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闲情逸致没了。

    一开始以为只是做做样子的侥幸心理也没了。

    此刻的朱厚照心头的怒火开始慢慢燃烧起来。

    这是什么事情,自己只不过是稍稍教训了一顿那帮倭使而已,犯得着这般吗

    那群猪狗不如,狼子野心的东西,值得大明如此对待吗

    也许现在的倭国还就算老实,可是读过历史的朱厚照如何能不知道,从14世纪开始,倭寇就开始在大明沿海活动,只不过此时的倭寇还没有那般猖獗而已。

    这群因为倭国海禁、战乱等原因,由倭国武士、浪人和不法商人等组成的海盗队伍,以沿海岛屿为巢穴,武装走私,趁机抢劫。

    到大明中叶,抢掠的活动更为猖獗,甚至侵扰到徽州、南直隶等地,嘉靖三十一年之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杀害的人数达到数十万人之多。

    之后才有了戚继光等人组织新军,对抗倭寇,可即使这般,也是经过十多年奋战,才逐渐将其肃清。

    这还只是近期的,后世的呢,别的不说,就说广为人知的抗倭战争,那里面有多少家庭和人民遭受到了迫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整个中华大地都在遭受倭国的血洗和迫害,他们欠我们的债还不够多吗

    前世的事情,朱厚照绝对不允许再次发生,眼前的情况也就是不允许,但凡有一点可能,朱厚照都恨不得带领大明铁骑,将那片如虫子一般的倭国踏平。




第二百零六章 妄议
    也许是因为饥饿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觉自己没有做错的缘故,朱厚照心中的怨气开始慢慢滋生起来,逛累了坐在蒲团上的他,猛地站了起来,看着太庙中悬挂的大明列祖列宗画像,开始低声的自言自语起来。

    “是不是就连你们也认为我做错了”

    “你们想象不到,在几百年后,这帮倭国鬼子在咱们的土地上做了什么。”

    “九一八后,辽宁抚顺平顶山惨案,3000多名同胞就那么没了,之后的镇江惨案,日军屠城十日,被杀戮的达万人以上。”

    “花园口决堤放水,豫、皖境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

    “广为人知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百姓,惨遭蹂躏,简直就是灭绝人寰,那是国难啊。”

    “厂窖大屠杀,三日间,倭军在厂窖残酷杀害我军民达3万多人。”

    想起这些数字,就是朱厚照也忍不住有些泪流满面起来,同样作为这片大地上养育的儿女,怎能不对它充满感情呢。

    朱厚照站立在殿中,此刻仅有他一人的太庙,也让他越发的放纵起来,言语由一开始的轻声喃语,到最后渐渐变的激昂,也许是心中有些东西积压太久的缘故,朱厚照竟然开始指着那些画像厉声质问起来。

    “如此这般,你们还认为我做错了吗”

    “你们没有经历过后世的痛苦,怎能知道我现在心中的悲痛,那是数之不尽的人命啊,活生生的人啊!”

    ……

    殿外的侍卫与朱厚照就隔着一扇薄薄的木门,声音虽小,可里面朱厚照所说的一切还是都被他们听了过去,几个侍卫面面相诩,根本不理解太子所说出的那些话语,他们甚至在心中暗暗猜测,太子殿下是不是中邪了,否则怎能在太庙中说出那些话语呢

    看着太子殿下没有停顿下来的意思,而且声音也开始变的越来越大了起来,几个侍卫稍一合计,其中一人快步离开,奔着乾清宫的方向跑去了。

    这边的朱厚照哭累了,说累了,喘息了一阵的他,突然看到了大殿中悬挂的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目光所对,正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画像,此刻心中愤怒的他,说话也开始越来越不顾忌,手指着他的画像开始厉声说道。

    “还有你,定什么不征之国,我告诉你,那就是狗屁。”

    “还直接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你开玩笑呢吧,人家慢慢都欺负到你家门口了,你还不征之国呢”

    说到这里朱厚照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语气略带嘲讽的说道。

    “你知道不知道就是你定的这些不征之国,以后都没给你好脸色瞧,更有人吃你的,拿你的,把人送你这来学习,然后拿着你的……”

    话音戛然而止,朱厚照仿佛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后,道

    “算了,不说了。”

    太庙内突然安静了下来,朱厚照站着说累了,直接坐在了蒲团上,不知道是不是话语起了头的原因,朱厚照干脆手指着朱元璋的画像,把自己心中想说的都说了出来。

    “还有那个海禁,定什么片板不许下海的规矩,你当时怎么想的。”

    “时代在变化你知道不知道的,与时俱进懂不懂啊。”

    “就这般的闭关锁国,不时有几个来蹭吃蹭喝的藩国过来打波秋水你就高兴了你就中央大国了”

    “就你在这边洋洋自得的时候,那边的佛郎机已经开始放眼全球了,你还在这片板不许下海,就这样你还要当上国你不挨打还跑的了谁”

