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何气生财
绛县的街道上,这种场景随处可见,布满百姓的街道,离奇的只有孩子的哭闹声,似乎那些大人都不存在一般。
百姓也知道在那倒塌或者半倒塌的房子下面,可能还有余量或者其他的东西,可又有谁敢靠近呢,余震不断不说,那里面有可能还砸压着死尸,谁又能保证余震不会再次到来。
而且即使你挖出了余粮,锅碗瓢盆呢,难不成生吃不成。
和街上萧条的景象不同,此刻在绛县的县衙里面,却是人声鼎沸。
和街道上萧条破落的景象不同,此刻的县衙中还是一片祥和的模样,似乎这地震根本没有发生一般。
绛县知县孙志平坐在首位的椅子上,看着底下喧闹的商人一脸怒容。
现在他的心里算是明白商人重利这句话的来由了,眼前这一幕不是很好的证明了这句话吗
大震当前,绛县知县孙志平召集到了全县的富户和有粮的大户,别无他求,只求大家能在灾情面前,同心协力,人人做出一份义举,将这绛县的灾情暂且先度过去。
等到过些时日,都不待灾情平缓,朝廷那边肯定还有别的举措,无论是拨付钱银还是直接运送粮草过来,无论哪样,都可以使绛县从这次的地震中平安度过去。
至于地震中饿死和在地震中被砸死的百姓,反正都是死,难不成朝廷还会派人前来,挨个调查这些人的死因不成
孙志平,原是弘治十二年的举人,初来绛县上任的孙志平,本是一个落魄举人,好不容易在京师吏部等到缺额,这才跑到山西这边,出任这一方知县,原本书生意气的他,也想在这地方有一番作为。
可是哪知道真到了这绛县之后,才发觉事情真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一样,原来的书生意气大展身手,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番臆想罢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明朝的地方官员职位的安排问题了。
按理说知县作为一个县城的主官,虽然只是一个七品的芝麻小官,就是在整个朝廷的官职体系里面,他也只是一个中下等的存在。
但是因为知县是最接近百姓的官员,所以即使他算作最基层的官吏,可是也依旧会受到朝廷的重视。
但是要说知县就是一个县城最大的官吏,其实则不然,在官职上,他确实是最大的,但是在知县之外,还有一个官职叫做县丞。
县丞作为在一县之地仅次于知县的官职,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作为一县的评分长官,甚至在知县空缺或者新知县尚未到任的时候,县丞都可以代理知县的职务,大明更是有不少知县都是从县丞上提拔上来的。
而且若县丞只是这般的话也就罢了,在明朝,朝廷为了防止地方官员蒙蔽民情,时常会派遣巡按下基层进行巡查,按照朝廷的规定,巡按是没有权利去调动知县的,可是他却可以调动州县的县丞,同时还可以直接委派一些人直接担当县丞。
于是整个大明的基层官吏体系,就形成了一种特殊而又微妙的关系。
第二百五十七章 惊变
按照官职,县丞肯定要受知县的管制,可是县丞却又可以接触到一些主官不能接触的地方,渐渐地,县丞就成为了大明在州县一级中,几乎要和知县平起平坐般的存在。
而绛县就是如此的情况,新来的孙志平原本还打算大展一番身手,可是直到他到了绛县,几次政令下达碰到了钉子后,才琢磨出了这里面的门道,慢慢的他也就成了这条污水沟中的一员,而且越游越顺畅。
若不是因为这次地震,上下一心的绛县,搞不好都会成为整个山西官民一心的表率。
现在绛县的知县孙志平只有一个盼头,就是趁着朝廷那边的赈济还未到,赶紧在这段时间采取一定的举措,一是为了增加自己在这次地震中的功绩,为以后的晋升打下基础,第二个则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责。
亏空粮仓的罪责。
其实绛县县城也是有一个小小的粮仓的,里面若真囤满了粮食,赈济县城的人口还是不成问题的,甚至等到朝廷的赈济到来还绰绰有余。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年的孙志平在上任没多久就发现了粮仓的问题,整个绛县的粮仓居然空空如也,当然说完全空空如也,也是有点夸大其词了,因为整个粮仓所有的库房里面,居然只有外面堵住门口的那堆麻袋里面有粮食。
前去巡视的孙志平,要不是因为奔走的累了,不自觉的往堆满粮食的麻袋上一靠,麻袋突然倒塌,要不然也不会发现了粮仓的亏空。
当年看到空空如也粮仓的孙志平,一怒之下打开了所有粮仓的库房,差人全部推了过去,结果无一例外,所有的库房全部只有外面那一层麻袋里面装满了粮食,里面剩余的粮仓空间,更是连造假都懒得做,直接弄了个空空如也。
