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赵曦记得他发大招应该还在十几年后吧,这会儿……

    赵曦带着疑惑看他爹,这疑惑有自己内心的疑惑,也有对老爹这番话的疑惑。

    “王介甫二十年一直在积攒名望,士林中口碑很好。曦儿,王介甫确实是名臣良相,不过爹爹恐怕受不了他,留给汝将来用吧。”

    这话没其它意思,也没有




第二零八 繁乱(第二更)
    等护卫营外派出去的陆续回来,已经是又过去一个元日后很久了。

    招工的事完结了,按时间推算,大多数准备到铜矿做工的,这时候应该拖家带口的到了叙州了。

    整个矿工的岗前培训,赵曦直接交给了吕公著……反正他兄长现在主成都府路军事,很多事他好说话。

    至于培训的细则,以及矿工如何进行军事化管理,包括采矿和护矿的轮岗等等,在护卫营出发前,赵曦就是撰写好的。为的是,他们在挑选矿工时,可以有个参照,或者那个是标准。

    赵曦不介意最后矿工都是本地人,也有过这样的交流和提示,对到那边主事的曹家人,高家人,包括段家人等等都说过。

    招矿工的目的,是让那些半死不活的军卒,能看到另一种活法。等过个三五年,待那些远走他乡的军卒回归,留在原处者,只能远远的看着,都不敢打招呼,那才是赵曦真正的目的。

    人,活着得有念想,得有期盼。

    “殿下,国朝军卒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额……”

    吃空饷能想到,倘若不过份,赵曦也能接受。

    “西军兵员多为八成,乃至九成。河北道不足七成,而江南诸路,除广南西路外,无一够五成之数者,且多为老弱病残……”

    苏颂负责统计的,统计的结果让他害怕。

    这次太子殿下所谓的责令护卫营到各地招工,真正的目的是想落个家底。这就是家底!

    国朝禁军八十万,厢军三十万,耗费钱粮无数,却是被各级军头中饱私囊了。

    一个个你抽点水,我扒层皮!已经这样了,可军卒能足额拿到钱粮的,也只有西军!

    这些年在护卫营,苏颂已经改变了对武将的看法,最起码没有朝堂诸公那些偏见。可今天,当他看到这些数字后……真不怨,活该被文官欺辱!

    赵曦有心里准备,但他以为好歹应该能有个**成的。毕竟事关国防,没想到……

    “地方州官知晓”

    “吾等以为,上官并不知晓。并不看重是一方面,事务繁多也是原因之一。关键是,上官即便巡营,也不可能逐营清点。”

    “每每上官巡营,以厢凑军,以军凑营,以此类推,总能这般蒙哄下去。”

