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明军到了义州时,正好这天是除夕夜,朝鲜国受大明影响极深,众多的民俗,和大明如一。这天里,宋应昌与朝鲜国王李一起,犒劳入朝大军。吃饺子,点灯以辞旧岁,迎新年等。
黄来福地数千山西兵,还找到了一个唱蒲州梆子的戏班,找回了一些家乡的感觉。
由于己经到了异国,所以黄来福动了逛街的心思,不过触目所见,就是朝鲜国的贫穷。眼下地义州,己经算是朝鲜国王李的盘踞之地,不过城墙高不过八尺,都是用乱石简单地堆砌。城内街道民居错杂,举目所见,都是些低小的草房,各门前都是wū秽无比,显然朝鲜人的卫生习惯很不堪。
处处是穷山恶水,荒陋的城镇小村,穷苦之极的国民。无论是当时的生活水准,还是房屋建筑,还是城镇规划,朝鲜国与大明相比,都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怪不得朝鲜国上下都对对面的大明城镇羡慕无比,能偷渡的,就尽量偷渡。随便一个朝鲜文人到大明边地小镇旅游。回来都是称赞:“……繁华富丽,虽到皇京想不更加,不意中国之若是其盛也。左右市廛连互辉耀,比雕窗绮户。画栋朱栏,碧榜金匾,所居物皆内地奇货也……”
黄来福却是突然心情很坏。如此穷苦地国家,自己当时还想让朝鲜国代偿平乱军费。现在这个情形,如果让他们来让代偿军费,就是还个两百年,也还不起啊,看来只能指望日本人了。
唯一让黄来福有点异国游乐趣的就是朝鲜人地服饰了。虽说他们受中原文化影响深刻,但还是有点不同地。朝鲜成年男子每人头顶上都带一顶大檐帽。因身份不同,帽子地质料,形状不太一样。还有女人穿地大裙子,也有点特sè。只不过朝鲜女人漂亮的还是少了点,多为又矮又肥,让人提不起兴趣。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大明地元旦日,这天,大明各地都要放爆竹,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等,以庆贺元旦。不过这天。大军却要出发了。宋应昌留了下来,在义州城内tiáo度粮草缁重等,李如松领着大军,继续前进。
一路而去,由于明军中有着大量的火炮战车,加上朝鲜国内路况不佳,又加之天寒地冻地,所以大军行进速度不快。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公元1593年2月4日。
这天是立春日,李如松带着数万大军抵达了肃宁馆,此处离平壤城约有八十里的路程。
由于黄来福的计策成功,在李如松的授意下,沈惟敬派人向小西行长通告,言其大明同意和谈,让小西行长派人前来相迎。小西行长却以为大明是要封使,就派遣牙将二十三人前来领赏。
当时李如松正在肃宁馆内对黄来福等众将道:“今日是正月初四,下午我军将会向顺安城开拔,到了顺安城休整一天,初六到平壤城下。”
他又道:“昨日经略托人言,毒火箭,神火箭等火器不日就可送到军中,到时我军威势更甚。”
众将听得正高兴,忽听外面大营喊杀冲天,李如松派人一问,不由大怒。原来是日使来后,部将李宁见后,不发一言,带着部下举刀就砍,日人被杀十五人,七人逃走,生擒一人。
自己计划被李宁破坏,李如松大怒,当下要将李宁推出斩首。众将都是跪下求情,李如松才放过他,不过还是重责他五十军棍,以儆效尤!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李如松却是长叹了口气,日使被杀,看来原先的计划,是行不通了。
与此同时,在几十里外地平壤城墙上,一个锦衣中年武士,迎对寒风,正静静地看着远方的什么,神情间,很有些忧虑。他地身后,站着百余的亲信武士,正以崇敬的眼神看着他。
这个中年武士,就是侵朝第一军军团长小西行长。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的亲信,信奉西洋兰学,在当时的日军将领中,是比较出奇的一位。
此时的他,正在担忧着那二十位日使,能不能顺利迎回唐使,并得到赏赐。
“唉,唐人……”
想起大明己经出兵,小西行长内心中就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中原国家,千百年来,对他们这些岛民的心理压迫力太大了,就算日本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以后呢,能打赢吗?没人敢保证。
真是一场豪赌啊,这场战争。
现在小西行长最担忧地是,由于援军被朝鲜水军阻隔,现在平壤城内可说是兵疲粮少,如果大明来攻,后果不堪设想。小西行长迫切地希望与大明议和,这样,有了喘息地机会,又可得到大同江以南的庆尚,全罗,忠清,京畿等道,然后伺机而动,随时可攻入朝鲜北方及大唐之地。
正在他想得出神地时候,忽然,城墙上传来惊叫声:“使者回来了……”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54章 平壤攻防布置
? 由于这次的意外之事,明军用计己经失败,剩下的,.qВ5、com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黄来福等人离开肃宁馆,率着数万大军抵达平壤城外。
从平壤城头看下去,大军黑压压的一片,刀枪如林,杀气如虹。看得城头的小西行长等日军兵将吃惊不己,暗慑于明军的军容之盛。
寒风仍是刻骨,飘着一些雪花,在大军的前面,一面“李”字大旗下,李如松只是策马望着眼前的平壤城,不知道在沉思些什么,特别是他的目光不时扫过平壤城北的牡丹峰。寒风掠过他沉稳的脸容,李如松仍是一动不动。
他身旁密密麻麻的满是黄来福、李如柏、李如梅、吴惟忠、杨元、张世爵、查大受、祖承训等披甲诸将,一时杰俊齐集。
望着身前身后的大军,李如梅豪情满腔,对李如松道:“提督大人,此刻我天兵威压平壤,此城势在必得!”
