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帝休
沮授敛眸,掩去其中嘲讽。
……
十月霜降时,尚书令杨彪在出行时不慎摔伤了腿。
他以不能行动为由向糜荏提出辞官请求,糜荏准奏。
第一百零九章
杨彪辞官之际,糜荏亲自探望对方。
他知道杨彪是故意摔伤的腿,不过对方就只是找个理由辞官而已,没必要在意太多。
糜荏到时,杨彪已在通报下穿戴整齐,恭敬地坐在床上向他行礼:“臣拜见糜丞相。”
“杨尚书不必多礼,”糜荏忙将人扶回躺好,“我就是来探望探望您,脚伤可还好?”
杨彪笑了一下:“还好,躺上几个月便不碍事儿了。”
“只是医官说往后都需要静养,否则容易旧伤复发,将来怕是都不能再为朝廷效力了。”
“朝政之事您不必着急,”糜荏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只要伤养好了,您想什么时候回来,便什么时候回来。”
他做出承诺:“这个朝中,只要您想,便永远有您的位置。”
杨彪闻之,面上笑意微微敛。
他知道糜荏是认真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才能,更是因为对方与他的父亲杨赐相交甚笃。
当年糜荏入京不久,自家父亲便断言他是拯救汉室的希望。后来果真如此,短短五年之间,他斗败十常侍,击退黄巾军,守卫并州……
是以当年在听闻糜荏攻只身打董卓之后,他愿意冒险出入长安,作为他与王允的联系人。
糜荏没有令他们失望,他成功杀死董卓,辅佐幼帝夺回天下。
可惜这样的日子啊,实在是太短暂了。
先是王允,往尚书台中大肆塞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糜荏便以九品中正制阻止了他,后来又将密谋起兵的王允逐出长安。
如今是轮到糜荏自己了。
令人无可奈何的是,他派遣的这些官吏除了任人唯亲,都很符合制度。甚至令他们挑不出一丝错来,罢他派遣的刺史州牧。
与之相反,汉室子弟中又还有几个人,能有他们这样的品德与才能?
现在糜荏距离皇位只剩一步之遥。而这一步,不在于天子要他进或者退,只在于他想不想。
是他没有早些发现,遏制住糜荏的野心。
……不,就算他早些发现,又能做什么呢?糜荏所做的任何事,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不让糜荏打败董卓解救他们?抑或不要糜荏实行九品中正制?抑或是不让糜荏打败匈奴,公孙瓒,袁绍,实行屯田钧田制……?
除了想要夺取汉室的天下。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334
就算知道那又如何?
他对外如暴雪般无情冰冷,对内又如暖阳般温和仁慈。这短短两个月下来,就连朝中官吏都叛变不少。
但他杨彪,不会叛变。
是以杨彪怅然道:“多谢糜丞相美意,还请恕彪,不能承受。”
糜荏也不至于勉强他,顺着宽慰他几句,便起身告辞。
他走到门口时,杨彪叫住了他,语气极为难过道,“糜丞相,您不会后悔吗?”
糜荏闻言,回首淡道:“有些事情,我不去做才会后悔。”
是了,走这一条路,就好像是登泰山之顶。路越走越窄,同行之人也越来越少。
或许会有一点惆怅,或许会很寂寞。
但路总要走,人何必后悔。
杨彪辞官,尚书令一职便空缺下来,中正们一齐推举侍中荀彧微尚书令。
尚书令如今作为糜荏的副手,实际上总揽朝中政务,官居正二品。按照寻常规律来说,应当是四十岁以上的人才能担当的高位官职。
从家世、才能、品德、政绩等等方面来看,荀彧足够尚书令的条件;从年龄上看,荀彧虽然年轻,不过如今朝中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年轻便年轻吧。
荀彧听得此事之后,自然觉得自己还不能任这一官职,推辞不受。不过等到中正们摆出另一位候选人后,他还是接受了升迁。
——另一位备选人,本是孔融。
这人家学渊源,才学、品德盛名累累,在北海为相的几年也颇有建树,可以为尚书令。就是为人太过刚直,容易偏激。
这不,前不久就因为袁绍的那封奏疏而激情辱骂糜荏,这次有人提出来后就被半数中正否决了。
把这人放回朝,是要触糜荏霉头,残害这人的性命吗?
至于其他例举的几人,全部因为政绩不如荀彧之故,不合适。
于是荀彧便由侍中升迁为尚书令。除他之外,郭嘉等人各有升迁,赵云、张辽两人亦升为四品五营校尉。
追随糜荏的百官对此习以为常,纷纷恭喜荀彧几人;
经过袁绍一事,不希望糜荏再继续把持朝政的官吏,则认为这一步棋愈发暴露糜荏的异心。
恐怕不久之后他就会废黜幼帝,登基为皇。
杨彪几人走后,剩余官吏愈发沉默。
便在此时,禁卫军董承找到他们,寻求对付糜荏的办法。
……
这年腊月,北海相属官孔到糜荏寄来的信件。
先前他被贬谪后听闻荀彧升迁为尚书令,又听说这个位置本来中正属意他,便给糜荏上表了奏疏。奏折中他不仅骂糜荏胸襟狭窄,骂荀彧不自量力,还骂中正们瞎了眼,与糜荏沆瀣一气,残害忠良!
