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权色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而徐君然跟常先原本的圈子是互相没有联系的,通过刘紫云和谢美娟的关系,让两个人产生了交集。而随之而来有了张仲坚这个桥梁,就让两个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当中更加的亲近了起来。毕竟张仲坚如今不是退休,而是上调到了中组部。
圈子一说,在百姓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但在政治系统中,却是一个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在政治词汇中,与圈子相近的表述还有很多:宗派、帮派、山头、派系、党羽、势力、班子、集团等等。简言之,一个官员置身于这个系统中,或主动自觉加入一个圈子,或无意识地卷入一个派系,或纯粹是被别人当作是某某人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归类和贴标签。一个圈子就是一股政治势力,要想完全置身事外,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边缘化:上边没有人照顾你,下边也没有人追随你。孤家寡人一个,既成不了气候,也就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朝中有人好做官”——被人推荐赏识和提拔了,你就应该站在这个人的队伍中,如果左右摇摆,不但会被这个圈子抛弃,也很容易被别的团体所不齿。也就很难混下去了。
常先跟徐君然不同,他既然跟张仲坚是党校同学,关系又很好,那就表明,他是陈星睿那边的人,最起码也是靠近改革派这一边的。对于徐君然来说。有了这个认知,他和常先就算是同一个圈子的人了。
最关键的是,陈星睿如果提拔了常先,常先就肯定不会选择投靠他人。原因很简单,有个中组部副部长的大靠山不用,去投靠别的副省级或者省级干部,除非是疯子才会那么做。
“既然都不是外人。那就更好了。”
刘紫云见状笑着说道,拉着谢美娟坐了下来,徐君然和常先也纷纷落座。
因为是四个人的饭局,并没有要很多东西,只是点了几样家常小菜,连酒也只是要了一瓶白酒而已。
徐君然端起酒杯,对常先夫妇客气的说道:“这次,麻烦两位了。”
常先呵呵一笑:“瞧你说的。你是陈部长的晚辈,这个事情张仲坚跟我说过。这儿没有外人,我老常也就实话实说了,我能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多亏了陈部长的帮衬。咱们是自己人,谈不上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以后常来常往才对。”
人际交往是一门大学问。其核心问题是:第一,交什么人?第二,怎么个交法?
关于第一个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要交大人物。可是。大人物很多,到底谁更有前途和希望,需要一个判断。而且,同时有多个大人物都有前途时,结交哪一个?这就要分析哪一个可能接纳自己,在哪一个圈子中混有自己更好的位置等因素,不可贸然行事。如果四处碰壁,那么名声就很糟糕了,形成恶循环。
第二个问题也很有学问,交际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尺度。钻营门路,结交高人,笼络人心,是政治人物的基本功课。中国古代有不少官员以“能”著称,所谓的能臣、能吏,除了通具体业务外,就是人情世故上的明练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尤其对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来说,具体业务能力只是敲门砖,关系网经营得如何才是升官发财的关键。上边没有人赏识,下边没有人追捧是不行的。
华夏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贵人”一说。所谓的贵人,就是那些位高权重,在关键时候能够关照自己的人。而贵人不是毫无由来地就能关照自己的,要靠自己平时大量的“工作”:要让贵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这样,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有可能轮到自己。机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那么准备工作要做到什么地方呢?光埋头做业务是不行的,否则,当机会来临时,贵人头脑里的备用干部名单中本没有你,怎么会推荐你呢?说到底,官场就是关系场,就是一个个圈子网。从低到高,一个个圈子混上去,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以及重要关头贵人的关照。

有天分的政客对人际关系是非常敏感的,他知道哪些人是将对自己的前途发生重大影响的贵人,他知道如何去靠近和赢得贵人的好感,他也知道如何在一个新的圈子中立足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能量。

常先笑了笑:“这次到省里来,是为了招商博览会吧?”
