若是没有之前这个店小二给张仑的那封书信在先,周三肯定会认为这个凤儿是在扯虎皮拉大旗,可是有了那封书信之后,周三却不得不相信店小二的这番话语。
‘这都是什么情况啊,一个店小二居然也和英国公府扯上了关系。’
就在周三心惊胆战的寻思自己过几天,该不该收那两万两欠款的时候,听到这个答案的徐参将也是一愣,他也没想到会得到这个答案,相识也好,朋友也罢,可是共事一词,却让人胡想连篇起来,共什么事,为谁共事,这答案太含糊不清了。
饭桌旁边的气氛,因为凤儿的一句话而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在座的诸位,要么眼神怪异的看向凤儿,要么是低头沉思不语,总而言之,所有人都因为凤儿的这一句话,而开始对这凤儿另眼相看起来。
桌上的一切,凤儿自是看在眼里,她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家没权没势,自己又如浮萍一般,不扯着张家的虎皮在这大同城里招摇一番,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会变成怎样。
再说她说的也是实情,张仑本就是在帮助太子殿下管理着美品荟,自己则是在之前帮助太子殿下管理大明银行,说是共事也不算是虚言。
凤儿看自己的事情和李文才的事情已了,也不好意思再在这桌旁待着,以上菜为借口就离开了,而周三看到凤儿离开,本就心慌意乱的他,更是落荒而逃。
就在桌上又开始杯筹交错的时候,大同城外一处叫做方山的地方,一群人正在忙碌着用树枝遮挡着马车,旁边还有人在不停的催促着。
“快一点,快一点。”
几辆马车很快就被众人用树枝遮挡的严严实实,如果不走到近前,根本不会发现这里还有马车的存在。
做完这一切的众人,又开始用树枝清理起地面上车辙的痕迹来,而在远处的小山顶上,还有几个人正在朝着远处张望着。
看那模样,分明就是在放哨一般。
几人很快将马车之前路过这里的痕迹清理完毕,确认再无遗漏之后,几人开始朝着远处走去。
一路上几人都没有说话,但是沉默的气氛终究没有持续太久,一人还是没有忍住,对着打头的一个大汉问道。
“大哥,他们真会守约吗”
前方被这个人称作大哥的大汉,听到这句问询后,停下了脚步,看向远方,那里正是长城的方向,就这般沉默了半天后,才轻轻说道。
“王爷既然这么说了,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得照做。”
说完这句话的大汉,又重新开始朝着前方走去,可是后面的那个人还是没有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继续追问道。
“可是不都说他们言而无信,只知道抢掠,根本不会守什么道义吗”
“万一他们反悔,我们岂不是什么都捞不到到时候如何回去跟王爷交差”
前面大汉刚提起的步伐顿时就是一滞,听到这个手下问询的他,面色凝重的说道。
“我们按着王爷的吩咐,尽力去做就好,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易,他们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势必会和我们好好合作下去。”
“再说他们抢了那么多东西,也未必能全部带走,留下一些,就够此次交易的价值了,何苦为此损失一个交易的盟友呢,要知道,咱们的这些东西,可都是他们最稀缺的。”
第三百二十章 犯边
几天的时间过去,朱厚照一行人终于在蔚县碰头了,可是各路来寻找的人马,却都没有寻到凤儿的任何踪迹,贴出去的那些悬赏令,也没有丝毫的反馈回来。
朱厚照真的有些着急起来,可是却没有半分的办法,现在的他,即使是身为大明太子殿下,也突然感觉有些无力起来。
只是寻找一个人,至于这么困难吗
可是他又哪里知道,凤儿早就已经在半路上逃离,转路大同去了。
朱厚照自己也知道这般无目的的寻找下去,不是什么好办法,可是眼下这却又是最无奈的办法,寻不到凤儿的他,干脆坐镇蔚州,将西苑士卒留下护卫自己的人手后,其余的所有人全部四散发放出去,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寻找到凤儿的下落。
这一日,朱厚照又在等待消息的时候,突然姜三千户快步走了进来,以为是有凤儿消息的朱厚照,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让朱厚照神色大变的消息。
小王子犯边。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厚照,顿时震惊的站了起来,一脸凝重的看向来汇报的姜三千户。