李如松对几个弟弟管教甚严,平时在军中,都是以军职相称。
听了李如梅的话,各将也都是豪气勃发,纷纷附合。只有黄来福凝视着平壤城头,回忆着历史上平壤之战的细节。
李如松神情不变,只是微微点头,道:“倭人也是劲敌,我等不可掉以轻心。”
诸将都是应是。
而在平壤城头上,小西行长也是神情凝重地对身旁的大村纯忠。远藤又次郎。如藤安等日军将领道:“唐人来者不善,诸君需有必死之志。”
大村纯忠,远藤有次郎,如藤安等人脸sè苍白地点了点头。在七月时,他们轻易地击败祖承训的数千明军,便以为唐人不过如此,此时见了真正地明军jīng锐,才知道以前自己错得厉害。
察看过平壤城地情况后,李如松令大军扎下营盘,然后招集诸将议事。
说实在。黄来福对于攻打坚城,还是有些心理yīn影的,宁夏之战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在宁夏城下。自己的jīng兵对坚城无能为力,徒劳死伤。这次自己的军队,不知又会阵亡多少。
不过和黄来福不同,五寨堡军队从军官到士兵,倒是人人踊跃,一边扎营,一边都在谈论着攻城后。自己可以斩首多少,特别是杨小驴,更是兴奋地搽着手。
应李如松之令,黄来福带着杨小驴,还有几个家丁们。来到李如松的帅帐中。帅帐戒备森严,到处是巡防的士兵们,不时传出刁斗报时的声音。
来到辕门外,杨小驴等人在外相候,黄来福进入帅帐中。宽大的帅帐内,诸将早己是济济一堂,个个身上披着厚重的甲胄,一片铁光之sè。见黄来福进来,各sè人等地眼光都向他投来。
见黄来福进来,李如松对他微微地点了点头。眼光扫过案桌旁的铜刻漏。李如松虽然赏识黄来福。不过他治军极严,在传下命令后。各将若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前来报道,就要受到责罚。好在黄来福准时到了。
诸将到齐,便开始议事,一张巨大的案桌之上,铺着一张平壤城地地图,这是朝鲜国方面提供的。除此之外,还有李如松自制的一张地图,上用红黑两sè绘制,敌我情况一目了然。这张地图,以探马每个时辰回报的情况修正。
根据朝方提供的情报,还有自己探马回报。平壤城易守难攻,东面有大同江,并有大同、长庆二门。南面有芦门、含毯二门。西北面临山,又有普通、七星二门。北面有密台门,不远处还有高耸的牡丹峰,地形险要。
在日军的布置中,约有两万人驻守平壤城,城地四周还修有大批的土堡,形成外围。城北边的牡丹峰上,由于地势险峻,估计驻有日军两千人,与平壤城形成倚角之势,易守难攻。
在介绍过敌我情况后,李如松严肃地道:“依平壤敌情,我军定在初八日攻城,现兵马布置如下!”
他提高声音道:“吴惟忠何在?”
浙江游击吴惟忠稳步上前,抱拳施礼道:“末将在!”
李如松道:“初八日晨,你领南兵三千,立时攻打牡丹峰之地!”
