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如今,整个河西上下都知道了,只要能选入鹰扬旅,每天都能到米面肉食。
而精米白面与酒肉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于是,尽管鹰扬旅迄今未经一战,但整个河西上下皆知,鹰扬旅就是天下第一!
每一个有志于立功授勋之人,都在削尖了脑袋,想要挤入鹰扬旅,得一席之位。
于是,鹰扬旅的兵源越来越好,训练越来越好,士气越来越高。
就这样滚雪球,滚到了现在。
“如今,匈奴无义无信,既残且暴,于大宛之中,广造杀业,又弃诺毁信,悍然袭击受天子所庇护之乌孙昆莫,于是解忧公主千里来求,告于太孙殿下,殿下震怒……”张越拔出自己的佩剑,大声问着他的部将们:“如此无义无信,残暴无道之辈,君等能容否”
答案自是,震天动地的齐声咆哮:“不能!”
自有意插手大宛战争后,张越就已经发动了他在鹰扬旅之中安排的宣传机器,从校尉、军司马、军候,直到底层的伍长,所有的鹰扬旅的军官,每天都在不间断的洗脑着士兵们。
宣扬着匈奴在大宛的暴行,回忆着数十年前,匈奴人肆虐汉家时的作为。
新仇旧恨,萦绕于将士们心中。
而汉家作为与政策,也随之被潜移默化,教进了鹰扬旅上下心中。
夷狄无道,匈奴残虐,率兽食人,数十百万之民众,陷于水火之中,生民有倒悬之危。
更重要的是若匈奴得逞,其实力必定大增,届时,虏贼可能重新骚扰汉塞,使百姓受刀兵之灾,让家乡桑梓有难寝之危。
由之,正义的力量,充盈全军上下,哪怕是一个小兵,现在也知道了,自己是去打匈奴,打匈奴的目的,既是为了救人,也是为了防止匈奴复苏,重新危害大汉!
当然,此外,还有大量的军功与丰厚的赏赐。
于是,每一个人都是战意高涨,斗志昂扬。
张越见此情况,举起手中的剑,高声下令:“出师!诛虏!平乱!兴太平!”
延和三年冬十月初九,汉鹰杨将军张毅以匈奴不遵王令,擅杀平民,无故袭乌孙的名义,自龟兹发缴文,于是,龟兹王高智、渠犁王赵忠,闻而响应,各引兵相随。
于是,西域震动,天下震惊!
………………………………
此时,数千里之外的贵山城中,抵抗已经渐渐停歇了下来。
李陵带着他的亲卫,步入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雄城。
他看着燃烧的屋舍与倒塌的墙面,良久终于开口道:“传我的命令,不许伤害俘虏,不得肆意杀戮,不许抢劫、强女干,命坚昆万骑为监军,凡发现有不遵令者,杀无赦!”
“您的意志!”王远立刻领命而去,而左右贵族们也无人反对。
数名巍颤颤的站在李陵身侧的男子,连忙上前,跪下来亲吻着李陵身边的土地,磕着头谢道:“多谢主人,多谢主人!”
