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商人和文人当时zhan有了国家90%的财富,纳点税又怎么啦?都是国家公民,你商人和官员就没有纳税的义务,一定要将负担全压在农民头上?虽说开矿榷税时造成了一些商人的伤害,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让商人哭,总好过让农民哭。商人哭闹,国家只是小乱,农民哭闹造反,国家则有亡国之祸。
这点在崇祯皇帝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崇祯皇帝就是因为受到文官集团们的忽悠,大力减免商业税,将国家税收负担大部分转嫁到小民身上,使富者越富,穷者没有活命的机会。虽得到了某些文人明君的称号,不过也更加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亡国的步伐。
最后崇祯皇帝国灭身死,而那些为了私利而忘大义的文官们和大商贾们,也没得到什么好结果。不是死在李自成等流寇的刀下,就是死在胡虏的刀下,再不就是搞个金钱鼠尾猪尾巴,做个奴才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少则数万两,多则数十万两,百万两白银,也尽成了他人的财富,或是化成了尘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在农业不稳,粮食不足,国家财政制度又不合理之前,商业越繁华,或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更大。
而反过来说,如果农业发展了,粮食富足,人民的需求丰富多样了,工商业贸易也就自然发展。此时商业的发达,就是想抑止也抑止不了。而且此时的商业将会和农业良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放眼世界,也皆是如此。典型的如当时17世纪,18世纪时的英国。
一般认为英国的农业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在当时,英国与欧洲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导致了英国私人和国家的圈地运动,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发展,英国的农业黄金时代到来。
而英国的农业革命又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原料,还造就了一支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最后,英国农业的发达,加快了英国商业的繁华发展,二者相互融合与促进,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时,自然就要改进相关技术,于是以机器为主的工业革命就开始了。
近代英国的发展史,是比较成功的一段历史,黄来福希望从他人国家的成功发展史中,吸取对自己和国家有用的东西。当晚,他一直在查看相关的资料,直到电脑电力不足,这才依依不舍地去睡觉。
而当晚,他也盘算好了未来的发展大计。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8章 未过门媳妇儿
第二天早晨起来,和家人吃过早餐后,母亲姐姐等人离开大堂后,黄来福和黄思豪坐下说话。
黄来福对黄思豪言道,自己想去堡外看看军户们及自家的田地。这些年年景不好,五寨堡屯田大多无收,不过自己游历江南时,多少有些心得,江南的一些耕作知识,或许对五寨堡有用也说不定。反正现在自己闲着无事,不如帮家中做点事。
黄思豪颇为欣慰,说道:“我儿长大了,这些就由你拿主意吧。你需要什么,只管吩咐下去,我会让那些下人于你使唤。”
黄家的希望都放在黄来福身上,黄来福这么有上进心,黄思豪自然是老怀大乐,他不在乎黄来福搞出什么,只要他有这份心便可。听说江南是鱼米之乡,或许有什么先进的耕种经验。反正现在的屯田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死马当活马医也罢,或许黄来福能搞成什么也说不定。
当下吩咐千户宅的杨管家进来,让他带黄来福去堡外的屯地看看。杨管家是黄家的老人了,和黄思豪同岁,须发皆白,在黄家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一向对黄家忠心耿耿,见老爷这样说,当下笑眯眯地应了声,心想少爷不知又要搞出什么新花样,自己由着他就是了。
黄来福过惯了21世纪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还有些不适应,只想早点做点事,让自己充实起来。他唤来江大忠和杨小驴,正要随杨管家出去,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家丁进来,他眼sè异样地看了黄来福一眼,对黄思豪禀报,说是岢岚州的顾千户携女来访,已在千户宅外。
黄思豪一听大喜,道:“原来是我那世兄弟来了,快快,快去唤夫人出来,我们一起出去迎接!”说着他笑呵呵地看了黄来福一眼。
