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道门宗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三曜道长

    碑亭前放着一对新造的玉马和铜特,相传是文昌帝君的座骑。

    山门上“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的对联常见于相声评书中,还有民间关于“机灵鬼,透亮碑,小金豆子不吃亏。”的俗谚亦源于此。

    一路便到了后殿,几个徒弟见状兴奋不已,就好似乡里娃进了城里一样,到处看啊转啊,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颖,充满了好奇。

    交接手续省去不表。

    前三天,洒扫庭除,整理内务。几位小徒虽然忙个不停,但是却发自内心的高兴,因此干起活来都格外的卖力气。

    这一日下午,眼看将近黄昏时分。突然被山娴一声“啊”的尖叫,惹得庙内众人急忙前去查看。

    山恒离得最近,也最先赶到。急忙问道:“师妹,什么情况”

    山娴一张脸已经是被吓得惨白,用手指着一间尘封已久的门说:“那后面,那后面”

    说完这两句,便已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想这山娴也是跟随我一起闯荡过江湖,按说什么场面都应该泰然处之才是。居然被吓成这样,想必定然是非常之物。

    山恒此时如临大敌般轻轻走到门前,随之用力一踹,门被踹开的一瞬间,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第六十七章 佛道辩论
    只见门后,从中间向两边一字排开一条长长的几案

    几案上端坐着十二个早已干枯发黑的尸体

    山恒一见,自是不敢怠慢,于是急忙来报

    待得到达门口时,众人早已将此处围了个水泄不通

    山恒喝开众人,于门中间让出一条路来走进去看时,十二尊遗体端坐于几上,双手持的皆是金光手印,身上的青袍虽仍旧完好,细看时却能看出早已风化,只需轻轻一碰,便会顷刻间化为一堆碎末

    绕至其身后看时,却见每个人的背后,各贴有一道”拘魂符”!

    此符乃是道门中极少用之符,因其威力巨大,可以将人的魂魄拘存封印,永世不得超生,是以道门中极少有人使用此符,除非对付一些穷凶极恶的厉鬼,方才用之

    眼见得此间十二人,依衣着判断,则应该是我道门中人从风化的程度来看,则时间必定也已有了几百年之久

    何以竟对同道中人用如此狠厉之符,实在是令人费解

    左右察看了几番之后,竟无一丝线索,于是吩咐众人各自散去,仍将此门封存,任何人不得多嘴打听和进入此门,否则门规处置

    众人领命散去了

    我回到书房内,开始四处翻阅以往留下的古籍记录,希望能找到关地这十二尊干尸的记载然而翻阅了许多本后,仍旧是一无所获

    晚上给师父打电话,向他汇报了此事

    师父说道:”此事为师也并不知晓只是有传说当年的佛道辩论,当年以全真张志敬道长为首领,其中亦有正一的前辈参与

    然后最终却惨败于佛教的高僧当年的参与辩论的正一道士便突然间消失不见

    然而年深日久,此事毕竟是我道门中的耻辱,是以几百年来都极少提起

    不知此十二位前辈,是否与此事有关”

    说到佛道辩论,就要远溯至元朝时期了。

    1220年,道教全真派丘处机远赴西域昆都斯(今阿富汗)觐见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

    由于道教与成吉思汗的这种特殊亲密关系,道教在前期蒙古帝国中的势力一直很大。这状况自然引起了佛门弟子的不满。

    1254年,蒙哥汗让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场宗教辩论会。佛教乘机与教、基督教徒联合在一起对道教进行批驳。

    这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全真道教有贬低倾向性的辩论会,意在打压道教的优势地位。

    全真道迫于当时的压力,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

    辩论会后,道教不得不在寺观、财产、经文等方面,对佛教做出一些让步。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

    1258年春天,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认真地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佛道大辩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宗教辩论会;对各教派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对促成至唐宋以来开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实,在蒙古人的统一大业中,最应该需要全真道“三教合一”这样的理论。可是,以蒙哥汗为首的当时的蒙古统治阶层,没有认识到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

