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李太后心安,喃喃地道:“让张先生好生在家调养,希望他早日康复还朝视事!”
“奴婢明白。奴婢有个问题想与娘娘商量。”
“说。”
“今儿个,从离开张大学士府到太医院,又从太医院回到张大学士府,全程都是保密。然张先生动手术一事牵动着京城乃至全天下所有人的心,不用调查也知道都在关心张先生手术后的身体状况,不知娘娘想过没有,这时候该如何向全天下人交代此情”
“交代交代什么”
“娘娘,越是保密,兴许越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尤其对于某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分子。奴婢是担心他们会借此事大做文章,传播一些不利于朝局稳定的小道消息。就像当初居然有人居心叵测,愿意花高价钱购买为张先生看病的药方,这时候需不需要统一口径”
李太后点了点头,“嗯,冯公公言之有理。那依冯公公之见,该如何统一口径呢”
“奴婢以为,就对外宣称张先生的身体状况良好,免得让某些多事的人钻空子,搞得乌烟瘴气,最好灭掉他们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冯保给出这建议时目光凌厉,让人感觉到几分杀气。
朱翊镠已见识过好几次了,还别说,冯保真有这个特质。
别看他平时在几个主子面前总笑得跟弥勒佛似的,可对待下人或对手,他从不心慈手软。
上一任内官监掌印本认他做干爹是他的干儿子,因为被人弹劾多重大罪,他怕波及连累到自己,让东厂的人暗中给做掉了。
栽在冯保手上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也不仅限于内廷的宦官,就连高拱都折在他的手上。
冯保的狠可想而知。
刚强如张居正都非常忌惮他。
当然,他的办事能力也毋庸置疑,朱翊镠之前交给他的三件事有两件已经漂亮地完成了。
一件让他保护胡诚,不仅保护好了,还来一招“放长线钓大鱼”将张诚给扒了出来。
一件是让他送来郑妙谨……那更没得说,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就剩下第三件事还不得知:为永宁公主挑选驸马。
因为明朝公主地位的卑微,朱翊镠暂时还不敢确定冯保到底会不会为了钱铤而走险。
但无论怎么说,总体而言,现实中的冯保,与朱翊镠从后世书本上认识的冯保基本一致。
这样很好,倘若出入太大,就不好应对了。
李太后听完冯保的话,沉思琢磨了一会儿,也不知是否最近养成习惯,转而问朱翊镠:“镠儿,你以为如何”
“娘,”朱翊镠早已迫切,忙答道,“孩儿以为此时不宜将目光聚焦在张先生身上,让他在家安心养病才是第一要务。相反,咱需要从张先生的热议中跳脱出来,这样或许对张先生更为有利。”
李太后沉吟思索。
朱翊镠接着说道:“当然,伴伴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可人总是那样,越解释越容易引发热议与猜疑,还不如不刻意解释呢。随着世间的推移,人们的热情自然而然会减退的。”
也不管冯保是否同意,朱翊镠继续说道:“这个月马上结束,下个月就要为皇兄甄选嫔妃,为姐姐物色驸马,两件大事接踵而至,咱应该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过去。至于张先生手术后的情况,孩儿以为不必要作过多的关注与解读。”
朱翊镠这番话可不是随口一说,更不是为了反驳冯保故意言之,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一来,张居正功高震主,外界许多人都称他为“摄政王”。
历史上这样的人物,若不懂得急流勇退,最后都没落得好下场。
所以,这时候将人们的目光适当转移,对张居正大有好处。
二来,朱翊镠还担心一个问题,此时若对外统一口径说张居正身体良好……万一这场手术仍然未能阻挡历史的进程呢
马上进入三月,按历史发展,三个月后张居正就病逝累死了。
他可以在胡诚面前威胁恐吓说张居正只要动完切割手术,再活十年年都没问题……
可真的能吗
他不敢确定。
胡诚作为一名太医也说了,恢复的情况要视张居正的心态、工作压力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
这时候说张居正身体很好,死了怎么解释与其现在给出无法预计的承诺,还不如静观其变任其自然好了。
这是他的两点考虑。
但很显然,都没法儿当着李太后和冯保的面说出来。
冯保愣了一愣,望着朱翊镠,表情有些复杂。
冯保的心态倒也好理解,作为张居正的政治盟友,他当然希望张居正的曝光率高啊!
