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第一百二十一章迁移和农业
说到人口,在古代,是战略性资源,人多了种地的也多,人多了打仗的也多,这就是人多的作用。
按照商业注意的逻辑来看,人多了,下馆子的人多,餐厅生意好,人多了买的衣服的人多,服装店的生意好,人多了山贼连收过路费都多起来了,自然而然也不会因为饥饿到处杀人劫货,对社会治安也有了一定的帮助。
但是人多也有负面影响,例如人多了古代生产力跟不上来,养不活,很多人活活饿死。
人多了若管理制度跟不上,经济发展跟不上,文化教育跟不上,也很容易出问题。
赵桓就清晰记得,在后世有个叫“阿三国”的,人口数量直追天朝,但社会却根本无法消化这么多人,导致社会犯罪率暴涨,也造成了混乱频生。
所以人口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利用了。
就赵桓看来,华夏的文明根基是完全能够承载住大量人口的,华夏在这个时代,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官僚管理体制,有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宋朝末年,华夏人口数量已经突破到1.26亿,比历朝历代都要多,这也是商业发达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
就说东京,人口破了130万,这是什么概念同时代的罗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人口不过6万左右,即便是号称欧洲最发达的君士坦丁堡,人口也不超过十万。
而北宋的江陵府、应天府、杭州、成都、大名府这些地方人口都在十万以上,并且宋朝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25%,甚至一度在神宗时代达到30%。
中国在2018年,城市化率达到60%,这样的数据对比,足以可见宋朝时候,城市的发展是很客观的。
不过经历了金军南下,河北与河东这两路的许多城市基本被打废了,所以现在的局面,并没有宋徽宗时代好,但也绝不差,南方的经济已经出现了空前发展。
按照这样的数据算下来,北宋有八千八百万农村人口,这些人在史书上是隐形人,是不被记录的,他们的一天也很简单,种地、吃饭还有闲聊。
由于地主繁重的赋税和朝廷各种徭役,他们除了种地,还要挤出时间来满足朝廷的需求,徭役是没有任何收入的,沉重的赋税又盘剥了他们的劳动价值。
赵桓来到这个时代,所颁布的新政,最主要的第一步便是解除这种压制,释放出人民群众的活力。
就说最近一段时间,皇帝的探子向皇帝呈报上来的信息,从京畿路严格执行新政后,农民对种田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每天的时间都是自己的,一家三口,不需要担心种田种着种着被官差抓去当免费劳动力了。
这样一来,他们在种地的时候,几乎是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粮食的,家里的小崽子再也不用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再加上朝廷规定,赋税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以前农民将赋税交完后,就只剩下最后一口粮食,供自己家里不饿死,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不仅可以大口吃饭,还有存粮!
并且,更令大家高兴的是,秋天就快要到了,庄稼要熟了,果子也要熟了,今年的秋天一定是一个收获的秋天。
得到这样的好消息,赵桓是打心里高兴,政事堂也一扫前段时间皇帝大杀特杀的紧张气氛,现在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觉得这样下去,都可以交差了。
唯一让政事堂的大佬们愁心的就是要吸引大量的人口到东京城来,按照皇帝未来二十年的东京城的规划,到明年结束,东京城要增加至少二十万的人口,之后的三百多万,要逐年递增。
这二十万人从哪里去找京畿路去迁迁谁迁农民吗迁完谁种田没有人种地大伙儿吃什么
赵桓可不管那么多,他只是张口便下任务,明年年底之前东京城必须多二十万人,这是基本任务。
&nbs
第一百二十二章开垦南方?
“陛下,臣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另外一个提议。”
赵桓道:“陈卿,你说。”
“陛下欲迁二十万人口到东京,臣以为直接迁入即可,不必担心京畿路无人种地。”
陈旉此言一出,徐处仁已经忍不住要奚落了,他略带讥讽道:“胡言乱语,民以食为天,若是强行迁移二十万人到东京成,明年的粮食产量必然下降,到时候若是闹起饥荒,引起民变,谁负责!”
唐恪和何?也在一边看笑话,仿佛在说,皇帝,你这是哪里来找的白痴,竟然敢胡乱议政家国大事,信口雌黄!
赵桓却是好奇起来,他知道陈旉这个人虽然不是治世之才,但在农业方面却绝对是专家,他虽然也读儒学,不过百家之学都读,而且常年在各地的农村考察,可以说绝对是顶尖人才了。
这么一个人,说话绝对不会胡言乱语的。
面对徐处仁的发难,陈旉不慌不忙,他说:“北方多干旱,一年一季的收成,与长江以南相比,差了许多,周尚书那里应该有历年的统计,中原之地,每亩得小麦一石头,范公《答手诏条陈十事》言及苏州情形,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不仅如此,南方多湖泊,渔业兴盛,且江陵府平原地带,气候湿润,适合各类农作物种植。臣以为,朝廷当将鄱阳湖与洞庭湖一带作为大宋农业之重,若是开采了这两个地方,别说二十万,便是陛下要再迁一百万人到京师,粮食也是足够供应的。”
“若是将大宋农业迁移南方,则坡塘堤上可以种桑,塘里可以养鱼,水可以灌田。”
赵桓这才回过神来,心中道:卧槽,朕这个穿越者真是白当了,两湖熟天下足,鄱阳湖和洞庭湖这两片区域在农业上可是重点之重啊!