把满朝官吏都气得够呛。
这一次,一贯懒得理会他的糜荏回了批注:
“九品中正制公平公正,不能得到推荐,是你自己的问题。”
孔融对着这一句话,愈发愤愤不平。
祢衡见了,一把抢过孔融手中的奏折,询问他是如何得到糜荏回复的。
孔融虽觉奇怪——他的小伙伴自从来到北海之后便一直闷闷不乐,文风都没以往犀利了。甚至还背着他写文章赞美糜荏,被他发现后两人大吵一架,友谊的小船差点因此翻覆。
便添油加醋、阴阳怪气地将此事详细说给祢衡听,着重强调他欣赏的糜荏是多么瞧不上他们,人家只看得上“借面吊丧”的荀彧呢呵呵。
祢衡恍然大悟。
原来想要糜荏给自己回信,一直夸他是没有用的,还是要继续骂人才行。
明白了,这就回去写信辱骂糜荏、荀彧、中正……所有人!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335
第一百一十章
不管孔融与祢衡做任何打算,朝中形式依旧向着糜荏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着。
屯田结束,各州郡全部转为均田制。这项政策没有触犯到士族的利益,又在极短时间内稳定了各州流民,整个天下都在称赞糜丞相的仁慈、睿智之举。
这两年的努力里,各州的几所书院都已经开起来了。因为俸禄还不错,吸纳了一批出身士族、家境又没那么丰厚的有才之士。
老师到位,学生自然也就跟着来了。等过两、三年百姓的日子更好过,这批书院中的学生通过结业考试入朝为官,来的还会更多一些。
——是的,结业考核。
在规定教材之后,糜荏又下了命令:
学院每半年考核一次,前三名可以得到朝廷办法的奖励。
大学毕业生需要通过书院的结业考核,才可以入朝为官。各科的结业考核内容暂且由州牧刺史与郡守商议后统一发布,学生若是考不过,可以毕业离开学院,但不能为官。
每州每年考核的前五名,可以前往朝中参加考核,择优录取。
这项政策颁布后,有官吏询问这一考核是否有必要?毕竟如今是九品中正制,中正都能为所有人评级。
“有必要,”糜荏淡道,“考试可以最简单直观的看出一个人的才能,配合中正的评级,为他们安排官职时便不会出错。”
“或许将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官居一品。但孤以为,官居一品之人,一定是所有书院中最优秀的学子。”
这一句话获得了不少官吏的认同。
他们为官一生,沉浮多年才走到今天的位置,哪一个不是当年家乡、郡中最为优秀之人?倘若读读书就能安稳为官,那岂不是太轻松了?
能够在几十年后官居高位,当然是最优秀的人才啊!
说服官吏,这句话更是大大激励了学院中的学生们。
莆天之下的读书人,谁不希望自己能官居一品,搅弄得对,如若连同窗都赢不过,往后如何能在官场中赢过同僚?
于是学生们铆足了劲读书,各个斗志昂扬。
至于各州医馆,也逐渐规范起来。
除了先前被糜荏封为医圣的张仲景先生,曹操也为另一位神医华佗请封。将他的事迹履历报给朝廷后,糜荏同样将其封为“医神”,封为“谯侯”,待遇与张仲景一样。
两大神医封侯,十足刺激到天下大夫。
于是不少江湖郎中动了歪心思,伪造履历、雇佣百姓欺骗当地县守郡守,最终都被糜荏要求成立的医官中正所识破。
至于其他。
益州的战乱已经平定。在荀攸的辅佐、督促下,益州百姓开垦农田,修建水利一派欣欣向荣;
扬州的钟繇过的如鱼得水,这三年下来已与当地士族相处和谐,下令的农桑、养蚕不落人后,当地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没有人愿意继续造反。
也亏得袁术逃亡九江之后,便迅速以孙坚旧部占据寿春,如今还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否则能去哪里,还真不好说。
……
翌年春正月的时候,糜荏带着天子与百官参观了新的洛阳。
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在地势上比长安更居中、更适合控制各州,是以糜荏从未想过放弃洛阳。
先前令兵卒屯田、整理洛阳废墟、挖掘官道沟壑,后来又招聘工匠建房……至今日,洛阳城中不少地方已重建完成。
正中心自然还是宫殿,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葺而成,不过细节上与先前大为不同。
就拿早朝的正殿而言,所有窗户全部换成透明琉璃,良好的采光让殿中显得更加通透明亮,温暖宜人。
除此之外,还增加溷所【厕所】的设计。各宫殿中在下风口建造公共溷所,主要给宫女、太监、侍从使用。
……全部更改想要彻底完工,恐怕还需要三、四年时间。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336
宫殿的外围一圈便是官吏的府邸,糜荏只建了几座,用材与新的皇宫相似。士族官吏若是喜欢,可以买下来;若是不喜欢,也可以在别处买地自建。
再外一圈,是洛阳城中商圈,以及普通士族、富商等人的住所。
再往外,才是普通百姓,农人们的住房。
城中所有的街道,全部用一种叫做“水泥”的材料铺设而成,比原先的青石街道更加平坦宽敞。
从格局上来看,整个洛阳因为屯田而扩大一圈,可以容纳更多的百姓。
百官参观完这座新城后,交口称赞。
有人敏锐觉察到了糜荏的意图。买房的买房,买地的买地,就等几年之后糜荏颁布迁都回洛阳的诏书。
……
时间过去不久,荀彧到来自北海的奏疏。
他是尚书令,所有递给糜荏与天子的奏折,都会先过他的手。是以瞧见这封混入其中的,由祢衡递上的咒骂文章时。
荀彧:……
这人怎么回事,先前称赞糜荏有多疯狂,如今骂的就有多狠。
难道是因为子苏一直不理会他,因爱生恨了吗?
