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而且此次对方进关的地方距离大同城这么近,也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谁又能保证,这次的小王子,会不会兵指大同,和大同守卫刀枪相向。
毕竟和抢掠那些小县城相比,大同的富饶,在这左右,可是首屈一指的。
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官来扛
蔚县的营房之中。
此次负责押运护送的隋千户,在听到主事大人前来的消息后,惊慌失措的朝着营房的大门跑了过来。
因为按着品秩来说,这主事大人若是有什么事情的话,派人过来召唤一声就是,可是像今日这般,一个文官,根本没有任何征兆的就直接跑到军营,别说是隋千户,就是换成他人当差,也免不得有些惊慌失措。
所以一边朝着军营门口奔跑的他,一边在心中暗自琢磨,自己这阵子一直谨小慎微,应该是没做过什么得罪这主事大人的事情,可是他这突然造访,又是为何呢
就在这隋千户跑到营房门口的时候,主事大人也正朝着里面大步走了过来,隋千户看到主事大人的脸色有些不对,心中更是忐忑起来,刚想上前问候的他,就听到主事大人对着他开口吩咐道。
“召集众士卒,校场集合。”
隋千户的心里咯噔一下,不好的预感越发的强烈起来,可是不敢得罪主事大人的他,还是对着身旁的士卒吩咐了下去,他则是跟在主事大人身旁,用探寻的眼光朝着主事大人身旁的随从望去。
可是随从也不知道主事大人来此的目的,一路相处这么长的时间,感觉和这隋千户关系还凑合的随从,也只能摇头示意,自己也不知道。
这一下子,隋千户彻底有些慌了,心中更是暗暗祈祷,自己手下的这些士卒,可千万别给自己惹上什么麻烦。
就当隋千户在心里暗自祈祷的时候,得到命令的士卒们,也开始在校场上集结起来。
看着眼前这有些凌乱的队列,不知为何,主事大人又想起了昨日在城外树林中看到的那支队伍,心中感叹果然是强将底下无弱兵的同时,再看眼前的这些士卒,根本无法和那支队伍相提并论。
“大人,已经集合完毕了。”
隋千户听到底下总旗的汇报,快步跑到主事大人的身前,一脸小心的轻声说道。
被隋千户这么一打扰,主事大人也从之前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卒,高声说道。
“就在昨天,一队军伍刚刚从这蔚县城外离开了。”
底下的士卒们听到主事大人的开篇语就是一愣,心中更是暗道。
‘这是什么意思。’
就连一旁一直在心惊胆战,害怕这主事大人是来挑错的隋千户,也是神情一滞,一脸惊讶的看向主事大人,心中更是不明白主事大人为什么拿这句话来开头。
可是主事大人在说完这句话后,没有停顿多久,就对着底下的众士卒大声询问道。
“诸位可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
士卒们自然不知道这群军伍离开的原因,而主事大人也并不想要得到他们的回答,接着说道。
“蒙古犯边大同镇羌堡的消息,不知道诸位得到了消息没有,如果说之前没有,那么在本官说完之后,相信诸位也该知道了这个消息。”
“而离开的这队军伍,正是因为这个消息才拔营离开的。”
说到这里的主事大人特意停顿了一下,看着在场的众军官,意有所指。
要知道此刻小王子犯边的消息,还没有大规模传播开来,所以在场的众士卒和军官,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是神色一变。
众人的表情,主事大人自然是看在眼里,可是他的话语还未说完,告知完这个消息的他,接着缓缓说道。
“诸位都是军伍之人,自然知道,咱们军伍的调动,必须有朝廷的命令才可。”
“可是这队军伍,在没有任何调令的情况下,就直接开拔前线,奔着大同的方向疾驰过去。”
“诸位可知道他们这样做的后果”
主事大人说到这里扫视了一下底下的众军官和士卒,看到众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样,接着说道。
“这个后果本官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个领兵前往之人,都免不了受到责罚。”
