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这可真算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张煌言和郑成功之所以选在永历十三年初这个时间点发动长江之战就是觉得天子和李定国可能抵挡不住清军的车轮战,想要缓解一下云南方面的压力。
不然如果昆明告破,天子殉国那么一切就都完了。
这一点和永历十二年末文安之率部攻打重庆是一个道理。
只要天子在大明就在!
不曾想天子英明,李晋王神武,明军不但守住昆明还北上奇袭拿下了重庆,让东虏吃了瘪。
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
...
ps:第二更送到。这章我感觉是这本书质量最高的一章。
张煌言张苍水是我最欣赏的明末英雄之一。之前也说了这本书是群戏而不是主角的独角戏,我会尽我所能把这本书每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
求推荐票啊,嗷嗷嗷,大家追读推荐票投起来啊~晚点还有第三更!爆发的老坤最可爱~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七十五章 日月所照皆为大明!(第三更!泣血求推荐票,求追读!)
天子收复重庆无异于黑夜中的一团火,又燃起了郑成功、张煌言的希望。
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虽然远不如南京重要。但只要明军占据舟山,就能保证对整个江南清军威慑力,使得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明军水师随时可以发动进攻,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像当年的东江镇,就是悬在清军头上的一把刀随时可能落下。
当然舟山只是起的牵制作用,能否反推伐清还要看天子和晋王。
唯有拿下湖广威慑江南,才具备和清军决战的资本。
这一点郑成功和张煌言心知肚明,并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大木,舟山的粮食是个问题啊。”
欣喜过后,张煌言开始为现实担忧了。
如果他和郑成功要长期经营舟山的话,粮食问题如何解决是必须要考虑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舟山列岛散落汪洋之中,基本上岛上居民都是靠捕鱼为生。
一下子入住这么多士兵,吃饭问题是个难题。
开垦田地是肯定要做的。
但岛上土地有限,是不足以供给十几万士兵的。
余下的只能靠买。
光明正大的去买肯定不行,清军会封锁整个沿海,严禁粮商与舟山明军做生意。
谁也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赌。
沿岸不行,只能考虑远的了。
“或许可以从扶桑运粮来?”
郑成功叹了一声十分无奈的说道。
他固然在扶桑当地很有关系,但其毕竟距离舟山很远,这么远的距离用船来运粮食实在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即便不计成本,来回一趟也要很长时间。
远水真的能够解的了近渴吗?
“眼下之计也唯有如此了。”
张煌言叹了一声道。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扶桑当地很有势力,和各个大名关系都不错。
放着郑家这个关系不用实在是太浪费了。
“对了苍水兄,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请你给四明山的弟兄们写一封信,让他们活动活动?”
郑成功忽然想起浙江余姚四明山地区一直有一股反清势力。
或许可以利用他们之手间接买到粮食。
张煌言一拍脑袋道:“对啊,愚兄怎么就没想到呢。大木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至于郑成功为何要让张煌言去写信,自然是因为张煌言在浙江、舟山一带名气大面子广。
四明山的反清势力听说是张煌言来信一定会认真看。若是换成郑成功就不一定了。
“我这便去写信!”
张煌言说罢便拔步朝书房走去。
...
...
“何总兵,大喜事啊朝廷收复重庆了!”
浙江余姚四明山,聚义厅内围坐了一众军士。
坐在上首的是一个络腮胡子的汉子。看年岁大约在三十上下,虎背熊腰一身的腱子肉。
他便是四明山区总兵官何守义了。
当然这个名号并非永历朝廷所封,而是他自封的。
但作为东南沿海仅存的抗清势力,何守义确实担的起这个称号。
江南大地的百姓们在东虏的铁蹄下哀叹,唯独他们没有放弃抗争。
期间东虏组织了数次对四明山区的围剿,有一次甚至连何守义觉得要以死殉国了,但最终还是顽强的挺了过来。
何守义发誓便是死也要死在四明山!
他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便是死也要站着死!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何守义这样的汉子听到这个好消息后眼角也有些湿润了。
“陛下真是中兴之主啊。大明有希望了。”
从孙可望叛变投清以来,大明已经多久没有收复失地了?
能够守住既有领土已经殊为不易,没有人敢奢望收复失地。
但现在陛下做到了。
“听说陛下是御驾亲征呢。怪不得三军用命。”
周立和有滋有味的说道:“重庆城中百姓听闻王师来伐,立即配合打开城门,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重庆。”
见他越传越玄乎,何守义哈哈笑道:“老三,你可不能以讹传讹啊。”
“大哥瞧你说的,我是那样的人吗?”
