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这些私兵名义上是将领的家丁亲兵,实际上就是他们豢养的心腹军队。
毕竟动辄几千上万人,说是亲兵谁信啊。
但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如果边将如果不征集私兵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边关还是要守的,不然异族入侵岂不是门户大开。
大明的京师在北边,如果异族越过长城,将会直接对朝廷和皇室造成巨大的威胁。
这是无论哪个皇帝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他们尽可能的要求边将们想办法,变相助长了私兵泛滥的情况。
到了明末,这一情况尾大不掉,愈发棘手。
朝廷已经控制不住有些边将了,在那些地区实际上和藩镇割据也没有什么区别,那些边将就和节度使一样成了土皇帝,随意发号施令。
这直接导致朝廷权威的急剧下降。
到了崇祯末期,皇帝说话已经没人听了。
至于隆武帝甚至只是一个傀儡。
如果朱由榔没有穿越的话,结局也已经注定。
但他偏偏来到了这个世界,那就不能白白来一遭。
如果他还是不改变的话,或许这几十年还很繁盛,但再过百十来年,又会迅速的衰败下去。
这是朱由榔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所以必须要改变,而且是要从朱由榔的手里改变。
只是如何改起,从何改起呢?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募兵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募兵的权力要在朝廷手中。
譬如戚继光可以募集军队是嘉靖皇帝的旨意。那么李继光、刘继光就不能随意募兵,因为嘉靖皇帝没有授权。
那么朱由榔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搞一个类似的授权制度,限制将领们募兵的权力呢?
只要把这个权力抓在手中,似乎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八百三十四章 开海与兵制(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当然,仅仅抓住这个权力还不够,财权朝廷一样要把握住。
否则就会使得边军急剧的膨胀,边将也会逐渐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要控制财权,朝廷就必须得有钱。
这也是朱由榔急着开海贸,并让郑成功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根本原因。
比起收农税,海税的收入何止十几倍,甚至可能是几十倍。
这是因为海贸实在是太暴利了。一旦控制了海贸,朝廷就将赚的盆满钵满,有了钱自然就有了掌控力。
当然一整套健全的海贸制度也是很重要的。
不然即便现在能够赚到一些甜头,等到朱由榔去世,人亡政息,一切都是白搭。
朱由榔觉得海贸的关键是港口,所以在哪些地方开埠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明历史上也曾经开过海贸,但都是个别地方实验性质的。
朱由榔觉得既然要开海,不如索性开的彻底一些。
绝不能扭扭捏捏的,很是没意思。
当然,开海贸也不能一下子全放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批海港可以选择十个左右。
朱由榔初步考虑将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广州、海丰,南直隶海州、浙江宁波、杭州、台州、山东的登州、莱州作为首批开海城池。
这些都有各自的优势,放在第一批开海也没有什么毛病。
朱由榔相信只要朝廷的旨意一下,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人反对的。
等到第一批城池开海后两三年,第二批开海的城池也可以推出了。
只要这一系列操作不出什么大的问题,朝廷还是能够稳住几百年的。
当然除了开海之外,朱由榔觉得在晋升机制上还得多想想办法。
之前的大明军队缺少晋升机制,普通士兵的上升通道基本被堵死。
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死磕拼命了。
整日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好不容易立下了功劳却拿不到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换做是谁也忍不了啊。
与其平白无故的被夺走功劳气的炸肺,还不如摸鱼混日子。反正饿也饿不死。
这应该就是大部分明军士兵的心态。
朱由榔如今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普通士兵重新对大明对朝廷有信心。
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朝廷没有理由让他们心寒。
当然这种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即便朱由榔贵为大明天子,也不可能任何事都顺着自己的心思来。
但如果他不去做,底下的人更不会去做。
朱由榔好歹现在还有不小的威望,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强行推广一波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件事朱由榔也已经和张煌言碰过头了。
张煌言是兵部尚书出身,又曾经领过兵,在军制改革方面可谓是很有发言权的。
朱由榔对张煌言很有信心。
当然,除此之外,其他臣子的意见也是要听的。
偏听则暗,兼信则明。
朱由榔可不想背上昏君的名号。
在朱由榔看来,兵制改革并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而需要时间的积累。
所以这方面朱由榔有十足的耐心。
先有铺垫,再有循序渐进的推进,朱由榔就不信大明的军制改不好。
当然,改革是肯定要得罪人的,而且是得罪既得利益群体。
这其中肯定有朝臣,有地主,有豪商。
所以有阻力是正常的,朱由榔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如果一定要有人背骂名的话,那就由他来背好了。
朱由榔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但身为天子有些事情确实是他的责任。
“传旨,命张阁老入宫觐见。”
…
…
百姓们陆陆续续向西域迁移,官道上甚至出现了成群结队的情况。
“孩儿他爹,咱们还得走多久啊?”
