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没想到他居然是提溜王安石了。老王,你得多招人恨呀,居然能把不下雨的事,也能给你扣脑袋上。

    赵曦之所以在朝会上一上来就开始抢主动,就是担心有人把河北道旱灾跟革新勾连,或者说自己又有哪里不合适。

    没想法居然把这帽子给王安石带上了。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八三章 这是责任
    ntent

    赵曦这时候能丢下王安石不管吗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这样栽赃王安石,对于处理灾情并不冲突,可他担心最后还是会拉扯到自己身上,然后逼迫自己下什么罪己诏……这头不能开。

    别最后搞得,老天随便刮风下雨都需要罪己诏了,那每天可啥事别干了,就写罪己诏玩了。

    赵曦看了看刑恕,还梗着脖子呢。再看看准备看热闹的相公们和朝臣。

    “是不是还有人想奏本说王相公也好,还是认为是君王失德也罢。应该还有人吧”

    “延后吧,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就递折子。现在,我只需要有处理灾情能力的臣工,把心思全部放在处置灾情上!”

    “现在朝廷需要做的是,万众一心为灾情!至于这不下雨是因为作为君王的我,还是作为相公的王介甫招惹了上天,也等到安置好灾民,处理完灾情以后再论!”

    “先贤也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时候以民为先,应该不招惹上苍吧…~好了,王中正,散朝!”

    说完,赵曦起身走了。留下满紫宸殿瞠目结舌的朝臣。

    说实话,赵曦这是委婉了。

    最烦这种屁事不干,一遇事就哔哔个没完的。

    朝臣们还没反应过来,官家已经离开紫宸殿了…~这算怎么一回事呢

    相公们也都懵懵懂懂的回到了公廨。开始没人说话,没一阵,好像是都反应过劲来了。

    “官家此举不合适……”

    韩琦这样说了。

    到底啥不合适说不清,是说官家那样随意的离开吗本来就是官家先离开的陈例呀。

    说官家说的那些措施那更没有不合适了。特殊时期采用特殊的办法,历来都是这样做的。无非是官家的措施更激烈一点,也无可厚非。

    到底那不合适,说不清,就是感觉不合适。

    “要不集议”

    文彦博给韩琦台阶下,否则没人接茬,不知道如何接茬。

    总则,官家是越来越独断专行了。

    那就集议吧!这个没人反对,就是王安石也不反对。

    才结束朝会,相公们就匆匆忙忙又赶到垂拱殿集议去了…~

    官家不在!

    “官家呢”

    韩琦厉声喝问…~也就能跟看门的内监撒撒气。

    “回相公,官家未回垂拱殿。”

    小太监恭敬的回话了,没见就是没见,用不着撒谎,也就不害怕。

    国朝的相公,就是这么拽,在这内苑,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一点不忌讳的乱窜。

    “诸位相公,官家并未回内苑……”

    滔娘也客气的回复了,就是她也着急了。

    官家离开紫宸殿,稀里糊涂的就不见了

    看皇后娘娘这神情,官家是真没回来。会去哪呢

    韩琦突然想起了什么,步子就快了起来,方向是当初官家还是东宫太子时的宫殿……那地方有一侧门。

    后面跟着一群人,就是太后娘娘也听说了,坐着鸾车赶过来了。

    “诸位相公,官家是从此处离开的,并留了书信给诸位相公……”

    至于给太后和皇后娘娘的,就不当着相公们说了。

    其实都一个意思,就是说明一下去向。

    赵曦去哪了去灾民的营地了。

    赵曦先是去了讲武堂,带了自己的大儿子,以及周桐、王舜臣、高敬亭和种建中。

    不仅仅要现身教育儿子,他也想看看国朝真实的底层百姓。

    逃荒而来的灾民,应该算是最惨的百姓吧他也能对如今的底层百姓有个客观的印象。

    真要是没事就白龙鱼服的出去,估计会被朝臣喷死,可这时候关心灾民,倒是个很好的借口。

    赵曦没看过什么千里饿殍图,这里也不算饿殍满地,但给他的震撼真的是叩心了。

    他是君王,某种意义上,整个国朝的人的存活他都有责任。

    而这时候,就汴梁城外的这副景象,让他一阵阵的脸红。

    一直以来,他自以为经过他多年的谋划,国朝又是后世传闻最为富有的时代。可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有点无地自容。