周立和话音刚落,便是一阵哄笑声。
周立和涨得脸通红,尴尬的挠了挠头。
“咱四明山谁不知你周参将是个大舌头,都是熟人就别装了。”
“唔,说正事吧。朝廷收复重庆意义重大。以往总有人给老子说朝廷无进取心,只想一味苟且。现在怎么样?打脸了吧?朝廷收复重庆便是反攻的第一步,咱们不能拖朝廷的后腿啊。”
“总兵大人,您说弟兄们该怎么干!”
孙麻子性子最是直爽,最烦文人婆婆妈妈那一套,立刻叫嚷着要大干一场。
“四明山是咱们的立身之本,这不假。但咱的眼界也不能局限于次。”
何守义顿了一顿,扫了一眼众人接道:“要让更多的百姓觉醒,像我们一样抗争东虏残暴的统治!”
“这个怕是有些难度...”
周立和面露苦色。
“常言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除了咱弟兄这些死忠大明的,一般人也就是无所谓的态度吧?东虏固然残暴。但他们只要有口饭吃应该不会愿意加入我们吧?”
四明山地区和四川、云南地区的情况很不一样。
这里是清占区,一般人自然不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四明山的抗清势力干。
“老三这你就说错了。若是以往他们自然不会。但现在大明声势大振,应该会有不少人愿意加入。”
何守义的态度很坚决:“如果我们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抗清,还谈什么匡扶社稷?不如趁早落草为寇做山大王来的快活。”
他这一番话算是说到不少弟兄的心坎里去了。
何守义素有威望,不少心腹便附和了起来。
“总兵大人,那咱说干就干,这就差人下山贴告示去!”
何守义连忙抬手道:“也没必要这么急。早也不早这一日。只要大伙儿心里有数,我也就放心了。大伙儿一定要记住咱们是兵不是匪,不管咱们处在何处咱们都是明人。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
...
ps:第三更送到,老坤泣血求推荐票,求追读!希望各位看官抬一手...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七十六章 精忠报国(第一更!求推荐票,求追读啊~)
四明山是浙东第一高山,地势极为险要。
也正因为此,清军几次围剿四明山都没有成功。
只要清廷不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派大军一举剿灭四明山的抗清势力,就凭浙东绿营这些虾兵蟹将,何守义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便是给这些为虎作伥的败类一百年,也拿不下四明山一个山头!
当然若是离了四明山,让何守义和清军绿营硬碰硬,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总体来说双方的战力半斤八两,清军绿营在财力上稍稍占优。
却说何守义派士兵去山下张贴告示招募义士,谁料只过了几个时辰他们便折回了聚义厅。
众多熟悉的面孔中夹杂着一张十分陌生的面庞。
何守义挑了挑眉质问道:“这个人是?”
“启禀总兵,此人自称是张本兵的信使,从舟山来。”
一名小卒连忙答道。
张本兵?
本兵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永历朝加封的兵部尚书有很多(只是封号,正印堂官只有一个,南明喜欢玩这套),可姓张的兵部尚书只有一个,那就是张煌言。
永历十二年,天子派使者到达福建,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张煌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这些官职名头可谓响亮,一时间无人不知郑延平,张本兵。
何守义自然也不例外。
前不久郑、张联军攻打南京失败,不得已撤回海上。
据说他们退到了舟山,重新整顿兵马。
可是这只是传言,并没有人亲眼看到。
这种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使者,确实有些可疑。
作为四明山地区的抗清武装领导者,何守义必须对麾下的弟兄负责。
是以他必须首先确认这个使者的身份。
不然若是此人是东虏的奸细,混入四明山中那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你是张本兵的信使,可有证据?”
“当然有!”
那名张煌言的信使名叫张武,人如其名长得孔武有力,一身的腱子肉。
他小心翼翼的从随身包裹中取出一封信来,十分郑重的递到了何守义的面前。
“这是张本兵的亲笔信,还请何总兵过目。”
何守义不由得面露尴尬。他虽然习得一身本领,可是并不识字。
非但是他,整个四明山中实字的人也屈指可数。
“崔秀才,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念?”
周立和白了一眼一旁的崔秀才,替何守义解围道。
崔秀才咳嗽一声道:“就在这里念?”