看到常先对于自己的情况很熟悉,徐君然也就不再隐瞒,点点头笑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老哥你啊。”
“老常,这次徐县长可是专门来请你帮忙的。你可别给我丢人啊。”刘紫云在一旁笑着说道。
“怎么,展位不合适?”常先笑了笑问道。他很清楚,这种事徐君然既然求到自己这里来了,肯定是有关于招商博览会的展位的。
徐君然点点头,却没有说话,有些事情不需要说的那么清楚。
常先眉头皱了皱:“你们的展位在哪里?”
徐君然把位置一说,最后笑道:“来的太晚了。”
没想到常先笑了一下,却意味深长的问道:“说吧,你得罪谁了?那种展位一般本不会安排出来。分明就是有人要整你。”
他也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怎么看不出来这里面的猫腻呢,虽然徐君然没有明说,可既然他求到自己这里来了,分明就是丹江市那边有人故意为难他,不然也不可能安排那么一个偏僻的展位给仁川县。说是来的晚,可常先分明看的出来。徐君然语气里的那一抹不屑。
徐君然点点头,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负责这次招商会的副市长,跟我以前有点过节。”
常先哈哈大笑起来:“有意思,敢给你使绊子,这人的胆子不小啊。”
他说的这是实话。徐君然的关系有多深,常先很清楚,能让张仲坚那个从前的省长秘书,如今的中组部副部长秘书都刻意结交的人,又岂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这样的人要么背景深厚,要么就是有很大的本事。
但是不管哪一样,常先都知道。一个副厅级想要对付徐君然,无疑是自取其辱。
更何况,想到自己前几天接到的那个电话,常先的心里面就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这徐君然背后,可真是有贵人呐。
“展位的事情你不用心,早给你留了。”常先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老常,你这是……”
刘紫云诧异的看着丈夫。不明白丈夫怎么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谢美娟更是莫名其妙,她可是今天才联系的刘紫云,怎么常先还事先给徐君然留了展位呢?
徐君然同样的一头雾水,他今天可是第一次跟常先见面,要说常先事先知道自己会求到他的头上,专门给自己留了一个好一点的展位,这个事情怎么说都透着一丝古怪之极的味道。
常先呵呵一笑:“前几天。省长办公室那边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给你们仁川县留个好一点的展位。我一打听才知道你们仁川县在丹江市上报给省里面的名单当中,竟然没有展位,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所以就把那个位置留下来了。”
他说的是实话,之前接到省长办公室电话的时候,常先是很意外的,虽说不知道这仁川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让省长亲自打电话过来,但既然是省长的指示,他肯定是要贯彻的,所以今天徐君然提出这个事情,常先更加的佩服他,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人家能够让省长大人亲自出面帮忙,这个关系可不是一般的深啊。
徐君然也是楞了一下,没想到这个事情竟然还惊动了方中原,心里面不由得闪过一抹暖流来。
想到这里,他对常先笑道:“谢谢常老哥了。”
常先摆摆手:“哪里,哪里。”
谢美娟却是笑了起来:“这下子,谭欣那女人可要气坏了。”
刘紫云微微一笑道:“我说小徐,你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过于低调了。偶尔展现一下你的实力,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有些人呐,就是喜欢捡软柿子捏,你要是不给他来几下,人家还以为你好欺负呢。”
说着她秀眉一挑道:“老常既然给你们仁川县留了展位,那我就放心了。回头姐姐一定充分调动所有的资源帮你造势,无论如何也要帮你把那个什么劳动力输出和土地承包的事情炒热。”
“劳动力输出?”常先微微一怔,有些诧异的看着徐君然和妻子。
看到常先不解的样子,徐君然笑了笑说道:“是这样的,我们仁川县地广人稀,劳动力闲置在家的也不少。每年除了农忙时间,农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家里面,我觉得这样不好,限制了县里面的经济发展。所以琢磨了一个办法,具体是这样的……”
说着,他把自己的想法给常先介绍了一遍,最后笑道:“希望用这样的办法,能帮助我们县发展起来。”
听完徐君然的讲述,常先点点头道:“不错,你们的这种办法很有实践意义,只要明确了责、权、利等问题,规范土地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在这一前提之下实施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联营、股田制、土地经营权有限期出租、协定流转等方式,相信对很多的商家都是有着很强吸引力的,现在有钱的人不少,但寻找一个项目却非常的困难。你们这种方式为那些闲置的资金找到了一条出路。”
顿了顿,他继续笑道:“而且你那个劳动力输出的想法也很有意思。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却忽略了人才是生产力的本,如果真的像你说的一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那对于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说到这里,常先又问道:“仁川县还有些什么样的资源,我负责对外贸易这块工作,认识的大老板较多,可以帮你促成几个项目。”(未完待续。。。)
.全部章节





权色风流 第六百六十九章 赴宴
. .