    这根本就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说严重点,这就是一处垃圾场。

    人畜共生,到处飞舞着蚊虫,刚走近一点,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能压的不敢呼吸。

    凌乱而随意搭建的窝棚,五花八门,看不出原本的材质和颜色,入眼的只有污浊。

    在这凌乱的环境下,时不时会有孩童跑窜着,都是一脸的菜色。没有嘻闹,即便是有人声也是有气无力的。

    在这片狼藉的外围,零零散散的有开封府的衙役溜达着……他们是来看管的,也仅仅是看管。

    远远的躲着这片污浊。

    在离城墙很远初,搭着个棚子,着吏员服饰的小吏,正忙乎着登记进入这个垃圾堆的新垃圾~…这还是开始,灾民正在逐渐的向汴梁而来。

    可赵曦还是感觉自己的措施迟了,不及时更不周全。

    不来这个现场,永远无法知道怎样处理最合适。

    “曙儿,他们也是子民,君王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儿子眼圈红红的,似乎也有些走心。

    行了,十来岁的儿子有这份心就够了,具体怎样处置,他还需要学习。

    周桐和高敬亭似乎不忍,而王舜臣和种建中没一点不适。

    “舜臣,建中,你俩见过这样的情形”

    “回老爷,在西边,每次西贼扰边,被攻破的城寨后,再夺回来,比这要惨很多,最起码见不着死尸,也不是家家缟素……”

    还有比这更惨的……赵曦能想象的到,有这些灾民做底,他能想象到更惨的情形。

    君王,真不是只考虑朝堂就可以了。

    “老爷,自从老爷西行那次之后,如今西边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了。每次家里来信,都会说起老家的改变。”

    好像是感觉到赵曦的情绪了,种建中赶紧又加了几句。

    “你们倒不用宽慰我,西边到底如何,我还是有点了解,最起码在跟西贼对攻时,现在的新军肯定不吃亏了,也不会老被射屁股了。”

    “至于民生,只有国泰,即可民安。只要没战乱,没灾荒,人们总是能想辙凑合活。”

    “你们是军卒,守卫疆土是你们的责任,驱逐外侵也是你们的责任,开疆扩土同样是你们的责任。”

    “安定是美好生活的基础,而安定不会随便得到,需要军伍用实力给百姓打出安定来!”

    话题有点不合时宜,但引出了这个话题,赵曦倒也没回避自己的野心。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
    当相公们换了衣服,赶到灾民安置点时,根本没看到官家的影子。

    若不是讲武堂的车架停在城门口,都以为官家已经回去了。

    “后生,有没有见几个年轻人来过往那边去了”

    韩琦在河北道任过职,用半把刀的河北音拖住一个小伙子问。

    “那边……”

    这片地方已经被祸害了,要想合理规划灾民安置点,在原来的地方比重新选一处还难。

    别看只是搭了个窝棚,在灾民眼里,那也是他们临时的家。

    说服他们,还不如另选一处,营造比他们窝棚好百倍的住所,让他们自愿离开后,统一清理。

    赵曦这时候已经离开了灾民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对儿子最恰当的言传身教。

    “陛下贵为千金之躯……”

    “韩相,别说了,不亲身到灾民之处,我永远无法真正知晓灾民的需要。”

    “我能看到的,只是奏折中臣工们表功的文字,是今天接收多少灾民,今天耗费多少粮食的奏章。我根本不能想象这里会是这番景象!”

