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若是冯双礼自己撤离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庆阳王,本国公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留下些人手。一来是监视吴贼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得知。二来可以让吴贼有所忌惮,不敢过于肆意妄为。”
沐天波顿了顿道:“当然这只是一支偏师,不是主力。不知庆阳王意下如何?”
不得不说沐天波说的有些道理,可让冯双礼有些为难的是选谁留下来。
谁不想撤到四川去过着舒坦日子,谁想留在这山旮旯里整日朝不保夕?
冯双礼叹了一声道:“要不这样吧,本王命人在全军中宣讲一遍,看看有谁自愿留下来。”
冯双礼觉的主动留下来的人不会太多,他也不会强求。
就这个样子吧。
见冯双礼一副不可商量的样子,沐天波也不想去争,轻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冯双礼遂命亲兵去宣告。
果然如他所料,积极响应的人并不多,渐渐的有些稀稀拉拉的士兵站了出来。
“王爷,我愿意留下来!”
“殿下,请让我留下来吧!”
冯双礼还是感到有些欣慰的。
至少有人愿意牺牲付出而不是一味的随大流。
“都是好样的!”
冯双礼没什么可以奖励这些士兵的,便给他们留下了足够吃半年的粮食以及一些火铳。
剩下的便看他们自己的了。
...
...
四川,成都。
文安之一边看着前线发来的邸报一边发出一两声赞叹。
陛下真是英明神武,竟然这么快就收复了武昌。
延平郡王和张本兵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拿下了南京。
大明形势一片向好,再不是之前那个只能固守的状态了。
文安之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湖广是天下粮仓,有了粮食就能扩军。
文安之也再也不用为了筹措粮草发愁。土豆这个东西虽然饱腹感强,但吃的多了整个人有些腹胀。
行军打仗还是要保证士兵们的精力的。
还是吃米面来的好。
除此之外,天子还特地写了一封信跟文安之进行沟通。
天子在信中表示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待在武昌了。
武昌虽然是四战之地,但天子无所畏惧。
相反天子在那里,明军便能保持绝对强烈的斗志。
对此文安之一开始还很反对,但现在已经习惯了,也就不强求了。
天子嘱咐文安之一定要辅佐好太子,最好能让太子独立的处理一些政务。
这并不是揠苗助长,而是让朱慈煊渐渐适应太子的角色。
如今明军的形势需要把战线拉长,便需要武昌和成都都有人坐镇。
朱由榔在武昌,朱慈煊在成都。
这么分配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此文安之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他还担心天子忌惮太子结交文武夺权,不敢放权给太子呢。
天子能如此做,文安之心甚慰。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五章 郑成功剑指杭州(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郑成功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出兵攻打杭州。
实在是施琅欺人太甚。
将士们家眷的头颅就悬挂在杭州城头。
生前郑成功无法保护他们,若是他们死后还不得安生,忍受风吹日晒雨淋,郑成功有何颜面面对信任他的将士们?
郑成功好不容易才重新取得了将士们的信任,自然不会令将士们寒心。
张煌言一开始劝阻郑成功不要急于进攻,但见郑成功态度坚决也不再坚持。
不过张煌言希望郑成功留下三万士兵坚守南京。
这样即便郑成功进攻受挫,南京也不会有什么风险。
这一次郑成功采纳了张煌言的建议。
他在南京留下三万精兵,加之镇江的三万人,整个南镇防线一共有六万人。
这个兵力可以说是十分充足了。
而且有张煌言辅佐郑经,郑成功也相对放心。
了却了后顾之忧,郑成功便可以毫无顾虑的挥师攻打杭州。
施琅狗贼,这次本王一定要亲自斩下尔狗头!
...
...
清军攻克舟山之后,施琅又对四明山和双屿进行进攻。
但因为明军抵抗激烈,施琅只得作罢。
双屿和四明山也成了明军在宁波沿海的最后据点。
何守义作为四明山总兵压力自然极大。
因为四明山曾经被清军血洗过一次,何守义命人在山门前不停巡查,严查外来可疑人员。
如果有清军奸细混入四明山后果是很可怕的。
何守义还命人去往双屿,与双屿守将达成一致,不论哪边被清军攻打,另一方都会立刻援助。
国姓爷虽然打下来南京,但距离毕竟太远。
远水解不了近渴,真要发生点什么,郑成功不一定能够赶得过来。
自助者天助之。
何守义要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前头,和清军死磕到底。
“总兵大人,去宁波府打探消息的兄弟回来了。施贼目前还没有向宁波进兵的打算。”
听到奏报何守义稍稍放心了些。
自打施琅率部血洗余姚后,何守义便一直担心施琅会转而进攻四明山。
因为余姚距离四明山实在太近了。
好在之后施琅突然率部前往杭州驻防,给了四明山明军喘息之机。
只是何守义一直担心施琅会杀一个回马枪,所以时刻派人前往宁波府城探听消息。
这个任务很危险,是以何守义不做硬性要求。前去探听消息的弟兄都是自愿的。
“不过他们带回一个消息,延平郡王要进攻杭州!”
