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启禀皇上,这定是太子之前在会同馆中的所为,让众藩属国心中惊惧,否则按着以往的惯例,这帮使节,哪有中途请辞离去的先例。”

    傅瀚看到自己成功吸引了皇上和三阁老的注意,继续面露悲愤的说道。

    “臣奏请皇上,不要同意众藩属国的请辞,否则今日之事,定会随着这些使节的回航传遍五湖四海,而大明百年来辛苦积攒的声望,也会因为这件事而毁于一旦。”

    说到此处的傅瀚,神情变的越发的庄重起来,高声说道。

    “臣奏请严惩太子殿下,以儆效尤的同时,召见众藩属国,说明误会,安慰其心,让众藩属国使节重拾对大明的信任,挽救太子殿下所做之事的影响。”

    傅瀚说完这句话,直接额头触地,跪在地上,大有弘治皇上不采纳他的谏言,就长跪不起的架势。

    而一旁的三阁老,因为来的匆忙,还不知道此事是因太子殿下而起的他们,顿时心中隐隐有了一些猜测,就在今天上午,好像皇上才刚把那迩摩郡的事情交给太子吧

    可太子殿下究竟去会同馆做了什么,吓得众藩属国使节,如此心急的想要离去呢。

    弘治皇上的面色突然变的有些难看起来,不过却不是因为太子在会同馆的胡闹,在他心中,倭使本来就该给个教训,即使太子行为有些出格,可他确实也是为了大明朝廷的利益。

    另他愤怒的是因为这帮藩国使节的群起请辞,这般作为又与逼宫何异,压抑着自己心头怒火的弘治皇上,直接对着一旁的萧敬言道。

    “萧敬,立刻派人去查,这帮使节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请辞离去的,查清缘由后,速速回报。”

    萧敬常年在弘治皇上身边侍奉,听出他的语气不善,赶紧下去安排,而跪在殿下的傅瀚,心中却有些窃喜起来,不管如何,今日会同馆所发生的事情,在加上他的这番作为,不说进入史书,可也能在仕林间传颂一阵了,一想到自己的名声因为此事又会提升到另一个境界后,跪在地上的傅瀚心中越发的高兴起来。

    弘治皇上和三阁老等人没有等待太久,出去探查的东厂番役就回来汇报,因为朱厚照行事并未遮掩的缘故,会同馆内及周边,很多人都看到了一队士卒进入会同馆的事情,至于在倭国使节内部发生的事情,有那些大明朝廷派去的大夫和通译在,再加上包扎伤口的大内义兴和闭门不出的足利义材,也基本上还原了事情的经过。

    听到东厂番役汇报的弘治皇上和三阁老,皆是一脸震惊的表情,他们说什么也没想到,太子殿下去讲道理居然是这么个**。

    出了这种事情,也就难怪那些藩国使节人人自危,纷纷请辞离去了。

    乾清宫的大殿上,在这个番役讲述完全后,陷入了沉默之中,整个大殿上没有一丝动静,现在就连弘治皇上都有些为难起来。

    内心里,他是不想因为此事而惩罚太子的,虽然他还没有回来汇报,但是弘治皇上心中确信,太子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若再达不到他想要的结果,那他肯定不会这般轻易的离开,现在太子既然已经离开了会同馆,那就证明这迩摩郡一事,应该是解决了。

    原本应该是大功一件的好事,可是此刻却成为了降罪的理由,就是弘治皇上心中也有些不甘起来,三位阁老也是如此,聪慧的他们,如何能琢磨不明白这其中的关键,心中也开始为难起来,大明这边不作为,无法安慰众藩国使节之心,接下来大明朝廷即使压着他们的请辞奏章,可终究有放他们离开的一天,而只要他们离开,那今日会同馆所发生之事,就会如之前傅瀚所言,广播四海,对大明的声誉造成极大的破坏。

