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风气都是有弊无利的。
又到了朔望朝会时。各地田亩和粮产的奏报还没收集齐,就是鄞县以及京东陕西两路部分地区,实行青苗法的调查结果也没有完成。
所以,这一次的朝会应该是平静的,大家都在等着结果发力。
“臣蒋之奇有奏”
赵曦在听到蒋之奇出列喊叫时,心里就沉了。
本来这事经过皇城司调查,在他这已经很清楚了。
考虑到如今朝堂支持王安石一方的力量薄弱,蒋之奇算是支持变法的。虽然只是御史,但在朝堂有发言权,位卑言不轻。
赵曦想把这事压下,就当没发生过,也算是为变法派留点力量。
不管是不是偶发,赵曦说服自己去当作偶发事件了,没有跟党同伐异联系。
没想到这蒋之奇居然在朝会上要请奏
赵曦很担心王安石真掺合这事了,那就太让他失望了。
不管有没有才,变法是不是有利于国朝,若他这个变法的扛把子,为达目标不择手段还用不用他做这个枪头,就值得自己斟酌了。
还好,王安石很诧异,最起码表现的是诧异。
当然,保不准是蒋之奇取悦王安石,以此投名,希望能进入新法的核心团队。
“讲”
臣工有奏,朝会上没有拦着不让说的理由。
不管什么原因,赵曦已经把这蒋之奇扔开了。
在朝会上说这事,根本就没有回环的余地。
“臣弹劾欧阳永叔道德败坏,人伦尽丧。早年因于外甥女之事被贬黜,如今仍不引以为戒,现今又于儿媳吴氏有染”ァ新ヤ81中文網首发、域名、请记住
“此人窃居朝堂高位,是国朝之哀,是百官之耻。臣恳请朝廷严惩”
说实话,朝堂的流言,应该说除了欧阳修,其他人几乎全知道了。
当初跟外甥女那一出,都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次再传谣言,过耳的不少,走心的没几个。
没想到蒋之奇居然在朝会上说这个
政事堂的几位,都不约而同的看王安石从吴充,再到欧阳修,都是坚决反对青苗法的。
而欧阳修,不是羞愧,而是愤怒,愤怒到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地步。
手脚都在抖动着,从臣工队列中出来的那一步,他都挪不动
“陛下,蒋颖叔所言,终是禽兽也不屑为之,是天地不容之大恶,若臣有此行为”
欧阳修哆哆嗦嗦的分辨,气的面红耳赤的。
本来赵曦还饶有风趣的想看看朝堂臣工的表演,特别是想看清楚蒋之奇
老欧阳都这样了,还是利索的处理完散朝吧。
“陛下,御史风闻言事。既然蒋颖叔有奏,朝廷应着人调查,是治欧阳相公之过,还是还欧阳相公之清白,都需要朝廷调查后予以公论”
赵曦还没开口,御史中丞彭思永出列了,还是旗帜鲜明的为蒋之奇立杆。
嘿嘿,这种事,越调查越让人说不清。除非当堂解决,否则不管是不是调查,调查结果如何,他欧阳修都是百洗难清。
对一个老头也太狠了,还是文坛领袖式的人物。
为攀个高枝,谋个高位,真的可以无下限吗
“蒋颖叔”
赵曦没接彭思永的茬,也没让欧阳修继续站在殿中央狼狈着。摆手让他们入列了,
然后开口问话蒋之奇。
“臣在。”
蒋之奇好像很坦然。
“蒋颖叔,薛良孺你可认识”
“回陛下,微臣识的。”
蒋之奇有一瞬间的慌乱,就这一瞬间,赵曦已经确定,这小子做这事不纯粹。