“这谁知道呢,别管那么多了继续赶路好了。反正路上有这么多人陪着我们,也没啥可担心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我觉得脚乏的很。总想歇一歇。”
“忍一忍吧,等大伙都歇的时候咱们再歇。”
百姓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尽可能的每天多走一些路。这样就能更早一些抵达西域。
一日不到西域,朝廷给出的那些政策也就是镜中水月,都是在画饼。
只有真真切切的看到那些土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才会心安。
“等到了西域啊,咱们就盖一个大宅子,到时候三大间屋子,每间都能睡人。这样等孩子们长大了也够住。”
“那真是太好了。咱不求孩子们大富大贵,只求他们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对啊,到了西域那里十年没有赋税,只要咱们踏实肯干肯吃苦,一定可以积攒下来一些家底的。”
像这样的家庭不止一个,几乎所有人都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动前往西域。
对他们来说西域并不是一个具象的东西,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但正是如此,使得他们能够心里有个盼头,可以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仍然不停下脚步。
朝廷给了他们希望,但具体的还得他们自己去争取。
西域,到了西域便是美好新生活的开始,到了西域他们就能看到希望。
…
…
敦煌。
贺珍这几日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
作为李定国和李来亨留守在敦煌的大将,贺珍仗没打几场,整日里无聊至极。
他想着能够多来一些事情做,却没想到事情一股脑的来了。
“一下子来这么多百姓,这可是要我头疼死了。”
贺珍实在想不明白,朝廷一道指令会让这么多百姓一股脑的涌来。
难不成都是冲着这免除十年赋税来的?
若是这样,倒也是可以理解了。
贺珍本人就是苦哈哈出身,知道苛捐杂税对于底层百姓的压力有多大。
有时候真的就是差那一口气。
遇到丰年还好,遇到灾年可能连赋税都交不上,只能找个歪脖子树上吊了。
但是免除赋税就不一样了。
没有了这方面的压力,百姓们可以积攒下来一些家底,即便遇到灾年勉强也能熬过去。
对百姓们来说求得就是一口饭吃。只要有饭吃,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八百三十五章 屯田休养(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贺珍打仗有一手,但若论处理民政着实不怎么擅长。
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的百姓,光是安排这些百姓的住处就够让人头疼的了,更不必说还要管这么多人吃喝拉撒。
贺珍感到自己的头都要炸了。
怎么会这样?
他身边要是有一个军师辅佐就好了。
其实也不用是那种江南谋士,他觉得刘兴明这样的就挺好。
这小子别看五大三粗的,其实心思和棉花一样细腻。
有他在身旁出谋划策,贺珍就能安心了。
可惜啊刘兴明这小子不是一个安分的主,被李定国带去了西域。
现如今可是炙手可热的李定国心腹,刘兴明怎么会愿意屈尊给贺珍当谋士?