吴惟忠毫不犹豫地大声道:“末将领命!”
各将都是用佩服的眼神看着吴惟忠,包含黄来福在内。只要看过牡丹峰之地,各人就知道,想攻克这里,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地。牡丹峰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日军又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的火枪弓箭,攻战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吴惟忠不愧是戚家军中的老将,戚继光的部下,面对将要到来的恶战,还是面不改sè。
李如松嘉许地看了吴惟忠一眼,又提高声音道:“中军指挥杨元,右军指挥张世爵何在?”
统领中军的蓟镇都督佥事杨元,统领右军的辽东副将张世爵,二人忙上前道:“末将在!”
“你二人各率军一万,攻打城西七星门!”
二人大声道:“末将领命!”
“中军指挥李如柏,参将李芳春何在?”
二人也是上前道:“末将在!”
“你二人共领军一万,攻打城北普通门!”
“末将领命!”
“以上三万人马,为此战我军攻战主力,此外……”
李如松又道:“祖承训,李镒何在!”
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朝鲜国备边使李镒忙出列道:“末将在!”
李如松道:“李镒。你领朝军三千。祖承训。你领兵一千,换上朝鲜军服,藏甲于内,一起攻打南芦门。待攻城之时,祖承训你随李溢部掩杀城下,突然显露我军旗帜,定可杀倭人一个措手不及!”
二人同样领了军令。
最后是神机营参将骆尚志,率南军jīng锐两千,攻打南城含毯门。
此外是黄来福率部陪在李如松身旁,作为各军的预备队。到时李如松还将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至于众将疑惑,为什么此次明军主力只是攻打平壤城的南、西、北三个方向,而不攻打东面呢?
李如松解释道:“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围城必阙!我军主攻平壤城西北南三面。而弛围东面,使其无固守之志。可于城东二门沿江处多设火炮,待倭人败退后渡江时,以炮火击之!”
众将叹服,而这个决定,也是李如松吸取了宁夏之战地教训,事后证明了他这个做法地明智。
李如松指挥若定。气定神闲,一道道军令如流水般分派下去,各将都是大声领命。此时朝鲜国大臣柳成龙也是侍立在旁,听李如松这样布置,他又喜又忧。喜的是李如松指挥周全,光复城池有望,忧地是……
他对李如松道:“李提督,小臣有一言,不知敢讲不敢讲!”
李如松淡淡道:“你说。”
柳成龙施礼道:“天兵霹雳雷霆,倭人定是望风丧胆,只可怜我平壤城内尚多朝鲜臣民,只恐兵火到处,玉石俱焚,小国百姓死伤者众。还望李提督怜惜。”
李如松不耐烦地道:“你事好解决。柳成龙,你可自制一面大旗。用谚文上书: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即可。”
当时朝鲜国士大夫、贵族等人皆以说汉语,写汉字为荣。不过普通的朝鲜国百姓,还是说朝语,并书写世宗创立的谚文,为当时普通朝鲜百姓的文字。
柳成龙大喜,道:“多谢提督大人,小臣代平壤城民众谢过大人了。”
最后李如松厉声道:“攻城之时,各将务必全力以赴,有畏缩不前者,定斩不饶!”