“可是即使这般,这个领军之人,还是这么做了。”
“本官也曾劝说过他,可是他跟本官说了一句话,本官至今记忆犹新。”
说到这里的主事大人,似乎陷入了回忆一般,边回忆着边说道。
“我也知道擅自调兵是大罪,可现如今,边关的百姓正在遭受蒙古铁蹄践踏,生命危在旦夕,如此危急时刻,怎能因为一纸调令而束手束脚。”
主事大人一字不差的重复完这句话后,环顾全场,道。
“如此魄力,如此担当,本官自愧不如。”
“边关告急,百姓生灵涂炭,身为朝廷命官的本官昨夜更是一宿未眠。”
“思虑了一夜的本官,所以早早来到这营房,就是想来问问诸位,这般情形之下,你们能做到这般吗”
在场的诸位军官和士卒,在听到主事大人的这句话之后,都沉默了下来,所有人低头不语,若有所思。
见众人沉默的主事大人,似乎是在喃喃自语,又似乎是在说给众人听一般,轻声说道。
“本官不知道你们是作何想法,可是昨日想了一夜的本官,将要上奏的奏章改了又改。”
“开始本官还只是想凭借着本官的文笔,为这位将军说上几句好话,以期能获得皇上和朝廷的谅解,可是越写下去,本官越觉得这有些违背了本官的初心。”
“他又没有做错,他的所为,无非是为了多救一些边关的百姓,多杀一些犯边的蒙人,没有做错的他,凭什么本官要为他求情”
铿锵有力的说完这句话后,主事大人的声音一缓,有些无奈的说道。
“可是朝廷的法度就在那里放着,即使是本官,也无法逾越,没规矩不成方圆。”
“本官既是属于控制法度的一员,自然不能以身试法,可是本官也不认为这个将军的这般做法就是错了,所以思虑了一夜之后,本官终于拿定了主意。”
说到这里的主事大人,才从之前的喃喃自语中回过神来,看向在场的众士卒和军官,大声的说道。
“这个事,本官来扛。”
第三百二十五章 出征
说完这句的主事大人,话音未断,接着解释道。
“本官已经向朝廷递送了请罪书,连同之前先行离开的那队军伍,全部都是本官擅自调派离开的,期间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皆有本官来背负,与他人无关。”
听到主事大人说完这句话的在场众人,皆以惊诧的表情看向主事大人,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尤其是刚把信送去驿站的随从,更是一脸惊诧,他没想到,早上主事大人叫自己送去京师的奏章,竟然是一封请罪书,要是早知如此,说什么他也不会将那封信件送去驿站的。
要知道因为主事大人着急的缘故,在驿站他可是费了白天的口舌,才让那驿卒立刻将那封信件送往京师的。
所以在听到主事大人的话语后,这随从在惊诧之余,更是露出了后悔的神色,
而在场的诸位军官和士卒,对于主事大人的这番话语同样震惊异常。
文官他们即使没接触过多少,可是军中的前辈,还有道听途说的一些讲述,他们或多或少也听说了一些。
所说所讲无非就是叫他们要小心这帮文官,说他们事多架子大,不要轻易招惹,而且心眼多,特别爱弄一些弯弯绕绕祸害人的事情。
可是眼前这位又是什么情况,就因为敬佩对方的所为,就将原本应该对方承受的罪责揽到自己的身上。
这是心眼多吗这不是傻吗!
就在众人思绪连篇的时候,主事大人也接着说道。
“朱寿。”
“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那个调兵大同的将领叫做朱寿,自称是威武大将军,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本官都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忠勇之士。”
“如此的英雄,值得大家去铭记,更值得大家去学习,去视为榜样。”
“没有朝廷的调令,可是得到边关烽火情的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了舍身成仁,义无反顾的奔去了大同前线。”
“说实话,本官羡慕他们,本官敬佩他们。”
“本官更想仿效他们!”
说到这里的主事大人,情绪也开始变的激昂起来,而且声音也开始变的越来越大了起来,面朝着众士卒的他,开始高声吼道。
“可是本官就不相信,这浩浩大明,又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个忠勇之辈,只有这么一群热血男儿!”