这些人皆是大宛人。
准确的说,他们乃是这座城市曾经的顶层人物之一。
李陵攻陷贵山城,不是强攻下来的。
在事实上,贵山城之坚固险要,远远超出李陵的预计。
砲车轰击了大半个月,也不过轰塌了几座箭楼罢了,城墙整体不过多了许多坑坑洼洼。
但大体却没有损伤。
倘若要强攻,没有一两个月的血战,付出莫大代价,匈奴骑兵根本打不进这铜墙铁壁一般的坚城。
之所以能这么快攻陷此城,靠的还是劝降。
在十余天前,击破乌孙人后,李陵没有多追,便率军赶回。
然后他命人在贵山城下,陈列数千具乌孙、康居士兵的尸体,并将其首级,以砲车抛射入城,随首级一起被抛入城中的还有李陵命被俘的大宛贵族所写的劝降信。
信中自是明言,援军已经被消灭,守军已经没有坚守的必要了。
同时,李陵也改换说辞,不再坚持投降还是不投降,统统都得死的强硬,反而放下手段,做出种种许诺。
承诺只要放弃抵抗,匈奴军队入城后,便不会屠城。
更承诺准许城中贵族保留他们的财产、奴隶。
同时还允诺,战后依旧保留大宛王国的体制,只是国王将由他匈奴摄政王来兼任。
看到这些条件,特别是李陵提出他自己亲自担任大宛国王的条件。
许多贵族立刻就动心了,贵山守军的抵抗意志也迅速下降。
于是,经过一番斗争,在李陵下达的最后期限之前,大部分大宛贵族,选择了投降,就像十几年前,他们的前辈们一样,打开城门,放下武器,跪在征服者面前,祈求对方大发慈悲。
李陵当然大发慈悲了。
入城后,立刻就开始整顿秩序,制止各种抢劫、强女干、加害行为。
只是,派了士兵,将大宛的王宫、府库以及商铺、豪宅的金库、地窖挖开,将其中的财富挖出来。
虽然,这违背了承诺,但无伤大雅。
大宛人也早有觉悟了不是所有征服者,都会和汉朝那样,信守承诺,秋毫无犯的。
事实上,匈奴人只要钱不要命,已经让他们感恩戴德了。
“伟大的主人……”一个大宛贵族趴在李陵脚边,谄媚着说道:“如今,您已经入城,还请您速速前往王宫,登基即位,为大宛王,所有爱奥尼亚人的保护者……”
这位贵族,乃是这贵山城曾经的城主,血统高贵,其祖上与那位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有着血缘关系,在过去,他连大宛王的面子也不肯给,最爱拿着鼻孔看人,但现在,他却和一条狗一样,在李陵脚边摇尾乞怜,拼尽所有的讨好、献媚。
但他还算矜持。
另一个贵族,直接就抱着李陵的大腿,歌颂着:“哦,伟大的主宰,至尊的征服者,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万王之王啊,您就是我的太阳神,不朽的阿波罗……我的祖先是奥勒提斯的安条克,曾经有幸服侍过您,现在,我竟然可以接替祖先的职责,再次服侍您……卑微的奴才,万分荣幸……”
此人的来历,自也是不凡。
他的祖先,直接可以追溯到腓力二世时期的宫廷大将安条克,安条克有一个儿子,后来建立了塞琉古帝国,其称为塞琉古一世或者安条克一世,这位大帝同样是一个征服者,在希腊史书中以太阳神之子自居,他自称自己的母亲与太阳神阿波罗,从而生下自己,证据就是他有一个船锚的胎记这是阿波罗留给他的信物,于是,塞琉古帝国王室以船锚为家徽。
而此人的祖先则是塞琉古一世的兄弟,这是有族谱证据的!
于是,他的家族,亦是大宛王国的选王之一,拥有成为国王的资格。
但现在,这位曾经的王室成员,就像哈巴狗一样,在李陵脚下撒娇乞讨,妄图得到主人的喜爱。
但李陵既不知道这些人的家族曾经的光辉,也不想知道。
所以,这些贵族的献媚,大半喂了狗。
好在,他还需要这些人,也需要他们协助,帮助李陵将这个国家运转起来,特别是贵山城中的知识、工匠、技术、人口,都需要这些人帮助整理、协作、利用。
以尽快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力与财富,从而帮助李陵抵抗即将到来的海啸李陵很清楚,乌孙人就像狗,被打疼了以后,一定会去叫主人下场。
而乌孙的解忧公主,是他们的王牌。
一旦解忧公主前往汉朝,那么,汉军以及那位鹰杨将军必然出塞!
李陵知道,以现在的西域匈奴的力量,根本不是汉朝的对手,更遑论那位鹰杨将军亲自出马!
所以,打败汉军,那是白日做梦,完全不切实际,哪怕是做梦,击败汉军都不在李陵的选项里。
因为,他连念头都不敢起起了就会有贪欲,然后就会被贪欲驱使,最终葬送一切。
所以,李陵的想法很简单在战场上挡住汉军,然后马上跪舔。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甚至,必要时刻,连已经占领的大宛国土也可以拱手相让。
只要汉朝能准许他将所得的人口、财富、技术保存就可以了,哪怕只有一小半,也已经心满意足!
因这大宛数百年积蓄的财富、人口、技术,已足够他与他的西匈奴饱餐一顿。
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在正面战场,不要被汉军打的太惨,别连抵抗之力都没有。
若是那样的话,汉朝还会与他谈判吗会给他一个跪舔的机会吗
不可能!