    这次辩论道教已无退路,更严重的是在蒙古集团中有点地位的全真派掌门人李志常已经去世。无奈之下,全真道剩余的精英尽出掌门人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会。

    然而,佛教方面的阵容则更为强大!以那摩国师为首,另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300余人参加辩论会。

    尤其是当时年仅23岁的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两人更是百年难得一出的奇才,就是与全真道祖师王重阳、长春真人丘处机相比也高下难分。

    辩论会上,忽必烈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200余人被聘为裁判及公证人。

    规定双方各有17人参加辩论,如果道教胜利,17名佛教徒要蓄发为道;相反,如果佛教胜利,17名道士则要剃发为僧。

    辩论会上,辩题的焦点是《老君八十一化图》和《老子化胡经》。

    双方辩论从理论入手。年仅23岁八思巴大放异彩,在辩论中步步紧逼,道教方面逐渐不支。

    据史书记载,道士们当时或“无答”、或“不曾闻得”、或“不敢持论”。被逼无奈,只有不停地引经据典。

    忙中出错,最后居然引证到了儒家经典之作——《史记》上!

    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

    八思巴问“汝《史记》有化胡之说否”

    “没有。”

    八思巴又问“你们那位李耳先生所写的经书是叫什么”

    “《道德经》。”

    “除了《道德经》之外,李耳先生还写了什么别的经书没有呢”

    “没有。”

    八思巴紧接着追问“《道德经》中,老子有提到过半点有关自己化胡的事情吗”

    “没有……”

    八思巴“最有权威的历史书籍《史记》中,没有说过化胡这么一回事;你们李老君自己写的书里面,也是连个影子都没有提。——其为伪妄明矣!”

    史书中的记载,辩论到了这里,“道者辞屈”。总裁判尚书姚枢站起身来,当众宣布“道者负矣!”

    至此,道教在辩论会上一败涂地!

    失败后只能如约行罚,忽必烈派使臣脱欢将道士樊志应等17人带到龙光寺削发为僧,焚毁道教经书45部。

    天下佛寺为道教所占237区,全部命归佛教所有。

    从此之后,终元一朝,佛教始终对道教处于压倒性优势。

    直到后来明朝,朱元璋大力推行道教,才又迎来了道教的鼎盛时期

    这场带有政治目的的佛道辩论,其影响力之巨大,以致于一直以来都是道门中的耻辱事件,是以在道教中极少有人愿意提起,然而佛门中人却每每以此事大肆宣扬佛教优于道教

    若是此间十二尊干尸真是参与此事的前辈,那却也是十分令人敬佩之人,却为何被人封存了魂魄,永世不得轮回

    本书首发来自,!



第六十八章 狂风突起
    看完这段记载,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想我道教自黄帝问道广成子以来,历时已有四千七百多年之久。较佛教的诞生早了近三千年。其理论体系之广博精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一个宗教的兴衰,却往往不以其内涵主旨为转移,几千年来多依帝王的重视程度而定。

    佛教自东汉末年汉明帝梦有西方金人,并迎僧侣入中土开始,其发展势头之迅猛,远远令人难以想象。

    纵观其初入中原之时,其教义无人能识,于是将道教中的许多概念和科仪拿去为其所用,多用道德经中的语句以解释其教义。

    是以现在说起方丈,住持,木鱼,开光,风水,易经,财神,法事,念珠等等词句时,皆以为是佛教所有,却不知原本皆是道教中所有。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不争,给其他宗教许多入侵的机会。而道门中人却对此没有引起重视,认为天地自然本就不归个人所有,众人皆能取用。

    好比现如今的某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纷纷申请为其国家的遗产一般。

    然而历史已如烟云飘过,活在当下方是真谛。如今国家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复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祗在道教”。

    此时恰需我道门中人的努力,是以更应该不遗余力,弘扬好传统文化。

    如此方为正道。

    次日一早,忽门童通报有故人来访。

    进得门来,却是空闻和尚。

    空闻双手合十道“道长别来无恙!”

