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为了杀这三个夏军士兵,他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的一条腿被一支枪扎得对穿,身上不知被砍了多少刀。
普通人早就死了,但偏偏他就还活着。
“我大宋的天子已经亲征,他不会抛弃我们,他会来救我们,你们的死期已经到了……”
那男子恶狠狠地说道。
赵桓闻言一怔,鼻子微微有些发酸。
这个赵桓不知道姓名的男子,此刻已经神志不清。
他靠着最后的执念活着,最后的执念就是他身后,还活着的孩子。
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女本柔软,为母则刚。
她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他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毕竟是**凡胎,生命已经从他身体里全部流失出去。
他不甘心地向前扑倒。
赵桓冲上前,将那男子搀扶住。
吓得周围的将领大喊:“陛下小心!”
岳飞又担心伤到赵桓,只能一只手将那男子握刀的手擒住,以防对方有变。
入手如冰,这男子的身体已经冷透了。
他所有的力气都已经用完。
“朕来晚了,朕对不起你们。”
赵桓感觉到男子的身体微微抽搐了一下,嘴角边似乎有一丝丝微笑,但他的脸都已经僵硬了,看不出来变化。
“孩……孩子……”
不知是不是赵桓听错了,他听到很微弱的声音,声音一瞬间又淹没在风中。
岳飞在一边道:“陛下,保重圣体。”
赵桓将这个男子放下来,走到里面。
他去触摸地上那个孩子,身上还有一些热,有微弱的呼吸,还活着。
赵桓道:“快将这些移开!”
立刻上来一些士兵,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开始将压在女子身上的东西都移开。
那些东西大约有几百斤重,正常人是肯定承担不起的。
但这个女子却已经不知道承担了多长时间了,她用双手支撑着地面,留出一块空地给她自己的孩子。
她无法腾出手来。
只能等她的丈夫将敌人都赶走,配合她将孩子救出来。
但可惜直到冻死,就在她眼前的丈夫也未能救出她和孩子。
她全身都已经冻僵硬。
当士兵们将压在她身上的东西都移开后,将她抬到一边,赵桓将地上的孩子抱起来。
这是一个只有三岁左右的男孩,他的左腿被压得血肉模糊,也在风寒中度过了不知多长时间,却奇迹般活下来。
一缕朝阳刺破厚重的层云,投射下来,落在荒废的屋顶上,洒落下来,在男孩儿的脸上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
赵桓将自己的斗篷脱下来,将这个孩子包裹起来,吩咐道:“博翰,速速送这个孩
第三百零一章中军挺进边境,五军伐夏!
找到李察哥并不难,十万贯的悬赏令一发下去,第二天晚上,李察哥就被他的亲信绑到庆州城内原经略帅府门口。
李察哥想过要装扮成被杀死的宋军,躺在尸体堆里,被人抬到郊外,然后趁机溜走。
溜走之后的计划他都想好了,往更西北的草原,可以去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耶律大石。
夏国皇帝知道他李察哥战死,而不是逃跑,至少不会动他的家人,他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为自己打算好后,李察哥没想到重赏之下,他的亲信转眼就把他卖了。
李察哥也是当世名将,当年刘法经略西北,宋军打得夏国节节败退,便是李察哥统兵反败为胜,改变了宋夏战局。
又恰逢宋联合金灭辽,宋朝的目标从夏暂时转移到了辽国。
夏才得以喘气。
在短短这些年之内,李察哥在夏国内整顿军戎,让原本被大宋挫败的军事慢慢恢复过来。
但是,他因为常年兵权在握,夏国国王李乾顺早已对他心存戒心。
仁多保忠之所以在晚年被放出来,也和李察哥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是亲弟弟,但兵权太大,李乾顺睡不好觉。
若是这一仗打败了,而他逃回去了,等待他的必然是掉脑袋,甚至祸及妻儿。
但他是战死,李乾顺就绝不可能动他妻儿了,甚至还会厚待。
李察哥抬头望着阴沉沉的天空,现在他终于彻底确定,自己被自己的哥哥阴了。
他的任务是攻占环庆路,等待宋国皇帝来和大夏谈和,给钱。
但实际上,李乾顺早就知道宋国那个臭不要脸的皇帝是绝对不会议和的,战争不打到最后,双方都不会罢休。
作为前锋攻入宋国环庆路的李察哥,相当于是夏王李乾顺送过来的炮灰。
顺带着,李乾顺将夏国内部诸多部落的青壮也送了,减弱了地方部落的力量。
只是让李乾顺没有料到的是,仁多保忠和赵仁忠居然在这一战中,都死了。
宋军发起的反攻,远远超乎李乾顺的预料。
当天傍晚,一轮红日悬在西边的天空,将层云染得赤如血。
李察哥被绑到庆州城外,还有李察哥麾下一诸大将。
他们跪在城外,被摁在石头上,咔嚓一声,脑袋就被砍了下来。
赵桓拿李察哥的脑袋祭了旗,便整顿军马,北上一路杀向环州。
听说庆州被攻克后,守在环州城的赵仁礼慌忙带着一万人马弃城而逃。
逃跑之前,赵仁礼在环州城内大肆抢掠一天一夜,能杀的能抢的,统统没有放过。
当赵桓抵达环州城的时候,环州一片荒凉,城内无数人惨死,路边到处是尸体。
有老者,有小孩,还有衣衫不整的妇人。
壮年男子则被残忍杀害,街道上的血结了冰,像是铺了一层红地毯。
赵桓雷霆大怒,即刻派遣韩世忠率领前护军去追击赵仁礼。
赵桓象征性在环州城停留一天,便继续北上。
再往北挺进,就抵达神堂堡,到了边界。
探子回报,李察哥的左路军统帅李良辅与姚平仲已经打了三次,听说李察哥的中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李良辅立刻掉头,以最快的速度向北边跑去。
李良辅是谁
他是夏王李乾顺的心腹爱将。
当年辽主被金兵围困,李乾顺派人去救辽主,派的就是李良辅。
李良辅这个人也是颇有些军事才能,他带了三万人,首战居然打败金军。
不过,他这个人心态不好,赢了就膨胀,骄傲脑袋抬上天了。
按照他的逻辑,他打败了金军,金军横扫辽国,他也可以横扫辽国。
你看,当人骄傲、膨胀起来,脑子的逻辑能力都退化了。
所以,他很快就把三万人陪光了,自己舔着脸屁颠屁颠跑回来。
李乾顺气得抓狂,若不是还要利用他制衡李察哥,早就一刀砍了他。
谁没有年轻过
经历了那件事后,李良辅迅速成长,很快就成长
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战略
吴玠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来,在赵桓派过来的太医的精心治疗下,加上他本身身体底子够硬,才扛过来。
这一战吴玠损失惨重,但却为赵桓的中军解除了左路隐患,拿下神堂堡,也让赵桓五路伐夏的战略得以顺利执行。
若是吴玠没能拿下神堂堡,会是什么后果
李乾顺会立刻增兵南下到神堂堡,战线就相当于从横山被推到了大宋境内!