既然轻易伸手就可以拿到想要的所有东西,为什么要和人谈判呢
当年的霍骠骑,何曾与匈奴人谈判过
想着这些事情,李陵就一边虚情假意的安抚这些投降的大宛贵族,一边在心里计算起来。
现在已经是十月了,换而言之,西域的风雪,可能很快到来。
最多一个月,西域地区就会下雪,然后暴风雪随之出现。
也就是说,他和他的部队,只要拖住一个月,等待风雪降临,汉军自退。
然后,他就有机会通过外交渠道,来说服汉朝,让汉人默认他的存在,至少默认他在大宛的所得。
“我是有用的……”李陵握着拳头:“汉朝需要我,那位鹰杨将军更需要我!”
在私渠比鞮海,李陵想了整整数月,让他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其中就包括了,他和他的西匈奴,在汉朝那位鹰杨将军及汉朝高层眼中的地位。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李陵清楚,事实就是,他与西匈奴是棋子,也是磨刀石。
汉朝高层,用他与西匈奴为子,加剧匈奴内耗,同时又用他们为磨刀石,来磨砺、逼迫、影响、恐吓西域诸国。
他与西匈奴,在汉朝的战略中,十之属于为王前驱者。
明白了这一点,李陵就抓住了生机。
果断发动大宛战争,就是他抓住这一线生机的决断。
事实证明,果然是这样!
汉朝坐视了他的西匈奴进攻大宛,除了在郁成城插手了一下后就没有别的了。
迄今为止,汉朝大军,连一个兵都没有越过计示水就是明证。
既然如此,李陵就知道,只要那位鹰杨将军依然需要自己和自己的西匈奴来做他想要的事情。
那么,他便不会赶尽杀绝,一定会留有余地。
而这就是他的机会!
在夹缝中求生,在绝境里寻找生机。
就像大宛战争这样,虽然是为汉之棋子、利刃,但他与他的西匈奴同样收获满满!
只要能消化这胜利成果,明年就可以回师漠北,与那几位单于再次争锋!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节 李陵的野望(1)
延和二年秋九月十六。
尉黎国都渠犁城中的气氛,变得无比压抑、窒息。
“汉人已经夺下了星星峡,我们的牲畜与积蓄都没了……”先贤惮有气无力的瘫坐在座位上,神色沮丧而绝望。
没有了牲畜,尉黎的这两三万大军,马上就要面临缺衣少食的尴尬局面。
目前,大军之中储存的存粮,只够他们最多半月之需了。
换而言之,现在在尉黎的匈奴军队,已经到了必须撤退的时候。
因为,很快,大雪就会降临。
迟则一个月,快的话,可能明天就会下雪。
下雪对匈奴人来说,不算什么。
他们在漠北的时候,经历过比西域的暴风雪还要惨烈、强大的自然灾害。
有些时候,大雪会持续好几天,甚至半个月。
天气在这段时间中,将持续下降。
常常一场雪灾过后,匈奴人回头,就会发现,有无数部族消失在积雪之中。
他们和他们的牲畜的尸体,会在春天被发现。
但即使是这样,也依然有大部分人活了下来。
耐寒是匈奴人的天赋!
然而,耐寒归耐寒,若没有足够的食物,就算是虎豹也会在暴风雪里冻死、饿死!
“屠奢……”一个贵族起身道“我们和汉人拼了吧!趁着现在我们还能作战,全部出动,去将那支汉骑消灭!”
“三万打八千,平均差不多四个人对付一个,汉朝人再强,也得死!”
其他人纷纷附议,道“正该如此,而且,只要消灭这些汉人,那么我们失去的牲畜也可以夺回来!”
先贤惮听着,颇为意动。
现在的情况是,汉军突袭己方的骑兵,与其主力之间,相隔距离超过三百多里。
若是可以堵住他们,集中优势兵力,确实有机会吃掉后者。
先贤惮听着,却是摇头道“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八千汉军精锐骑兵……没有八万以上的主力,怎么吃的下”
“浚稽山之战,为了包围不过五千汉军步兵,且鞮侯单于集中了八万主力,连王庭精锐也派了上去,都差点没有吃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