“哪里”
姜三千户没有含糊,直接说道。
“据驿站的消息说是从镇羌堡入的关。”
听到这里的朱厚照,也开始放下儿女私情,在姜三千户的讲解下,大脑开始快速的运转起来。
小王子,本名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因其功绩被后人誉为达延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绰罗斯也先的外曾孙。
达延汗14岁开始亲政,明朝的官员,因为其年幼,所以习惯称其为小王子,一来二去,小王子的这个称谓更是写入了《明史》,成为了明史之中达延汗的专属称呼。
此人颇具魄力,他废除了太师、宰相之类的官职,全部由黄金家族成员担任,更是将之前支离破碎的东蒙古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统治秩序来巩固政权。
自弘治十四年开始,达延汗就不断率兵袭边,间或领兵出没于大明的固原、宁夏、大同、宣府、榆林等边关重镇,给明朝的边关,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而此次他所入关的镇羌堡,更是临近大同城的所在。
明朝的边关,按照城、堡、关隘、墩台的等级部署防御设施,这次达延汗所犯的镇羌堡,是大同所管辖的七十二城堡之一,属分巡冀北道北东路,在距离大同城仅不到一百里的地方。
听到这些消息的朱厚照,急迫的问道。
“此次领兵的是谁”
姜三千户直接答道。
“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并未发现小王子的身影,据查是由小王子的头号干将火筛领军。”
“镇羌堡是马市,对方应该就是奔着马市所来。”
“此次对方犯边的人数应该在三千左右,因为只是刚刚入关,所以后续的消息还没有传来,目前属下所获得的消息也就仅是这些了。”
朱厚照听完姜三千户的讲述,开始沉思起来,面色凝重。
火筛其人,乃是脱之子,北元满都古勒可汗的东床佳婿,在蒙古语中,“火筛”为卓越之意,而且火筛其人,赤面颀伟,骁勇善战,勇武绝伦。
为什么朱厚照会因为领兵的人是火筛而面色凝重呢,因为他之前就曾在京师中听闻过此人。
‘平江不饮热酒,怕火筛。’
这是京师武勋中广为流传的一句笑谈,朱厚照也是从张仑的口中所得知,说它是笑谈,是因为这里所说的平江,并不是某条江河,而是指的平江伯陈锐。
弘治十二年的时候,火筛领兵犯边,率兵进入大同、宁夏境内,游击将军王杲在于火筛的交锋中直接败北,而当时的总兵平江伯陈锐,更是被对方的勇猛所吓,龟缩城内,迟迟不肯出兵,之后更是因为此事而被朝廷百官弹劾。
再加上其喜好饮冷酒的缘故,更是被传出他不饮热酒,是怕火筛这么一句嘲讽之话。
可是手握火器的朱厚照,自然是不可能被火筛的威名吓到,思考了少倾之后,面色严肃的对着姜三千户吩咐道。
“召集所有人马,奔赴镇羌堡。”
听到朱厚照这个命令的姜三千户就是一愣,神情急切的劝说道。
“太子殿下,切不可以身犯险啊,这里临近边关,且大同屯兵十数万人,就他们那点兵力,根本不够大同这些屯兵围堵的。”
“您就在这里等待着胜利的消息就是,用不着您以身犯险。”
朱厚照听到姜三千户的劝说,根本没有搭理他,直接冷声说道。
“若都是你这般侥幸的想法,大明何谈明日。”
“听到犯边的消息,全部寄托与大同守卫,你不出兵,我也不出兵,若都是这般想法的话,岂不正迎合了对方的心意,对方巴不得没人去管他们,好让他们长驱直入,铁蹄在我中原大地上肆虐、抢掠。”
“这和白送他们钱粮有什么区别,再说边关的这些百姓,能经受的了他们的蹂躏吗那可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啊。”
说到这里的朱厚照面色越发的凝重起来,严肃的说道。
“反正别人怎么想,本宫现在不想管,也管不了,但是本宫必须带兵北上,这是本宫作为大明人,作为大明太子义不容辞的职责。”
“本宫就告诉你,若人人都与本宫一般想法的话,就凭蒙古那点兵力,哪还有胆量敢来犯我大明的边关。”
姜三千户还想再劝说几句,可是朱厚照看到他还要开口,直接厉目朝着姜三千户望去。
姜三千户还是头一次看到太子殿下这么坚决,站在原地思虑了一番的他,看到朱厚照心意已决,自知再劝说也是无用,干脆直接领命出去了,召集兵马和去做出征的准备去了。
而朱厚照在姜三千户走后,也踱步到了门口,神情凝重的他,抬起头朝着镇羌堡所在的西北方向望了过去,狠逮逮的喃喃自语道。
“奶奶的,你们不是来吗你们不是把大明当做你们的后院吗想打秋风就打秋风,你们以为天上会掉馅饼吗这次爷爷我叫你们有来无回!”