若单纯是检点臣工帝王得失,弹劾的事是否真实,都不算错,对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惩戒,甚至还应该奖赏。
若目的不纯,那就另说了。
“蒋颖叔,国朝不因言获罪。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也没错。可如果心怀不轨,刻意诽谤朝廷重臣,这就不是不因言获罪能解释的蒋颖叔,你可知错”
赵曦声音已经变了调,不再温和了。
“臣不知臣为御史,督朝廷百官,识的薛良孺与弹劾欧阳相公并无利害关系”
蒋之奇也知道官家这是要保欧阳修了,但这时候只能硬扛。大不了把薛良孺找来对质呗。
当时薛良孺信誓当当的跟自己说,欧阳修确有此事。
毕竟,薛良孺作为欧阳修的内弟,是可以自由出入欧阳修家,对此事的了解应该真实。
“带薛良孺”
机会给你了,是你不把握。赵曦已经懒得再看蒋之奇一眼。
从被开封府巡捕拿下的那一刻皇城司没有拿人的权利,薛良孺就知道事情大条了。他就是想泄泄不忿而已,没想到会闹到这程度网电脑端
薛良孺战战兢兢的到了紫宸殿,看这场面就已经软了。
原来,薛良孺在任工部郎中时,因举荐官员牵连获罪。他没有进士的身份,需要真的服罪。
恰逢官家登基大赦天下,就看在欧阳修的面子上,他也被赦免了罪行。
欧阳修也是多事,觉得因为自己让薛良孺逃脱罪行有损自己的操守,就专门跟有司说了。
薛良孺怀恨,凭空捏造了自己姐夫跟儿媳的事
蒋之奇觉得这时候是个时机,能将欧阳修撵出朝堂,也算是往变法派里递个投名状
薛良孺在百官面前,根本就没犹豫,把整件事详细的说清楚了挺没骨气的。
蒋之奇那个恨呀恨不得就当着官家和百官的面,抓住薛良孺,狠狠的甩几个耳光。
合作这种事,最怕就是猪队友。
关键是薛良孺交代了,是他蒋之奇先找的他,并说服自己指证自己姐夫的。
这不是猪队友,这是坑队友了。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成了仁宗之子,微信,聊人生,寻知己
第四六一章 愤怒
事情清楚了。
薛良孺脊杖二十,配役三年。蒋之奇贬谪黄州监酒。
欧阳修当庭请辞,赵曦没准,也不能准。
欧阳修君子心,懂不了常人的心里,赵曦懂。这时候什么也不做是最好的办法,一旦请辞,那就是黄泥掉裤裆了,根本说不清。
若心里没鬼,又何必要请辞呢
这事也给赵曦提了个醒,真不能再让他们这样继续了,没有个稳定的朝堂,屁事都干不成。
做事得有个度。这还没开始呢,仅仅是青苗法的一个前奏,就已经到了翰林学士和执宰一级,王安石要再推行其他,还不把整个朝堂打散呀
赵曦有心在朝会上直接点明,要求大家节制一些。
可不管是吴充,还是吴充的亲家欧阳修,好像被弹劾的都跟青苗法无关。
既然自己说了这段时间不议青苗,自己也不适合在朝会上借题发挥了。
“王介甫留对,散朝吧。”
该提点还是得提点。不在朝会,那就私下里吧。
“王大参,既然在调研结果出来之前暂不议青苗法,那就必须是暂停。任何借口的都不可以。”
根本没到垂拱殿,刚出紫宸殿侧门,赵曦头没回,就这样平淡的跟王安石说了。
“陛下,吴冲卿与欧阳永叔之事,臣均未授意!”
