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可对于申时行和梁梦龙两位的求见,那就大不一样了。

    朱翊镠打心里不愿接待,恨不得送给他们一个术语“g—u—n”。

    要知道那两位是什么身份

    一个是内阁大学士,临时代理首辅,加上又是朱翊镠暗中助推上去的;另一个是兵部尚书,九大卿之一,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

    他这个潞王可是要避讳的啊!

    所以朱翊镠并未说“有请”,而是问道:“小康子,他们有事吗”

    “潞王爷,说是有。”

    “什么事”

    “两位大人禀报,要亲口与潞王爷说。”

    “不见。”朱翊镠一摆手,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

    付大海忙道:“潞王爷,这样不好吧两位重臣同时求见,怕是有什么急事儿,还是见见为好。”

    付大海是想着,朱翊镠本来就喜欢蹦跶,难免日后还会被人攻击弹劾,平常与朝中重臣也要适当地搞好关系嘛。正所谓礼多人不怪,人家可是登门拜访,何必拒人于门外呢

    曾朝节跟着站起身来,躬身说道:“潞王爷,臣先行告退。”

    朱翊镠喃喃地道:“这样啊!那就让他们俩进来吧。”

    曾朝节离开了。

    申时行和梁梦龙迈步而入。

    朱翊镠也没给什么好脸色,上来就以训斥、责备的口吻道:“我说申阁老、梁尚书啊,你们不怕被朝臣弹劾,我这个潞王可怕得很呢。”

    申时行和梁梦龙相互对了一个眼色,似乎早已料知会有此情。

    所以也没在意。

    申时行解释道:“潞王爷,臣与梁尚书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决定两人同时觐见,迫不得已,实有急事想请教潞王爷,还望潞王爷莫怪臣与梁尚书唐突!”

    “希望下不为例。”朱翊镠一抬手,这才吩咐赐了座。

    待申时行和梁梦龙坐定,朱翊镠又补充道:“以后若有急事,派人传话即可,若实在太急,本王去见你们,你们就别登门拜访了。”

    说得申时行和梁梦龙两个俱是一愣,谁来见谁有差别吗

    尽管心存不解,但他们两个都点了点头,心想好吧,你是潞王,官儿大,说了算。

    “说,有何急事”

    申时行谨慎地道:“潞王爷,上次您提到浙江巡抚吴善言,刻意点明杭州,与泉州兵变并论,相信潞王爷绝非随口一说,不知潞王爷有何警示”

    “哈哈!”朱翊镠不禁发出两声冷笑,朝付大海道,“海子,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早知……何必……”

    付大海连忙答道:“潞王爷,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申时行和梁梦龙面面相觑。

    朱翊镠哂之一笑:“当日好心提醒,你们却避之不及,今日为何忽然想起这一茬儿又跑来问”

    还是申时行回道:“潞王爷,实不相瞒,臣忽然有一种预感。”

    朱翊镠叹了口气:“哎,现在为时已晚,来不及了。”

    “来不及潞王爷的意思是……”

    “上次若能引起你们警惕,勉强还可以赶得上,或许能够阻止,可现在不行。从京城赶到杭州,少说也要十天时间左右,等到那儿一切都已成定局,有个屁用”

    梁梦龙着急地道:“潞王爷,杭州真会发生兵变吗”

    “谁知道到底会不会一定发生兵变”朱翊镠不紧不慢地道,“本王只是鉴于巡抚吴善言镇抚一方力有不逮,感觉会出事儿。”

    申时行忙道:“既然如此,那臣百里加急,传信给吴善言,让他好生提防杭州兵变。”

    “来不及了。”朱翊镠摇头,“申阁老还是准备物色一位铁腕人物前往杭州替换吴善言吧!”

    申时行和梁梦龙都有所疑虑,毕竟杭州那边儿也没有传来信息,现在一切还只是停留在朱翊镠的猜测当中。

    “嘿嘿!”