其实中国的经济,从唐代开始就有向南方转移的趋势,到了宋代,杭州、江陵、成都等地的兴起,南方经济开始普遍开花,南方真正开始超越北方是两宋之交,北方战乱,中原人南迁。
就说南宋朝廷,对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有过大规模的开垦,即便是不要北方之地,全国的粮食也是完全足够的。
也只有在粮食足够的情况下,才能发展商业,不然百姓连吃饭都吃不饱,粮食供给跟不上,哪有精力去发展商业。
就比如秦汉时代,农业生产低下,一个成年人每天的生产力最多只能养活1.5个人,而商人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将官员除掉,这种生产力下,农民是不可能离开田地的,不然大家都要饿死,并且朝廷也必须遏制商人的数量,不然没人种地了,大家也都还是要饿死。
但到了宋朝就完全不一样了,各种农具都出来了,并且历代人的开垦和研发,长江以南,已经由周王朝时候的蛮夷之地变成了比中原还要肥美的鱼米之乡。
粮食富足后,商业才有基础,所以像南宋那种朝代,虽然偏安,但是富得流油。
赵桓觉得这农业技术上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模式上的创新却是可以很快见成效的。
例如陈旉说的坡塘堤上可以种桑,塘里可以养鱼,水可以灌田。
这是后世的农业生态的雏形啊,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大提高效率。
赵桓这个历史白痴当然不知道,眼前这位陈旉可是两宋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学家,甚至花毕生精力写了一本书《农书》,便是根据他多年的实地经验和自身所悟,编写出来的农业生态系统论。
徐处仁便又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南方地貌广阔,要开垦新地需要时间,一年之内肯定无法完成。”
陈旉又道:“陛下,臣不才,臣这里有一副江南农业图,是臣这些年走遍江南地带所挥,愿献给陛下。”
赵桓顿时大喜,陈旉道:“陛下稍等,臣这便去取来。”
不多时,陈旉回来,手中有一副深色的长卷,呈递给赵桓,赵
第一百二十三章少年强则国强
给徐处仁一颗定心丸吃后,徐处仁也开始准备在京畿路和周边统计人口,开始施行人口迁移的事情。
徐处仁觉得自己这个太宰做的真是他么的天天蛋疼,这个皇帝太特么能折腾了,现在在徐处仁手里的不仅仅是京畿周边的民众要迁移。
儒生案的所有人都还在路上,更令他蛋疼的是,在收回燕云之后,皇帝下令从原有的河北路与河东路的军事重镇迁移军民到燕云一带。
种师中和姚古一开口就要就特么要两百万人!
虽然这事皇帝调派了秦桧过来协助他,但是两百万人啊!要将北方所有军镇移走一大半,周边的村里也要移走很多人,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无法完成。
这位天子真是要将大宋回炉重造啊!
说服政事堂从京畿路迁移百姓进东京后,赵桓被唐恪邀请到城西南的艺造局,艺造局的主体部分基本完工,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牵进来,一些设备也都开始往这边运,一切都布置得有条不紊。
艺造局的整体建筑风格很有大宋的格调,宋朝在建筑方面与前唐有很大的区别,唐朝的建筑更加大气、雄浑,宋朝的建筑就显得精致、婉约、灵秀了很多,尤其是园林的发展,在宋朝迅速成熟。
就说这艺造局的建筑,便有典型的园林风格,看起来不像是搞制造的地方,更像是游山玩水的地方,尤其是艺造局坐落在汴河旁,在汴河旁留出了大量的空地,种植了桃花和秋菊。
桃花已谢,秋菊即将盛开,其他树在夏末也都开始生出金色。
说起这桃花,还是赵桓要求种的。
宋人与唐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精神文化气质的不同,这些也都体现在了建筑和爱好上。
唐人就像烈火一样,如中升日骄阳。
但宋人却完全相反,至宋代,思想由奔放热情转冷,就像太阳变成了明月一样,从敢于面对喷薄之朝阳,变成了遥望空冷之皎月。
这是赵桓不赞同的,他更向往大气磅礴的精神内涵,那是一种有足够包容心的文化。
即便是他对儒生下手,也绝对不是为了反对儒学,儒学有可取之处,但不应该成为主导国政甚至整个国家的精神内核,华夏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
在宋代这种文化中,热情奔放的桃花是不被人喜爱的,但偏偏赵桓就让唐恪种植了大量桃花。
皇帝巡视了一转,嘱咐道:“还不够大气,唐恪,你再想想,大宋的工艺品是要远销海外的,四海八荒皆以我大宋为中土上国,有万邦来朝,届时无论是日本,还是天竺,或者波斯、大秦,甚至更远的国度,来到我大宋,看见艺造局,如此小家碧玉,作何感想”
唐恪在一遍仔细聆听,连连道:“天子所言极是,臣这就做调整。”
赵桓又参观了炼造陶瓷和纺织丝绸的场所,心中暗暗称奇,在这方面,他赵桓没有任何言论敢说出来,这些匠人都是世代相传的,积累了不知多少年的经验,比起后世大家称道的日本匠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这些都是大宋真正的人才啊!