“什么!”
何守义闻言直是镇惊的无以复加。
“国姓爷要进攻杭州?这个消息可靠吗?”
“千真万确,现在杭州城里人心惶惶。男女老少都在讨论这件事。”
“这真是太好了!”
何守义和郑成功相见恨晚,自打双屿见面后便把其引为知己。
另一方面,郑成功的兵力令何守义羡慕不已。
此番郑成功攻打杭州,何守义自然不可能在一边看。
再怎么难也要抽调出几千人配合郑成功进攻。
“不知国姓爷什么时候进攻。”
时机很关键。
如果郑成功已经兵临城下何守义再派兵去杭州,未免显得有些敷衍刻意。
如果郑成功还没来何守义便先到了,那样也不美。毕竟何守义只有几千人,万一施琅出城野战何守义基本上没有胜算。
“加派人手时刻盯着杭州方面,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遵命!”
...
...
杭州城中,总督衙门里聚集了不少官员。
这些都是朗廷佐的心腹。
朗廷佐召集他们来便是商议抵抗郑成功来犯之事。
“想必各位已经知道了,郑贼欲入寇杭州,频频调动军队。本督今日叫各位来便是商议杭州防御事宜。”
朗廷佐冲施琅使了个眼色,沉声道:“施将军说两句吧。”
“咳咳。既然总督大人这么说了,末将便念叨两句。”
施琅清了清嗓子道:“郑贼虽然嚣张,但并非没有弱点。郑贼最大的弱点便是过于自信,或者说自负。”
施琅稍顿了顿,扫了众人一眼道:“让郑贼犯错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给他点甜头,让他轻敌冒进。”
“施将军的意思是派出一支偏师诱敌深入?”
管效忠双眼眯成一道缝慢条斯理的说道。
“然也!”
施琅得意道:“如今郑成功急于报仇,遇到块肥肉肯定咬住不放。先给他点甜头,再狠狠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施琅十分清楚即便郑成功轻敌冒进,他也不可能真的全歼明军。
能够趁机消磨一部分郑成功的实力便是极好的了。
“只是这个诱饵该由谁来担任呢?”
管效忠刚刚说罢,施琅便接道:“依某看,管提督便是不二人选。”
这大大出乎管效忠的意料,他本想配合施琅挑起这个话头,谁曾想却被施琅绕了进去。
“这...”
“总督大人觉得呢?”
施琅抢在管效忠之前向朗廷佐问道。
他知道朗廷佐和管效忠是铁搭档,但在这件事上还就是管效忠做诱饵最合适。
因为管效忠的位置和分量摆在那里,由他漏出破绽郑成功一定会心动。
郑成功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完全不受到诱惑和影响。
他恐怕已经把管效忠恨之入骨,恨不得食肉饮血了吧?
“依本督看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即便没有成效,我们也不亏什么。只是就得劳烦管提督跑一趟了。”
朗廷佐这么说还叫管效忠怎么接?
他准备了一通话生生都憋了回去。
“承蒙总督大人器重,下官一定不会令您失望的。”
至于具体细节肯定不会在这里讨论,管效忠还要再和施琅磋商一下。
虽然对施琅有些不满,管效忠还是得跟施琅合作的。
施琅现在是总督大人眼前的红人,一定不能和他起冲突争执。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
朗廷佐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施琅在身边确实很踏实。
在南京的时候他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却觉得十分安稳。
“只要尔等齐心协力荡平郑贼并不难。届时本督会亲自替你们向皇上请功!”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君恩似海(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天气愈发冷了,武昌城的百姓除了采买日常必须的吃食基本不怎么上街。
眼瞅着就是年关,他们也陆陆续续在为采买年货做准备。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着实有些多。
武昌先是姓清,紧接着就转而姓明。
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个缴纳赋税的对象。
不过从明军目前的表现来看,似乎表现的确守不错。至少没有出现军队抢掠百姓这种事。
听城里的老人讲,破城之后一般胜利方都会纵容麾下士兵抢掠百姓三日。
这和阵营无关。
但明军确实克制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很是欣慰。
至于城头悬挂的清军首级其实他们不怎么在乎。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死的不是他们就行了。
听城里的老人们讲,以前武昌就是姓明的。
只是清军入关之后一路南下,守军们个个献城投降。
稀里糊涂的武昌就丢了。
其实啊清军统治武昌的时间不过十几载,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曹老四这下总算信了。
竟然有不少百姓表示愿意从军,这在清军控制武昌时是为了万万不可能的。
只要不是清军抓壮丁,根本不可能有人主动从军!