    “我已经通知工坊城那边过来人…~此处离汴河不远,可以就近取水……”

    “待会儿玉汝、子容和李明仲过来,做个规划图,并且让工坊城做一些便于拆装的配件,最好能快速在这片营造一个临时的,规范化的安置点……”

    赵曦很平静。灾民这情况,相公们也没多少责任。对于这样的情况,多少年已经形成了处置的规程。

    别说相公们,就是开封府的衙役和胥吏都熟悉。

    一直就是这样的。

    说完,赵曦继续转圈走着,每走几步,就会让种建中等人,用腰刀刨个坑,或者找几块石头垒个标识。

    距离有远有近,各处的标识还是遵官家来确定。

    一行人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跟着,也顾不得头顶的烈日,更顾不得肚子饿不饿。

    说真的,官家能做到这程度,他们相公们真的说不出什么来,这完全就是明君的表现。

    没等到工坊城的官员过来,倒是先看到了太后和皇后的銮驾。

    清楚了官家的去处,曹太后和高皇后,这种将门世家出生的,对于这类增加名望和收买人心的事再熟悉不过了。

    国朝两个最尊贵的女人,见官家的銮驾都不在,没多想,直接大张旗鼓的起驾,浩浩荡荡的奔灾民安置点而来。

    等出了城门洞,曹太后和滔娘就知道,自己错了。

    这里有面黄肌瘦的灾民,还有嗡嗡飞舞的苍蝇蚊虫,却根本没见着官家的影子。

    可是已经来了……

    太后和皇后娘娘,缓缓的在跪倒的人群中走着,时不时停下来拉拉这个妇人,摸摸那个孩童,眼里就没停止过流泪,每说一句话都是哽咽着……

    不管是不是真心实意,有没有准备,当看到这场景时,都忍不住那种心痛……这是大宋的子民。

    本来是来蹭官家风的,却变成了两个女人的舞台。

    这种事,还真是女人出面的效果更好。

    每路过一处,伴随的都是感恩戴德……

    “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官家与相公们在南侧汴河岸边……”

    事得做,官家也得找。城门口一辆辆的马车,说明官家确实是在城外。

    官家这是白龙鱼服了,可既然自己两人已经做成了秀场,官家前面的微服私访就更有了宣扬的意义。

    曹太后和高皇后,她们也清楚官家是要做实事的,可做实事跟攒民心并不冲突。

    既然官家亲身来灾民安置点,说明肯定下一步会有大动作,这份感激,若少了宣扬,官家的仁怀会有,可更多的灾民只会记得开封府。

    “官家,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来了,后面还跟着流民……”

    官家白龙鱼服不怕,谁也不认识,只会当成是哪家富家公子闲着没事。

    可一旦官家的身份表明了,就他们十几个护卫,官家的安危就成了大麻烦。

    不知道该怎样办,又不敢催促官家,更不能去阻止太后和皇后娘娘。

    王中正只能跟官家明说了。

    ……

    赵曦站在一辆拆了挡板的马车上……在看到太后娘娘和自家女人往这边来时,赵曦就明白缘由和目的了。

    便吩咐人赶过来一辆马车……讲武堂的那车是多功能的,需要讲习战车的作战方式。所以,所有的挡板都是可以拆卸的。

    “我是你们的君王……”

    随着赵曦的这一句话,地上跪下了一片……赵曦并没有到整齐划一的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没人安排,也做不到统一。虽然都在喊万岁,可根本不可能统一。

    “人说天地异变是帝王之失的映照,我没反驳,毕竟我是天子。老天就如我的君父,我不能妄议君父。”

    “天降灾难,就像当爹的对儿子打屁股、弹脑壳、拧耳朵、刮鼻子等等,也不一定是儿子做错了才有,有时候当爹的高兴了,也会捏一下儿子的鼻子……”

    “所以,灾难,不一定就是老天发怒了,也可能当爹是高兴,偶尔跟儿子互动了一下。”

    “做儿子的能干啥孝心大于天,总不能责怪老子吧所以,做儿子的只能是受着,就是捏疼了,也得自己揉。就像现在……”
1...158159160161162...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