    &nb



第二零九章 筒车可行(第三更)
    今天的汴梁城醒的特别早。

    各家的女人把王介甫要求挑水灌溉的事,当作踏青了。那热乎劲,跟元夕日的狂欢也不差多少。

    东宫的女人忙乎了一晚上,最终真的是没什么用。想穿什么,根本不是她们自己可以做主的。

    一大早礼部有遣人来了,很简单,那怕是去挑水灌溉,皇家还有的礼仪不能没有,就是粗布衣裳,几时出城,怎样走路,挑水的前后顺序,都必须得按照固定的程序。

    苏氏觉得很扫兴,可也不敢当着礼部官员甩脸子。至于滔娘和段氏,都是清楚的。

    这时候的黄河大堤很热闹……这得有几千人吧反正赵曦看了一眼,肯定是比他护卫营的军卒多。

    所有在汴梁的朝官,有诰名的妻妾,再加上各家的下人和随从,以及忙乎着分配区域的吏员……王介甫,真有你的。

    这还没算在外围负责守护的军卒呢。

    都是些四体不勤的君子,让他们来挑水灌溉,纯粹就是玩的,玩事,也玩人。

    汴梁的黄河大堤不错,毕竟关系到京师近百万人的生命,负责干这事的,只要不丧心病狂,就不会在这事上玩猫腻。

    也正是大堤的合格,让挑水这简单事,变得有难度了。

    国朝是以农为本,那怕是皇后娘娘,也在内苑里要开垦一块地,表示不忘稼穑。

    所以挑水是都会的。

    可这是大堤,还是相对合格的大堤。

    是漫坡不假,整个漫坡都是光溜溜的,可没什么台阶让这么多人用。

    挑两桶水,在这样的坡度上行走……王介甫该不是真有玩人的心思吧

    看着这些莺莺燕燕,叽叽喳喳,跌跌撞撞的诰命,赵曦真的替老王家的先人担心。这才开始,估计已经被诅咒几千遍了。

    王安石倒是以身作则,桶不小,王安石挑着也相当稳当,不能说健步如飞吧,但在这些臣工里,也算是基础扎实的。

    赵曦已经记不得上次挑水是什么时候了。即便是前世,他也是十五六岁时干过这活。

    人好像对于动作类的技能忘不掉,一接触,赵曦就知道自己能行,还是会用巧劲挑水的。

    就是爹娘和自己的女人有些狼狈,桶是小桶,赵曦看着跟后世孩童们玩具差不多。即便这样,赵曦已经两趟了,他们也就刚刚到了坝顶……下坡就更难



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扬(第四更)
    自己心颤的没理由呀,这事也确实是不碍他的事。赵曦定了定神,看向王安石……

    老王这一声,在喊了称呼以后的停顿,目的是想让赵曦接话。赵曦知道,可就装糊涂。还一脸疑惑的看着王安石……找我有事吗

    “殿下,筒车之言……”

    “哦,王度支,苏氏广南人,应该是见识过。所以她的鲁莽,曦在此致歉了!”

    叫判官,这称呼不好听。

    赵曦这次没让王安石停顿,而是直接抢白了。话也说的明白:女人嘛,多嘴而已,别一般见识了。

    “殿下,安石并非计较苏氏,是问为何东宫早已备下筒车而不献于朝堂,解中原干旱之忧非等此时!”

    王安石犟着个脑袋,一本正经的说。

    就这一声,呼啦啦…那群本来离得不远的朝臣就都过来了。

    赵曦突然觉得自己想错了,想用插浑打科的方式化解尴尬,选错了对象。王介甫是不拘言笑的人!

    “敢问王度支,筒车之便利汝可晓得别说汝想不到。为何偏偏要折腾君臣于此堤坝之上”

    看王安石要说话,赵曦摆了摆手……根本不能让他接茬,赵曦对于旁征博引的斗嘴不一定有起来没完。

    所以,他需要尽快把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频道上来。

    “王度支,汝之所为曦懂的,无非是人定胜天而已!对吧胜不胜天暂且不论。曦以为,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使用工具。”

    “上古之民,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从而有先贤教化,教稼穑,教营造。是故,被世人推崇而为圣贤。”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除了诗书文华,更是一部工具变迁和发展史。斗兽不力,故有了刀枪剑戟,温饱不顾,故有了果蔬五谷。因防御而有了城墙房屋,因治水而有了堤坝斗门。”

    “不同时代有适应该时代有工具创造。就如今日,挑水灌溉也是在使用工具,而筒车灌溉也如此。无非是进步的问题。”

    “度支所为,乃告知黎民,人心齐泰山移,是在表达一种态度,一种意志,一种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决心!”

    “曦在



第二一一章 折子戏(第五更)
    不管是想做什么事,钱都是硬头货。特别是赵曦现在所做的事,一个个,一件件都没有去依靠朝廷。

    确实也从朝堂的这些臣工手里抠出不少钱来,可作为掌控一方,东宫也是耗费了不少。

    这些天努力中请稍后刷新访问

    此章节正在努力g,请稍后刷新访问

    手机访问的帅哥美女,先注册个会员好吗!!!

    注册本站会员,使用书架书签功能,更方便阅读

    如果此章是作者求票之类废话的,请跳过继续看下一章

    请先此页,方便等下阅读,不然等下找不到此章节咯

    推荐大神作者:月关新书:南宋异闻录

    内容简介:

    一个小小家丁,却牵扯着一个千古之秘。一桩离奇命案,把一个恋爱脑的多情大小姐和一个清冷傲娇的小俏婢送到了他的面前。她们,真的只是无辜涉入的人西湖断桥,诡谲重重。情缘牵一线。真相,只在咫尺之间。

    南宋异闻录转送地址:

    内容试读

    第001章衣锦还乡

    南朝,齐国,钱塘,西泠桥畔。

    月轮高挂中天,夜雾袅袅于途。

    一辆油壁车由远而近,轻驰在江南乡间的小路上。车前挑着一对灯笼,随着辘辘的车轮颠簸着车子,灯上一个精致娟秀的“苏”字也是摇曳不定。

    车上披着轻纱的帷幔,车前有一车夫持缰而坐。月光如水,照得大地并不黑暗,更重要的是,这路他早走熟了的,闭着眼也能如履平地,所以夜晚丝毫没有影响车行的速度。

    帷幔随风起伏,时而便露出车中三道倩影。居中是一个绯衣少女,云寰雾鬓,步摇轻颤,自后望去,只见纤秀颈项,宛如优雅的天鹅。

    左边少女着白,右边少女着青,看服饰与发型,仍作待字闺中的少女打扮,显然是这中间绯衣美人儿的丫环。不过,看这三人同座,月下夜行,清脆的笑声撒了一路,显然是情同姐妹。

    &nb



第二一二章 千般头绪
    不管是想做什么事,钱都是硬头货。特别是赵曦现在所做的事,一个个,一件件都没有去依靠朝廷。

    确实也从朝堂的这些臣工手里抠出不少钱来,可作为掌控一方,东宫也是耗费了不少。

    这些天,滔娘跟他提到钱货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比如天热了,东宫主人和下人也该着置办换季的衣服了……

    冬日储的冰,总是不够用,几个孩子都快热出疹子了……

    赵曦知道,这是想说缺钱了。

    不就是钱吗自己还能缺了钱不说自己管着铸币,就是没这差事,赵曦也觉得不应该为钱而愁,特别在国朝这种宽松又鼓励商贾的时代。

    赵曦先用硝石给做了冰。这个简单,器具更是用专门制作。

    就随便放一大木桶水,放些硝石,再把熟水置于铜盆,放在木桶的水面即可。

    苏氏叽叽喳喳的,终于见到她儿时听闻的那些事。

    这男人,就是这样神奇。

    赵曦已经很久没到过食品厂这边了,看到刘毅的一瞬间,被这个憨货泪眼八叉的搞懵了。

    “刘毅,你这干嘛呢”

    “殿下,吾以为忘了老奴了……”

    唉,本来以为帮太子殿下做些事,他能换换地方,最好跟贴身跟随太子殿下,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还是在这地方。

    要说改变,就是自己不再管御厨的事了,就连一些做甜食的下人,也一并从御厨出来了,统一归食品厂管。

    这样的差事好不好,肯定是好的,除了不全活,刘毅现在跟外面的商贾没区别。就是别院和小妾,他都置办齐了。

    之所以这样,他担心要多于想念。

    他没有中饱私囊,太子殿下给的赏赐不少,就是太子妃也没有在钱财上拿捏过。

    就是这样,他也担心这差事给换掉了。他是下人,是家奴,这些年活成人了,越发紧张这差事了。

    很久没做这些细枝末节的玩意儿了,若不是真缺了钱,赵曦真不会外搞这些。

    找寻了些蛋黄、糖霜、牛奶等等,这些食品厂常备的物事。

    又让刘毅搞来点硝石备着。

    天热了,冷饮应该上市了,就是汴梁城里,也有不少做凉食的。

    &nb



第二一三章 炸开这道山梁
    国朝从来没把陆路当作运输的方式。

    缺马是一方面,关键是航运快捷又省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国朝的疆域就这么点……

    黄河流域,应该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基本能覆盖除了西北边州和河东路,国朝其他多数北方的州府。

    而南方更不用说了,江河湖泊到处,更是用不着陆路。

    赵曦这次出行,也真的看到了国朝所谓的官道。

    在国朝,往南的陆路是称为辅路的,虽然驿站设置不少,但很难与京西路往西的驿站相比的。

    南方的官员进京,那怕是荆楚路,也是借长江水运向东,然后转北,走漕运的线路。

    赵曦知道河南大多处于平原地带,特别是豫东、豫南,几乎没有什么山岭,倒是河流密布。

    从汴梁城到襄州方向,一直到了方城山,一马平川。

    先后经过了涡河、贺鲁河、沙颖河等四五条河流。

    由于国朝对于漕运的导向,促使了航运的发达。

    每一条河流都有往来的商船。但由于无法贯通南北,这些商船的规模和运量要比汴河小很多。
1...5455565758...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