王安石也只能说他没授意,他的性格不会说与他,与青苗法无关。
他知道,这两件事他儿子王雱推波助澜了,撇不清。
“我没说是你主导了,只是想让你约束一下……明白吗”
“好了,你且回吧。不几日想必各州府郡县的田亩奏报该来了,考虑怎样分析对照是为正事。”
王安石那个尴尬呀!自己被留对,结果仅仅出了紫宸殿门,就被官家放回去了。
此时转身,怕是朝会的官员还没散尽吧
这样出去,又会给朝臣带去怎样的信息,会被大家如何猜想
这也怨不得官家生气,接连的两件事,就是王安石自己也觉得有点过了。
搁他的性子,即便是想清理朝堂的反对派,也希望是直接以妨碍新法的理由。那样才能体现官家对新法的支持力度。
这种暗地里的手段,他真的不屑为之。
儿子还是有些激烈啊,也有些着急了。
“另外,王大参……”
赵曦往前走了几步,突然又转身回来了,又回到了王安石的近前。
把整个仪仗搞愣了,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掉头……
赵曦在内苑从来不坐轿,倒不是要矫情,也不是接受不了被人侍候,这些年早适应了。
他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就跟每天晨练一样,寒暑不辍。
每日案牍劳形,适当的走走有利于健康。
王中正按了按手,制止了仪仗乱动。
“王大参,不管是青苗法,还是还有其他革新的办法,并不是只需要在朝堂上通过即可。”
“既然是要改观国朝的弊病和弊政,是需要落实到国朝的州府郡县,是需要地方官来执行的。如此,才能真正的让黎民得利。”
“假设朝堂上全部支持新法,而地方官多数反对,此新法是否在朝堂通过,还有意义吗”
“有些事适可而止吧!”
说完,赵曦又扭头走了。
留王安石在甬道里发愣。这一次再出去倒是不会有刚才的尴尬了。
不过王安石并没有动,脑子里回响着官家的话。
态度明确了,肯定是支持新法的。
若地方官多数反对,在朝堂通过还有意义吗王安石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一个误区。
作为近三十年一直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能看到黎民生活,也能看到国朝地方官员的生态。
他是执拗的性格,但并不是不通情理。
官家的话,对于自己现在的心境,就如洪钟大吕,猛然间醒了。
方向错了,走的越快错的越多。
各州府郡县的田亩数字报上来了,朝廷也没有派人去查验……这玩意儿不是短时间可以查出底的。
各州府郡县的两税,基本对田亩有个对应。这就限制了上报数据时的浮夸和水分。
谁也清楚,这次朝廷调查的目的,是要理清国朝田亩的增减。这里面包括势官富姓这些兼并之家拥有的田亩。
相互逻辑关系,导致地方上对新法的倾向不同,也无法凭空捏造数据。
赵曦还是低估了某些官员的无耻。
数据是由工坊城牵头统计的,就是朝廷早先已经通用了赵曦创立的记账法,但在数据统计这一块,跟工坊城还是有差距。
统计表的方法,护卫营时代赵曦就传授了,工坊城一直使用,薛向对此更是专注。
所以,这一次全权交给工坊城了。
工坊城是个例外,跟朝堂好像没多少勾连,即便原来有,一入工坊城,也会只认同工坊城了。
统计表一出来,汝州就相当的醒目,太扎眼了。
赵曦叮嘱过薛向,在统计这些数据时,用红黑两种颜色标注田亩增减的州府郡县。
他是想用这种方法,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好知道国朝各州府郡县对青苗法有多少抵触。
赵曦已经有准备了,他肯定下面会在数据上做文章。
支持青苗法的,会尽量减少田亩数量,或者实事求是就可以。
抵触青苗法的,会在两税的基础上,适当减低亩产,来显示耕田并没减少这个事实。
可没想到会出现如此无耻的情况……按照汝州两税的数,跟他们奏报田亩的数,核算下来,小麦的亩产居然可怜的只有三十斤……
这可是丰年啊!还是连续多年的风调雨顺。汝州不是西北苦寒之地,也不是两湖和广南,是中原,是千年耕作的熟地……
“唤政事堂诸公……”
赵曦真有点忍无可忍了,脑子里没有思考的空间,被愤怒塞满了。
“各位相公看看吧,这就是各州府郡县上报的数据。黑色代表田亩减少,红色代表田亩增多。”
“请诸位重点关注一下最后那一列,那是根据各州府郡县两税的税入额,对应核算的亩产数。”
“用心看,仔细看,看看如今国朝的官员是怎样的卑劣和无耻。养士为国,不是养贪懒庸,不是养蛀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