    我急忙还礼“空闻大师有礼了。自上次恩施一别,已有许久未曾得见,不想今日竟远道而来,实在是令人惊喜。”

    空闻道“近日在各地云游,到北京时听闻道兄被天师委派至此处,因此便过来讨杯茶喝,小住几日,又生怕打扰了道兄清修。”

    我道“此间我也是初来乍到,尚有许多事物没有理顺,若是法师不弃,在此不吝指教几日,自是我等的福份了。”

    接下来几日,空闻便在此间客房小住。白日里便来我处品茶论道。遇有决疑之事,也可以向他请教,因此几日里相谈甚欢,佛道两家许多的教义和本源,皆有相通之处。科仪上也几乎已经同化,故而许多事情见解皆是相同。

    待到第五天时,空闻前来辞行。

    我道“为何如此仓促便要走”

    空闻道“接到家师的召唤,不得不回。这几日里在此处,每日与道兄论地谈天,实是收获不小。这东岳庙内气度非凡,可惜我还没有完整的看过,今日一别,更不知何时才能再来此处与道兄相会了。”

    言语间颇有惋惜之意。

    我道“既然如此,我让人带法师在此间各处走一走可好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却可以省却一丝遗憾。”

    空闻略一思索,便欣然应允。

    于是便召山恒前来,命其唤原庙内对环境最为熟悉的法博陪同空闻法师到各处转一转,也好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两个时辰后,空闻参观完毕,踏上了回程。

    法博原名姓杨,乃是正一净明宗的弟子。十几岁便在此间修行,已有数年。

    空闻走后,法博便前来复命。

    说道“住持,适才陪同空闻大师四处参观,他似乎对其他地方皆不愿意多逗留,唯独”

    “唯独什么”

    “唯独对前几日打开过的有干尸的房间最感兴趣,在那里逗留的时间最长。因为您吩咐过谁也不可以打开,因此他在门外向里张望了许久。”

    “想是对此事也颇感好奇吧。”

    法博复命完,自行去了。

    这一日黄昏时分,众弟子正在殿内做晚课。

    忽然殿内狂风大作,将一众人等皆吹出了门外仍不停歇。

    狂风中似有人在时而狂笑,时而哀叹。久久不止。

    待得弟子来报时,我正眼皮狂跳,心绪不宁。闻得此事,忙前去查看。途中袖占一课,乃是风火家人卦。

    此卦上为巽,下为离,巽为风,离为火,火在风下,有协助之象。看来不是外扰,反倒像是内务。

    到得殿前,仍听得狂风中大笑声不止。于是拱手道“在下住持三曜,不知是哪位前辈到访,恳请前辈莫扰了后学之辈的清修功课。”

    “哈哈哈”一连串笑声过后,狂风骤歇

    店内被卷起的表文及一应器皿纷纷落下

    众弟子见风停,急忙进内去收拾地上的一片狼籍

    此事甚为蹊跷,却也并无头绪。

    历史上殿内狂风大作的事情,在书中多有记载。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便记载了灵帝即位后建宁二年,殿角狂风大作,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到龙椅上盘住,将皇帝惊倒,而后消失不见。

    《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只是但凡是有狂风大作的时候,多数是出了大的内忧外患。此处难道会有大的变故

    是夜子时,正在房内打坐炼功。忽觉房顶有几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向上看时,却空空如也。

    人在被人注视时,即使没有看向那个方向,仍旧能感觉到一丝不自在。如果注视的人较多,感觉便会更加明显。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丑时初,方才消散。

    第二日,第三日,皆是如此。

    然而多日里观内却并没有再发生任何的异象。

    此事便逐渐被放诸在了脑后。每日里忙于观内政务,接待来访的客人。
1...2930313233...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