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第二天的时候,在五寨堡的官署中,黄来福和父亲黄思豪举行了官印交接仪式。五寨堡的各位军官们,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要一一上来拜见新任的五寨堡千户,黄来福大人。
对黄来福的才能,各镇抚,百户们都是无话可说,眼见五寨堡各个农场的大丰收就在眼前了,他们对黄来福这一年中的一系列作法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没有黄来福,五寨堡现在是什么样子?怕各人还是穷困潦倒吧。
再加上黄家在五寨堡根深蒂固的势力,他们要想在五寨堡混得好的话,就要讨好黄家的欢心,以前是黄思豪,现在是黄来福了。不过让他们放心的是,黄来福对于自己身边的人,还是很慷慨的。想必年底丰收后,这里的人人,都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黄来福从父亲手中接过千户的大印后,各军官们便一一上来,向黄来福恭喜。
依五寨堡千户所的编制,五寨堡有正千户一员,就是黄来福大人了,品级正五品,身着熊罴武官服饰,佩武德将军的麒麟铜牌,腰佩利剑。掌千户大印,主管全所军士的tiáo拨、增补、选拔以及军旅防御之事。
副千户一员,就是何朝勋何副千户了,主管佥书事务,分理屯田、营cào、验军、巡捕等事。
镇抚二员,分别叫孙贵、韩名,二人专管军纪。
百户十员,众百户身着画彪武官服饰,人人皆是正六品品级,佩昭信校尉的狮形铜牌,每人月俸十石。这十人分别是:江永胜江百户,杨安章杨百户。这二人是江大忠和杨小驴的父亲,也是和黄家最为交好。另八个百户分别是:李安、李成、韩炳、苏锐、李春、马文才、徐受、王堂。
十员百户中,八员是属于五寨堡本部,只有马文才、徐受、王堂三人是分驻五寨堡堡外,管理着一些小堡和火路墩。
除了这些大小军官外,五寨堡中其它人便不值一提了,至于堡内的一些军贮粮仓,军器局和神机库,火yao局,都是由黄家的心腹在看管。那些人倒都不是官员,不必前来拜见新的千户大人,当然,私下的黄来福宴请,这又是免不了。
众人一一拜见新的千户大人完毕后,黄来福看着下面各人,父亲黄思豪坐在一旁,含笑地看着自己,他意气风发,他道:“诸位,本官新上任,以后还要各位同僚相扶相携,建我五寨!”
众人都站了起来,大声道:“职等一定尽心戮力,不敢懒怠,以报大人之恩。”
黄来福喝道:“好,明日便升旗,点将阅兵!”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43章 回家、点将阅兵(2)
? 在官署中众军官拜见新的千户大人完毕,黄来福便带着众人巡视各地:堡中各处的城防,五寨堡各个农场等。//.qΒ5。com
众军官骑着马,腰佩刀剑,拥着黄来福,加上一些家丁前呼后拥,各sè武官服饰鲜艳夺目,不由让人豪情涌起。而黄来福走后,黄思豪则是放心地回千户宅休养,这一年来黄来福的表现,让作为父亲的他非常满意,任何事都可以完全放心地让黄来福去做。
而他和杨氏二老,则是专心地在千户宅内为黄来福下个月的亲事谋划筹备。
五寨堡中的各个农场,畜场名义上是五寨堡的屯田产业,但事实上只是黄家的私产罢了,各军官们只能年底分些红而以。此时黄来福招呼众人一同巡视,颇有些让各军官们受宠若惊的感觉。
众人骑着马,走在堡外各农场的田间地头中,那种将要丰收麦浪的景sè是最动人的,田间地头军户屯丁们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外地民户商贾们的羡慕震惊神情,都让各人都是看得满脸笑容。
以何朝勋何副千户为首,各五寨堡的军官们一路上都是笑声不停,议论纷纷。众人都在猜测,今年五寨堡的粮食,总共可以收入多少石,而自己又可以分到多少好处。
“千户大人到。”
众人过了清涟河北岸,在马蹄声响中,众人已是簇拥着黄来福来到了五寨堡第一农场,过河后,早有一个黄家家丁快马加鞭,去飞报五寨堡第一农场的总屯长何得礼和农场监管黄廷受。
因此,等黄来福等人到了农场门口时,何得礼和黄廷受早已是率着一干大小屯长管事,等在大门口,黄来福的马头到了他们面前时。二人便率着众人恭敬地拜了下来:“小的恭迎千户大人。”
黄来福抬了抬手,笑道:“起来吧。”
