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朱厚照一听到这个情况,顿时脑袋中“轰”的一下,呆立当场的他开始在脑海中努力回想起来。
我刚才都说了什么
我记得好像骂了朱元璋,还把大明的几个皇帝都数落了一个遍
想到这些的朱厚照,猛地一拍额头,原本还打算回清宁宫搂着凤儿睡个好觉的他,现在这情况一出,干脆也别回清宁宫了,直接去乾清宫认错请罪吧。
乾清宫。
群臣走后,大殿上的弘治皇上坐在桌案旁,透过殿门远眺门外的天空,一脸愁容。
地震的消息刚来,信件上只是说明了发生地震的地方和地震的大概强度,可具体的损失和伤亡还没有消息传来,弘治皇上内心焦急,却没有丝毫办法。
救援的事情都已经分派了下去,六部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全都在为这次地震的救援筹措准备着。
缺钱。
这是弘治皇上眼前最大的难题,朝廷太仓储备的粮食和药材等物资,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地震,即使将太仓掏空,也无法满足,这时候就需要从各地去采购,可采购就需要钱银,这些年来,因为大明赋税低的缘故,再加上九边和朝廷的开销,国库中的存银更加有限。
一想到自己一个皇上还需要为钱银发愁,弘治皇上就越发的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的有些不合格起来。
“不能再这般懈怠下去了。”
弘治皇上原本有些失神的眼睛突然精光一闪,收回一直望向殿外的目光,拿起桌上的信件和户部报上来的国库存银和太仓储备看了起来。
“先从临清的临清仓调运粮食至南直隶与杭、嘉、绍、宁等地。”
“德州的德州仓与淮安的丰济仓分别调运至通、和二州。”
“徐州的广运仓则中间调度,顺便以备不时之需。”
“官员的俸禄可以缓发,以此节源开流,将钱银用在救灾赈灾上。”
“行文天下,号召各地富商富户捐资筹款,用于灾区赈灾。”
“今日起宫内一应开支用度均减半……”
……
弘治皇上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着。
现在的弘治皇上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状态当中,原本就对佛老之事有过兴趣的他,比其他人更加相信,眼前的这一切灾难,都是因为他做的不够好的原因,所以上天才会将灾难降于大明,给予他提示、警告。
现在弘治皇上的心中充满了自责,无能为力的他,只能通过这不断的忙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从群臣走后不久,弘治皇上就开始忙碌了,桌案上的茶水换了又换,可弘治皇上也没有呡上一口,一直伏在桌案上不停的忙碌着,仿佛是想把之前的懈怠一次都找回来一般。
一旁的萧敬心疼的看着翻看各种数据的弘治皇上,几次都想要上前出言提醒,提醒皇上注意龙体,可是每每都是话刚开口,就被弘治皇上瞪过来的冰冷目光吓了回去。
就在萧敬想要跑出去寻找张皇后来劝说皇上的时候,门外的小太监悄悄的走了进来,轻声的对着萧敬汇报道。
“启禀萧公公,太子殿下来了,在殿外侯着呢。”
萧敬眉心一皱,不知道此时该不该通传的他,干脆走了出去,来到朱厚照的面前,行礼过后,萧敬也没有隐瞒,将之前地震的事情,还有弘治皇上现在的状态,再将自己心中的担忧一说,原本还是心怀忐忑前来请罪的朱厚照,顿时眼前一愣。
“地震了”
“什么时候的事情”
“伤亡损失可曾出来,救援可否安排”
朱厚照一连串问了几个问题,萧敬这边眼神怪异的看了朱厚照一眼,然后一一将问题回答后,又将眼前最大的困难说了出来。
大明朝廷没钱了。
就算太仓的粮食够赈灾所用,可是药材及之后的善后事情,没了钱银也是万万不能的。
朱厚照明白了事情的大概,也就没再用萧敬等人通传,直接走进了乾清宫,看着还在桌案上奋笔疾书的弘治皇上,朱厚照突然有些心中不忍起来,轻声开口道。
“父皇,歇息一下吧。”
可是正在凝神思考的弘治皇上,却好像没有听到朱厚照的劝说一般,继续在桌案上忙碌着。
“父皇,歇息一下吧。”
朱厚照又说了一遍,声音也比第一次稍大了许多,可是弘治皇上依旧没有听见,奋笔疾书的时候,口中还在不时的喃喃自语。
朱厚照再也看不下去了,知道再这样下去,也许救灾还没完成,弘治皇上的身体就会先承受不住垮掉了,想到这里的他,干脆直接走到桌案旁,握住了弘治皇上那正在书写的手,重复说道。
“父皇,歇息一下吧。”
弘治皇上看到自己的手被握住,正要发怒,可是抬头一看,发现握住自己手的人居然是太子,怒火顿时一消,在旁人面前时,他是皇上,是大明的君王,可是当他面对朱厚照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父亲。
此刻的弘治皇上像是突然找到了可以倾诉之人一般,收回怒火的他,眼神略带迷茫的看着现在桌案对面的朱厚照,轻声问道。
“燳儿,你说说,是不是因为朕做的还不够好。”
“所以上天才会降下地震来警示朕,让朕不要懈怠,更加努力。”
第二百一十章 天真吗
朱厚照心疼的看着眼前情绪低落的弘治皇上,在他眼中,这个大明位置最高,权利最大的男人,何曾出现过眼前的这种情况。
