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朱由榔对文安之是无比敬重的。但敬重不代表无条件的听之任之。
一个君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不然怎么领导天下臣民?
朱由榔据理力争,和文安之摆事实讲道理,竟然使文安之的态度有所软化。
虽然文安之还未彻底放弃进谏,可也不像一开始那样“咄咄逼人”了。
得空下来朱由榔主动转移话题道:“文督师觉得以延平郡王和张阁部在舟山的大军能否撼动东虏在江南的统治?”
得知郑成功、张煌言及时撤走主力在舟山群岛驻扎后朱由榔的心情很不错。
至少这个结果比历史上精锐尽失亲信四散好的多。
只要这支水师主力在,那么便有对东南沿海的威慑力。
文安之闻言叹了一声道:“单靠水师恐怕无法犁庭扫穴,但总归能够牵制一二。”
朱由榔的看法和文安之大致相同,郑成功的水师固然强,但也只是在海里。
福船体积极大,吃水很深,在内江内河里便显得有些笨重。
这也是他们发动长江之战最终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正如文安之所说的,舟山距离东南沿海很近,只要郑成功的水师哪怕出现那么一下也会吓得清军调兵遣将。
威慑才是最大的意义。
但是要想攻城掠地难度就有些大了,毕竟郑成功在当地没有根基,即便一时夺取了几个城池也守不住。
要想全面收复东南还得先拿下湖广,届时不管是进攻江西还是谋取南直隶、浙江都不是什么难事。
“训练一只水师是当务之急啊。”
朱由榔说的却不是郑成功,而是朝廷。
这次攻打重庆,明军所用船只基本都是赶制出来的。
像夔东十三家所用的基本都是竹筏,哪怕是朱由榔御驾旗舰也只能算是中小型船只。
虽说内江内河不需要太大的船只,但也不能太小了。否则在某些场合的作战会很吃亏。
就比如这次攻打铜锣峡,如果不是李定国知道一条小道可以抄,发动奇袭从上游攻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明军还真没有那么容易拿下铜锣峡。
以后少不了要进攻湖广。事到临头再造船肯定来不及,必须尽早筹划。
文安之颔首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现在朝廷急缺造船工匠,要想造出一批像样的船来恐怕并不容易。”
郑成功那里肯定有不少造船工匠,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不说这些了。朕之前跟文督师说的迁移部分百姓到四川的事情可有章程拿出来啊?”
“大体思路已经有了,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推敲。最快三日就能拿出来。”
文安之的答复令朱由榔很满意。
不愧是有着贤相之称的文安之,办事能力效率就是高。
要是大明多一些文安之这样的能干之人就好了。
“很好,这事便辛苦文督师了。”
可惜文安之已经古稀之年,朱由榔不能用的太狠。
不然万一文安之有个什么好歹,朱由榔便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抗清伐清的道路很漫长,朱由榔必须合理利用一切的人力物力。
...
...
“洪经略,京城来了消息,皇上命议政大臣鳌拜率上三旗精锐星夜朝贵州赶来!”
赵良栋急冲冲的走进洪承畴的书房,一脸忧愁的说道。
洪承畴此刻正在闭目养神,听到消息并没有太过惊讶,反而是清了清嗓子道:“擎之,老夫说过你多少次了,便是天塌下来也不用你顶着,你怎么就是沉不住气呢?”
赵良栋心道好嘛都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您老还在这里养气呢。你真就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点都不着急?
他不信!
“洪经略,皇上此举是为何意啊。您是皇上亲封的五省经略,皇上曾亲自说过由您一人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事宜,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都说君无戏言,这才过去多久?不过六年,皇上就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了吗?”
赵良栋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连珠炮似的抱怨道。
“住口!你听听你说的话,妄议君父,还有点臣子的样子吗?”
洪承畴叹了口气道:“皇上怎么想的,老夫不清楚。不过咱们打了败仗,皇上心里不痛快是肯定的。如今皇上虽然派鳌拜来贵州,但并没有对我们降职问罪,你也不要过于担心了。”
鳌拜是谁,洪承畴当然十分清楚。
此人是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出身将门的鳌拜早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攻克皮岛、参战松锦立下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后来皇太极去世,在诸方权贵势力的博弈下福临登基,也就是顺治皇帝。
鳌拜便是支持顺治皇帝的从龙派。
多尔衮暴毙后,鳌拜的身份地位遂水涨船高,成为议政大臣。
可以说鳌拜是顺治皇帝的头号狗腿子,顺治皇帝派鳌拜来贵州,足以见得对西南局势的重视。
说是重视那是好听的,换个词那就是不放心。
为什么顺治皇帝不放心?