    可若是让太子殿下因为此事而受罚,弘治皇上又有些不甘起来,即使太子殿下做的有点过份,可错本就出在倭国使团身上,不是他们出尔反尔,能有今天的事情吗

    殿下同样为难的三阁老,干脆立在原地,不言不语,低头垂目,假装思索起来。




第二百零四章 口谕
    弘治皇上看着低头不语的三阁老,还有欲要开口说话的傅瀚,心中顿时为难起来,和祖宗上百年来维护的大明声誉相比,他确实需要太子站出来承担错误,挽救大明的声誉。

    可是弘治皇上却又有些不甘起来,什么时候起,大明需要这么在意那些番邦小国的看法了。

    殿下站立的刘健看出皇上的纠结,和傅瀚不知道太子去会同馆的原因不同,刘健明白这一切的起因,看着皇上左右为难,刘健想了想,站了出来,对着弘治皇上拱手说道。

    “启禀皇上,微臣也知道您的为难,就眼前这个局面,微臣认为,太子殿下在会同馆所为,虽为国事,可方法方式确实有些失了分寸,和大明上百年积攒的声望声誉相比,微臣也认为应当对太子略惩薄戒。”

    “一是为了安抚众藩属国,二是为了太子着想,万一此事宣扬出去,对太子殿下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毕竟大明作为中央之国,需要这些藩属小国的陪衬。”

    听到刘健此话,弘治皇上思虑了一番,傅瀚在一旁见状,看到自己劝谏半天,皇上都没有丝毫反应,可刘健仅含糊其辞的说了几句,皇上就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心中略微有些不甘心的他又要出声,继续劝谏,可这时弘治皇上的话语也传来。

    “拟旨。”

    简单的两个字出来,三阁老同时跪在了地上,听候旨意,傅瀚更是忍住要说出的话语。

    “命太子去太庙悔过,另告知众藩国使节,再过些时日是朕的寿辰,届时朕将邀请众藩属国使节同殿赴宴。”

    说完旨意的弘治皇上也有些心中不悦,直接甩袖离去了,而剩在殿中的三阁老和傅瀚对视了一眼,也跟着纷纷离去,傅瀚虽然感觉对太子殿下的惩处有些轻,不过眼前的局面,能做到如此,他已经相当满意了,这边傅瀚离开乾清宫,直奔会同馆走去,会同馆作为礼部的直属部门,身为礼部尚书的傅瀚,肯定要出面去安抚众藩属国使节,而这边的刘健等人,也快步离去了。

    清宁宫。

    从会同馆回来的朱厚照,此时正坐在书房,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看着桌上的白纸发呆,在他书桌旁的地上,已经丢弃了不少团起来纸团,那都是写废的草稿,凤儿在一旁轻柔的扇着扇子,带来的清风都不能平息朱厚照心中的烦躁。

    “该怎么写呢”

    朱厚照烦躁的自言自语道。

    从会同馆出来后,姜三千户等人将朱厚照护送至宫门后就返回西山了,西山那边因为新兵到来的缘故,这阵子也格外忙碌,新的兵器,新的训练方式,都需要有人盯着。

    而朱厚照,拿着足利义材签完的国书,并没有去乾清宫向弘治皇上汇报,而且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回到了清宁宫。

    原因很简单,当时朱厚照因为去的匆忙,之前只想着断了倭使要回迩摩郡的念头,临走的时候走的匆忙,也只是拿走了两份空白的国书而已,此刻从会同馆回来,朱厚照看着这空白的只有藩国印章签字的国书,却犯起愁来。

    自己该写些什么内容呢

    要不要再加些内容呢

    比如说干脆将倭国全部归属于大明

    看着朱厚照犯愁的模样,凤儿在一旁扇着扇子,感同身受,大明银行已经渐渐步入正轨,来大明银行存钱的客户开始变的越来越多起来,同样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兑换代金卷的窗口也因为传播和使用范围的增大,变的越来越忙碌起来。