各将都是抱拳轰然响应,帐内一片衣甲之声。众人明白李如松的手段,并不是随便说说而以,如不认真攻城,李如松真会将他们当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在李如松布置的时候,在平壤城内,却是一片的死气沉沉,恐慌的气氛蔓延。
平壤城行辕内,小西行长身上穿着包铁铠甲,上头戴着前立桃形盔,铠甲外面套着红sè地阵羽织,只是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地图。
在他的下首,远藤又次郎和大村纯忠二将同样一左一右跪坐一旁。二人头顶牛角盔甲,一副标准的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打扮。此外还有一些部将武士们环立在旁。
身为第一军团地副将,远藤又次郎年近五十,头发花白,神情yīn鸷。他是日军中有名的使用铁炮高手,在日本内战时期,远藤又次郎奉命去袭杀家亲,只用了一颗铅丸便瓦解了一万五千人的攻势。
而大村纯忠,这人也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另类。与小西行长一样,他也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喜好西洋兰学,成为了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个天主教大名,还力促长崎开港,派遣天正少年遣欧使团等,也是一时之奇。
不过他的相貌让人大跌眼镜,又矮又小,怕身高只有一米五。厚重的甲胄穿在他地身上,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行辕内一片压抑,小西行长默默想着,由于朝鲜国水军的阻截,国内的给养迟迟不到,城内的粮食不多了,很多士卒生病,士兵们地厌战情绪大,加上唐人大军压境,士卒们就更是恐慌。不过自己身为关白大人的亲信,自己第一军团也是入朝大军中jīng锐的jīng锐,虽是种种情况不利,但自己不能放弃。想到这里,小西行长眼中透出了jīng光。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55章 三百门大炮、平壤血战(1)
? 在整个平壤城中,日军总兵力约有一万八千余人,加上五千人的朝鲜新军,合计两万多人。、qb5、com//最后,按小西行长的部署,平壤城的守卫中,日军以重兵扼守城的西北方位。七星门、小西门,普通门等地,均有三千人以上的日军把守,配备大量的火枪弓箭等。
在城的东面,小西行长判断明军不会进攻,所以没布置多少人马。最后是在城南的南芦门、含毯门中,则是有五千人的朝鲜新军把守。余下由小西行长亲自带领,作为各门的预备队。
布置完后,小西行长的自信心又回了来,根据他获得的情报,明军火枪的威力远远小于日军的火枪威力,以一些火铳及弓箭,想要攻打平壤这样的坚城,他们最终只能望城兴叹。当然,这是日军整体忽视了明军的火炮情况下。小西行长相信自己,只要稳守稳打,固守待援,最后胜利必将是属于他的。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日。
清晨,天气还是一样的寒冷,不过平壤城内城外,早己被大战前来临的紧张气氛所笼罩。此时,明军己是整队出营,个个披挂整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城西外之地。
此次援朝的四万余人中,大部都是辽东镇,宣府镇,大同镇的骑兵,依明时军队情况,骑兵都是披甲。各镇骑兵中,不论是士兵还是军官,个个身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身披连环铁甲,每人都是外形威猛。而且他们长年与蒙古人作战,都是各镇jīng选而出,可说都是骁勇之士。
特别是辽东镇的辽东铁骑,更是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骑兵全持火器----三眼铳。三眼铳,以jīng铁打制,有三个铳管,捆焊在一起。射击时可连继发射,二十步内,火力强悍。由于三眼铳铳管短,铳膛大,所以很少有炸膛的危险。在马上连继三lún射击后,对面的敌人。很少有不垮的。
就算敌人还不垮,虽说辽东骑兵人人配有腰刀,但似乎他们很少用。因为他们的三眼铳中都安装有长长木柄,使整铳达两米长。在射击完毕后,他们抡起三眼铳,就可当狼牙bàng使用,谁被他们砸一下,不死也要去半条命。唯一缺点就是三眼铳射程不及步弓远,而且遇到下雨天气。真的只能作纯狼牙bàng使用了。不过辽东骑兵中,也相当一部分人配有弓箭。
黄来福看了后,很有感想。心想自己回去后,也可尝试一下这样做。
此外,惟忠部领的浙兵,一身赤红的鸳鸯战袄,手持狼筅,长枪,鸟铳,藤牌,长牌等各种兵器。站在队列中,也是非常引人注目。还有来自福建地三千藤牌兵,每人左手中套着近两米高的藤牌,这种藤牌是特制材料做成,完全可以挡住任何火铳的射击,只是怕火炮的轰击。他们的右手中拿着长刀,腰间还别着十把阔口投刀,远看过去,他们在密密层层藤牌的遮掩下。就如一座藤牌地城堡。