“废话,这聚义厅里的都是咱过命的弟兄,你是信不过谁?”
“周将军误会了,崔某不过是随口一说。”
崔秀才自讨没趣,悻悻然的苦笑一声,接过信封抽出信纸展开来念。
“四明山何总兵亲启...”
崔秀才平日里跟一群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共处,根本没有地方施展才华。
最多也就是替将士们写写家书。
如今得了机会,他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他念的音调抑扬顿挫,甚至加了不少语气词,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何守义和周立和大眼瞪小眼,心道1读书人就是会整这些。
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在书信里一写却是让人听都听不懂了。
好在崔秀才念完之后又用大白话解释了一番,众人这才明白了大致的内容。
“崔秀才,这信可是真的?”
何守义也没啥可遮掩的,直接冲崔秀才问道。
“这个信应该是真的。总兵大人且看,这印戳和沧水先生的一模一样。世间再无第二个张沧水啊。”
崔秀才吞了一口吐沫,嘿然一笑道:“张本兵还在信后附了一首诗,总兵大人要不要听听?”
何守义闻言眉毛都拧到了一起。
这个崔秀才不是明知故问吗?
但他又不能不听,这样既是对张煌言的不尊重,也容易让信使看轻了自己。
“念罢。”
崔秀才见何守义吃瘪,心中直是升起一抹快感。
你强任你强,老子秀才郎。
平日里不是耀武扬威的吗?看把你给能的!
现在还不是得求着老子给你念?
“这首诗名为《满江红?怀岳忠武》。”
崔秀才刻意顿了一顿,酝酿了一番情绪念道: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他念完之后洋洋得意的扫视了众人一番,见没有任何表情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这些个泥腿子丘八是真的不懂诗啊。
见周立和瞪着他,崔秀才打了个寒颤,十分识趣的主动解释道:“呜呼哀哉,张本兵这首满江红真是作得极佳啊。借词怀古,极言国朝兴衰之事,但哪怕只剩下逋臣怒击,也要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颇有岳武穆当年之气魄。”
在场众人即便没读过书,也知道岳武穆是谁,也听说过满江红。
张煌言这词不但是向岳武穆致敬,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那就是哪怕再艰难困苦,哪怕只剩下一兵一卒他也要跟东虏干到底。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这不就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意思吗?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不就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意思吗?
虽然处处模仿,但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匠气。
何守义顿时觉得热血沸腾,深吸了一口气道:“张本兵一心为国,说是本朝岳武穆也不为过。他亲自写信给本总兵,是希望本总兵也能像岳武穆那样精忠报国啊!”
何守义这番话直是说到聚义厅诸将的心坎里了。
他们能够聚在这一起,十分的不容易。
不是为了匡扶大明,谁愿意冒着随时掉脑袋的风险跟东虏对抗?
大伙儿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便是因为心中有那么个念想:
有朝一日,王师北定中原日,他们能够成为中兴大明的英雄。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荐票,求追读啊~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七十七章 倔强的文安之(第二更!求推荐票求追读求本章说!)
何守义感慨万千,聚义厅内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
张本兵之赤胆忠心直是令人折服!
当然张煌言写这封信给何守义,不是让他带着将士们下山和清军绿营死磕的,而是让他们找进项。
这个进项不是指的银子,而是粮食!
舟山缺粮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何守义又如何不知?
只是他没想到张本兵缺粮已经缺到大军难以为继的地步!
十几万大军若是军心涣散那可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何守义稍作思忖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好了,本总兵一定筹措好张本兵需要的粮食,便是千难万难也要把粮食送到舟山去!”
稍顿了顿何守义补充道:“当然,可能不能一次性送去,需要细水长流慢慢来。”
“这个自然,如此便辛苦何总兵了。”
四明山区的明军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万人,靠存粮肯定是不行的,只能让将士们下山去买。
余姚、宁波一代的粮食还是好买的,只是明军身份特殊,只能分散开来化妆去买,不然若是被发现非但买不到粮食,还会将祸水引到四明山区。
“这算什么,有张本兵这样的擎天之柱在我们只需要做做敲边鼓的事情就行了,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脸面称自己是大明官军!”
何守义一直把大明官军四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哪怕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认为自己是官军,而清军绿营才是贼。
有这个信念在,他和弟兄们才能坚持下去。
不然岂不是和随便寻个山头做大王的山贼没有区别了?