“谁的骨子里不是热血在流淌,谁能在家国被侵略的时候还熟视无睹。”
“今日是大同边关被犯,有可能他日某地还会发生其他灾祸,谁能保证自己的亲人不会有遭遇劫难的时候,难道在自己亲人遭受劫难的时候,诸位也还要冷血等待着朝廷的调令吗”
“就如之前的地震,太子殿下喊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可为什么在遭遇边关告急的时候,我们不能也如赈灾一般呢”
“一笔写不出两个‘明’字,你我连同那些边关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
“而保家卫国,更是我军伍之人的职责所在。”
说到这里的主事大人,更是看向在场的众人,厉声问道。
“所以,现在本官就是来问问你们,愿不愿意和本官一起去大同,将那些犯我大明边关的蒙人驱逐关外”
“让那些敢挑衅我大明威严的混蛋,也看看我大明儿郎的血性。”
“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也不是好欺负的。”
主事大人情绪激昂的嚷完这几句话后,就目不转睛的看向场下的众士卒和武将,一脸的期翼。
气氛在沉默了几息之后,就在主事大人以为自己对牛弹琴的时候,一道声音突然从人群中响了起来。
“我愿意!”
主事大人立刻寻着声音望去,想要找出是谁喊出这一声,可是还不待他寻到那人,场下就开始接二连三的有声音响了起来。
“我愿意!”
“我也愿意。”
“大家一起杀光那帮混蛋。”
“我愿意。”
“去大同,去大同。”
……
渐渐的,场下的声音开始变的越来越嘈杂起来,一道接着一道的声音开始响起,而场下的士卒也开始群雄鼎沸起来,所有人都高声呼喊着,生怕主事大人落下自己一般。
站在台上的主事大人,看到场下的这一幕,没来由的心中一暖,激动的连胸口都开始剧烈起伏起来,看着台下这些纷纷出言举手报名的士卒们,主事大人更是心潮澎湃。
看着场下群雄激愤的场景,还有那不断落入耳中的呼喊之音,主事大人的神情越发的激动起来。
站在最前面的他,举起了手臂,对着场下的士卒们压了压之后,看着场下因为自己手势而静下来的人群,神清激奋的大声呼喝道。
“既然诸位儿郎都有此志向,本官在此发令。”
“所有人奔赴大同前线,共退国敌!”
底下的士卒在听到主事大人的这道命令之后,立刻开始高声呼喊起来。
“奔赴前线,共退国敌。”
“奔赴前线,共退国敌。”
“奔赴前线,共退国敌。”
……
主事大人看着场下这些士卒们的反应,心中莫名的一暖,最起码,这些原本是陪他押送物资奔赴边关的士卒,在这种时刻站了出来。
其实何止是这些士卒,就是以隋千户为代表的一众武将,原本一直心惊胆战害怕主事大人是来找茬的他们,在听到主事大人所来的目的之后,也是满脸赤红,激动的与那些士卒一般无二。
马革裹尸,建功立业。
这是军伍之人永久的梦想,可在内陆却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想要远调边关,又岂是想想那么容易。
而现如今,主事大人似乎为他们了这么一个机会,眼看着建功立业就在此时,众人如何能不激动。
至于之后被皇上或者朝廷责罚擅自动兵一事,已经有了主事大人替他们请罪,之后的事情,他们只需要做到奋勇杀敌就好,其他的,不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
士卒们又呼喊了一阵之后,所有人开始自行撤离了校场,奔回自己的营房,开始收拾起行囊来。
时间并未耽搁太久,收拾完行囊的士卒,开始陆续返回到了校场之中纷纷站好。
等所有人都回到校场后,在主事大人的一声令下,这一支原本应该在押送完物资,就返回京师的千户所,开始快速的朝着大同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坐在飞奔的骏马之上,主事大人虽然身为一介文官,可是对于军事也是颇有造诣,虽然距离大同甚远,可仍朝着四方派出了斥候查看行军四周的动静。
原本主事大人还以为自己能再见到那位叫做朱寿的将军,可是这一路疾驰而下,根本没有看到对方的半分踪影。
众人坐在马上奔行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就连午饭,众人都是在马上胡乱的吃了一口,要不是到了临近傍晚的时候,马匹实在是有些撑不住了,主事大人还会继续奔驰下去。
就在众人安营支灶的时候,主事大人也反应过来。
人都是要吃饭的,可是这一路上,他根本没有发现一丝有安营支灶的痕迹,难不成对方就这般一直未停的奔跑下去不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