黄来福轻咳一声,从脑中黄来福以前的记忆中,他知道这顾千户就是将来自己的岳父大人了,他的女儿顾云娘就是将来自己的正室妻子。
黄思豪和顾千户从小交好,相互之间都是世兄,贤弟的称呼,二人各自有了黄来福和顾云娘这两孩子后,就从小为二人结了亲,有着亲上加亲的意思。
那顾云娘黄来福也是知道的,今年16岁,长得是颇为貌美,不过因为顾千户生了5个子女,前4个都是儿子,只有顾云娘一个女儿,自然是骄纵了些。不过人却很灵气,小嘴很甜,很得黄来福母亲杨氏及几个姐姐的喜爱。
两家早已商定,等黄来福替职千户后,二小就成亲,有着双喜临门的味道,正好那时黄来福18岁。顾云娘17岁,正是恰好年纪。
顾千户今年*岁,前几年就替职了,他身为岢岚州镇西卫的本部,一向是作为指挥使大人的心腹,很得器重。替职后,他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加上身体又好,便时常出门访友,黄思豪作为他的世交,自然便是他重点拜访的对象。
军户家没文人那么多规矩,加上顾云娘和黄来福三个姐姐交好,缠不过,顾千户来黄家走动时,便常将女儿一起带来。在黄来福的记忆中,黄来福虽然在五寨堡无法无天,不过在这顾云娘面前却不知为什么,老是被顾云娘使得团团转。
不一会儿,杨氏及几个姐姐就到了,都拿取笑的眼神看黄来福,大姐黄紫柔更是笑道:“弟弟,媳妇儿来看你了,高不高兴啊?”众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下人也在旁偷笑。
杨氏轻捏了大姐一下,说道:“你这做姐姐的,就会取笑你弟弟。”
众人笑着,一起往外而去,黄来福也随着众人一起走出了千户宅。几个小孩欢叫着跟在后面。
到了门口时,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老者带着一个秀丽灵气的女孩正站在门口,就是顾千户和他女儿顾云娘了。还有几个他府上家丁样子的人,正在旁侍候着马匹,众人站在那,一口口地呼着白气。这明时山西11月中下旬的早上,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
黄思豪当先迎了出去:“顾世兄,没想到这样的天气,你也会到五寨堡来,真是难得。”
顾千户爽朗地笑道:“黄贤弟,哥哥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卫城待着也是无聊,不如来寻贤弟喝酒。再听说贤侄出了些事,便带着女儿前来看望。”
说着他便将目光转向黄来福,这顾千户一身棉袍,脚着快靴,身材高大,三绺花白的髭须,容貌刚硬,和黄思豪一样,典型的一个边镇老军人样子。
见顾千户慈祥的目光看来,黄来福忙走上前去,给顾千户行礼:“小侄拜见世伯,有劳世伯挂念,世伯一路可好?”
顾千户上下打量了黄来福一阵,这才笑道:“好好,一路还好,就是听说贤侄出了些事,内心着急,如今看世侄没事,你世伯也就放心了。”
他又笑道:“而且,看样子,世侄出了事后,还比以前懂事多了。”不理众人的偷笑,他对身后道:“云娘,还不来拜见你的黄家哥哥?”
那个秀丽灵气的女孩,也就是顾云娘了,从顾千户身后现出,走上前来,对黄来福裣衽行礼,说道:“见过来福哥哥。”
这顾云娘盈盈十五、六岁样子,身着棉布衣衫,掩不住她那轻盈的身子。脖子间围着一根皮毛暖脖,一张鹅蛋脸,相貌秀丽,冻得红红的,一双大眼睛转动间颇有灵气,梳着个少女的双丫髻。
她给黄来福行了一礼,对上黄来福的目光时,趁别人不注意,秀丽的鼻子轻轻一皱,大大地白了黄来福一眼。接着她又走到杨氏及几个姐姐面前,拉着她们的手,姨娘,姐姐地叫个不停。让杨氏和几个姐姐高兴不已,只是拉着她的手说话,连几个小娃娃也围在她身旁叫个不停。
黄来福看这未成年少女的作派,心下却是有些好笑,他后世也是30几岁的人了,这种小儿女间的小把戏,也是见得多了,前世黄来福被顾云娘使得团团转,今后当然不会再出现此类事情。
杨氏拉着顾云娘的小手上来和顾千户见礼,众人亲热地寒暄了一阵,便迎进了正堂大厅。下人添茶倒水伺候后,黄思豪问起,原来顾千户带着女儿及下人昨天傍晚到了梁家坪堡,歇息了一晚后,今早才到了五寨堡。黄来福心想昨天时间差不多,自己倒是没遇到他们。
说了几句闲话后,顾千户又问了黄来福几句出事的由来,还问了一些黄来福出门游历的事。
黄来福说了一些,顾云娘坐在杨氏身边,拉着她的手,也在一旁听着。目光和黄来福对上时,不时给黄来福一个白眼。不过顾千户询问黄来福出事时的情形,她眼中的关切倒是真实的。
说了一会话后,确定黄来福没事后,顾千户便和黄思豪及杨氏高兴地说起话来,都是一些闲事。
黄来福念着自己的事,听了一会儿后,便站了起来,说道:“顾伯伯,爹,您二老安坐,孩儿去田地看看。”
黄思豪笑道:“好,就让杨管家陪你一起去。”顾千户不明就里,黄思豪低声解释了,有些自豪地说道:“这孩儿,从外游历回来后,倒是懂事了许多。反正堡里的屯田也一向如此,不如让他折腾去。”
顾千户抚着他那花白的髭须,笑道:“折腾也总比游手好闲好,这年景是一年不如一年,说不定贤侄从江南取回了真经,真做成什么事来。”
此时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已经面世数十年,在大明民间影响巨大,这顾千户闲着没事,也会看这相关的闲书,便带上了这方面的语气。
大姐则是笑道:“弟弟转了性了,不是看到媳妇儿来了,才做出这等殷勤的样子吧?”