横山的宋军等待的支援被切断,即便是绕道进军,宋军也会感觉如芒在背。
因为更北边可是瀚海大漠,粮草的运输必须是重中之重,决不能有一窝夏军杵在背后。
这是神堂堡的战略地位!
拿下了神堂堡,粮草在赵桓抵达神堂堡之前,已经被运输过来,这样大大减少了时间。
对于横山地区的宋军,时间就是生命。
横山地区可是宋花了几十年时间才一步步经营起来的。
这事要追溯到九十年前的范仲淹时代,当年名动大宋的范相公与韩琦二人一同经略西北,对阵党项。
范仲淹和韩琦便提出了攻克夏国的战略,这个战略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宋是一个很矫情的朝代,文人多了,屁事就多了。
以至于范仲淹和韩琦的这一经典战略,直到神宗时代才开始真正执行。
什么战略
《长编》卷138里记载了范仲淹的一段话:“臣与韩琦日夜计议,选练兵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
这是宋对夏的战争中,最早提出要收复横山的提议。
横山位于七百里瀚海,宋要打夏,就必须要越过这七百里瀚海。
这是什么样的局面
夏军以逸待劳,他们就坐在那里,等你宋军来,你来了已经人困马乏了,而我吃饱了就可以开干了!
更何况,自雍熙北伐后,大宋的精锐骑兵损失殆尽,曾经令辽国铁林军都闻风丧胆的静塞军早已成为尘土。
没有了骑兵,步兵军团要越过如此浩瀚的沙漠,远距离与夏国的精锐作战,如何胜
所以,自神宗以前,宋对夏的战争,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而这种被动状态,也彻底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国运。
或者说,坐视李元昊的做大,为宋的冗军和财政隐患都埋下了伏笔。
该对此事负首要责任的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亲儿子,儿子不行,父之过。
党项做大对宋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何说彻底影响了整个大宋的国运
自檀渊之盟后,宋与辽迎来了百年和平期。
但自李继迁造反以来,整个北宋都被拖入了与夏的战争旋涡中不可自拔。
大宋倾全国之财力、物力、人力,与这个西北小国家打了进百年。
造成了军事人员的臃肿、财政的危及,朝廷为了支付巨额的开销,不断印刷交子,又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并且朝堂上的相公们,就西北边患,大肆党争,消耗国运。
就这么一个西北小国,却让原本比大唐还要富有的宋朝,从宋真宗时代开始,不断消耗自己。
它就像一根锋利的刺,卡在大宋的咽喉,吞不下去,吐不出来!
为了灭党项,大宋从仁宗时代开始,到靖康沦陷,一共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伐夏之战。
五次输多胜少,每一次败,宋军都是大规模的溃败,伤亡惨重。
这事还是得从范仲淹时代开始说起。
以攻克横山,来夺夏国。
是范仲淹和韩琦的战略方针。
范仲淹、韩琦收复横山的计划,具体为:
“臣等请于鄜延、环庆、泾原路各选将佐三人,使臣一、二十人,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以为三军,训以新定阵法,佚其精勇然后观贼之隙,使三军互掠于横山,降者纳质厚尝,各令安土,拒者并兵急击,必破其族。”
“假若鄜延一军先出,贼必大举来应,我则退守边寨,或据险要,勿与之战,不越旬日,彼自困弊,势将溃归,则我复出环庆之军,彼必再点兵而来,即又有泾原之师乘间而入,使贼拼命不暇,部落挟怨,我则兵势自振。”
&
第三百零三章西北兵峰,决战前夜!
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不留余地支持王韶的这个战略,史称熙河开边。
熙河开边的时候,王韶被派去西北统兵,西北的几个经略大佬都不配合,你王韶连个科举都不中,居然跑到我经略帅府的地盘来指指点点。
这就相当于后世一个三流野鸡大学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游荡了几年,被派到一个大军区去跟军区司令谈论战略一样。
人家当然不干,还上疏神宗皇帝,把王韶小儿骂得一文不值,顺道还骂王安石胡搞,竟然支持这么个黄口小儿。
神宗和王安石怎么做的
当然是换人,谁不支持王韶谁就下台!
给朕滚回来做知州!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熙河开边,在饱受争议下开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