徐君然面对着常先直接说道:“仁川县这个地方,之前之所以一直经济上不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利。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走过那么破的公路。现在路修通了,从县城到市区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公路也即将修通,这样一来,仁川县就成了两个城市当中的中转站。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笑了笑,徐君然继续道:“我们有充足的资源,有丰富的土地,还有一些比较特色的特产,有了这些东西,完全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来。”
常先点点头,随即问道:“对了,你们县有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啊,这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徐君然想了想,点头说:“有,我请人勘察过,煤炭、铁矿资源都有,据说还有个小型金矿。”
常先笑了起来:“好,好,有金矿好,不管大小,都能吸引一大批人来。”
他说的这是实话,一个地区想要吸引投资商过去把钱投给你,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特色来,矿产资源,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东西。最起码在如今的华夏来说,这是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诱饵。
最后,常先笑着说道:“既然有这些条件,那回头我介绍你认识一些人,都是比较有实力的老板,你看看能不能吸引他们到仁川县投资。”
徐君然高兴的点点头,这对于仁川县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
跟几个人告别之后,徐君然坐在车里对王晓龙吩咐道:“先送谢处长回家吧。”
谢美娟一愣,有些诧异的看着徐君然:“你不回去?”
她的想法,原本自己今天可以和徐君然好好聊聊呢。对于她和徐君然的关系,王晓龙从前在富乐县的时候就是清楚的,自然也没什么意见。他只是觉得徐君然跟好多女人的关系都太好了一些罢了。
徐君然苦笑了一下道:“你没听刚刚常厅长说么,这次他会给我们县留下一个展位。是省政府那边打了招呼,我得去看看方叔叔啊。”
谢美娟随即就明白过来,点点头道:“你去吧,我先回家。”
她不是那种不懂事的女人,身在官场到了这个地步,又是在省城的机关里面,谢美娟很清楚徐君然去方家的目的和原因。毕竟这次看似常先是因为张仲坚和自己的关系出面帮徐君然,可实际上,人家冲的还是省长大人的面子。徐君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打算在第一时间里去方中原家里道谢。
并不是赶时间,而是表达一种态度。
在官场里面混,有时候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你没有态度,别人怎么可能对你的想法了解呢。
找了一个电话亭,徐君然拨通了方中原的传呼机号码。
没错,就是传呼机。
这种东西八十年代开始兴起,有赖于先知先觉的优势,徐君然让林雨晴成为最早涉足这个行业的人,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方杰作为这门生意在北方的作者。也捞了不少好处。顺便,方大少也给自家老爸配了一台这东西。
不一会儿,徐君然就接到了方中原的电话:“我正在外面,要是有时间,你也过来吧。”
徐君然笑了笑:“方叔叔,方便么?”