众人都笑了,黄来福身后的江大忠和杨小驴也是偷嘴笑。
黄来福还若无其事,一旁的顾云娘却是双颊染上了一抹绯红,娇嗔不依:“大姐……”杨氏爱怜地将她搂到怀里,帮腔道:“好了,好了,我们的云娘脸皮薄,不要在众人面前说这些。”
她听了丈夫的解说后,也颇为高兴,她心意也是和黄思豪一样,不管黄来福做得怎么样,有这份心就好,她对在一旁侍立的杨管家道:“杨叔,来福需要些什么,你尽管拿于他。”
杨管家微笑道:“夫人放心,老奴一定会侍候好少爷的。”
一旁的黄灵斌站起来,道:“我也和大哥一起去。”
黄来福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小子,还是在家里多看些书吧,或许将来得个功名也说不定。”
黄灵斌身体瘦弱,加上有黄来福这个大哥在,正军服役,替职千户自然lún不到他,依他的性情,将来cào持黄家,也是勉强。好在黄灵斌平时喜爱读书,或许,还可以走功名这条路。
此时听黄来福这样说,黄灵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了下来。顾云娘则是有些兴奋好奇的神情,说道:“来福哥哥要去田地吗?云娘闲着没事,不如随来福哥哥一起去。”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9章 带着媳妇儿看屯田
在众人心神领会的眼神和笑容中,顾云娘脸儿红红的,随黄来福及杨管家出了千户宅。江大忠和杨小驴赶忙将各人的马匹牵了出来。
顾云娘也有一匹小红马,她随顾千户来五寨堡时,便是和众人一样骑马。明时女子出门,有能力的,所用交通工具多为车桥等,大冷天的,一般还使用暖轿,连一些军将世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顾云娘和众人一起骑马,显然在此时的女子中,颇为的与众不同。她在厅中各大人面前还有些乖宝宝的样子。出了千户宅后,便现了原形。
她一双俏目看着黄来福,神情似笑非笑,娇声对黄来福说道:“喂,黄来福,你真的是要去屯田查看吗?不会是借这个名头,跑哪去玩耍吧?我只记得你会舞枪弄bàng,什么时候干过正事了?你说吧,要到哪去玩耍,正好我也闲着无聊,就一起去吧。”
如果按往常,她这一说,黄来福已经是干巴巴地跑到她身边,尽可能地向她讨好解说了,更不会在意她语气中的讽刺。以前两人在一起时,顾云娘总说黄来福是一个粗汉,粗鄙无名,更不满黄来福动不动就欺压五寨堡内的军户家属,这也是闲书看多的结果。
不过此时黄来福只是微微一笑,道:“我当然是要去屯田查看了,不然你认为我闲得没事干,跑到堡外去吹风啊?”
他翻身上马,对顾云娘道:“这样的天气,你还是陪我娘亲和姐姐们在宅内烤火说话吧,到处跑,成什么事?”说着就要策马起身。
江大忠和杨小驴想笑又不敢笑,也连忙翻身上马。二人都知道这位顾家大小姐可不是好相与之人,惹恼了她,二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只好强忍着笑,将眼睛转到别处去。同时心下奇怪,以前的少爷在顾家小姐面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战战兢兢的样子,他们看着都难受,难道出去一趟变个样了?