贺珍如今比起刘兴明来也就剩下资历老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担子他还是要挑起来的。
贺珍召集来几名心腹商议。
虽然这几个心腹都是武将,不懂什么谋略。但有道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多个人总归是多一个商量的对象。
“大将军,我们觉得这么多百姓肯定不能都让他们进城住。敦煌城不比中原那些大城,总共就那么两条十字街,涌进来那么多人肯定没地方住。”
“是啊大将军,何况这人多嘴杂,难免会混进来一些闲人甚至是奸细。这万一出了问题,肯定是您的责任。所以还不如谨慎一些,不让他们进城。”
“对啊大将军,可以允许他们在城外搭帐篷,如果需要水可以去河里取,需要吃的我们可以拿到城外让他们买。”
“让我想一想。”
贺珍揉着额角,觉得头疼欲裂。
比起早些时候他现在考虑问题确实更加全面了。
但这也意味着遇到事情可能会优柔寡断,一时难以决断。
现如今贺珍不仅要考虑这些百姓如何安置,还有名声的问题。
毕竟传将出去,他贺珍的名声是要烂掉的。
届时别说是在大明军中,便是在夔东军这些弟兄们中贺珍怕是都抬不起来头了。
但是如果只放其中一部分百姓入城那还不如不放。
毕竟这样容易引起抵触的情绪。
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身为苦哈哈出身,贺珍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这样吧,我们帮助百姓们搭起帐篷,再帮他们把锅灶搭起来,这样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大将军真是仁义啊。”
部将们赶快送上了一记马屁。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贺珍也被拍的飘飘欲仙。
他捋着胡须哈哈笑道:“休说这些没用的。快去吧。”
…
…
朝廷忙着向西域大规模迁移百姓的同时,李定国也没有闲着。
虽然说人手紧张,但是地不能荒。
地一旦荒了再想肥起来就太难了。
李定国暂时指望不上朝廷迁移来的百姓,便下令由士兵们来翻地。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连李定国自己都有主持军屯的经验。
当然就这方面的能力李定国是不如刘文秀的。
当年刘文秀经营西川多年,囤积了大量的农田。
这也是大西军能够撑这么久的根本原因。
可惜了诸王内乱,刘文秀兵败被软禁忧郁而死,不然西军的实力肯定还会更强一些。
李定国虽然屯田的能力不如刘文秀,但好歹也是亲眼见过刘文秀一通操作的。
所以基本的流程他都懂也明白。
军屯这种事情讲究的是一个效率,只要有效率很快就能开垦一片荒地出来。
更不必说叶尔羌人本来就开垦出不少田地,所以李定国只用号令士兵们抓紧耕种,不要误了农耕就好。
李来亨也是主持农耕的一把好手。
当年在夔东的时候,李来亨号称兴山种田王,说的意思就是他当年种田很有一套。
兴山条件那么恶劣的地方,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这种情况下李来亨都能养活几万军队和家属,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确实很强。
至于刘体纯、袁宗第等人屯田的能力也不差,在李定国的带领下个个发挥出色,很好都接管了一众田亩。
“哈哈,小老虎咱们应该搞个评比,看看哪个营种地最好。之前在夔东的时候咱们不也搞过类似的活动吗?”
说话的自然是袁宗第,他拍了拍刘兴明的肩膀道:“兴明年纪小没见过,当年你爹可是第二呢,第一就是小老虎。”
袁宗第说起这话来如数家珍,刘兴明身为晚辈只能选择应和。
没办法这里面就他资历最浅,虽然最近风头无两但毕竟不能在长辈面前傲娇。
刘体纯自然是十分得意的。
他好不容易在儿子面前抖了一次威风,自然要炫耀一番以此来表现自己伟岸的父辈形象。
“哈哈,不要这么夸了,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刘体纯捋着胡须道:“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人总不能一直躺在功劳簿上不是吗?我儿是一定会超过我的,是不是啊兴明?”
被父亲点成这样,刘兴明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儿子不会让父亲失望的。”
“好!不愧是我刘体纯的儿子。”
“晋王殿下到!”
夔东诸将正自聊着,忽然响起一声唱诵声。
众人翘首看去,只见李定国在一众亲兵的簇拥下来到近前。
众人纷纷抱拳行礼:“见过晋王殿下。”
“免礼吧。”
李定国摆了摆手,大马金刀的走到了中心位置坐下。
“本王这次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宣布。”
李定国稍顿了顿,随之扫视了众人一眼。
“本王得到消息,不久准噶尔人会对我们发起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也许来的人不会太多,但却是一次实打实的挑衅。”
这下夔东诸将直接炸了。
“晋王殿下,准噶尔蛮子好大的胆子啊。他们怎么敢的呀?”
