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朱厚照听到后神情一愣,苦笑了一下,他所做之事不被理解已经不是一回,面对别人,他也许还可以搪塞几句过去,甚至靠最后的结果来敲打对方的脸面。

    可是对于刘健,他真是不敢,一是因为刘健为人做官,确实有过人之处,不像某些人一样属于沽名钓誉之辈,另一个原因就是刘健是弘治皇上当太子时的东宫讲官,在皇上心中颇有地位。

    朱厚照怕万一惹恼了对方,去皇上那里参上自己一本,惩戒事小,真要劝谏取消了这募捐,那之前朱厚照的心血可就白费了,想到这里的朱厚照开始和颜悦色的跟着刘健解释起来。

    “阁老,你可知我大明有多少人口”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这些数字自然是张口就来。

    “弘治十五年的时候,户部曾统计过一次人口数量,那时全国有户1041万,总人口50908672万人。”

    朱厚照听到这个数字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那阁老可想过,若是一人捐出一文钱,会出现多少钱呢”

    “或者说有一半乃至三分之一的人捐出一文钱,会出现多少钱呢”

    刘健听到此话,呼吸就是一滞,心中惊叹这个数字的时候,又很快反应过来,太子殿下的这个想法是何其的可笑,每个人都捐献一文钱,乞丐也能捐吗或者说他能捐,你就能有人去收取吗这其中为了这一文钱,又得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这一文钱,岂不是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的刘健就欲开口反驳太子殿下的言论,没想到朱厚照比他还快,直接说道。

    “阁老是不是不相信会有这么多人,会因为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就捐献出一文钱”

    “可是他为什么不呢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您有没有想过呢”

    “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庭的概念,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那个小家。”

    “很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小家,而舍弃我们大明这个大家。”

    “难道您就没想过,假如真的有那种可能,整个大明的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哪怕只是其中的大多数人,或者是只有一半,乃至其中的三成或四成。”

    “那个时候的大明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我们还会担忧那塞外的鞑靼吗”

    “还会烦恼那沿海不断来袭的倭寇吗”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大明,拧成一股绳,所有的人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而奋斗,我敢说,那时候的大明将会是无坚不摧,无力不破。”

    “而我认为,这次地震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可能让大家知道,大明是一个大家庭的机会,灾民受灾的时候,不只是朝廷没有忘记你们,就是远在他乡,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没有忘记你们,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明人。”

    朱厚照铿锵有力的将这些话说完,顿时说的刘健哑口无言,他甚至一时都想不出话语来反驳朱厚照,因为他所说的好多事情,即是事实,又确实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可是刘健心里还是不认为这和这个戏台有什么关系。

    正在刘健琢磨如何反驳朱厚照的时候,远处那游行的队伍开始转过街角,朝着这边走来。

    口号的声音更是人还未到,就远远传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绵薄之力,积沙成塔。“

    “携手同心,抗震救灾。”

    ……

    刘健放眼望去,举着条幅的庞大队伍正朝着这边慢慢走来,尤其是前面那个喊口号的书生和那几个举着条幅的生员更是抢眼,而在他们的不远处,还有一个好像是东宫的太监,也正一路小跑的朝着这边奔来。

    刘健看到这一幕,顿时转移了话题,对着朱厚照说道。

    “殿下若是真有心,又何苦浪费财力去搭这个戏台,还不如效仿这些书生一般,沿街喊着口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灾区受灾的消息,唤醒民众的意识,即节省财力,又可以广而告之,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老臣认为,相对于其他人,读书人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其实远比其他人更有作用。”

    说到这里的刘健,指着朝这边跑来的刘瑾,语气奚落的说道。

    “说到这里,老臣冒昧的说上一句,殿下不要听信那些宦官佞臣的妖言蛊惑,要知道多少贤明君主,就是因为听信了这些宦官的蛊惑,而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第二百一十七章 尴尬
    刘健话音刚落,刘瑾就已经一脸谄媚的跑到了近前,刘健看到刘瑾的这个模样,心中越发的厌恶起来。

    刘瑾也注意到了一旁的内阁大臣刘健,更是看到了他那厌恶的神情,热脸不贴凉屁股,跑到近前的刘瑾,只是对着刘健微微躬了下身子,以示尊敬,接着就一脸媚笑的对着朱厚照说道。

    “爷,事情办妥了,您看还行不”

    朱厚照点了点头,看不出喜恶,可刘瑾并不满意太子殿下的这般态度,根本不顾一旁的内阁大臣刘健,上前表功道。

    “爷,原本奴婢是想找些侍卫装扮一番来操办此事的。”

    “可是后来奴婢一想,那些手粗口笨之人,哪有那些书生厉害,于是奴婢又跑到了国子监的门口,堵住了几个生员,许了他们一些好处后,这些生员才开始有人站了出来。”