杨管家也是骑上了马,看着这两个小的作儿女之态,只是微笑不语,同时也有些奇怪黄来福在顾云娘面前的改变,毕竟黄来福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顾云娘怔了一下,没想到黄来福竟和以前完全两个样,对她爱理不理,她不由恼怒地哼了一声,又觉得在几个下人面前很没面子的样子,她叫了一声:“黄来福,你……你好没良心,我大老远来看你,你竟这个样子。我要去和姨娘说,说你欺负我。”眼眶一下红了,泫然欲泣的样子。
黄来福笑了起来,柔声道:“我不是看你大老远来看我,不忍心你在外面吹风嘛,既然你要来,就一起跟上吧。”这等小女儿的情形,他以前见多了,自是掌控自如。
顾云娘脸一红,小声道:“谁要你忍心了。”见黄来福答应了她的要求,也是转嗔为喜,连忙翻身上马,却不知不觉情绪的控制权已是转到了黄来福手上。
黄来福一马当先,策马向堡城外而去,几人忙跟在后面。街上的人见到黄来福等人骑马前来,都是忙不迭地闪避而开,一时呼儿唤女,大街上颇有jī飞狗跳的味道。
顾云娘策了策马,和黄来福并辔而行,她说道:“黄来福,你看你,你一出来,这街上的人多怕你,听说你在五寨堡的名声可止小儿夜啼,是不是真的?”
黄来福微笑不语,顾云娘没趣地哼了一声,小嘴一扁,不理黄来福了。心下却是郁闷,以前的黄来福对她可是百依百顺的,哪敢象现在这样冷落她?也不知这人是怎么回事,出去一趟,象变了个性子似的。一下子让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云娘和黄来福从小结亲,自小相识,两家常有往来,也算是青梅竹马。只是顾云娘从小就爱看些才子佳人的传奇小说或是戏剧,如《玉娇梨》、《好逑传》、《琴心记》、《鸾鎞记》、《陈情记》等。这是当时明朝的流行时髦,不说她,就连当今的万历帝,都是传奇和戏剧的爱好者。
少女心性,这类书看多了,便免不了幻想。只是幻想归幻想,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的,以前的黄来福一看上去就是一副粗鲁的样子,不但不似书中那些才子书生,也不似《运甓记》、《双烈记》、《忠孝记》、《大刀记》等戏剧中那些抵抗外侮,忠孝节义之士。相反,倒还很似书中那些如纨绔恶少般的反角,让她反感不已。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的大明朝,不可能有别的结局,她这辈子注定是要和黄来福在一起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加上她深受两家溺爱,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让她平时在黄来福面前总不会给他好脸sè。
不过她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孩,在两家大人面前总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平时人前和黄来福在一起时,也是表现得娇羞,婉约,乖巧,很得大人们的欢心,只有在黄来福面前才会显出原形。至于黄来福身边的江大忠和杨小驴等知道她作派的人,自不敢到旁人面前说什么。
也不知以前的黄来福是自惭形秽还是什么的,不论顾云娘怎么对他,都是迁就忍让,还甘之如饴,让顾云娘让黄来福面前越发骄纵。
习惯了以前黄来福对她的百依百顺,今天这个爱理不理的样子,这样的反差让顾云娘好不适应,只好闷声生气不说话,毕竟她也只是个16岁的女孩,在情绪控制方面哪是黄来福的对手。
黄来福看了顾云娘一眼,这种小女儿的作派,他可没好气多花时间去理会,自己忙着盘算大事业呢,哪能将jīng力浪费在这等纠缠上?
