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身在大街上的西苑士卒,则趁着姜三千户去追击那个泼皮的时候,保护住朱厚照的同时,分出一小队人,快速的朝着一边的饭庄冲了进去,将饭庄中的人全部控制起来后,又房前屋后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外面的西苑士卒,才护着朱厚照朝着饭庄里面走去。
而这边刚进入饭庄,抓住那几个泼皮在小巷中审讯了一番后的姜三千户几人也走了进来,直接跪在了朱厚照的身前,道
“卑职办事不利,还请公子责罚。”
朱厚照自然是不可能因为此事责罚姜三千户,毕竟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可是朱厚照还是疑惑,这小小的巷子里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里面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姜三千户听到朱厚照的问询,自然是将之前审讯得来的消息全部告知了朱厚照,可是姜三千户又哪里知道,这些泼皮经常混迹于牢狱之间,听着姜三千户等人问询的口气,就猜到对方定是官府中人。
所以在招供期间,这些泼皮也就自然省略了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只坦白了自己抢劫的经过,对于其他,所有泼皮不约而同的忽略了过去。
当然姜三千户也不能只听信这些泼皮的一面之词,就是蹲在地上,泪痕还未干净的夏灵儿也未逃脱掉姜三千户的询问,只不过和这些泼皮一般,夏灵儿孤身出门在外,刚才差点经历过一次抢劫的她,又怎能当着陌生人的面去坦露自己的女儿身份。
现在的夏灵儿已经万分的警觉起来,即使是对待着刚刚救下她的姜三千户,心中也保留着一份警惕之心。
所以她也只是讲述了自己被抢劫的经过,甚至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还拿出了刚从当铺中换来的凭证,交于了姜三千户查看。
姜三千户仔细看了一眼,不放心的他又差人拿着凭证去核对了一番,确定事实无误,这才放了夏灵儿离开。
不过去当铺的士卒,回来的同时,也将当初夏灵儿典当在当铺里面的吊坠拿了回来,在夏灵儿走后不久,这个士卒才将揣在兜里的吊坠拿了出来交予了姜三千户。
姜三千户看着这个去探听士卒的谨慎模样,疑惑的接过吊坠看了一眼,立刻瞪大了眼睛,快步的朝着巷子外面走去,至于这个从当铺返回来的士卒,则被姜三千户安排过去,悄悄跟着刚刚离去的夏灵儿了。
至于这几个泼皮,姜三千户也并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将几人扣在小巷里面,一起等待着朱厚照的旨意。
朱厚照这边听完姜三千户关于这几个泼皮劫财的讲述,脸上的神色到是轻松了许多,总归不是有人针对自己,想到这里的朱厚照随意的说道。
“游手好闲的人太多了,既然他们这么闲,那就派人带去临清府衙,直接下旨将这些人充军塞外,不死不归。”
姜三千户领到旨意,犹豫了一下后又掏出夏灵儿去典当的那个吊坠,呈到了朱厚照的手中,道。
“禀告公子,此物就是那公子所典当之物,卑职觉的有违礼制,特呈给您一阅。”
朱厚照拿着姜三千户递过来的吊坠仔细的端详着,这个吊坠上所雕刻的图案是一个佛像,除了做工精良,玉质上乘外,朱厚照到是也没有发觉什么奇怪的地方。
姜三千户也看出了朱厚照的疑惑,赶紧解释道。
“朝廷曾对玉器的使用做出过严格规定,玉器只能为皇室专用,就连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都只能用金银,所以卑职看到这么一个书生身上,竟然出现了玉佛,所以卑职才来禀告。”
朱厚照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过来,他哪里知道明朝还有这个规矩,后世的玉器店不是遍地都是嘛,所以朱厚照根本没有想到皇室专用的这件事情上。
此刻朱厚照听到姜三千户的讲述,不在意的说道。
“算了,放他一马吧。”
姜三千户这边领下旨意,请示朱厚照再无其他的交代,就转身出去处理那几个泼皮去了。
这边姜三千户刚刚走出饭庄,那边返回码头打探消息的刘瑾也神色慌张的跑了进来,在远处已经听到这边动静的他,一进饭庄大门,看到坐在椅子上,安然无事的朱厚照,顿时脸上紧张的神色一笑,一脸谄媚的跑到朱厚照的身前,直接跪了下去,声音哽咽的说道。
“爷没事就好,刚才一听到消息可吓坏小的了。”
朱厚照最讨厌刘瑾的这幅卑贱模样,一脚踹了过去,呵斥道。
“废话什么,叫你打探的事情可打探出来了”
“为何没有马车将那些物资运往山西”
刘瑾被朱厚照踹的直接坐到了地上,原本还想卖些委屈的他,听到朱厚照的问询,面色一紧,站起身来说道。