二人站了起来,黄来福兴致勃勃地看了一会儿这个五寨堡最大的农场四周,道:“前面带路。”
何得礼大声应了一声,立时众人前呼后拥地将黄来福拥进了农场内。
看过农场内的仓房,粮库,牲畜栏,晒谷场等设施,黄来福见场内的屯丁们都在紧张地作着秋收前的准备。清扫粮库,平整晒谷场,准备镰刀工具等。没有一个人敢偷懒,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何得礼和黄廷受二人小心陪伴黄来福的同时。都在注意着黄来福地神情,此时见到黄来福满意的神情,二人都是偷偷地松了口气。
何得礼的皮肤本来就又粗又黑,此时在农场内奔波了近一年,这人看上去就更黑了,一个老黑农的样子,不过jīng神却非常好,显是事业充实的缘故。他一直注意着黄来福的神sè。此时见黄来福神情满意。不由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何朝勋何副千户也在一旁注意着黄来福的脸sè,此时见到千户大人对自己地弟弟工作满意,也是眉开眼笑,颇感脸上有光,顿时和别人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几声。
黄来福下了马,由江大忠牵着。背着手慢慢巡视农场各处。见黄来福下马。众军官们也是忙不迭地下马,紧跟在黄来福身后。注意着不敢超过黄来福的脚步,一边各人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农场中地情形。
和年初不同,经过一年的建设,五寨堡第一农场外围地围墙已经是筑得非常牢靠,防守工事完备,里面原本的一些简陋的草屋和地窝子,已经换成了一排排新泥木屋的营房,每个营房中都有火炕,足以让里面的屯丁们安然度过五寨堡寒冷的冬天。
进了营房的议事大厅内,黄来福坐在首座,其余各个军官们则是坐在下面。在何得礼汇报工作后,黄来福吩咐农场监管黄廷受将农场的册帐记簿取来,他细细翻看。黄廷受恭敬地立在黄来福地身旁,不时轻声地解释着什么。
黄廷受今年三十岁左右,人长得很高大,满脸地青惨惨胡茬子。他有一个兄弟是在黄家做家丁,很得老千户黄思豪大人的器重,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也因此得到了这个五寨堡最大农场的监管之职。平时就是领着十个监管屯丁,每天在第一农场内巡视,考评农场内各人的勤奋懒惰情况,作为各人的月粮年赏奖评依据。
这监管的十人,平时并不需要下地干活,但需要时时督促农场各人勤奋干活,他们虽每月只有月粮五斗,但年终如果农场丰收,他们的年终奖励却是非常丰厚,普通地监管屯丁年奖和大屯长一样待遇,而黄廷受这个监管地年终待遇,则是和总屯长何得礼一样。
当然,如果因为他们的不勤奋督促,而造成地农场欠收的话,黄来福对他们的处罚,也是非常严厉的。因为这些人的待遇是和农场的粮食产量挂钩的,因此,不用黄来福催促,这些监管屯丁们,个个做事都很努力。
依黄来福在各个农场中推行的三等屯丁待遇制,五寨堡第一农场五百个屯丁中,每月将评出一等屯丁10人,待遇为每人月粮2石,银1两。二等屯丁50人,每人月粮一石。
黄来福细细地看了从年初到现在的屯丁奖评情况,从今年三月开始正式奖评,到现在为止,五寨堡第一农场已经有40人获得了一等屯丁的奖评待遇。二百多人获得了二等屯丁的奖评待遇。在这一方面,这几个月中,农场就支出了粮食三百多石,这些钱,当然都是由黄来福出。
除了这些受到奖励的人,还有五人因为干活不卖力,被鞭打后,赶出了五寨堡第一农场。让黄来福安慰的人,这懒惰的五人,都是堡外的民户和流民,没有一个是五寨堡内的军户旗军。
这些奖励的各人当中,其中有两人引起了黄来福的注意,依黄来福的奖评措施。一等屯丁和二等屯丁,需至少保持7个月不变者,才有年奖。不过却很少有人能月月保持这个记录,除了二人之外。
这两人,已经是五个月中,每月都获得了一等屯丁地奖励,如再过二个月,还能获得奖励的话,就能获得丰厚的年奖。看看名字。黄来福有些印象,这不就是年前那日在堡内召见军士们时那二位吗?一个叫二牛,一个叫大狗的。记得当时自己对他们印象好,还每人赏了一两银子。
黄来福笑了起来。哈哈笑道:“好啊,果然是两条好汉。这二人在哪里,马上给我招来!”
黄廷受立时在旁高声道:“是,小的尊大人之命。”
他对旁边一监管屯丁道:“去,马上把孙二牛、杨大狗叫来,大人要赏他!”