看来大明还是在大伙儿心里有地位的啊!
不过曹老四是不会从军的。
他家里就他这么一个独苗,还有老娘要伺候,离不开他!
却说这日曹老四上街采买年货,碰到了好友赵元梁。
赵元梁是城中最大棉布店的东家,平日里曹老四总去他家采买制作棉衣。
“哎呀赵老哥,正好撞见你。那我便提前定两件棉衣吧。给我家婆娘和小子的。”
赵元梁清了清嗓子道:“这个...实不相瞒,小店的棉花都用完了。前不久刚刚接了个大单...要不老弟你再寻寻别处?”
曹老四惊讶的长大了嘴巴。
“棉花都用完了?这怎么可能?赵老哥你是遇到贵人了?”
赵元梁连连点头道:“贵人,天大的贵人啊。”
他伸出手指朝天上指了指。
曹老四听的直挠头。
这是怎么个意思?
“我说赵老哥你说话能不能不要说一半藏一半啊。到底是咋回事,你说清楚啊。”
赵元梁苦笑一声道:“是天子,天子采买的棉服。”
“啊!”
曹老四惊讶的喊出了声。
“天子采买的棉服?”
赵元梁见他这么大声,直是骇了一跳。他连忙上前堵住曹老四的嘴道:“你小点声,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跟皇家做生意可是天大的好事情,赵元梁担心遭人嫉妒,故而一直都是没有示人的。
早知道曹老四这么大嘴巴,他也不会跟曹老四说!
“好好好,我小声点!”
曹老四压低声音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啊。”
“啧啧。”
曹老四咽了口吐沫道:“那我可得恭喜赵老哥了。你这是要发迹了啊。”
“这倒也不好说。跟皇家打交道那是一步也不能走错啊。走一步看一步你。”
“不过天子买棉服做什么?”
曹老四狐疑道:“大明便是再穷也不会缺天子的棉服吧?”
赵元梁摇了摇头道:“天子不是给自己买的,是给明军将士们买的。”
“明军将士们?”
曹老四的一双眼睛瞪得犹如牛铃一般,砸吧砸吧嘴道:“一人一套?”
“然也!”
赵元梁点了点头。
“这真是有意思。”
曹老四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但从未见过有给士兵采买棉服的。还是人手一套。
武昌的冬天虽然很冷,但不至于冻死人。
这种情况下上位者自然是能省则省。
主动给士兵采买棉服,这个永历皇帝真是有些意思。
“这皇帝真是有意思,笼络人心的手段是一绝啊。”
“嘘!小点声,你不要命啦!什么叫这皇帝。也不看看现在武昌城是谁说了算。”
“我不就是随口说说吗,看把你给吓得。再说你不说我不说,有谁知道?”
曹老四双手一摊道:“不过我真是有些佩服这皇帝了。换做是我我可做不到。”
赵元梁白了曹老四一眼道:“要么怎么人家是天子,你是个平头百姓呢。”
稍顿了顿,赵元梁接道:“这第一批棉衣呢已经赶制出来了。现在关键是制作棉衣的人手不够,棉花也告了急。”
好不容易成为了皇商,赵元梁自然希望把这差事办的漂漂亮亮的,给永历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你可得盯好了,不然万一出了岔子那可好事变坏事了。”
跟皇家打交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跟一般人做生意,交不上货最多是被人骂两句。
交不上皇家的货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你放心好了,哥哥我可不傻!”
时来运转,这真是时来运转啊!
现在赵元梁十分希望明军能够在湖广站稳脚跟,这样他这个皇商才能当的久一些。
...
...
“旭子哥,快来看看我这身新棉服!”
李石头十分兴奋的朝赵旭招手道。
赵旭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你啊,现在都参将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
“话可不能这么说。参将又怎么样,参将不也是食五谷杂粮的。你旭子哥不都是副将了吗,得了件新棉服不也乐呵了好久。”
“我可没像你一直傻乐。”
赵旭连忙纠正道。
“要说陛下真是爱兵如子啊。我可真没想到他会给大伙儿一人发一套棉服,听说就连火兵都有一套呢!”