“爷,小的去打探了,临清这边截停运河中的物资船只,确实是奉了朝廷的命令,可是临清作为漕运城市,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马匹来运送这些物资。”
“所以物资只是暂且先卸到了码头,这边也正抓紧从周边调派马匹过来,等马匹一到,物资就可以起运了。”
朱厚照听到刘瑾的话语,眉头就是一皱,没想到竟然是运输拖了后腿,可是眼下的局面,想要靠人力将这些成船的物资运往山西,所需人力暂且不提,就是这耗费的成本,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想到这里的朱厚照顿时升起了一个念头。
要不自己去趟山西
第二百五十五章 道谢
朱厚照考虑,自己这些人,再加上自己随船带来的马匹,只要再装配一些马车,就可以将一些粮食运送到山西境内,虽然是杯水车薪,不过最起码可以解决小部分人的燃眉之急。
想到这里的朱厚照顿时开始考虑起来,自己究竟是继续南下,还是去往山西。
此刻南方的灾情已经稳定,自己现在去也只能去慰问一番,顺便完成弘治皇上交代的祭祖任务。
而山西则不同,它刚刚发生地震,朝廷即使反应再快,可是也没有自己这般就近过去来的方便。
究竟自己该不该以身涉险,置身灾区中呢
此刻的朱厚照完全没有了出来游玩一番的心思,所思所虑也开始从自己这个太子殿下的身份出发。
而在这饭庄的门外,从巷子中走出来的夏灵儿,擦拭了一番脸上的泪痕,将衣服上的灰尘收拾了一番后,自小就颇讲究礼数的她,还是决定对着自己的救命恩人道声感谢。
恰巧这时候姜三千户正从饭庄中走了出来,夏灵儿看到恩人出现,立刻快步小跑了过去,跑到姜三千户身前的他,学着书生的模样对着姜三千户拱手做了一揖,道。
“刚才谢谢恩公的相救了。”
姜三千户此刻哪有功夫去搭理夏灵儿,对你私自拥有玉器没有追究就已经网开一面了,你还主动往前凑
再说太子殿下交代的任务自己还没有完成呢,哪有闲功夫去搭理你,所以姜三千户此刻听到夏灵儿的感谢,也没有甩什么好脸色,直接瓮声瓮气的对着夏灵儿说道。
“你要感谢的人是我家的公子,至于我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说完这句话的姜三千户,也没再搭理站在路中的夏灵儿,快步的朝着小巷走去。
其实姜三千户说的也没有错,要不是担心太子殿下的安全,他也不会做出那般的举动。
夏灵儿听到这话,抬起头就朝着饭庄望去,心中更是暗道。
是不是应该进去道声谢呢
站在路中犹豫半天的夏灵儿,想了半天还是朝着饭庄走了过去,可是刚到门口的她,就被换装成百姓的西苑士卒拦了下来。
此刻见事情已经明了,西苑士卒早已将之前拿出的燧发枪收了起来,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军刺还是藏在了袖口之中。
夏灵儿被对方突然拦住,见到对方蛮横的模样,心中就是一怯,不过她还是对着这两个守门的士卒说道。
“两位大哥可否帮忙通传一下,小生想向贵家公子当面道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门口守卫的西苑士卒见状,两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夏灵儿,又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其中一个快步跑进了饭庄。
不多时,这个士卒就返了回来,对着一旁的另一个守卫使了一个颜色,侧身让开了门口位置的同时,躬身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朱厚照其实并不想接待这个被救的公子,更何况这件事情也是顺手为之的巧遇。
可是刚要摆手挥退来报信士卒的朱厚照,看着放置在桌子上的吊坠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思虑了一下后,拿起吊坠握在手中把玩了一番后,道。
“让他进来吧。”
话语说完的朱厚照,转头看向一旁的刘瑾,接着自己刚才要去山西的念头,考虑了一会后,继续说道。
“先将船上的马匹都卸下来,我们先跑一趟山西,将物资运到山西之后,再去南京。”
刘瑾这边自是不能拒绝,躬身应了下来,可是还不待他出去安排,就见到夏灵儿从门口走了进来,刘瑾索性也就停了下来,站立一旁。
而刚从门口进来的夏灵儿正巧听到了朱厚照的最后一句话语,心里暗道。
原来他们也是要去南京的。
一念至此的夏灵儿,突然心中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何不和他们一起随行,想来太子殿下也不会那么快的就从南京离开,自己即使跟随他们跑趟山西,估计也耽搁不了多少的时日。