    今天凤儿原本是回宫来取代金券的,可是正巧碰到了拿着国书愁眉苦脸回来的太子殿下,于是凤儿干脆也就先放下自己的事情,陪着朱厚照到了书房,在一旁看着朱厚照把那空白盖印的文书打开又合上,不时的还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写划划,一段时间过去,再加上朱厚照的喃喃自语,她多少也猜出了朱厚照的想法,轻声劝道。

    “太子爷你也不必忧愁,反正印都扣上了,已成事实,您又何必急于一时呢,这国书只要在咱们大明的手上,想填什么还不随意吗”

    朱厚照听到凤儿的话语,顿时茅塞顿开,听明白凤儿言语中意思的他,高兴的站起身形,直接抱起了凤儿,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后才放了下来,一脸宠溺的看着凤儿说道。

    “凤儿最棒了,本宫怎么就没想到呢。”

    凤儿娇羞的点了点头,太子爷对她这般亲热的动作,在白日里还是第一次,就是习惯了两人亲密动作的凤儿,也忍不住有些害羞起来,娇嗔的说道。

    “太子爷,奴婢先离去了,银行那边还等着这些代金卷兑换呢。”

    说完话的凤儿,也不管朱厚照同意与否,快步的跑出了屋外,绯红的脸颊格外显的明显。

    朱厚照这边也突然解开了心结,将桌案上的空白国书收起,就要准备去乾清宫面见弘治皇上。

    可是这边朱厚照才刚刚准备动身,那边乾清宫派出来的传旨小太监也快步跑入了清宁宫,随行的还有一队侍卫。

    “太子殿下请接旨。”

    正要出去的朱厚照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就是一愣,心中更是暗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正式严肃’

    这边传旨小太监看朱厚照在清宁宫,也就没再废话,直接将皇上的口谕对着朱厚照复述一遍。

    “会同馆一事,太子殿下鲁莽行事,有损大明礼仪之邦的对外影响,特罚太子去太庙悔过,反思自己的错误。”

    传旨小太监复述完旨意,就躬身退到了一旁,身后原本跟随而来的众太监侍卫则是分开两列,中间特意留出了一条通道。

    朱厚照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听到的居然是这个口谕,而且还是自己正要去乾清宫面圣的前夕,一定是会同馆的事情传到了皇上的耳中。

    傅瀚,一定是他,朱厚照恨恨的想到。

    自己做什么了,只不过是要回属于自己应得的东西罢了,虽然方法有些激进,可若是不这般,难不成在那里和那倭使磨嘴皮子不成,就是倭使有时间干耗,自己也没有啊。

    此刻的朱厚照还不知道会同馆众藩属国使节集体请辞的事情,否则除了傅瀚外,他连这些藩属国使节也会一起骂进去。

    “父皇在哪里,可否让本宫去解释一番。”

    朱厚照尝试的询问了小太监一句,可是换来的除了摇头就是否定。

    再看看这随着小太监一同前来的众侍卫,朱厚照感觉,万一自己有一丁点的不配合,对方大有绑着自己去太庙的架势。



第二百零五章 太庙
    夏儒家。

    夏灵儿以为自从那日在御花园没见到太子殿下后,之前的一切就如一场梦境一般烟消云散。

    可是哪曾想到,之后闻听到自己被邀请入宫消息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越来越多,就是一些以前都不怎么走动的亲戚,也开始登门拜访起来。

    听着外面房间里那些人对自己的夸奖,对父母的奉承,夏灵儿真想直接走出闺房,大声告诉这些来探望走动的亲戚邻里,太子殿下根本就没打算见她,甚至与皇家结姻的可能,在夏灵儿看来,已经基本成为泡影。