说到底是如今执掌兵权的都是一些汉人。
原先还有赵布泰这个满洲奴才在一边制衡,如今赵布泰死后洪承畴大权独揽。
吴三桂、赵良栋等将领也都是汉人。
那么,洪承畴会不会伙同一帮汉人养寇自重呢?
站在顺治皇帝的角度,这么想完全没有问题。
洪承畴自问若是他处在顺治皇帝的位置,也会往那个方向想。
这种时候派鳌拜来西南稳一手便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皇帝变脸确实很快,原本赵良栋都准备出发佯攻一番重庆了,现在好了老老实实的待在贵州等着鳌拜率领上三旗来就行了。
上三旗为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满清入关之前,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其余五旗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统领。
入关后多尔衮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豪格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虽然对其进行清算,但上三旗的划分并未再做改变。
也就是说鳌拜此次带来的乃是由皇帝亲自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精锐!
...
...
ps:第三更送到,老坤好疲惫啊,求推荐票支持安慰。
南明第一狠人 第七十九章 鳌拜(第一更!求推荐票嗷~)
天气逐渐热起来了。
哪怕是在北方的京师,在路上走一会也会直冒汗。
鳌拜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从闹市穿过。
路过菜市口时看到正有刽子手在行刑。叫人凑过去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几个明军的暗桩。
左右套问不出有用的信息,索性处死了事。
这帮明贼真是贼心不死啊!
大清都已经入主中原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想着争江山。
这江山是这么好争的吗?
且不说现在天下十有其九攥在大清的手上,便说双方战力的对比就不在一个层级。
前一段时间昆明大败,重庆陷落。
朝中不少文武官员都慌张的不行,生怕明军死灰复燃又变成顺治初年那副混乱的局面。
鳌拜却是丝毫不担心。
当初明军还有忠贞营一票猛将都打不过清军,现在凭什么打的过?就凭一个李定国?
鳌拜并没有和李定国交过手,但见他被吹的神乎其神,心中很不服气。
啥时候汉军绿营兵能代表大清战力了,啥时候吴三桂能代表大清战力了?
即便是八旗也有实力强弱之分。
上三旗和下五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赵布泰统率的八旗兵都是从下五旗中抽调的,一时疏忽下让明军钻了空子。
这便有人开始唱衰清军,其心当诛!
鳌拜曾经不止一次的向顺治皇帝进谏过,朝中的这些汉官不可尽信。
可皇上就是偏信这些汉人。
这些儒生除了会耍耍嘴皮子动动笔杆子还会什么?
真正要打天下还得靠他们这些满洲勇士。
好在皇上还是认识到了满洲八旗的重要性,决定让鳌拜统领上三旗去贵州主持大局。
鳌拜都能想象如今的贵州乱成了什么样子?
洪承畴那个糟老头子一肚子的坏水,未必真的替大清出死力。
不然为何他出任五省经略这么多年,云南还是没拿下来?
真是有负圣恩啊!
哼,到头来还是得他鳌拜出来收拾残局!
如今圣旨已经发出,鳌拜也已经清点整饬了兵马。
他准备在离京前再陛见一次,感谢顺治皇帝的信赖。
细细算来他已经多少年没有亲自披甲上阵了?
太宗皇帝还在的时候鳌拜可是每战必追随左右的。
真怀念那时候的戎马岁月啊。
不知不觉间鳌拜已经骑马来到了皇城大清门(原来的大明门)前,值守戍卫的守卫见是鳌拜笑着打开了侧门。
顺治皇帝钦赐鳌拜可以在皇城之中骑马,这个荣宠可不是每个奴才都能享有的。
只有鳌拜这样的太宗朝老臣有此殊荣。
鳌拜骑马在皇城大道上一路疾驰,临到宫门前这才翻身下马。
他将缰绳丢给一旁的戍卫,举了举腰牌便阔步朝大门走去。
“我要入宫面圣!”
鳌拜一股不容置疑的语气,根本没有正眼瞧一旁的戍卫。
不得不说,京师的紫禁城真大啊。
与沈阳皇宫相比这里大了何止数倍?
鳌拜还记得第一次进入京师紫禁城时的场景,当时鳌拜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怪不得人人都想做中原王朝的皇帝,这份荣耀简直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中原人不是有句老话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天子的尊贵真是一般人难以仰视的。
鳌拜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便是力挺顺治皇帝继位。
当初太宗皇帝病逝,多尔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面对多尔衮的强势,鳌拜联合一干太宗朝的老臣与多尔衮摊牌对峙,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最后还是多尔衮怂了。
可以说这份从龙之功是实打实的。
这也是鳌拜在顺治朝尤其是多尔衮暴毙后平步青云风光无限的直接原因。
天下之功莫大于拥立,凭借这份功劳鳌拜可以吃一辈子!