眼前的弘治皇上和之前他所认知的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听到弘治皇上问询的朱厚照,看着已经陷入自我否定状态中的他,轻声劝慰道。
“父皇您已经做的很好了,大明这些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功勋吗”
“再说这地震毕竟是属于天灾,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所以您也不必太过自责,把什么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
其实如果不是这个场合的话,朱厚照在说出这些话之前,真想跟弘治皇上白扯一下地壳运动,普及一下关于地震的科学,可是此情此景之下,朱厚照也只能说出这些话语来安慰一下他。
弘治皇上听到朱厚照的劝解,只是叹了一口气后,就继续闷头不语,一旁的朱厚照见状,继续劝解道。
“父皇,现在眼前的事情,不是追究谁合格谁不合格的问题,而是要抓紧落实救灾和灾后的重建安抚善后等事宜,要知道灾区那边的百姓,还在等着您的赈济呢。”
“父皇您作为大明的皇上,更要承担起皇上应该承担的责任,统一筹划,稳坐中央,具体的事情可以分发下去,那么多的贤臣重臣,群策群力,所思所虑肯定比一个人的冥思苦想要周全的多。”
“而且这救灾赈灾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可能会持续半月一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作为大明皇上的您,更加需要注意身体,毕竟这有可能会是一个持久战,一场关系数万万家庭的持久战。”
一旁的萧敬听着朱厚照的劝慰,眼神越发的诧异起来,这些话从别人口中说出他还能接受,可是突然从太子殿下的口中说出,不知为何,萧敬总感觉有些怪异,仿佛眼前这位和那个嬉戏玩闹、在太庙中胡言妄语的太子殿下不是一人一般。
这边的弘治皇上听到朱厚照的话语,眼神中渐渐恢复了些许神采,皱眉思索着朱厚照刚才所言的话语,其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不明白朱厚照所说的那些道理,只是一时有些想不开罢了。
可是不管如何,这朝廷缺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想到救灾所需的巨额钱银,弘治皇上的神色又变的低沉起来,轻声说道。
“可是这国库里的银钱,想要赈济这么多的地方,何其难也,朕真的不知道,这些年朕自以为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勤俭持国,还以为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成绩,哪曾想到在这么一场地震面前就显现出了原形。”
“所以朕才自责,自责之前朕的作为,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完美,否则岂会出现如今的状况,想要赈灾,粮草还未动,却要犯愁之后的银钱来源。”
“国库钱银不足”
朱厚照疑惑的插嘴问道,可是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这句话是白问了,大明的赋税极低,商业税更是几乎没有,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到了弘治朝的时候,赋税更是在慢慢降低,不断减少。
所以朱厚照才会觉的自己的这句话是白问了,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刚才皇上说的是钱银不足,可是像后世遇到这种天灾的时候,出钱出力的不仅仅的朝廷,还有各种民间的团体和社会组织,难道这个时代不用募捐的吗
想到这里的朱厚照不明所以,疑惑的问道。
“既然朝廷的钱银不足,为何不进行募捐呢,要知道,民间也有许多心地好善且财富颇丰之人,只要有人牵头,再由朝廷出面,定能寻来不少善款。”
弘治皇上听到后,摇了摇头,一脸的苦笑,朱厚照所言他也知道,这种募捐之前又不是没有人施行过,可是最终所获的钱银,却极其稀少,所以到了后来,朝廷也就渐渐放弃了募捐,直到现在根本就不考虑它了。
弘治抬头看着朱厚照那不理解的神色,解释道。
“募捐所能得来的钱银极少,对于这种天灾,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少问题的。”
可是和弘治皇上不同,朱厚照却知道这种募捐所能筹集来的款项,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字,只要好好运作,这募捐带来的钱银,绝对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和所能引发的影响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后世比较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一下子就把一个辽源广阔的国家比喻成了一个大家庭一般,也许你我天各一方,可是只要你遇到困难,远在天边的我定会伸出援手,祝你一臂之力。