    见申时行和梁梦龙沉吟不语,朱翊镠又冷笑一声,说道:“既然不信我,那又何必登门拜访求证这里还真不欢迎你们。”

    这种话,这种语气……世上也只有朱翊镠敢,再找不出第二人了。

    申时行还好,性子一向温和,对朱翊镠的不客气,表现平静。

    梁梦龙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望着申时行,摆出一副随时起身要走的架势。

    但申时行沉得住气,坐着一动未动,不慌不忙地道:“潞王爷,如果真如您所料,那该派谁顶替吴善言巡抚浙江呢。”

    “嗯……”朱翊镠故作沉吟,“兵部右侍郎张佳胤吧。他担任过应天、保定巡抚,又曾平定过安庆兵变,经验丰富,是个合适人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

    “张佳胤……”申时行点了点头。

    梁梦龙虽然没有吱声,但也跟着点了点头,显然表示认可。

    只是让他们感到惊讶,一向不靠谱的潞王爷,居然对张佳胤如此的熟悉,又如此的信任。

    关键,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认为张佳胤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潞王爷,神了。

    但他们都刻意将惊讶掩饰,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出来。

    朱翊镠明知故问:“怎么了申阁老和梁尚书认为不合适吗”

    申时行谨小慎微地回道:“还是暂且先不表态。”

    “那两位可以回去了。”朱翊镠毫不客气地抬手送客。

    没辙,申时行和梁梦龙只好起身告辞。

    一番交谈不仅没有让他们感到心安,反而让他们多了些焦虑:难道杭州真的会发生兵变而且已经来不及挽救了……这不是意味着正在发生或马上发生吗

    一出慈宁宫偏殿,梁梦龙忙问:“申阁老相信潞王爷”

    申时行反问:“梁尚书不信”

    “那咱需要做准备吗”

    “可此事如何准备虽然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毕竟只是预测不是事实啊!准备有何由头”

    “是啊!”梁梦龙叹息,喃喃地道,“本期望未雨绸缪,可潞王爷偏偏说已经来不及了。”

    “本想再问问,倘若真的发生兵变,严重吗会有什么后果可惜潞王爷摆手逐人无心再谈。”申时行语气中尽显遗憾。

    梁梦龙讳莫如深地道:“这也可以理解,潞王爷刚被人弹劾,若突然如此逆天,恐怕迎来的不仅仅只是弹劾啊……”

    ……

    。




第152章 赏赐(求收藏!求票票!)
    不仅朱翊镠知道,三娘子的名声在京城虽然还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但知道她的人也不在少数。

    毕竟大明与土默特部的“通贡互市”就是在她积极努力下完成的。

    要知道,三娘子出嫁之时,正值明朝政府与西北塞外草原的关系极度紧张时期。

    在她出嫁之前,由于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不守信诺,一边打着称臣朝贡的名义骗取明朝的赏赐,一边又背信弃义出兵抢掠明朝边境。

    所以,明朝曾多次拒绝阿拉坦汗有关“通贡互市”的要求,对蒙古实施贸易制裁,又强硬地杀死了在紫禁城朝堂上放肆威胁明朝皇帝的阿拉坦汗派来的使者。

    阿拉坦汗见“朝贡”不成,急需的铁锅、布匹等求而不得,便亲自率领蒙古铁骑直逼北京城下,劫掠昌平等周边州府,骚扰了八天。

    史称“庚戌之变”。

    北京城险些失守,好在他们来势汹汹的目的并非攻城、夺位,只为物资、通贡、互市。

    最后在奸相严嵩一党的把持之下,明朝政府与阿拉坦汗达成了在大同等地开辟互市贸易的协议。

    然而时隔不久,阿拉坦汗又出尔反尔,背弃誓约,率军进攻大同等地,再次挑起战端。

    从公元1550年到1571年,这二十余年的时间里,阿拉坦汗连年南下掳掠,长城沿线的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嘉靖皇帝对此深恶痛绝,史载他“苦虏之扰,最厌见夷狄”。

    当然,蒙古的入侵亦遭到明军顽强地抵抗,同样也是损兵折将,人民流离失所,农牧业生产萧条。

    双方在多次交战中,明朝涌现出像马芳等许多优秀的将领,几次重创了阿拉坦汗的军队。

    而另一方面,由于阿拉坦汗曾经向明朝称臣,出身黄金家族的其它部落对他的汗位蠢蠢欲动。

    这样,以致于原本有利可图的南下劫掠又因为明朝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入不敷出,更是威胁了阿拉坦汗的统治地位,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明朝的关系。

    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三娘子嫁给了阿拉坦汗。

    面对剑拔弩张的严峻形势,三娘子以其聪明才智力排众议,积极主张与明朝政府和好。

    公元1571年3月,经过三娘子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宣布休兵罢战,实现了通贡互市。