曝光率高,人气就高嘛。
而且,他当然希望张居正身体状况很好,最好马上还朝视事,这样又能开拓出他们的二人世界,就不用那么忌惮万历皇帝了!
张居正不在朝,冯保相当于失去了一条胳膊,浑身怎么都感觉不得劲儿。
面对儿子与冯保截然不同的主张,李太后陷入沉思,到底该作出什么样的决定
……
求票求收藏啊!
第148章 知音
刚才觉得冯保的话很有道理,现在仔细一想,李太后又觉得儿子的话同样很有道理。
那该听谁的呢
正自琢磨,听见外头值守太监喊道:“娘娘,万岁爷驾到。”
话音刚一落定,万历皇帝已然阔步而进,着急地道:“猜想皇弟和大伴都在娘亲这边,张先生的手术成功否”
冯保连忙回道:“回万岁爷,手术非常成功,老奴正准备一会儿去乾清宫向您汇报呢。”
“钧儿,你来得正好。”李太后招呼万历皇帝坐下,“正商量对外如何宣称张先生手术后的状况,不知你怎么看”
继而将朱翊镠和冯保两个人近乎截然相反的主张告知。
万历皇帝静心聆听,站在他的角度,当然支持皇弟啊。
他又不笨,相反是个极其聪明而又敏感的人。
很明显,朱翊镠的主张更合他意嘛,毕竟那相当于是在“冷却”张居正,而冯保则完全相反。
随着万历皇帝逐渐长大,尤其是大婚之后,他对张居正的矛盾心理就一直未曾改变。
而且张居正眼下的状态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即便康复了,也不要还朝视事,就呆在幕后多好!既可以帮他打理江山,又没有人约束他动不动训斥他。
这样一想,他觉得皇弟才是他的知音啊!
本来,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已经习惯“不作为”、“不担当”,可转念一想,既有皇弟在前,娘亲又刚好问及,那何不来个兄弟同心
于是,万历皇帝回道:“娘,孩儿倾向于皇弟的主张,不要作过多的渲染解读,这样有利于张先生在家好好调养休息。”
在座都是聪明人,冯保其实也已经预感到了。
先头朱翊镠的话一说完,见李太后犹豫不决的表情,他就已经猜出了不离十,不然李太后也不会犹豫嘛。
之所以犹豫,还不是因为倾向于朱翊镠的主张,但为了照顾他的面子,所以才觉得难以抉择!
而让万历皇帝表态,冯保感觉自己的主张更是没戏了。
万历皇帝最近排斥他,加上他的主张又是“哄抬”张居正,万历皇帝怎么可能站在他这边
况且,人家才是母子三人组合啊,而他只能算家仆。
如果执意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是明显与那兄弟俩唱反调吗
对于冯保而言,还有一点也在他的考虑之中:最近他似乎,确实很愿意相信朱翊镠。
一念及此,未等李太后表态,冯保便抢先说道:“娘娘,万岁爷,奴婢刚才一细想,也觉得潞王爷的主张比老奴的要好,考虑也更加全面一些。”
嗯,这就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对形势、对自己有利,冯保可不在乎这个。
“好!”李太后当即拍板,“既然都倾向于镠儿的主张,那暂时不刻意对外宣称什么,就说张先生手术成功,病情好转,但现在仍需在家安心修养,请大家不要担心,也不要去打扰。”
继而,李太后又吩咐道:“冯公公,你马上派人知会内阁,让申阁老代替钧儿起草一份诏书,即日诏告天下。”
“是,娘娘。”冯保应声而出。
尽管他的主张没有得到采纳,可情绪似乎并未低落。
无它,只因被李太后采纳的主张是潞王朱翊镠提出来的,而不是万历皇帝这在冯保看来,中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母子三人又一次坐在一起。
撇过张居正的话题,李太后将目光对准万历皇帝。
“钧儿,对即将进行的甄选嫔妃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说起这个,万历皇帝还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笑道:“任凭娘亲做主便是,孩儿没有意见。”