    朱厚照闻听此话,顿时差点笑出声来,他记得就在不久前,阁老刘健还曾夸奖这些读书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会比其他人更有作用,现在看来,也只是诱惑的不够而已。

    一旁的刘健也听到了此话,神色尴尬自是不必多说,不过相对的,他看向刘瑾的眼神则是更加厌恶起来。

    朱厚照到是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斤斤计较,刚才他看着走在最前面一身书生打扮的人,像是作为领头人一般,甚至卖力,可是看那打扮,却不像是国子监之人,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对着刘瑾问道。

    “那打头之人也是国子监之人吗”

    刘瑾听到此话,朝着那游行之人望去,其实他心里也明白朱厚照所指之人,不过只是再确认一下罢了,看到那人,刘瑾到是略显迟疑,稍犹豫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那人并不是国子监的书生,只是认出奴婢的内官身份,他如此卖力的原因,只是想向奴婢打探一些事情罢了,奴婢看他的表现和口才还不错,所以就假意应了下来。”

    刘瑾说完此话,又怕朱厚照和一旁的刘健误解,所以赶紧又接着解释道。

    “他也只是向奴婢打探一些朝廷的消息罢了,可是奴婢一直在西山练兵,对于朝廷的事情又能知道多少,所以奴婢也只是假意应下来罢了,至于这次事情,他若办的漂亮,日后奴婢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定会还他这个恩情的。”

    听到此处,别说朱厚照,就是一旁的刘健,也有些好奇起来,这个书生究竟是向刘瑾打探了什么,才让他说话这么严谨,不落把柄。

    “他向你打探了什么事情”

    刘健在一旁没有开口,不过朱厚照可没有那么多的忌讳,直接朝着刘瑾问道。

    刘瑾听到朱厚照的问询,面露为难之色,并且不时的看向一旁的阁老刘健,就当刘健气不过想要出言离去来避讳此事的时候,朱厚照直接怒骂道。

    “狗东西,问你话你就直说得了,刘阁老又不是外人,你这般贼眉鼠眼的干什么”

    刘瑾听到此话,脸上露出了一个讨好的笑容,不过这个笑容看起来却比哭还难看,纠结了半天,刘瑾才慢吞吞的说道。

    “爷,你是否还记得西山道须沟的那本账册他打探的事情,和那账册有关,所以奴婢才不敢多言啊,要不然奴婢这条小命也是不保啊。”

    朱厚照听到刘瑾所言,顿时明白他所说的就是在西山缴获的那本刘文泰的账册,里面涉及的朝臣众多,刘瑾含糊其辞到是也可以理解,想到这里的朱厚照顿时也打起了哈哈,赶紧转移话题对着刘瑾问道。

    “那些书生你许诺了什么好处,才让他们能放下书生的架子,扛着条幅满大街走啊。”

    朱厚照虽然不知道刘瑾所说的关于账册的事情是关于谁的,更加不知道这个书生是如何得到的消息,不过在最后的事情没有明了之前,尤其是皇上的态度未明之前,朱厚照才不会傻到将那账册中的事情宣扬出去,万一到最后查明是刘文泰造假,自己岂不是落下个昏庸的评语

    一旁的刘健原本还想继续听下去,看这个书生究竟是向刘瑾打听何事,可是刚升起疑心的他,突然听到了朱厚照的话语,顿时面色又变得尴尬起来。

    刚才他可是义正言辞的在朱厚照面前说,以后在这种大事面前,还要靠读书人,并且还要让朱厚照多向这些读书人学习,即节省了财力,又做到了广而告之,此刻话音还未消散,哪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一个转折,原来这些书生,只是太子殿下派人许诺了好处才被寻来做此事的苦力罢了。

    刘瑾到是没有注意到刘健的脸色,听到太子殿下的问询,嘿嘿一笑,一脸得意的卖弄道。

    “还能许诺什么,奴婢无权无势,也就是有点私钱罢了,十两不行,奴婢就五十两,五十两不行奴婢就打算再找他人了,可是哪想到,这帮书生,一听到十两只是举着条幅走半天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朱厚照和刘健,原本还以为这刘瑾许诺了什么天大的好处,能让这些读书人折腰,哪想到最后得到的答案就只是十两银子而已,一旁的刘健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也明白,眼前这个一脸奸臣模样的太监也犯不上在这种事情上,故意埋汰读书人,更何况他还不知道之前自己和太子殿下的对话,明白此事的刘健再也没心情继续待在此处,随意找了个借口就离去了。

    至于太子殿下办戏台募捐的事情,刘健也懒得管了,随太子殿下去吧,等到他连搭戏台的钱都募捐不到的时候,就知道忠言逆耳的道理了,刘健一边在心中安慰着自己,一边快步的朝着正阳门内走去。

    而朱厚照看着刘健远去,直到他的身影进入的城门中,朱厚照才收回了视线,转过头对着刘瑾一脸严肃的问道。

    “说吧,那个人叫你打探什么事情。”

    刘瑾看到太子殿下那严肃的表情,也赶紧收起自己那谄媚的神情,一脸正经对着朱厚照回复道。

    “禀告太子殿下,他们向我打探的是……”

    “呃!”