    除了三娘子,对明朝政府这边而言,像高拱、张居正、王崇古、谭伦、方逢时、吴兑等朝中大臣,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尤其是当时的首辅高拱,“通贡互市”视为他的一大政绩。

    与明朝政府成功实现通贡互市之后,西北塞外草原上的几千里边境地带也很快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定、繁荣的景象。

    大明西北边境由此获得了长达几十年的安定和平的环境。

    所以,有关三娘子的事迹,在京城经常被当作美谈。

    曾朝节奉旨说服她嫁给继子黄台吉,自然再次引发热议。

    之前,已经热议过一次,都表示不看好,现实却成功了。

    然而,议论来议论去,他们却不知道将这份大功归于谁。

    归于曾朝节吗他去了,可是他去一句话都没说啊!那派谁去不是去没有任何差别。

    归于吴兑吗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说服三娘子,而要多此一举奔赴京城请示并派遣使者不还是说明他没有足够的信心吗

    归于三娘子吗她那么聪明,却不惜冒着分裂土默特部的危险率兵出走,说明她本心很不愿意!如果没有钦差使者前往,如果没有吴兑,她会回心转意吗

    归于潞王朱翊镠吗好像怎么也轮不到他头上吧。若说有,只是举荐曾朝节,可举荐曾朝节去一句话都不让人家说啊!

    就此,万历皇帝的圣旨随之下发各大衙门,可从中看出些眉目。

    封土默特部大汗黄台吉为顺义王。

    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这是第二次册封相同的封号。

    擢升吴兑为右都御使原来他兼任右副都御使。明朝都察院除了左都御史外,其他职务一般都由外地官员兼任,这与都察院代天子巡视地方的职责有关。

    擢升曾朝节为侍读学士虽然从侍读到侍读学士只升了一级,可多个“学士”头衔大不一样。

    圣旨上唯独不见对朱翊镠的奖赏,只字未提。

    可仔细一想,该怎么赏呢不赏不提才是合理的。

    他是潞王,没有资格掺和,连举荐曾朝节的资格都没有。

    若像赏吴兑、曾朝节一样,那岂不是要妥妥的将他钉在“干预朝政”的铁柱子上吗

    外人再怎么议论只是议论,付大海可就不一样,他还一直惦记着将来潞王爷的大总管呢。

    “潞王爷,这次您举荐曾朝节有功,看他们几个都得到奖赏,唯独潞王爷没有。其实您可以让万岁爷收回不领俸禄与补给的”

    “滚。”

    话还没说完,朱翊镠就翻了个大白眼过去,抬脚就要踹,“以后休得提俸禄与补给的事,你是想让皇兄难做吗”

    付大海连忙闪躲,一副死了娘似的表情。

    让万历老兄难做这当然不是朱翊镠考虑的。

    他好不容易自求惩罚,这才过去多久若让万历老兄收回,那他的努力岂不白费

    付大海连忙闪躲开,不甘心地道:“潞王爷理应受到奖赏,这是潞王爷本该得的啊!”

    “你懂个屁”朱翊镠厉声威胁道,“再多说一句试试!”

    付大海闭嘴,感觉自己的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朱翊镠吩咐道:“去,给李家送些新鲜果蔬与牛奶,看他们生活上还有什么需求隔一天去一次,这是你的任务,不要忘了。”

    提及李之怿,朱翊镠高兴,付大海也高兴,不会挨骂嘛。

    付大海笑道:“潞王爷,奴婢记着呢,不会忘。依奴婢看,李姑娘肯定是喜欢潞王爷的!”

    “何以见得”

    “咱给李家送的礼物,他们全都收下了呀!”

    朱翊镠白了一眼,“笨,他们敢不收吗”

    付大海喃喃地道:“也是,他们不敢不喜欢。”

    “滚!”朱翊镠趁付大海不留意,一脚踢在他屁股上,斥道,“不长进的东西。”

    付大海灰溜溜地跑了,心里还很不服气,嘀咕道:“我哪儿不长进了难道说错了吗”

    。




第153章 杭州兵变
    此时紫禁城别处已消停下来,吃过晚饭将近有一个时辰了,但东暖阁却传来一阵阵欢闹声。
1...6061626364...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