李太后喃喃地道:“这次甄选,宫里宫外内外并举,娘与冯公公已经商量过了,包括淑蓉在内,共为你选出九人,钧儿意下如何”
“九个”万历皇帝一愣。
“嗯,是多是少”
“娘,孩儿觉得多少不重要,合心合意才是关键。”万历皇帝小心翼翼地表达自我。
“那当然。”李太后点头道是,继而问,“钧儿以为淑蓉合适吗”
“她”万历皇帝稍稍一滞,依然那句话,“娘亲做主便是了。”
见儿子兴趣不足的样,再联想到他对王皇后的冷淡态度,李太后不禁感慨道:“钧儿,娘真不知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万历皇帝沉默不语,他很清楚就目前情况而言,确实还没有一个女子能走进他的心里。
王淑蓉肯定不是,王喜姐王皇后也不是。
以致有那么一刻,李太后甚至担心大儿子会不会喜欢娈lun童
只有朱翊镠清楚,万历皇帝生命中的那一位即将出现,郑妙谨才是他的真爱,其她女人好像都是他生命中的过客,包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王喜姐王皇后,真谈不上什么感情。
见气氛有些怪异,显然万历皇帝不想谈论这个话题,偏偏李太后非常关心。
鉴于此,朱翊镠说道:“娘,放心,这次内外并举甄选,一定可以选出皇兄中意的嫔妃来。”
“但愿如此!”李太后深深叹了口气。
“皇弟,那你自己呢”万历皇帝巴不得赶紧转移话题。
“我我已经找到了意中人。”朱翊镠坦诚而又得意地道。
万历皇帝虽然听说了朱翊镠大闹梁家的事,也有人向他汇报是为了李得时的女儿李之怿。
可他并没有听到朱翊镠亲口承认,刚好趁此机会问道:“皇弟,你的意中人莫非真是那个李得时的目女儿李之怿”
“原来皇兄知道哈!”朱翊镠也没什么难为情,承认了。
“可喜可贺,那皇兄马上为你赐婚啊!”万历皇帝兴致高昂,看起来比他自己选嫔妃嗨皮多了。
“多谢皇兄!暂时不用,赐婚好像逼婚似的,皇兄肯定也体会到了,感情这东西,若非两情相悦,在一起无聊乏味。”
“那是,那是”万历皇帝像遇到知音似的,一迭连声地道,“皇弟说得太对了,太对了!感情就得需要两情相悦。那皇弟是否也是李姑娘的意中人呢”
朱翊镠回之一笑,如是般答道:“皇弟相信会是。”
“祝贺皇弟!”万历皇帝脸上的笑容忽然收敛几分,感慨地道,“虽然我们地位高不可攀,可想找到一位两情相悦的意中人,真是不简单啊!”
。
第149章 谈判归来
内阁的反应很快,关于李太后与万历皇帝(但其实是朱翊镠)的决定第一时间登了邸报。
邸报上对张居正这次手术做了一个解释说明,可内容简短,基本与李太后在慈宁宫吩咐冯保的那段话大同小异。
然而,对于压根儿无法接触到张居正的绝大部分官员和所有民众来说,这个信息量还远远不够,与他们的关注度不成正比,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甚至还有些人表示怀疑。
“手术真的成功了吗切割如此容易当初胡诚太医为什么还吓得半死,甚至装疯卖傻”
“首辅大人的病情真是有所好转吗那张大学士府为什么还要高度戒备不让人进呢”
“还有啊,继续在家修养,到底需要多久关键是,以首辅大人的性子根本闲不住啊!”
“……”
诸如此类的疑问不在少数。
当然,任何一个世界都不乏理智、冷静的声音。
“手术后需要静养,本来就该高度戒备啊,这操作没问题。”
“而且,刚一做完手术,谁敢断定马上就能痊愈”
“首辅大人是闲不住的性子,可经历过一场大病之后,也许原来的很多认识都改变了呢!”
“任何人在病痛,甚至生死面前都微不足道,一旦熬过来,心灵的天空指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蓝。”
“……”
时间是最好的武器。
再多的议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都会趋于平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