心中有道方能矢志不渝。
...
...
在重庆的这段时间朱由榔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是什么导致小冰河后期满清度过了粮食危机?
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
不然怎么解释明末年年闹饥荒,而到了顺治康熙年间一下子就“盛世”了?
这所谓“盛世”中应该有不少水分吧?
他曾经看到过一种有趣的说法,说清朝是红薯玉米土豆“盛世”,假如没有引进这些高产作物,清朝的情况不会比明末好多少。
但运气着实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未卜先知。
但朱由榔来了后一切都不同了,作为一个大开全知视角者,朱由榔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洞悉历史走向。
那么在明知土豆红薯玉米能救无数百姓的情况下不去推广,岂不是辜负了穿越者的身份?
换言之,即便明军将来拿下缅甸有了粮仓,种植土豆、红薯玉米也不矛盾。
可以在土地条件差的地方种植这些耐寒耐旱作物。
而传统适宜种麦子稻子的地方照旧。
毕竟光吃细粮不合适,光吃粗粮也不行。
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营养,保证将士们的战斗力。
至少在军粮配比上,米面一定要占据一定的比例。再辅以部分菜肉,这才能令将士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替朝廷效力。
不然连饭都吃不饱打仗还有什么动力可言?
朱由榔越来越发现治理一个国家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实在是太难了。
只是知道要寻找和知道要去哪里寻找是两回事。
这些作物明末就陆续传入,但大规模普及却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朱由榔总不能派人去美洲找吧?
不过总算是多了个思路,可以令文安之多多留心此事。
“陛下,文督师求见。”
内侍韩淼十分恭敬的说道。
朱由榔心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笑道:“宣召吧。”
稍稍整理了番仪容,朱由榔又恢复了那个正襟危坐的威严状态。
“老臣文安之拜见陛下。”
文安之进入殿内便冲朱由榔施礼。
见文安之红光满面的,朱由榔笑道:“文督师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文安之淡淡道:“老臣这也是托陛下洪福啊。”
稍顿了顿,文安之接道:“启禀陛下,关于军制改革的内容老臣已经与内阁诸公商议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朱由榔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大明现在形势艰难,但毕竟不是草台班子。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只是这皇明军校,陛下真的要出任‘校长’吗?”
文安之前一刻还面上带笑,让人如沐春风,后一刻便话锋一转,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朱由榔直是有些脑壳痛。
完了,这副老学究的样子让人招架不住啊。
他却不知道文安之此刻的心情也是极为复杂的。
文安之是什么人?那可是历经数朝的老臣,天启年间的进士,什么世面没见过,什么天子没见过?
在文安之看来当今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表现自己了。
或者说太过事必躬亲了。
在这点上今上倒是和武宗皇帝很像。
武宗皇帝曾经封自己为大将军,并且杜撰出来一个朱寿的名字。
这可真是亘古未有之事,让正德朝的文武官员们哭笑不得。
今上曾经跟文安之解释过“校长”是为何意,就是祭酒的意思嘛。
当皇帝的兼任祭酒一职,和武宗皇帝给自己封大将军做有什么区别?
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嘛。
最多是一个争着做文官,一个抢着做武将。
文安之还是觉得皇帝就应该有皇帝的样子,不应该跟下属臣子争利。
见文安之“来者不善”,朱由榔心中直是叫苦不迭。
对方一副直言劝诫的样子,他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强势啊。
“唔,有什么不可以吗?”
朱由榔是真对文安之凶不起来,和颜悦色道。
“陛下,为君之道在于知人善用。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需要陛下亲力亲为的。”
文安之苦口婆心的说道:“陛下有没有想过若是陛下出任这皇明军校的校长,满朝文武会怎么想?大明的百姓们又会怎么想?届时他们该怎么称呼陛下?是君上还是校长?”
朱由榔倒真没有想过这么许多,被文安之一说顿时觉得有些道理。
不过该有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那依文督师看谁做这个校长合适?”
朱由榔以退为进故意问道。
...
...
ps:第二更送到。文安之这个倔老头子的形象更丰满了有木有?
求推荐票啊,撒泼打滚求...
顺便求一下本章说,听说本章说反应了热度。老坤还可以跟大家交流剧情...遁走码字,争取晚点把第三章码出来...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七十八章 变脸的顺治皇帝(第三更!求推荐票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