看到此景的孙志平直接惊呆在了现场,回过神来的他,直接差衙役拿住现场的看守就是一顿审问。
这一审才得知,原来这一切都是县丞李进的手笔,得到答案的孙志平震惊的不敢相信,这还是他一直认为左膀右臂的那个县丞吗
所以怒气攻心的孙志平,直接带着衙役返回到了府衙,可是他却没有察觉,就在他怒气冲冲的向府衙走去的时候,身后的衙役早就已经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回到县衙的孙志平,叫来县丞李进,直接怒斥过去。
可是哪想到,县丞李进在听到孙志平的斥责后,居然当堂笑了起来,感觉自己的威严被挑衅的孙志平,直接命令衙役拿下李进。
可是接下来就发生了让他目瞪口呆的一幕,整个衙门的衙役,居然在听到他的命令后,无一人动弹,仿佛站在大堂之上的全是木头人一般。
以为是衙役没有听清楚自己命令的孙志平,继续又说了一遍,可是换来的结果还是如此。
和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孙志平相比,县丞李进则直接在大堂上大笑了起来,嚣张的走到了孙志平的面前,将孙志平桌上装签子的小桶推到了孙志平的手边,一脸得意的说道。
“大人,您得扔签子啊,不扔签子,这些衙役怎么会听您的话呢,要不要属下帮您。”
说完这句话的李进,面色突然一顿,直视着知县孙志平的眼睛,大声喊道。
“众衙役!”
此刻大堂的衙役们仿佛突然被激活了一般,高声喊道。
“威武。”
听到身后回应的李进面色顿时变的得意起来,看向一脸目瞪口呆的孙志平,轻声说道。
“大人,这样才对。”
接着李进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拍额头,道。
“属下也忘了扔签子、拍惊堂木,这倒是属下的疏忽了,还请大人勿怪。”
看到此处的孙志平如何还不明白,原来自以为自己是一县之长的他,也不过是一个泥塑的菩萨而已,只是放在高处受人敬拜的泥胎。
他又何曾想到,自己作为知县,居然有一天会连衙役都使唤不了,突然发现这个事情的孙志平,气的身体都开始哆嗦起来。
县丞李进挥了挥手,大堂里的所有衙役,还有典吏,立刻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根本没人在乎孙志平的感受。
而李进则缓步走到孙志平的身后,一边帮孙志平揉捏着肩膀,一边轻声说道。
“大人,您又何必动怒呢。”
“您可知道我身后的人是谁”
“那可是京师的张家啊。”
“张家您知道不知道,就算您没听说过张家,可也听说过咱们大明皇后娘娘的闺名吧”
“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说到这里的县丞李进,特意去注意了一下孙志平的神色,看到对方脸上那有些恍然大悟加上惊恐连连的神色,顿时明白对方猜出了自己所说的那个张家,于是点头赞赏道。
“没错,您想的一点都没错,就是那个张家。”
县丞李进没有啰嗦,看着大堂的门口,继续说道。
“属下也不怕告诉您,那些粮食早就被我派人卖了出去,早就换成了钱银送到了京师。”
“现在您想对属下治罪,属下绝对不会反抗,但是属下相信,这消息估计还没到京师,大人您屁股下的位置就会换上另外一个人来坐,而属下最多也就是换个地方而已。”
说到这里的李进,低下头看着孙志平的侧脸,一脸嘲讽的问道。
“大人,我说的话您相信不”
孙志平没有丝毫言语,可是李进看到孙志平那已经开始平复下来的心情,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慢慢说道。
“路不是只有一条,属下这里还有一条升官发财的宽广大路,就是不知道孙大人有没有兴趣和属下共乘一船了。”
听到这里的孙志平,如何还猜不到李进接下来想说的话语,定是替张家招抚自己一番罢了,结果果不其然,李进接下来的话语也正是此番意思。
解释清楚的李进,看着依旧面无表情的孙志平,停下自己揉肩的动作。
“话属下已经带到了,大人您是想继续上告,还是和大家共乘一船,就看大人的决断了。”
“属下一定积极配合大人的审讯,坦白从宽,还望大人能看在以往共事的薄面上,能从轻处罚。”
说到这里的县丞李进,对着门外高喊了一声。
“都他妈的给我滚进来,大人要审案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后路
一个举人,在没了身份和权利上的压制过后,还能剩下什么,难道如同武人一般的去动武动粗吗
不可能的。
事情到了最后,绛县知县孙志平和县丞李进言归于好,而孙志平在李进和张家的帮衬和扶持下,政绩也越来越显著,而粮库里的猫腻,依旧在年年进行着,每逢新粮入库,陈梁出库的时候,就是他们下手的时候。