第二百一十八章 消息
    刘瑾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太紧张的缘故,竟然突然打了一个嗝,话语也随之中断,朱厚照正听到关键的时候,见到刘瑾一下子因为一个嗝而中断了下来,直接就是一脚踢了过去,口中更是怒骂道。

    “快说!”

    刘瑾被太子这么一吓,顿时刚要继续的嗝也被憋了回去,看着生气的太子殿下,刘瑾忍住大腿上的疼痛,赶紧继续说道。

    “爷,他们打探的是礼部尚书傅瀚的事情。”

    朱厚照一听见傅瀚,立刻就先想到了刘文泰的那本账册中关于傅瀚的事情,以为账册中消息外泄的他,顿时表情严肃的问道。

    “他们打探什么”

    刘瑾注意到了朱厚照的神色变化,赶紧接着解释道。

    “那个领头的书生来自江阴,和他一起随行的还有一个奴仆和另一个书生,领头的书生姓徐,叫什么奴婢当时也没在意听,文绉绉的话语奴婢也听不懂,也没上心去记,再说他们只是打探礼部尚书傅瀚近期是否有被训斥或者被责罚之类的消息,其他的到是没向奴婢打听。”

    朱厚照听到此话,稍思索了一下,立刻就想到了那个徐霞客的先祖徐经,当年舞弊案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想到这里,朱厚照对着刘瑾问道。

    “那人是不是叫徐经,跟他一起的那个书生是不是叫唐寅”

    刘瑾眉头都快皱到了一起,努力回忆了一番后,还是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好像就是叫徐经,不过爷您说的那个唐寅,他到是没有自己介绍,不过看那装束,却比那个徐经要落魄许多,不过……”

    说到这里刘瑾略一停顿,回想了一下后接着说道。

    “不过这人相貌到还俊朗,只是看那模样有些倨傲罢了,见他没和奴婢说话,所以奴婢也没有上前主动搭理他。”

    听到此话的朱厚照,突然喜笑颜开起来,徐经此人如何,历史上没有过多记载,只知道他醉心于读书,就连家中的产业都是夫人在替他搭理,不过相对于徐经,唐寅此人在后世则是大大有名,最为出名的则是《唐伯虎点秋香》那部电影,更是让这个唐寅名声海外,不过相对于电影,朱厚照更知道唐寅此人颇具才气,那后世传送的《桃花坞》就是由他所作。首发33

    坊间传闻,唐寅在书画方面更是颇多造诣,尤其是在春公图上,更是造诣颇深,想到此处的朱厚照,也忍不住有些异动起来,他还没见识过古代的春公图呢,不如哪日召来这唐寅,叫他作上一副,考究一下他的画工究竟如何。

    这边朱厚照正在胡思乱想,那边的刘瑾则是小心的站在一旁,趁着太子殿下不注意的时候,更是将眼神放在了徐经和那个被太子殿下叫做唐寅的书生身上,疑惑的望向对方。

    ‘太子又没见过他们,怎么知道他们的名字呢’

    因为朱厚照和刘瑾的这段交谈的耽搁,游行的队伍已经走到了朱厚照和刘瑾的旁边,口号声也越发的震耳欲聋起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绵薄之力,积沙成塔。“

    “携手同心,抗震救灾。”

    ……

    夏皇后跟在游行的人群中,小脸绯红,更是随着大众卖力的喊着口号,一些原本还在一旁观望的女子,在看到夏灵儿这般姿色的女子都在人群中为灾区献力后,心存善良的她们,也开始跟着游行队伍,喊着口号,参与进来,以期唤醒更多人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此刻走到正阳门外面的,有些原本还未见过募捐的戏台,此刻见到实物,尤其是看到上面的条幅后,心中更加确信起来,看向这简简单单戏台的眼神,也如同朝圣一般,充满了敬意。

    而夏灵儿在快到此处的时候,更是早早的注意到了此处,至于朱厚照和刘瑾刘健等人,因为在一个角落的原因,夏灵儿并未注意到,可是她就算注意到又能如何,她连朱厚照的面都没见过,何谈相识。



第二百一十九章 改变
    萧敬见状,快速走到驿卒身前拿过信件,又一路小跑的朝着弘治皇上跑去。

    可是弘治皇上根本不待萧敬走到近前,就站起身来一把夺过了信件,就这般站立着看了起来,一目十行的看完整封信件,弘治皇上就感觉自己的脑袋里“轰”的一下,甚至身体都有些站立不稳起来。
1...7576777879...2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