那监管屯丁应了一声,忙去了。
厅内各军官sāo动了一阵,人人都用目光探究这个孙二牛和杨大狗是谁。是哪位大人的手下。
坐在江永胜江百户身旁的韩炳韩百户得意地笑了笑。这二人都是他的部下旗军,见他们得到千户大人的赏识,韩百户也是感觉脸上有光,他肥胖地脸上油光满面,此时是笑开了花,更是光可鉴人。
见韩炳韩百户这种神情,除黄来福外。厅中各军官都是互视一眼。眼中露出嫉妒的神情。
很快,两个都是二十多岁。身材高大的军士走了进来,单膝下跪,对黄来福抱拳施礼,高声道:“小地见过千户大人。”
和年前的衣衫褴褛相比,二人此时地衣衫已经是齐整了许多,虽还是布衣,但穿在二人魁梧的身体上,却显得是那么有生气和活力。而经过几个月充足的伙食休养,二人的脸sè已是变成红润,充满了营养的光泽,加上长期的艰苦农场劳作,二人露出的xiōng膛上,更是肌肉盘结,充满力量。
二人一走进来,一股强壮的jīng神气,便迎面而来。
黄来福见了更是欢喜,大喝一声:“好,果是二条好汉,本官见了非常欢喜。”
他让二人站了起来,大声笑道:“我看过本农场地册帐记簿,只有你二人才能获得每个月地月奖,不过这还不够,我希望的是,到年底时,亲手给你们颁上年终的奖励,希望你二人到时不要让我失望。”
孙二牛和杨大狗二人又单膝下跪,大声道:“小的定尽心竭力,不让大人失望。”对于黄来福这个年轻的千户大人,二人都是非常服气,再加上利益在身,二人都是说得诚心实意。
黄来福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沉吟道:“你二人都是好汉,二牛和大狗之名,实在是配不上你们。这样吧,我便各赏给你们一个名。孙二牛,以后你便叫孙忠福,杨大狗,以后你便叫杨诚福。希望你们以后人如其名,忠诚于本千户,好好效力于五寨堡。”
孙忠福和杨诚福二人大喜,大人赐名,这可是难得的荣耀。二人忙又跪下,大声磕头,谢过黄来福的赐名之恩。
黄来福满意地站了起来,对各人笑道:“接下来,该去巡视五寨堡大畜场了。”
从五寨堡第一农场过去不远就是五寨堡大畜场。
当黄来福等人来到五寨堡大畜场时,大畜场地管事钱氏,还有兽医兼五寨堡地畜牧幕僚王启年,也是同样等待在一边。经过这几个月的五寨堡生活,王启年脸上早没有了初来地那种失意,脸上充满了意气风发的神情,而且那种傲然和自信更是浓厚,他负手而立,腰杆挺得笔直。
在钱氏忙不迭地向黄来福磕头时,他只是对黄来福作了一揖,说道:“学生见过大人。”
黄来福让钱氏起来,钱氏恭敬地立在了一边。
黄来福对王启年笑道:“东陆兄,这些时间,你在五寨堡内可还过得好?”
王启年扫视了大畜场一眼,眼中露出迷醉和向往的神情,他道:“多谢大人关心,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学生的愿望,就是以后都能长年生活在这里。”
黄来福微笑道:“那就好。”只有钱氏轻哼了一声,斜眼瞧着王启年,显得二人很有矛盾,相处得很不愉快的样子。王启年显然是瞧见了钱氏的这种神情,只是将头转到一边,显出不屑于理会的神情。
在钱氏和王启年的带领下,黄来福领着何朝勋何副千户等人,在大畜场各地巡视着。王启年轻声地向黄来福解说着,那日,依王启年的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改后,五寨堡各畜场早已是修整完毕。
各处猪舍jī圈,都是经过整改,而且还建成了地下暖圈,想必到了寒冬,也不会愁jī鸭猪等的过冬问题。黄来福等人就看到了,圈舍中,年前的那些小猪,已经头头长成了肥大的肥猪。还有那些小jī小鸭,已经个个长成了大jī大鸭,许多jī鸭还开始下蛋了。
至于那些种植油菜和芜菁,紫花苜蓿的地方,也是长势良好,现在猪早已是吃芜菁和紫花苜蓿等配成的饲料了,事实证明了,这些东西是喂猪的良好作物。那些猪吃了这些饲料后,头头都长得肥大,出栏率比那些民户们养的猪大大提高。
而且这种循环饲养利用,也用事实证明了成功之处,猪吃饲料,猪粪肥田,jī和鱼吃猪粪里的饲料,鸭又到池塘吃东西,循环利用,获利丰厚。看着大畜场内的兴旺景sè,从何副千户以下,各个军官都是兴高采烈,如果说年前他们还对黄来福这种养殖方法有些不明白,但现在已经是对黄来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看过五寨堡大畜场后,在王启年的陪同下,黄来福等人又到了马蹄坡圈羊场。