“陛下真是仁君啊!”
这一点赵旭倒是赞同。
换做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对普通士兵这么关怀,最多是对一些高级将领嘘寒问暖。
这也是利益使然。
其实赵旭也能理解,毕竟天子日理万机不可能事事都关注,人人都在意。
但是当今天子是真的把普通士兵当人看待的。
这一点极为难得。
也许这就是将士们无比拥戴天子的原因吧。
赵旭为能替当今天子做事感到无比荣幸。
“这个冬天能舒舒服服的过了。”
虽然背井离乡,可赵旭没有一丝一毫的伤感。相反他现在满是兴奋,急着跟天子一道开天辟地!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七章 爱兵如子朱由榔(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
朱由榔现在慢慢强迫自己去认识更多的领域。
他未必需要做到专精,但一定要有所了解。
只有做到通识朱由榔才会处处说的上话,不至于被人诓骗。
眼下最让朱由榔关注的便是棉服采购了。
武昌的冬天很湿冷,走在室外的感觉很难受。
朱由榔希望每个士兵都有一套棉服,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熬过这个寒冬。
他估计清军短时间内是不会进攻武昌了。双方再战就是开春之后的事情了。
这给明军留下了珍贵的休整时间。
从夔东东征以来,明军一直在战斗。
因为一直保持连胜模式,攻城拔寨下掩盖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胜利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不会凸显出来。
但一旦吃了败仗就会迅速爆发甚至是反噬。
朱由榔肯定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而是要未雨绸缪。
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
这就涉及心理调节的环节。
士兵们长期在军营里过着军旅生活,时刻神经紧绷。
朱由榔觉得需要对其进行疏导,让士兵们得到放松。
心理咨询是个办法,可是现在朱由榔没有专业人才。只能暂时先搁置。
朱由榔觉得可以成立文艺队,由文艺队表演节目来起到让士兵们放松的目的。
这个培训时间不会太久,见效快。
最适合现在的情况。
而且文艺队还可以起到舆论宣传的作用,在民间进行一些表演。
文艺队在空余时间来到繁闹的街市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演出,配合皇明日报让汉家百姓都看到皇明天子的爱民如子与满清的暴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百姓们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朱由榔找来李定国商议此事,李定国拍着胸脯表示支持。
其实李定国也不知道文艺队是什么,但听天子说能让士兵们放松他便觉得可以一试。
常年带兵在外李定国十分清楚士兵的苦闷。
将领们的条件还好一些,士兵们就很惨了。
如果没有一个排解的方式和发泄的渠道,确实会出现问题。
李定国的处理方法和其他将领很类似,那就是用严苛的军规压制。
但他也知道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也许平常没事,但一有事就是大事。
营啸甚至哗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定国很想看看这个文艺队带来的效果。
就文艺队队员招募范围,朱由榔和李定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朱由榔认为可以把范围放开,既可以招募男兵也可以招募女兵。
所招募的士兵隶属于军队,和士兵们一起过着军旅生活。
李定国却觉得女兵在军营中多有不便。
毕竟军队是打仗的地方,便是火兵都是男人。
男女有别,干柴烈火在一起很容易惹人闲话。
这些士兵都是光棍难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朱由榔细细一想确实也有道理。
这个时代男女大防的观念还是很盛行的。
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这个观念并不容易。
即便是原来的闯营、西营,也是会把妻儿老小单独编成老营,避免士兵和家眷直接相见。怕的就是私情干扰到行军大计。
若是放任不管,后果是很严重的。
哪怕是京剧,一开始也都是男人反串扮演女性角色。
但是一想到文艺队的女角色都是男人扮的,朱由榔便有些尴尬。
只能慢慢来改变人们的固有看法,不能急于求成。毕竟改变是需要过程的
“听说了吗,军队里要招文艺兵。”
“文艺兵是什么意思?”
“就是唱戏的。唱戏懂不懂?”
“啊,唱戏的啊。那不就是伶人吗?”
“那可不一样,文艺兵是受到朝廷认可的。”
“那文艺兵也要住在军营里吗?”
“那当然,文艺兵也是兵啊。你见过当兵的不住军营吗?”
“那跟战兵一起住还是跟火兵?”
“都不一起,单独成营,叫做文艺队!”
“文艺队这个名字真是有些怪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