鳌拜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乾清宫前。
经由内侍通传鳌拜拾阶而上,阔步走入殿内。
此刻顺治皇帝正襟危坐端坐在御座之上,鳌拜进殿之后当即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奴才鳌拜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其实鳌拜很反感一些汉人也自称奴才。
在他看来只有满洲人有资格称奴才。
这其实也是一种荣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平身吧。”
顺治皇帝如今正值青春年少,浑身的干劲。
他从小受儒家教育熏陶,有不少汉人师傅给他授课,使得他满脑子的正统思想。
对一个中原王朝,哪怕是外族入主后建立的中原王朝,要想建立秩序最重要的便是控制人心。
所以这些年来他在多尔衮推行政令的基础上大举推行科举制,希望以此把天下英才尽收掌中。
另一方面他重用洪承畴这样的汉臣,希望可以以汉制汉。
可惜过了这么久偏居一隅的残明小朝廷还没有被灭。
非但没有被灭,其竟然还有点起势的意思。
这是顺治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才决定让鳌拜率领上三旗亲自去一趟贵州。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还是鳌拜这样的真奴才用起来舒心。
“皇上,奴才这次来便是拜别皇上。此去贵州,可能许久都不能给主子请安了。”
说着说着鳌拜就用上了满洲用语。
在满洲话里主子这个词更为常用,其与奴才是对应关系,体现出彼此关系之间的亲密。
“你放心去好了。朕这里不需要你担心。朕在京师等着你的好消息。”
顺治皇帝微微笑道。
他对鳌拜是无条件信任的,即便天下所有人对他有二心,鳌拜也不会。
“主子对奴才如此大恩,奴才无以为报唯有效死力!”
鳌拜信誓旦旦的保证道:“主子放心,奴才此去贵州非但要收复重庆,还要攻克昆明,一举擒获残明伪帝,献俘阙下。”
好奴才!
顺治皇帝在心中暗暗道。
若是天下人都像鳌拜这般,大清岂不是能够千秋万代永远延续下去?
那天下不就永远是爱新觉罗家的了吗?
...
...
ps:第一更送到,求推荐票求追读啊。嗷嗷嗷撒泼打滚的求啊。
第二更快的话中午,慢的话要下午。肯定会有的~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八十章 变故(第二更!求推荐票支持!)
建军校,写军歌,编教程是朱由榔这些日子来主要做的事情。
大明军制改革迫在眉睫,朱由榔必须去做这个推动人。
他不去推,就真的没人推得动了。
至于仿制燧发枪、普鲁士火炮,迁移人口具体方案这种事情可以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朱由榔不需要过多操心。
信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朱由榔的原则。
经由朱由榔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文安之最终同意了皇帝的方案。
天子内阁上下一心,方案的推行就会很顺畅了。
最让朱由榔感到高兴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并肩战斗,老川军和李定国部、夔东十三家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虽然远达不到称兄道弟的地步,但一起并肩作战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这是迈出了一大步啊!
胜利果然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
如果明军能够保证一直赢下去,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会变得更好。
“陛下,晋王请求觐见!”
朱由榔正自奋笔疾书,内侍韩淼走来通禀道。
“哦,宣晋王觐见吧。”
朱由榔放下手中的笔,和声说道。
这些时日来朱由榔和文安之之间的交流很多,反倒是和李定国一共只见过一次面。
朱由榔也不希望因为政务繁忙疏远了和李定国之间的关系。
这个时候李定国主动觐见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稍稍整理了番仪容,朱由榔调整好了状态。
伴着韩淼的尖声唱诵,李定国疾步走入殿内,冲朱由榔行臣礼道:“臣李定国拜见陛下。”
“来人给晋王赐座。”
对李定国朱由榔丝毫不吝啬,尽可能给到所有礼遇。
“谢陛下隆恩。”
李定国抱了抱拳,在韩淼抱来的锦墩上小心翼翼的坐下。
“陛下,臣此次来是有一要事禀告。”
李定国咽了一口唾沫道:“陛下来自北面暗报,东虏伪帝将派鳌拜统率精锐前往贵州接管一应事宜。”
朱由榔惊诧道:“怎么得来的消息。”
“启禀陛下,北面有不少我们的暗桩,其中京师最多。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和他们都是单线联系。这个消息是刚刚传来的。”
朱由榔恍然大悟。
想不到李定国、文安之背后做了这么多工作。
前有重庆城中王贺年作内应开城门,后有京师中暗探弄到重要情报。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十分关键。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顺治皇帝坐不住了。
如果他充分相信洪承畴,完全不会再派一个鳌拜去分洪承畴的权。
而且以鳌拜这个嚣张跋扈的性格,恐怕不会满足于只是分权,而是想要大权独揽。
洪承畴虽然老谋深算,未必会和鳌拜硬碰硬,但对于清军内部肯定是起分化作用的。
啧啧,鳌拜...