这里羊舍的问题,经过王启年的整改后,也是完全变了样子。地下暖圈已经建成,羊舍也基本建到了那些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羊舍内羊只的活动场地和饲槽、水槽、整洁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羊舍内年初的小羊,现在已经基本长成了大羊,在羊舍内欢快地吃着紫花苜蓿做成的羊食。
看着眼前的一切,黄来福只觉内心充满了喜悦:丰收的季节,已经来到了!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43章 回家、点将阅兵(3)
公元1590年8月9日。清晨。
五寨堡较场位于堡外约三百米之处,场内演武厅,碉楼,教场混为一体,平时这里就是每年五寨堡卫所的会cào秋cào之地。
不过这些年卫所败坏,五寨堡这个较场除了黄家的一些家丁会来cào练外,平时堡内的军士们已是难得有机会到这儿来的,除了每年一次的秋cào之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这里已经成为五寨堡小朋友的游乐场所。
不过今天,在这里玩闹的小朋友们已经全部被赶走,因为黄来福千户大人今日要在这里升旗点将,cào阅兵马。
黄来福时间约早上八点,较场上的掌号吹鼓手已是吹得震天响,由清道军士,手持大旗,在前面开道,黄来福披着一身的铁叶甲,在家丁们的簇拥下,骑着马,手勒马缰,腰挎刀囊,意气风发地自马道进入了较场。
进入演武厅,旗牌书记,吹鼓手,旗鼓手等,早已是环侍于演武厅的外面,何朝勋何副千户,江永胜江百户,杨安章杨百户,李安、李成、韩炳等军官百户早已是肃整服甲,站在一旁,就等黄来福升帐了。
黄来福走了进去,众人都是单膝下跪,向黄来福抱拳施礼,黄来福微微点头,在正中坐了下来。各军官站了起来,分东西两壁坐下。
黄来福一坐下来,一身甲叶便铮然作响,他今天戴了一个六瓣明铁盔,身配摩挲刀,穿了一套黄家祖传下来的明甲,纯为铁制,重达57斤,还好黄来福身体强壮,因此穿起来举重若轻。没什么感觉。要是换了别人,单单这身铁甲,就让人忍受不了。
大明的盔甲一向沉重,往往都是50斤、60斤,弘治九年后,大明对盔甲进行改革,减轻了重量,不过一副盔甲还是普遍有3斤。弘治年后,各卫所军将们所配的六瓣明盔。也尽换成八瓣帽儿盔。不过由于是祖传的缘故,所以黄来福还是身着57斤甲,头戴六瓣明铁盔。
今天是千户大人阅兵。自然是要人人披甲。不过在五寨堡中,身上有甲的。除了黄来福外,就只有几个百户军官了,就是各总旗和小旗,也都没有盔甲,更不要说普通的旗军了。
此时下面的何朝勋何副千户和几个百户们都是身配朱红靶滚刀,或身着锁字甲,或身着青布绦穿甲,头戴皮盔。这盔甲的档次。都比黄来福低了一大截。另外有几个总旗也头上戴有红漆皮盔,身上配着一些铁网裙和网裤。
至于较场上地那些普通旗军们,就个个身上无甲了,他们都是穿着明代军士的一种胖袄服饰。胖袄长及齐膝,窄袖,里面有着棉花,外表红sè。这种军服。学名叫鸳鸯战袄。小名叫红胖袄。除了红胖袄外,军士们脚上还穿了一个叫胖袄裤鞋的军鞋。这军鞋,一般是上头三年给一双。
黄来福训话后,cào演开始,除了孙贵、韩名两个镇抚和何朝勋何副千户外,还有黄家的一些家丁们站在场头,各个百户们都是回到较场自己的队列中,督促手下军士们排列阵形。
较场中的这些旗军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做事,这些军士们,在五寨堡各个农场充足的伙食下,艰苦的农场劳作中,现在身体的情况比起年前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而且他们在农场每天地集体劳动中,纪律性也比以前好了一些。从苦日子到好日子,这些旗军们个个都是对黄来福心怀感激。
不过说实在,黄来福发现,这里有许多人,让他们在农场干活可以,但作为战士,他们却是不行。老半天了,他们还是在下面闹哄哄的,排不成一个队形。加上他们虽说在农场劳作,现在可以吃饱喝足了,但由于以前黄来福没有替职,除了黄家的家丁外,五寨堡军士们地军服和兵器从来没有换过,显得件件破旧,一点也没个军人的样子。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现在在外作战地主力都是各镇的营兵,卫所军现在只是守守城,屯屯田罢了,在cào阅上,一年也难得cào阅个二,三次,因此此时乱蓬蓬的情形,就可以理解了。