加上他素来喜欢的是那种温柔可爱,小鸟依人似的女孩,这顾云娘虽然在大人前一副乖宝宝样子,但自己却知道她那刁顽的性情,不管以前的黄来福品性多不堪,让顾云娘多不满,自己都不想多花时间放在这小儿女的情绪上。
※※※
很快,一行人便出了五寨堡城,往西北方向来到了清涟河边,这里分布着一些五寨堡军户的屯田。百年来,这里的军户和家属们就是以此为生,寓兵于农、守屯结合,放眼整个边镇,也皆是如此。
大明立国后,实行卫所军屯。一般说来,边地卫所,三分守备,七分屯田;内地卫所,二分守备,八分屯田。
普遍来说,卫所内世袭军户每户可分得田地15-50亩,同时还发给耕牛、农具等。
一般而言,每年屯田军士所收获的谷物,自己留粮六石(明一石=188.8斤),纳粮上交12石,存在屯仓中,供本军自己支配,其中约70%为军士月粮半饷等,其余30%为军官俸禄。
军户发给的月粮中,不拘口数多少,马军给米2石,步军总旗1石5斗,小旗1石2斗,军士1石。不过这里还有区别,如守城的军士月粮如数发给,屯田者半数发给。民匠充军者8斗,牧马千户所1石,民丁编军cào练者1石。削籍充军者家4口以上给1石,3口以下给6斗,无家口者4斗。至于月盐,军士有家口者每月给2斤,无家口者1斤。
明初屯田取得良好的效果,军队基本可以自给。只是到明中叶后,特别是宣德以后,军屯制度已开始遭到破坏,致使军田抛荒,明政府不得不减征屯粮。明初,延绥、甘肃、宁夏、宣府、大同五镇原饷额中屯粮154万石,到嘉靖初年屯粮已下降到57万石,下降53%。
到了嘉靖后期,所征屯粮越来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军田粮食归仓,另外设法筹饷。特别是小冰河时期后,各军镇卫所的军粮更是多仰仗国库拨给。
五寨堡千户所定额旗军1120名,合军士及军官,原有屯田六万多亩,园七十二亩,坐落在五寨堡所附近,很大部分,是位于这清涟河一带。
按军屯制规定,五寨堡军户屯田每亩约需上缴屯粮二斗强。这样一来,五寨堡年屯粮总收入约在一万二千多斗,按1斗20斤算,约合后世的24万斤,120吨。
不过这都是明初期的事了,明中叶后,五寨堡大部分靠近水源可以guàn溉的部分,已经被千户黄思豪及五寨堡的一些军官们所zhan有,大部分军户都成了军官们的佃户,加上这些年旱寒灾不断,这五寨堡的产粮是一年不如一年。
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旱大寒的,整个五寨堡的每年产粮更不过数万斤,还大部分是军官们的田地所出。这和五寨堡整个千户所每年需求百万斤粮食相差太远,更不要说这军镇卫所的人口繁衍也不是明初所可以比的。
屯粮不足,月粮只得仰仗上面拨给,不过按例都是层层上下克扣,月粮到了五寨堡普通军士手上,余者不过三分之一,每个军士家中都是有妻小子女数口,这微薄的月粮如何糊口?怪不得整个五寨堡看起来就象一个乞丐窝。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0章 看田庄唱情歌
这清涟河两边地势从低到高,放眼望去,顺着河两岸,参差不齐地分布着一些田地。清涟河水一直往西北方向的小河头堡,三岔堡而去,这田地就顺河在两岸边不断出现。整个五寨堡军户的屯田,就以五寨堡到小河头堡,到三岔堡这一带最为密集。
河两边有一些田庄分布在那,辐射管理周边一些田地,大部分是好田,田庄大的管理数千亩,小的数百亩,多为五寨堡的军官们所有,其中最好最大的几个田庄,多靠近河水边的,就是为黄家所有。
黄来福下了马,由江大忠等人牵着,向着河边田地而去,顾云娘还是撅着嘴跟在身旁,不过见黄来福确实是象干正事的样子,也不由有些惊奇,这想他这是转了性了?
走过一些田地,只见沟渠干涸,收完麦穗的田地上,上面裂开一道道口子,田地的表层翘着一块块惊心的硬皮,一些小雪花落在上面,转眼不见,更见凄凉。
走到河边,看着面前这个清涟河,黄来福叹了口气。五寨堡后世被称为富水县,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不过显然此时这个称号要大大打折扣了。在黄来福小时候的记忆中,清涟河有百米宽,十几米深,河水也是基本和河岸齐平的,不过眼前的清涟河水量显然比以前差了一大截,露出了河岸的一大片地方。
河边倒是有些凭借人力或是畜力的龙骨水车、链斗式水车之类的引水工具,这是汉唐时就出现的guàn溉工具,也曾是两岸屯田guàn溉的主要力量。
不过此时河水枯萎了不少,水面离岸足有数人高。以这些水车的能力,此时也只能将水源引到河边一些较低的田地上,稍远及地势稍高的田地,就无可奈何了,只能靠一些人力或畜力远远的肩挑手背的,这又有多大作用?这还是靠近河边有水源的田地,那些不靠近水源的屯地,就更是无奈了。
1...7891011...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