他知道,能够在这个时间跟方中原一起吃饭的人,肯定都是身份不简单的存在。自己贸然过去的话,实在是有些不太合适。
方中原笑了一下,说道:“没关系,都不是外人,你直接过来吧。”
说着,他把地址告诉了徐君然。
回到包厢里面,方中原对丹江市委书记段世杰和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李德明笑道:“我叫徐君然同志过来一起吃饭。”
他们两个人由于工作的关系。逐渐的就靠了方中原,李德明了解的非常清楚,方中原很有后台,现在方中原已升成了省长。成为了省政府的一把手,靠上了方中原,自己也算是有了靠山了。刚刚看方中原说话时那种随意的语气,李德明还以为方中原在跟一个关系极好的朋友说话,没想到方中原竟然说是仁川县的徐君然,搞得他差点掉了筷子。
一同吃饭的丹江市委书记段世杰,听到方中原用很随意的语气跟徐君然说话,也感到十分的震惊,没想到自己下面的县里面还真是藏龙卧虎!以前只知道徐君然跟前任省长陈星睿有些关系,没想到的是他的关系竟然还包括方中原!
李德明和段世杰靠近方中原的时间不长,还是第一次见到方省长这么随和的态度,没想到竟然是跟徐君然,这让他们忽然间觉得,应该重新的认识一下徐君然的能量了。
为官行政者,要组建自己的圈子,最忌讳的是贪恋和刻薄寡恩:好处和利益都归于自己,过失和责任推委给下属,而且对下属严苛,少有笼络。具体的行政事务千头万绪,再好的政策也必须要有得力的人手给你去实施,所以,没有一支明能干忠心耿耿的队伍,自己在政治上也难有好的前途。
“谁是谁的人”是一个许多人常用的话,在机关呆过、在企业干过、在官场混过的人,多会用这句话。一个人一旦成了谁的人,他就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主意识了。古人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个人一旦成了谁的人,他必定战战兢兢,死心塌地地效忠于此人。因为他要从主人那里讨衣食、讨名誉、讨权力。
像段世杰和李德明,如今他们恰恰就是方中原这个圈子里的人,现在在他们看来,徐君然也是自己这个圈子里面的人。
所谓官场当中的圈子,就圈子的组建和形成的目的而言,可以分出一定的层次来,一种是志同道合,为了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团结到一起的“君子”。在古代,这类人物基本上是一些理想色彩比较浓厚的读书人。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学而优则仕,想为君主分忧,想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在这个层面上有一个特殊的圈子:清议派或者称为清流。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级政府官员,是一个从读书人到行政人才的转变。有的人综合素质本来就高,经过简单的实习即可胜任,尔后边干边学。但也有许多书生意气很浓。纸上谈兵是高手,而一旦实际任事,就眼高手低了。再加上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有的言官制度,即专门有一批御史、言官之类的监督官员,可以风闻上奏,没有事实据也可以批评官员。向皇帝告状。在华夏政治史上,这样的政治评论家是屡见不鲜的,他们往往会左右社情舆论,对政坛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好的也有坏的。总体来说,这个“清流”圈子基本上可以归入第一个层面。但因为他们只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即使他们掌握了权力,往往也难有实际建树。
当然。段世杰和李德明不属于这样的人,他们属于另外一种。
确切的说,段世杰和李德明所在的这个圈子,是大多数官场圈子的常态,这个圈子可以简单定义为利益集团。这部分的人物相对志同道合的人来说,境界要低一些。因为他们的才干和抱负要小些,地位也低些,在圈子中也多属于二流人物。但他们人数众多,是政治系统中承上启下的部分。他们所结成的圈子是一个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集团。
公正的说,这些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无大志自甘平庸的。初出道时,他们也同样有理想有追求,是想干事业的。但理想往往在现实面前被击碎,几番碰壁和挫折之后,他们无力改变现状。畏难而退,变得事故和圆滑起来。宦海沉浮,拌君如拌虎,他们开始明哲保身。而且经过多年的为官生涯,他们已经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想要保住这一切,他们不免要媚上欺下,左右逢源、见风使舵。在这个层面上,他们也非大奸大恶,没有什么为非作歹、祸国殃民的恶迹。他们只是官僚系统中的普通人。有较多私心和较少牺牲神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多数。本来,世界上就难说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任何人身上都有“好的成分”和“坏的成分”,大英雄和大奸臣都是少数,中间的大多数是一个系统的稳定成分。