还有来自山西镇五寨堡的军队,也是牵着马,军将全身披甲,整齐而严肃地排列着,旌旗猎猎,如云般的随风飘扬。显示出一般强烈的肃杀之意。
各sè地传令兵。巡视旗来来往往。不时传着中军提督李如松地各种命令。各阵中充满了紧张之sè。不过除了大战来临前地紧张外。各阵中地明军士兵们。人人脸上还有一种明显地兴奋之意。
因为昨日时提督大人早己传下命令。此战有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五千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自然是让各军将们兴奋不己。人人想着奋勇。虽说提督大人昨日还特别强tiáo。此战只可向前。不可停下来争抢割取倭人地首级。有点美中不足。不过有这些赏银。那也够了。
在中军位置。李如松仔细地打量城头地动静。那上面。满是日军各样迎风招展。绣着各样醒目军徽地军旗。可以看到那边密集如林地竹矛。还有各样手持火铳地日军铁炮手。正如临大敌地看着城下地明军们。
“倭人看来己是准备好了。等会将会有一场恶战吧!”李如松心想。
此时。小西行长正在城西各门督战。果然按他昨晚地布置所料。唐人大军。主攻方向就是这里。这让小西行长心下宽慰。自己一晚地忙活没有白废。
在城头上。小西行长戴着前立桃形盔。身穿厚厚地盔甲。只是凝神地看着城下地唐国大军。他地身旁。站着几个穿着沉重又红红绿绿地豪华铠甲地日军将领。这些华丽地盔甲。罩在他们普遍身高不到一米六地身上。颇有滑稽之感。
除了这些大将外,他们的身后,还有众多的旗本亲随,铁炮众,黑衣母众,赤衣母众等人。除了这些人外,城头上就是密密麻麻戴着圆锥形阵笠的普通日军士兵了。
旗本算是高级武士,每人装备有锋利的武士太刀,不过这些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装备得起铁制铠甲及马匹跟马具的。日本还是太穷,就算是几万石的大名,一般只养得起几百人地杂兵,没有大名会给手下的武士杂兵发放良好的盔甲。
西行长算不错了,身为丰臣秀吉的亲信,他率领的第一军团是侵朝日军中jīng锐的jīng锐,装备最好,高级武士中,大多配有铁甲。普通的武士,还有一些弓组头,铁炮足轻,也配有一些足轻胴(皮革铁质铠甲),或是皮甲和纸胴。至于普通的日军士兵,自然是什么盔甲也没有了。
至于此时日军的编组中,一般以备及队来分。一备为六百二十八人。其中骑兵约有五十人,步兵三百九十人,还有两百三十八名非战斗员。一备又为多少队。每队约为二十五人,其中指挥官1人,骑兵2人,长枪兵8人,弓兵5人,铁炮兵4人,持镰奉行(负担地军役)与小幡持(旗手)5人。
不过他们所谓地骑兵,都是骑马上战场的人,只限于亲卫队母衣众,旗本,还有传令兵及将领等人。真地要上阵打仗的时候,在战场时,除了将领绝对不准下马外,剩余骑兵都要下马作战。事实上,此时日军的骑兵,基本上都是马上步兵。
最后在此时日军中,很少有盾牌手,那是因为日军的弓是出名的软弓,威力不大,没有什么有威胁的远程武器,所以不需要用盾牌来挡箭。此外,由于日人喜欢肉搏,崇尚进攻的思想,也造成日军很少使用盾牌。此时在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中,就没有一个盾牌手。
“进攻吧!”
辰时,天sè己大亮,李如松挥了挥手,立时一场名留青史的恶战开始了。号炮响起,随着中军位置一阵sāo动,明军中一辆辆重型偏厢战车被推了出来。战车中,安放着一门门用多道铁箍配备铁爪,铁绊等固定好炮身的大炮。这些大炮,都是重达数百斤,长达两米,被封为大将军的佛郎机重型火炮,可发射重达七斤重的铅弹。
这样的威力,换成西洋的火炮,算是七磅炮了,不过纵观西人近代史,还没有出现过同时使用一百多门七磅炮的历史,就算在拿破仑的炮兵营中,也不过是有两门榴弹炮和三门六磅重的大炮。一个军团四万人,炮兵纵列也不过才六十门六磅重大炮。他们的野外拉行火炮,也出现得更晚。
很快,明军中一百多辆重型偏厢战车被推了出来,此外,还有两百多辆中型偏厢战车也被陆续推了出来,上装着两百多门重量略轻的灭虏炮。
偏厢战车车lún前高后低,大炮可在战车上直接发射,炮手们列阵完毕后,看到中军位置下令开火的旗号后,就赶忙装弹。明军中的佛郎机火炮,与后世的火炮有所不同,都是配用后装子铳。子铳战前先装好铅弹,铁砂,石块,火药等物。打完一炮后,就换上另一个子铳。这样快速装填,速度堪比后世的榴弹炮。
一般而言,明军的佛郎机火炮中,都配有四到五个子铳,这样就可以一直保持大炮轰击的火力。被几百门这样的大炮轰击,可说是一场悲剧。当然,有利有弊,佛郎机火炮后膛配发子铳。加快了发射速度,却牺牲了距离,一般的重型佛郎机火炮只可打出一里远,轻中型佛郎机火炮就打得更近了。
1...9293949596...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