    朱厚照今天仿佛像是打开了话匣一般,一个人坐在太庙内,开始不停的数落着。

    “再说百姓疾苦,说落后,睁开眼睛看看现在,这就是你们的盛世吗”

    “修长城,修那玩意干什么啊,修好了那鞑靼就不来了吗”

    接着朱厚照视线落在了文皇帝的画像上,继续说道。

    “文皇帝你看看,当年你说的的天子守社稷,到现在呢,守在家里,海不敢出,塞不敢出,东北管不了,靠修长城来维护边关稳定。”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文治,关在家里天天唱盛世吗”

    ……

    朱厚照不知道自己说了多久,絮絮叨叨的从一开始的朱元璋,一直到了最后的朱见深,就连万贞儿的事情,他都腹诽了一番,说到最后的朱厚照,不知道是饿得还是困的,坐在蒲团上的他,靠着一个柱子,竟然就这般睡了过去。

    与朱厚照一门之隔的太庙外面。

    弘治皇上正静静的站在那里,脸色阴晴不定,方才在得到侍卫的通传后,担心太子出事的他,焦急的带着萧敬跑了过来。

    ‘不征之国’

    可是到了太庙门前,正要冲进去的弘治皇上,听到太庙里面传出的话语,眉心一皱的同时,停在了那里,神情更是越发的愤怒起来。

    ‘这是妄议祖先,目无尊长,长幼无序啊。’

    弘治皇上强忍住心头的愤怒,心中更是对朱厚照妄议祖制的事情充满了愤怒,原本想冲进太庙去教训朱厚照的他,在听到后面关于海禁的事情后,却生生的止住了步伐,压制着自己的怒火,继续听了下去。

    萧敬低头躬身站立在弘治皇上的身边,一脸忧色,周边原本用来看守太子的侍卫,则在萧敬一开始发觉不对的时候,就被他赶到远处去了,此刻的萧敬,不时抬头偷看弘治皇上那越来越阴沉的脸色,听着太庙里面传来的声音,想要出言给太子殿下示警,可是最终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安静的站立一旁。

    朱厚照的声音还在继续着,弘治皇上站立在门口,静静的听着,从一开始的不征之国,到后面的禁海和修长城,再到后面对历朝皇帝的评论,弘治皇上一直在外面偷听着,脸色更是阴晴不定。

    有些事情,弘治皇上在内心里是不愿承认的,就比如朱厚照刚才所说的,未来那些番邦小国会反过来欺负自己,弘治皇上心中就很不屑,暗道借给他们百十个胆子,他们许敢



第二百零七章 大事
    太庙里的声音已经停顿了许久,弘治皇上站立在门口,凝神回想着朱厚照刚才所说的一切,心中原本的愤怒,早就因为朱厚照所说言语给他带来的思考而慢慢消融。

    有些事情,弘治皇上不能理解,就比如一开始提到海禁的时候,朱厚照曾说到过一个佛郎机的名字,弘治皇上确认自己从未听过,心中更是暗暗疑惑。

    这也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吗

    可是自己都没有印象,太子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还有关于修长城一事,自古以来,都是这般过来的,历朝历代都在修整,可结果确实也如太子所言,即使这般年年新建、维护,可也未能阻挡鞑靼的年年犯边。

    弘治皇上又何尝不知道这是劳民伤财之举,可是又能如何难不成还要出兵塞外,剿灭鞑靼吗先祖都没有做成功的事情,自己就能做到吗

    弘治皇上又在门外站了一会,听着太庙里面再也没了动静,还在琢磨之前朱厚照那些言语的他,也没了进去的心思,离开了太庙些许距离后,对着一旁跟随的萧敬说道。

    “去问问那些侍卫,之前太子还说了些什么。”

    萧敬快步离去了,不多时返了回来,因为一开始朱厚照声音小的缘故,侍卫们也听得不那么清楚,所以萧敬也没有打探出来一些有用的消息。

    弘治皇上听到萧敬的汇报,眼中一阵失神,本就因为倭使一事不愿惩罚太子的他,回想着之前朱厚照所说的那些言语,平日里的朱厚照即使有点胡闹,可也不会像今日这般,思虑了半天后喃喃自语的说道。

    “朕是不是错了,不该因为此事而惩罚太子啊。”

    又在原地驻足许久的弘治皇上,带着萧敬,也没有乘坐龙辇,而是步行慢慢的朝着乾清宫走去,这一路上,弘治皇上还在思索朱厚照在太庙中的那些话语,抛开那些胡言妄语不谈,有些事情,弘治皇上琢磨一番后,虽然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劲,不过在心里,他已经慢慢的认可了朱厚照的话语。

    不过他并没有下旨让人将朱厚照放出来,在来太庙之前,他已经看到了那封盖章签字且空白的国书,此事不管对错与否,弘治皇上都打算给朱厚照一个教训,以免得日后再酿成大错,接着弘治皇上突然想到了自己先前的口谕,那道对朱厚照惩罚的口谕,一念至此的他停下来,对着一旁的萧敬安排道。

    “差人送点吃食给太子。”

    接着停顿了一下,继续补充道。

    “太子悔过罚到晚上就得了。”

    ……

    与此同时,在京师城门口,一匹快马飞速的朝着城门冲来,人还未到,声音就远远传来。

    “八百里加急!”