想到这里的夏灵儿,突然庆幸自己进来道谢的决定,而且看这些人的模样,好像也不是那么不好说话。
刘瑾和朱厚照都发现了刚刚走进来的夏灵儿,刘瑾在一旁依旧恭谨的站着,而朱厚照则是淡然的看向向着自己走来的俊俏书生,心中纳闷。
一个书生长得这么皮白肉嫩,真是有点过分了啊。
而朱厚照身边的西苑士卒们,见到夏灵儿漫步上前,虽然没有上前搜身,可是还是有人握住了藏身于袖中的军刺,更有甚至,直接在桌子底下掏出了燧发枪,上好弹药的同时,枪口也对准了慢慢上前的夏灵儿。
可是夏灵儿对此一无所知,否则她也不能如此淡然的走到近前。
离朱厚照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躬身站立一旁的刘瑾动了,伸手挡在了要继续前行的夏灵儿身前,道。
“可以了。”
夏灵儿被刘瑾这么一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快走到近前了,难怪这公子一旁的奴仆会阻挡自己。
夏灵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不明白自己今日为何会这般没有分寸的夏灵儿,后退了几步后,看着眼前坐在椅子上的年轻男子,此刻正一脸平静的注视着自己,眼神中更多是审视的意味。
夏灵儿又哪里知道朱厚照已经拿到了她典当的吊坠,此刻正在琢磨她的身份,或者说这吊坠的来路。
“刚才谢谢公子的仗义相救,小生在这里谢过公子了。”
夏灵儿终于想起自己进来的目的,做了一揖后轻声说道。
朱厚照听到夏灵儿这话,才从刚才的思索中回过神来,看向夏灵儿,又摸了摸手中的吊坠,心中责怪自己有些太八卦了,只是一个小小的玉吊坠而已,又何必打破砂锅问到底呢。
难道民间用玉坠的就这眼前一人吗
朱厚照想到这里,点了点头也没有言语,就算是回应了夏灵儿的感谢。
夏灵儿注视着眼前坐在椅子上的公子,还以为对方会说些什么的夏灵儿,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对方的答复,仿佛那点点头就算是回应了一般。
第二百五十六章 耍赖
夏灵儿看到对方没有和自己多聊的意思,并且自己道谢的目的已经达到,见到朱厚照不乐意搭理自己,夏灵儿就更不能说出想要随行的话语了,万一被对方误解自己有别的企图就不好了,想到这里的夏灵儿,又做了一揖后,道。
“今日之事,就多多感谢兄台了,他日兄台若是到了京师,小生一定摆酒设宴,感谢兄台的仗义之举。”
夏灵儿见眼前的公子还是没有言语,继续说道。
“那小生就不继续叨扰兄台了,告辞。”
说完的夏灵儿见朱厚照也没有挽留的意思,就退了出去。
不过走出门去的夏灵儿,还是在心里暗暗决定,反正他们最终也会去南京,大不了自己就跟在他们的后面,跑趟山西又有何妨。
总比自己孤身上路要安全许多。
到时候就是对方发现了自己的跟随,又有什么办法,路那么宽,只许你走不许我行啊。
想到这里的夏灵儿越发的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得意起来,可是从没出过远门的她,去往通州坐的是车,南下临清乘的是船,哪曾经历过远走山西这么远的路程。
于是夏灵儿向前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开始偷偷观察饭庄这边的举动,生怕对方万一突然离开,自己又将孤身上路了。
现在的她已经有些害怕独自一人的南下行程了。
就在夏灵儿自作聪明在一旁观察等候的时候,被姜三千户安排跟踪她的士卒,也在悄悄的注意着她,心中更是疑惑。
难不成这个公子还有一些别的目的不成,原本以为对方已经去见过太子殿下,自己跟踪的任务就已经结束了的士卒,不得已又悄悄的跟在这位公子的身后,小心的观察着他的动静。
而在饭庄里面,这边刘瑾在夏灵儿离开不久,也开始出去安排运送粮食去往山西的事情去了。
漕运码头那边,有太子殿下的诏书在那,将粮食提出库来不是问题,而将马匹卸船,找些西苑士卒过去就得了。
至于拉粮食的车,人生地不熟的刘瑾,则是必须要通过临清府衙,这方面的事情,朱厚照为了省事,直接又手写了一份太子诏书,直接让刘瑾去找临清知州解决就是。
山西绛县。
一个普通的小县城,也是这次地震的发生地之一,县城的民房倒塌了大半,无处居住的百姓纷纷流落街头,看那萎靡不振的模样,似乎就连吃食都不能满足。
一个少妇正坐在路中,哄着躺在自己怀中已经三四岁模样的一个孩童,可是无论少妇怎么摇晃,怎么甜言蜜语的哄骗,孩童还是不肯入睡,不时的睁开眼睛,对着自己的母亲说道。
“娘亲,我饿。”
这还只是孩童,因为有母亲的照佑,仿佛还没有察觉这惊天的变化,而更多的老者则是悲戚的坐在街道中央,低着头,茫然的看着一处地方发呆,似乎就在等待着最后的时刻到来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