弘治皇上看到朱厚照一脸不相信的表情,也没心情再去解释什么,不能说大明没有心善德厚之人,只能说他们更热衷于自己花钱去购买粮食草药,在府门前施粥义诊,将每一粒粮食和每一钱草药都赠予到灾民的手中,博取一个善名。
可是朱厚照却不理解这个时代人的所思所想,在他心中还是认为,大多数人的内心里,还是有善的,有爱的,只是没有一个让他们信任或者去献爱心的渠道罢了。
想到这里的朱厚照,干脆对着弘治皇上开口说道。
“父皇,儿臣想办一次募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整个大明一起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并且儿臣也会以身作则,带头捐款,这阵子儿臣在外面的产业,虽然不说日进斗金,可也所获颇丰,所以儿臣想要试上一试,还请父皇恩准。”
弘治皇上还想要开口再劝说一下朱厚照,让他有这心思,不如将这劲头用在考虑如何赈灾救灾上,可是听到朱厚照后面的话语时,却停下了制止的念头,在他心中想来,这到不失为是太子改变在众朝臣心中认知的一个办法,但是最终的效果会如何,弘治皇上真的不报太大的希望。
试想一下,如果募捐这个办法真的可行的话,为何历朝历代都没有大规模的施行过这种方案
太子还是太天真啊。
第二百一十一章 相遇
廊房四条里。
夏灵儿正独自一人站在大明银行斜对面的一处砖跺旁,眼神则不时的朝着对面大明银行门口的方向眺目张望着,心中置气的她从家里偷跑出来后,就直奔廊房四条,好在大明银行因为刚刚开业的缘故,铺面的装修又异样显眼,夏灵儿几乎没怎么打听寻找,就到了大明银行的近前。
透过玻璃看着里面那些如花似玉落落大方的姑娘,不知为何,夏灵儿突然有些自惭形愧起来,无关衣饰,无关容貌,只是看着这些可以光明正大,像男子一般大方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姑娘们,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要知道这个年代还不像后世,只要一般生活条件还可以的家庭,允许女子抛头露面者都是少数,大多数像夏灵儿这样的未出阁少女,也就只能在每年上元节的时候,可以借着赏灯的名义出来游玩一下,剩下的那些时日,基本都是闭门在家,读读《女训》或者做些刺绣、织布一类的活计来帮着贴补家用。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夏灵儿已经在这个地方站了许久,因为怕错过朱厚照,更是连眼神都不曾离开过大明银行的门口。
她虽然还不知道朱厚照的模样,不过在她想来,如果他到了这处地方,就算是大明银行里的那些人再小心、再谨慎,可是也可以从一些细节上看出端倪,所以夏灵儿观察的分外仔细,生怕有所遗漏。
自从夏灵儿站在这里观望开始,大明银行里进进出出的人就络绎不绝,可是其中与太子殿下年龄相仿的却是少数,而且那少数的几人还是进去问问就快速出来了,更像是看到新奇事务前来打探的少年。
“好累啊。”
夏灵儿看着大明银行里的客人渐渐稀少,从没站立过这么久的她,微微躬下身体,伸手去揉捏着自己有些发酸的膝盖,面露疲惫的同时,心里更是暗暗埋怨自己,自己真是傻,早知道要等这么久的话,就该带个板凳出来了。
可就这么一走神的功夫,正在躬身揉捏膝盖的夏灵儿,突然看见自己的视线里出现了一双精致的绣花鞋。
意识到有人站立在自己面前的夏灵儿,不知道是不是做贼心虚的缘故,停下揉捏的动作,猛地直起腰身,抬头朝着面前看去。
一个俊俏的女子正眉目含笑的站在自己的身前,面露微笑的开口冲着自己说道。
“不要紧张,我就是对面大明银行的。”
“隔着玻璃,我看你在这里站了许久,而且还总是朝着我们这边张望着,你是有什么事情吗”
夏灵儿被人道破了心事,脸颊微红的她,说话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柔柔的声音显得更加绵软。
“没事没事,我只是在等人而已。”
站在夏灵儿身前问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在银行里面忙碌完的凤儿,之前她从宫内拿到代金卷,并送回到大明银行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对面的这个女子,原本还以为这个女子只是因为好奇而站在这里观望,毕竟这些时日像这样的情况多了,所以看到这一切的凤儿,也就没有过多在意。
可是哪曾想到,忙碌了许久后的凤儿,眼神不轻易的再次扫过那个女子刚才站立的位置,令她惊讶的是,那个女子居然还在,还是站在那个相同的位置,并且眼神还是不时的朝着大明银行这边张望着。
这已经不像是一般的好奇或者看热闹了,琢磨不透这个女子奇怪的举动,凤儿干脆走出店来,直接到了这个女子的面前,所以才有了之前的事情。
凤儿听到对面女子的来意后,神情就是一愣,下意识的就往太子殿下身上想去,原本对这个女子还不怎么上心的凤儿,开始仔细的端详起眼前这个女子的容貌来,这一端详,就连同为女子的凤儿也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惊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