后世的日本的手工艺之所以能引领世界,是因为南宋灭亡的时候,许多华夏手工艺人被迫流亡到了日本,将大量的技术传播过去。
临走前,赵桓道:“还需要增加多少预算,尽管跟户部提,朕全力支持你!”
唐恪内心激动:“谢陛下!”
“对了,朕给你一个建议,每个月举办一次集中售卖,高价者得,一来可以溢价售卖,二来可以集聚人气。”
唐恪心下一动,卧槽!这是个好主意啊!
艺造局制造出来的东西都不是普通物品,想要购买的人可以从城南排到城西,当然是高价者得!
“天子智如大海繁星,臣受教了。”
赵桓装完逼就走,什么智如大海繁星,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两路同时聚兵谋逆
关于京东路的新政执行情况,皇帝本是让政事堂去查,并且也给予了政事堂充分的权限去调整,但目前来看,政事堂是调整不了这件事了,这里面的利益盘根明显已经触达到东府官员。
这也在赵桓的预料之中,他之所以让徐处仁去做这件事,就是让徐处仁再一次充分认识到自己这个宰相有多无能。
刘彦宗继续道:“陛下,郑、滑、孟、蔡、陈、颍、汝,皆开始私下招兵买马,这些地方都是信阳禁军所在地,请陛下早做定夺,迟则生变!”
赵桓冷笑起来,那些人终于按捺不住了,要开始造反了么
“无妨,朕早已恭候多时,就等着他们造反!”
“臣不知陛下何意如今新政推出,西北刚定,若是中原起了战乱,于我朝有损。”
赵桓将刘彦宗递交的调查汇报仍在桌案上,杀气森森道:“你也看到了,新政出了在京畿路推行得下去,还有哪个地方认朕的新政”
“若是朕对青州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他们还能忍受,即便是儒生被送到了西北,反正与他们无关,该怎么压榨百姓遭殃怎么压榨,但是朕杀了青州案涉案的所有人,他们也感受到了朕的杀心,这一天迟早回来,不如早点来!”
刘彦宗立刻心领神会,他接着皇帝的话说:“陛下圣明,不若先发制人,杀他个措手不及!”
“何必先动手,让他们先反了,朕师出有名!让石洵过来见朕!”
王奎安立刻去找石洵,不多时,石洵到来。
“臣叩拜天子。”
“明日的大宋邸报,朕要让这上面所有人上去!”
石洵接过刘彦宗提供的那份汇报,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臣这就去办。”
离开皇宫,石洵立刻去了大宋邸报社,今夜所有人都不用睡觉了,加班加点这事必须得出来,大晚上的,所有送报人都接到命令,在大宋邸报社门口等候,一旦报纸出来,便要快马加鞭送到各个驿站,明日京西路和京东路各个州县都要出现这一版邸报的内容。
第二日,各地的大宋邸报头条有一行大字:“偷税者,是为国贼,天下共诛之!”
京西路和京西路几乎十有**的大地主都上报纸了,有三十几个官员被点名,一时间民间震动!
国朝自开国一开,还是头一次将如此多官员以及罪行公布于众,立刻在京西和京东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在夏末的阳光下,沉默已久的京西路和京东路,终于忍不住了,首先是郑州、蔡州和汝州,街头出现了士兵,他们冲进大宋邸报社开始打砸,将天子的大宋邸报砸成稀巴烂,将所有人全部抓起来,扔进了牢狱。
随后,在城头粘贴告示,大宋邸报已经被以石洵和刘彦宗为首的国贼控制住,天子被挟持,各路英雄当群英相应,河西禁军应立刻调集兵马进京勤王。
大宋危在旦夕,吾等当率禁军禁军清君侧,以正国本!
傍晚时分,郑州、蔡州和汝州不约而同对大宋邸报和政宣司发难,所有人被送到城头,以祸国殃民罪处死,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