好容易等这些军士们摆阵完毕,黄来福从演武厅看下去,只见场中各sè旗帜飘扬,有蓝旗,红旗,黄旗,黑旗等,看得他眼花缭乱。此时大明的军营cào演方法大多是古八阵法,或是三叠阵和四门方营法。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兴起后,许多边镇将官也是改用戚氏练兵法。不过各卫所大多还是沿袭古阵法,五寨堡也同样是如此。
开始cào演了,只见鼓声响动,旗帜飞扬,下面的军士们走来走去,混来杂去,喊声震天,倒也好看,看得黄来福头大如斗,这还是何朝勋何副千户辛辛苦苦得出的结果。
而整个五寨堡内,除了何朝勋何副千户外,各个百户总旗,对使用金鼓乐器,还能懂得一些,至于各sè旗帜,已经是完全不懂了。大家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锻炼得身强力壮,然后带着一队家丁,冲杀在前。如果让这些人指挥地话,是难为他们了。
看着下面地情形,何副千户昂然站立在黄来福身旁,脸有得sè,在cào演方面,能做到自己这样好看,已经是很不错了。说实在,现在的五寨堡军士们,至少在纪律和身体方面,在各个卫所中已经算很不错了。
黄来福手按摩挲刀柄,不动声sè,眼前的情形,显然和他内心期待的太远。他将来的军队,不是只要身体强壮,上阵时一轰而进,后退时一轰而散,也不是只用来守城的。下面军士们cào演的情形,乱轰轰地,旗帜飞扬,走来走去,华彩是很华彩,不过依戚继光练兵实纪上说地,杀人的勾当,岂是用来好看地?这种情形,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罢了。
黄来福深思,看来对五寨堡旗军们的整理,要全部推倒重来了。
让军将们散了后,重新练兵已是事实,回到千户宅后,黄来福一直在考虑的是,自己要选择哪一种练兵方法好。黄来福来自后世,耳濡目染,自然是对古代中外的练兵方法都略有耳闻,自己电脑中,也有一些近代中国和外国的练兵方法。
仔细考虑后,最后黄来福有了两个选择:练兵实纪、西班牙方阵。
在近代的中外时,有两种练兵方法是闻名遐迩的,一种是明时戚继光将军的练兵实纪,一种是西方的西班牙方阵。这二者都可说是威震天下,西班牙方阵在整个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一直在西方没有敌手。
同样的,同时代的戚继光,在整个东方,也是没有敌手。戚继光带兵的年代中,往往多少胜多,自身却是伤亡极小,比如说嘉靖四十年的花街之战中,戚家军斩杀倭寇一千余人,自家伤亡仅三人。台州之战中,戚家军斩杀倭寇五千五百余人,自家伤亡累计不足二十人。就是在北方,面对鞑靼铁骑时,也往往是以多胜少,可说是胜者无敌。
这两种方法都是好的练兵方法,不过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呢?最后,黄来福决定以练兵实纪为主。主要是这种方法更适合大明军士们的情况,毕竟戚家军良好的方法在这里,良好的效果也摆在这里。西班牙方阵搞来后,练到后面,会不会变成有中国特sè的东西,最后变了味,变成反效果了呢?
思想冲突磨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现实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黄来福不得不先选择练兵实纪。哪些条件呢?就是火器,西班牙方阵需要大量的火器,大量的火炮,这是目前黄来福所没有的。
大明此时的火器,一是许多质量很不好,二是国家管理得比较严格。宣德五年时,就有敕言:“神铳,国家所重,在边墩堡,量给以壮军威,勿轻给。”正统六年,边将黄真、杨洪立神铳局于宣府独石。帝以火器外造,恐传习漏泄,敕止之。一直到嘉靖三十六年,才题准蓟镇置造快枪、铅弹和火药给主客官兵。而一般的都司卫所,所生产火器时,都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而且只有造一些“降”字号的手把铳口。如“胜”字、“天威”、“列”字等神铳只能由兵仗局制造。
1...2728293031...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