随便报上一些损耗、缺漏,再加上各种缘由的亏空,虽然账面上粮仓里的粮食在年年流转着,可是实际情况早就已经物是人非。
孙志平在加入这个小团队后,有了他的建议,所有人行事更加小心起来,现在的粮仓里面,已经不复之前的空空如也,现在里面存满了粮食。
只不过那些粮食除了外面那层之外,里面的早就已经发霉变质,甚至有的库房,干脆就用草料填充进去。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件事情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继续下去的时候。
地震发生了。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傻眼了,这么多年过去,即使心性已经不复从前的孙志平,还是下意识的说出了开仓放梁,赈济灾民的话语。
可是刚说出此话的他,也意识到,粮仓里面现在哪有余粮啊。
可是大震在前,若是不开仓放梁的话,朝廷那边一旦追查下来,自己亏空粮仓的事情铁定就会败露。
“烧掉它,毁尸灭迹。”
这是孙志平的第一个念头,可是刚将这番话语说与李进的他,就被遭到了斥责。
“你疯了吗烧也不能是现在烧啊。”
“现在一烧,这些没饭吃的灾民,谁知道为了活命会干出什么事情,难道到时候真出了事情,你就能逃脱过去吗”
孙志平瞬间明白了李进话语里的意思,茫然无助的看着他问道。
“那该如何是好。”
李进沉思了一会,脸色阴沉的说道。
“烧是肯定要烧,但不是现在烧,最起码也要等到巡查之人来到之后再烧,而且还以那些百姓的身份去烧,到时候随意拉出几个尸体来凑数就得了,反正现在绛县也不缺死尸。”
“到时候所有的责任往这些闹事的刁民身上一推,搞不好我们不仅不会无过,还会赚上一个安稳地方的奖励。”
可是孙志平听到李进的话语还是忧愁不断,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李进的话语也不失为一个逃脱罪责的办法。
“那现在的情况该如何解决,难不成发生了这么大的地震,咱们县衙就一点反应都不做吗”
李进皱眉思索了一会之后,道。
“那些贩卖粮食的商户,还有本县存粮的大户,手中应该还有不少的粮食,应该能够我们应付一段时间了。”
孙志平听到这话,嗤笑了一声吼,嘲讽的对着李进说道。
“李兄说笑话呢吧,他们为什么要交出来”
“难不成我们还要拿钱去买,可是我们哪里有那么多的钱银去购置这些粮食,这还只是说按着之前的市价,现在地震发生了,那帮卑贱的商人,不知道会将这梁价炒到什么程度。”
李进听到这话后也忍不住板起脸来,稍想了一下后,道。
“由不得他们,先把粮食弄来一部分再说,之后再说之后的事情,至于钱银,大不了等明年的秋粮下来,再退给他们就是,上头我先去打声招呼,先挺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孙志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一切也就只能先这般进行下去,走一步看一步吧。
于是两人商量妥当后,让差衙役将全县的存粮大户和贩卖粮食的商户都召集到了县衙当中,当面商讨此事。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的梁价确实是涨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孙志平也想压制梁价,可是他根本控制不了,明面上的标价,还是以前的价格,可是你若以为能以这个价钱买到粮食,那就无异于痴人做梦了,根本不可能。
在人都到齐后,孙志平和众商户及存粮大户说了自己的想法。
听到孙志平的话语,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提出粮仓开仓放粮的建议。
可是这个建议立刻就被孙志平拒绝掉了,真若粮仓中有粮食的话,孙志平还至于如此。
不愿意和这些人废话的孙志平,自然不可能告诉他们粮仓早已名存实空的事实,理直气壮的告诉众人。
那些粮食是等到关键的时刻才可以动用,现在地震未消,谁知道接下来还有没有大震发生,那是最后的保命符,岂可轻易动用
为今之计,只能从众人手中暂且先借支一部分粮食出来,救济灾民。
可是孙志平话音刚落,整个大堂顿时喧哗起来,所有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找各种借口互相推脱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