    守门的官兵不敢大意,退到一边的同时,驿卒骑着快马进入了京师。

    就在守城的官兵们心中思量又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又一辆快马朝着城门奔来,而且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急件。

    从这开始,来送信的驿卒就断断续续的没有停过,守门的官兵即使见惯了这八百里加急的阵仗,可在一天中出现这么多次,就是守城门的官兵也不能淡定了,这是发生大事的征兆,城门口这些官兵开始私下里偷偷议论起来。

    风尘仆仆且一脸倦色的驿卒带着信件,一路畅通无阻,从进入城门后就各奔东西,有的去了锦衣卫镇抚司衙门,有的去了东厂,更多的则是直奔内阁班房走去。

    看着一个接着一个走进内阁班房的驿卒,旁边班房里一些注意到此事的大臣,纷纷走出班房,朝着房门紧闭的内阁望去。

    没有让人等待太久,在先后到来的的驿卒全部将信件送入内阁出来后,内阁三阁老拿着一堆信件,连奏章都没有顾上写,直接拿着这一叠信件,面色凝重的从内阁中走了出来,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快步的朝着外面走去。

    一些官员还想上前去打探一番,可是即使是三阁老中以往比较好说话的谢迁,此刻对上前探寻的众官员也是爱理不理,仿佛发生了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一般,一把推开前来探寻的官员,接着又快走了几步,紧追上前面李东阳和刘健的步伐,仿佛怕是因为这一耽搁而落后一般。

    众位朝臣见在阁老口中打探不出什么,目光顿时一转,朝着那些还没有离去的驿卒寻去。

    这几个驿卒来自不同地方,完成任务的他们,正在一旁的房间里吃饭喝水补充体力,此刻看到一堆朝臣突然涌进了这个房间,顿时吓得一个个停下手中的动作,拘谨的站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在朝臣们七嘴八舌的询问下,终于知道了这些信件的大概内容。

    地震了。

    从日期来看,先是杭、嘉、绍、宁四府地震,接着地震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南直隶与苏、松、常、镇、淮、扬、宁七府、通、和二州同日地震。

    打探出来这个消息的朝臣们顿时大惊失色,所有人快速的跑回自己的班房,户部里的朝臣更是忙碌,开始查阅起相关的物资钱银数量,为接下来的抗震救灾,提前做好准备。

    和内阁相同的是,东厂和锦衣卫镇抚司衙门,也在前后收到这相同的信息,得到消息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还有东厂的管事,都开始一脸凝重的向着乾清宫飞奔起来。

    乾清宫。

    众位获得这消息的阁老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和东厂等前来汇报之人,先后到达了乾清宫,呈上自己所获的的信件后,脸色凝重的站在殿下。

    而弘治皇上看着手中的信件,一脸悲呛,就连拿着信件的手都开始变得有些发抖起来。

    “消息是否已经确定”

    弘治皇上的声音已经变的有些沙哑起来,看完信件的他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刚才所看到的一切,眼光看着殿下的几人再次确认道。

    地震来的太突然了,所覆盖的范围又如此之大,不要说弘治皇上在位期间,就是再往前数百年,如此大规模的地震,也是第一次出现。



第二百零八章 没钱
    听到皇上的问询,看着弘治皇上那急切的眼神,没有人敢上前答话,只是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从内阁和东厂锦衣卫三方面的消息来交互验证,基本已经确认无疑了,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等最新的消息过来,看看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有多大,损失有多大。

    弘治皇上心中悲愤,不明白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为何降临在大明的这片土地上,自从他登基以来,励精图治,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大明朝政之前的**状况。

    更是驱逐奸佞,勤于政事,任用贤臣,一直以来,弘治皇上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皇帝,但是他一直在努力着,所以当初听到朱厚照说他是中兴之帝的时候,他会那么的高兴。

    可是这眼下如此大规模的地震,彻底摧毁了弘治皇上心中的自信,在弘治皇上心中,这是上天对他施政做的还不够好的惩罚,是上天对他施政政策的反馈。

    一想到此处,弘治皇上的心情越发的悲戚起来,站起身形对着殿下的几位朝臣说道。

    “来人,宣六部众臣进宫商议救灾事宜。”

    接着话锋一转,面色凝重的对着几位朝臣说道。
1...6970717273...2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