朱由榔第一次知道鳌拜这个名字还是在一个历史论坛里,此人的形象实在是太脸谱标签化了,以至于人们谈起鳌拜就是一个权臣的形象。
事实上鳌拜是一个很能打的武将,如今也正当盛年。
顺治皇帝命鳌拜来贵州,肯定是急于夺回重庆找回面子。
这个小皇帝还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毕竟这么无休止的打下去,对清军是极大的消耗。
就说吴三桂的那只大军在贵州人吃马嚼都得地方供给。
对朱由榔来说眼下首先需要考虑的自然是应对清军可能到来的进攻。
至于攻打缅甸的计划就得往后放放了。
“鳌拜此人朕也略有耳闻,是个有勇无谋之辈。”
朱由榔沉声道:“他率军来到贵州对东虏未必是什么好事。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尽早完成布防事宜。”
“臣明白!”
李定国分析道:“既如此兵力布置得做一些调整,不然云南那边臣怕黔国公不一定能顶得住。”
朱由榔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明军奇袭重庆抽调了太多的兵力,如果鳌拜真的虚晃一枪去打昆明,朱由榔还真的不太放心。
“这件事晋王便着手去做吧,朕相信你。”
面对天子的信任,李定国感动不已,当即抱拳道:“臣定不辱命!”
“既然来了,便随朕走走。”
“遵旨!”
...
...
“旭子哥,听说李晋王的大军明日一早就要离开重庆。”
午饭的时候,李石头凑到赵旭身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
“你又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
赵旭对李石头的八卦早已习惯,放下筷子问道。
“这你就别管啦,保准没错。”
“我们也要跟着走吗?”
“那应该不会。我们是天子亲军,陛下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你还别说离开家乡那么久真有些想家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嘛,等立了大功衣锦还乡不是更好?”
二人正自聊着,便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
二人一个激灵跳起来,拔步就往外跑。
按照新军军规听到鼓声,无论士兵在做什么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校场处集合。
若在行军途中,集合地便是辕门之外。
“这他娘的饭点敲什么鼓,不是存心找不痛快嘛。”
李石头嘴里骂骂咧咧。
赵旭闻言斥责道:“闭上你的臭嘴,若是让韩将军听到了,非得打你五十军棍。”
李石头混不吝的说道:“我就这么一说,你不说他也不会知道嘛。”
二人很快赶到校场,见袍泽来了七七八八,心道还好他们跑的快。
要是慢一些恐怕就赶不及了。
大约过了盏茶的功夫鼓声停止,二人只见一个身着金甲的人在一众亲随簇拥下走上点将台。
在大明能身着金甲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天子。
看来是天子亲临,怪不得这么急切的敲鼓!
“陛下这时候来一定是有要事...”
“闭嘴!”
李石头自讨没趣,悻悻的耸了耸肩。
“听着就行!”
像李石头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都伸直了脖子想要一睹天颜,看看天子要说点什么。
...
...
ps: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啊!现在的推荐票比上周好些了,大家还要多多坚持啊!老坤睡一觉醒来看到推荐票增长多了也更有码字的动力了!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八十一章 收拢人心(第一更!跪求推荐票!)
“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何也?帝王得国之初,天必授於有德者。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可不畏哉!”
朱由榔扫视了一番众将士,沉声说道。
“这是太祖皇帝亲自编纂的《皇明祖训》中的一段话,朕每每看到这段话,都会感同身受。”
朱由榔顿了顿,继而接道:“如今国事艰难,朕更是一日三省,唯恐因为朕个人的言行导致国家的灾难。所幸祖宗庇佑,国势渐有起色。为了抵御东虏,兴复大明。朕与众位臣躬商议过后决定迁都成都!”
早先便有各种各样的传闻流出,说天子想要迁都。
可那毕竟只是传闻。
现如今从天子口中亲自说出,算是官宣了。
虎贲军的一兵一卒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作为天子亲军他们的命运自然和天子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天子要迁都,他们自然也要跟着去成都。
“你们都是云南本地人,为了报效国家从军入伍。背井离乡远征重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朕很感谢你们。此为朕第一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