第三百二十一章 僵持
蔚县城门外。
姜三千户的办事效率还是极高的,这也得利于这些外出打探凤儿消息的士卒还没有走出多远,所以姜三千户派出人去通知过后没有多久,一队队人马就开始返了回来。
怕惊扰城中百姓的他们,干脆就在城外一处小树林中开始集结,做着出征前的准备。
就在姜三千户在城外开始集结人马的时候,蔚县里面又进来了一支军伍,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从大同刚刚到此的主事大人。
李家饭庄的事情结束后,酒精等物已经交接完毕,在大同也没有他事的主事大人,招呼上一同前来负责押运护送的隋千户,就踏上了归程。
可是刚进入蔚县没有多久,他就得知了小王子犯边的消息,初闻这个消息的主事大人也是相当震惊,要知道他离开大同还不到两日的时间,可是哪想到时局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快。
主事大人顿时也没了返回京师的念头,身为兵部主事大人的他,结合往年小王子犯边的兵力,将所获得的消息全部整理一遍后。
他认定这只是小王子的先头部队,感觉对方可能还有其他的后手存在,想到这些的主事大人,干脆发文兵部,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就在这个主事大人将这书信送出去后没过多久,他就得到属下送来的消息,说有兵马开始在蔚县城外偷偷集结起来,不知意欲何为。
听那属下的汇报,外面的那队人马,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变的越来越多不说,就连装备也十分的怪异,说是从未见过也不为夸张。
而且看他们那模样,分明就是在为出征开拔做着准备一般。
听闻到这个消息的主事大人,心中疑惑,朝廷近期派出来的军伍,在大同附近的能自由活动的,也就只有自己这一支而已,其他的军伍,虽然有兵丁在手,可是想要行动,却必须得到朝廷的命令才可。
要知道,在大明现有的政策之下,管理军权的部门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五军都督府,一个是兵部,而二者又是互相配合、互相节制的,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说白了就是那些武勋归他们调派,而兵部却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寻常将领想要调兵,在自己的管辖区域之外,是没有权利私自调动的,唯有通过兵部才可以调动。
要知道小王子犯边的消息才传过来没有多久,对方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做着出征前的准备,对方想要干什么。
他该不会是想要出征大同吧。
想到这种可能的主事大人,神色就是一变,要知道对方即使再快,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兵部的调令。
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主事大人立刻召集手下,朝着城外奔去。
现在他只能祈祷,对方只是带着任务路过此地而已,并非如他所猜测的一般。
可若是对方胆大妄为到,在没有朝廷调令的情况下就出兵大同,主事大人已经可以想象的到,当朝廷在获知这个消息后的震怒模样。
……
城门外。
按着属下的指引,主事大人终于在城门外面的一处小树林中,发现了这支已经开始集结的队伍,可刚看到这支队伍,主事大人就愣在了当场。
无他,这么多人在此地集结,整个场面雅雀无声不说,就是阵型也排列的相当整齐,更让主事大人震惊的是他们所使用的武器,没资格参加当初同倭国比武的他,自然是没见过这支装备了新型火枪的队伍。
不过主事大人还是从对方武器的形状上判定,这应该是属于神机营一系的军伍。
不明白为什么在蔚县外会出现在这样一支军伍的主事大人,直接向前走去,想要一探究竟。
可是刚上前没几步,主事大人就被在一旁放哨的士卒发现了。
看着阻拦自己的哨兵,主事大人心中疑惑未解,再加上也想近距离观察一些这些士卒所使用的武器,所以直接亮明身份,准备上前查看。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曾经百试不爽的兵部主事身份,在这放哨的士卒面前却失去了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