在政治生态系统中,这部分人群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所以,虽然他们不是耀眼的明星,但往往是政治力量的基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中的恩怨情仇、门户帮派也是一种圈子。圈子会形成一张潜在的大网,把你裹在其中,把你的命运同很多人联系在一起。
所以当徐君然进门的时候看到段世杰和李德明两个人,就明白,这两个人应该已经成了自己一个圈子的人。
“段书记,李书记。”
徐君然先是客客气气的跟段世杰两个人打了一声招呼,这才转身跟方中原打起了招呼:“方叔叔。”
这是他跟方中原的约定,不是在办公室里面,就不要称呼职务,叫叔叔。
听到这个称呼,段世杰和李德明对视了一眼,心里面对于徐君然和方中原的关系又增加了一个档次,毕竟叫叔叔那分明就是说两个人的关系很不错,没有把方中原看做外人。
“你来了,小杰昨天刚走,还说要等你来一起吃饭呢。”方中原笑了笑说道。
徐君然点点头:“昨天给我打电话来着,他说要去京城谈生意。”
两个人自顾自的说着家常,却让段世杰和李德明惊讶不已,他们听的出来,徐君然跟方中原一家子都很熟,那一点都不见外的语气和态度表明,这两个人的关系绝对是非常的亲密。
“这次是来参加招商会的?”方中原笑着问道,对这个事情他自然是知情的,现在当着段世杰等人的面说出,自有他的想法。
“嗯,今天刚到,约了几个朋友请人帮忙。”徐君然如实回答道。
“都约了些什么人?”方中原就象关心自己的子侄一样,同样也没有避开段世杰和李德明,搞得两人对方中原很是感激。这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了,不然不可能不背着自己说这种事情。
徐君然也没有隐瞒,就把谢美娟帮忙寻找刘紫云等人帮忙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笑道:“我跟谢处长是老同事,这次到省城也没什么人可找的,就请她帮忙了。”
听了徐君然的话,方中原点点头:“不错。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宣传一下,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路来嘛。”
一旁的段世杰和李德明听的都有些头晕了,没想到这个徐君然这么有办法,一个招商博览会的宣传,竟然想到用这么多的方式来为仁川县做宣传。按照他的这个说法,别说仁川县还是有一点优势的,哪怕没有任何优势,这么铺天盖地的宣传一下,说不定就能够吸引不少投资商的目光和注意力,哪怕到时候有一两家大型企业去投资,对于仁川县来说。都是成功的啊。
“老段、小李,你们是丹江市的领导,对于仁川县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支持才对,改革开放是国家正在全面开展的事情,我们要解放思想,运用实事求是的神去做这个事情,如果走错了改过来就行了,做任何的事情难免犯错。只要是为了公心而做就出不了问题,仁川县先走了一步,这是机遇,同样也是风险,如果做好了,对你们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方中原语重心长的对两位市领导说道。话语中已说明了,这事跟政绩很有关系。支持的话,成功了就有大量的机会,就算错了也没什么,毕竟国家也需要试点。
他说的是实话。徐君然在仁川县搞的这个劳动力输出和土地承包政策,乍一看是有些冒险,可真要是做成了的话,却真的是一笔天大的政绩,足以让仁川县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省长,我回去以后一定全力支持这项工作。”段世杰首先表态了。
李德明也点头说道:“仁川县政府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我准备建议市委考虑在仁川县全县推广土地承包和劳动力输出。”
方中原摇了摇头道:“先用一个镇试点就很不错,你们不必事事都冲在前面,在后面帮助就行了,我也想看看这个新的改革方式会走成什么样子。”
说着,他转头看向徐君然,认真的说道:“君然,段书记和李书记都是很有经验的领导,工作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要多向他们请教。”
1...262263264265266...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