李定国双手向下压了压,沉声道:“诸位先别激动。从目前情况来看,准噶尔人大概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亦或者是说几个月过去了,他们想要试一试我们的底线。”
李定国侃侃而谈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坐等他们来袭,不管来多少人,都给本王狠狠的打!”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锋出击(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
众将合计一番后,李定国下令命刘兴明带兵前往查看情况。
一来是弄清楚准噶尔人的虚实,二来也是尽可能的给刘兴明表现的机会。
如今李定国已经彻底把刘兴明看做是自己的子侄,但凡是有一点机会,都会竭力给刘兴明表现,让他立下军功。
毕竟在军中有能力的人多了,但能够真正得到机会成长的屈指可数。
若是没有刘体纯这层关系,刘兴明要想获得如此快速的升迁速度也是不可能的。
但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
有背景的人就是更容易获得成功。
没有背景的人要想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刘兴明当然明白李定国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这两年来他的成长速度已经很快了。
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青涩的少年,因为他很清楚老刘家需要他来挑起担子,承担责任了。
刘兴明此番由于是前往打探消息,故而并没有带太多人,而是点齐了五千人,前往准噶尔人入侵的乌尔地区。
乌尔地区其实是一片高山草场,也是叶尔羌很著名的一片草场。
准噶尔人从这里切入,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
那就是他们需要放牧的地方。
伊犁草原虽然也很肥美,但毕竟承载力有限。如今准噶尔人的繁衍速度很快,使得其承载力接近饱和。如果不尽快找到一处新的草场来缓解压力,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
所以哪怕是刚刚战败不久,休养了几个月的僧格仍然是带着准噶尔人卷土重来。
没办法,叶尔羌的草场实在是太肥美了,让他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刘兴明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反正他来到西域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又在准噶尔王都待了那么久。准噶尔人心里在想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无非就是再干一仗嘛,有什么好怕的。
在打仗这方面如今刘兴明的经验可谓是十分的丰富,根本不会怂。
他的父亲刘体纯似乎也已经适应了儿子肩抗大旗走南闯北的样子,只嘱咐了几句便没有多说。
毕竟孩子大了,总归是要出去闯荡的。
却说刘兴明率部向乌尔地区行去,一路上发现了不少奇特的景象。
譬如牧民带着牛羊专场。
这在中原是绝对看不到的。
刘兴明一时间感到很有意思,便不免多看了几下。
但后来他渐渐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几乎所有牧民专场的方向都是向南去。
南边是什么地方?
那是叶尔羌汗国最贫瘠的区域。
他们舍弃了肥美的草场却毫不犹豫的去到贫瘠的地方专场,没有这个道理啊。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得到消息,准噶尔人马上就要进攻,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很可能就会撞到准噶尔的军队。
而按照草原游牧部落的习惯,一旦被俘虏就会成为他们的奴隶,不但会失去自由还得做牛做马,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所以叶尔羌的牧民们宁愿逃到南边去也不愿意留守。
嘶。
想到这里,刘兴明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若真是这般的话,其实叶尔羌的牧民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明军啊。
他们认为明军不一定能够守住叶尔羌地区,换言之他们认为明军不一定会在叶尔羌地区久留。
就像以往的那些中原王朝一样,但凡获得机会就会来到西域耀武扬威一番。但耀武扬威过后呢?
还不是直接又撤回中原去了。
毕竟相比较于西域,中原的花花世界还是更加有吸引力的。
可是刘兴明不这么想。
他们这次来西域是真的想要把西域当做大明的根基来发展的。
脱离中原文化圈这么久,如果再不能有所作为,那么西域可能真的会和中原渐行渐远。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几代人的扎根才能真正使得西域进入到大明的文化辐射下。
至于这些举家迁移的牧民...
就由他们去吧。
有些话刘兴明不想说,或者说即便他说来,别人也不会信。
这种情况下,确实没有必要强行灌输概念,这样除了引起对方的厌烦外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最好的选择就是先把准噶尔人打服了,打怕了,再让这些牧民去看。
草原人信奉强者,只有他们亲眼看到准噶尔人在明军面前就像是一只脆弱的羊羔,才会心安。
越往北走,这种情况越普遍。
等到接近乌尔地区后反倒是见不到什么人了。
因为能够迁移走的牧民早就走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走不动的老弱病残。
这一点和迁徙的牛羊马匹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刘兴明放眼望去,只见这片高山草场十分的肥美。
青青翠翠的颜色重偶然会出现一抹亮色。那是野花的颜色,有这些许点缀使得一片绿幕不会看起来太过的单调。
“小公爷,我们要这这里扎营吗?”
“是啊少将军,我们在河畔扎营吗?”
通常来说在河畔扎营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来可以埋锅造饭,二来取饮水也很方便。
最重要的是,如果遇到敌袭,敌人采取火攻的话,可以第一时间应对,完全不必有任何的惊慌。
刘兴明出自将门,从小耳濡目染。
刘体纯跟他说过不止一次扎营的注意事项,刘兴明也都暗暗记在心里。
如今轮到他单独统兵,这些知识也都到了使用的时候。
“嗯,就在河畔扎营吧,五人一顶帐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