    可是令夏灵儿意外的是,就在她第二天要向父母坦白说明这件事情的时候,父亲却突然被邀请出去赴宴了,而这个邀请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建昌候张延龄,在旁人的眼中看来,这无异于坐实了某种可能,否则堂堂一个侯爷,怎会请一个小小的锦衣卫赴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夏灵儿几次欲和父母坦白,可是更让夏灵儿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张皇后竟然再次下懿旨宣夏灵儿进宫,并且之后还有一些赏赐带了回来,如此一来,更坐实了夏家要和皇家联姻的消息,现在的情况,就是夏灵儿自己坦白,估计父母也不会相信了。

    和父母的喜悦、左邻右里亲戚朋友的巴结奉承、皇后娘娘的暧昧态度相比,夏灵儿这些天却如坐针毡,那天太子殿下在御花园对她的态度,让原本对自己容貌比较自信的她,仿佛受到了伤害一般。

    这几日夏灵儿除了被召进宫内陪着张皇后聊天,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自己的闺房里,一个人坐在梳妆台前胡思乱想。

    这些天过去,夏灵儿越发感觉这一切的荒唐,现在她就感觉,这几日发生的一切就好像是一出荒诞的剧情一般,热情的张皇后,还有沉浸在即将要和皇家联姻气氛中的父母,只有自己心中隐隐感觉,作为主角的太子殿下,好像对自己并没有太多好感,或者说是对张皇后安排的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多好感。

    “不能这般继续下去了。”

    夏灵儿皱眉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些天虽然她自己在闺房内,但是对于屋外的动静还是可以听到一些。

    比如说之前太子的顽劣,跑到会同馆答应倭国的比武,再到最后的得胜而归。

    比如说太子殿下最近在廊房四条内开的那家银行。

    比如今日京中传的沸沸扬扬的太子带兵强闯会同馆等等。

    ……

    关于太子殿下的一切,都被这些来探望的亲戚邻里不断提起,而就坐在隔壁胡思乱想的夏灵儿,即使是不愿意去关注这些,可待听不听的也听到了不少。

    ‘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夏灵儿突然摇了摇头,自己琢磨他干什么呢,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如何结束这眼前的一切。

    或进宫。

    或结束。

    可是自己一个民女又有何等身份来尽快了结这一切呢

    除了他,太子殿下。

    想到这里的夏灵儿突然站起身来,原本俊秀的脸上,此刻说不出的凝重。

    ‘我要去找他,找他将这一切问清楚,如果是他不愿,或者是两人见面之后,他仍不愿,那就让他早点终结这荒唐的一切吧。’

    打定主意的夏灵儿,神情越发的凝重起来,这也许是解决眼前这一切最好的办法。

    可是去哪里找他呢难不成自己趁着被召进宫的时候跑到清宁宫去可是清宁宫在哪个位置自己都不知道啊。

    等等。

    之前说太子殿下在廊房四条开了一家银行,不知道自己去那里寻他好不好。

    理顺眼前这一切的夏灵儿,趁着父母送客的空挡,跑出了闺房,到了后墙的梯子处,偷偷的溜了出去。

    她要去找他,将这一切都问个明白。

    ……

    太庙。

    朱厚照被传旨小太监直接带来了这里,甚至皇上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给他,朱厚照托小太监将那两本国书中的一本转交给皇上后,就在这太庙中留了下来,当然,朱厚照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跪地忏悔的事情,本就认为自己没有做错的他,自然不可能做出来,原本就是第一次进入太庙的他,刚进来的时候,还对这里面的摆设充满新奇,还能有闲情逸致闲逛。

    就在他以为这一切只是做个样子,给那些藩国和群臣看看而已的时候,忙碌了半天的朱厚照肚子饿了,开始对着外面的侍卫催促饭菜,可是等了许久的他,没等到饭菜,反而收到了来自弘治皇上的口谕,说让他在太庙面对列祖列宗悔过,禁食水米,听到这句口谕,朱厚照才知道,皇上这次是玩真的了。
1...6869707172...2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