荀彧百思不得其解。
在糜荏的“杠论”之后,他对孔融与祢衡一类人的态度改观不少。就按照糜荏的说法,文明观猴罢。
他感叹着,将这奏疏放到“废”的那一堆里。
处理完今日的政务,又有人递上辞呈。
杨彪之后,几位想要维护汉室的臣子纷纷辞离而去。他们心中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汉已经十分危险。糜荏的权势太过强大,他们没有能力与之对抗,唯有远离纷争方能保全忠贞之心。
面对官员的请辞,糜荏统统应了。空出来的官位他没有全部安排自己人,而是按照相应的安排了一些士族中有才名的人。
如此一来,士族中反对的声音又小了不少。
二月春,杨彪受伤的脚痊愈,便带着全家离开长安。临行前,他单独拜见荀彧。
“荀令君,”杨彪叹道,“陛下的才智有目共睹,您能否再劝劝糜丞相,给陛下一些时间,他便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倘若糜丞相真的为天下着想,又何必在这动荡之时,做一个乱臣贼子啊?”
他知道荀彧也是忠臣,且与糜荏交情极深。希望能凭借这番谈话说动荀彧,让荀彧劝说糜荏放弃争夺天下的想法。
荀彧摇头:“您以为即便糜丞相愿意放权,陛下掌权之后,还能叫他全身而退吗?”
刘协如今才十二岁,就算他能在二十岁时掌权,也还有至少八年时间。在这八年时间里,刘协难道不会对子苏生出忌惮之心吗?
更何况,以糜荏如今的地位,早已不是他想退便能退的。他的身后,还有无数将全族的身家性命交付于他的谋臣将士,即便他能全身而退,那些跟随他的人呢?
糜荏若是退了,于他、于他的家族、于跟随他的那些人,都将是灭顶之灾。
荀彧看着杨彪,眼中情绪复杂。
几年前,他与杨彪抱着同样的想法。可惜事实证明,狡兔死走狗烹,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杨彪闻言,闭眸怅然叹息。他知道荀彧说得对,却还是心中叹息:“就任由他,做那窃国之贼吗?”
荀彧淡道:“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早就做好了被世人背离的准备。先生您的离开,他很难过,却也体谅。”
所以糜荏愿意放任何人离去,不管那是他的朋友,还是麾下谋士、武将。
任何人都可以离开糜荏,唯独他不可以。
怎么舍得子苏伤心呢。
杨彪没有在说话。半晌,顿首拜离。
……
于此同时,董承派遣心腹找到结束为卢植守孝的刘备,请求他相助,铲除糜荏。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337
第一百十一章
刘备这会已经回到南阳郡。
卢植是去年正月里去世的,刘备是他的学生,为他守孝一年十分难得,卢植的家人都很感激刘备。
作为一郡之守,刘备日常忙碌。这一年来多亏有两名从事,按照他与朝廷的命令将事情安排好,南阳郡才没出什么乱子。
堆积的政务尚未处理完成,董承的族弟董藩前来拜访,想要与他一谈。
总领长安南北军的卫将军董承,刘备当然知道。
他是灵帝刘宏的生母董太后的侄子。如今的天子刘协,正是由董太后亲自养大的,与董承的关系应当十分亲厚。
思及此,刘备忙将董藩请入房中,煮水奉茶。
袅袅茶香中,董藩开门见山道:“刘郡守可还记得去岁夏时,逆贼袁绍给朝廷上表的那一份奏疏?”
刘备心下一凛。
此事虽已过去许久,但它引起的轩然大波,始终未曾平息。
别的不提,最明显的便是当今天子不愿再信任糜荏,想要尽快将权利夺回来。
他轻轻将茶杯放在案几上:“记得。”他大概知道董藩找来是为什么了。
董藩拱手道:“袁绍大逆不道,糜荏居心叵测。这两人若是留下来,都是陛下的心腹大患!董将军恳请刘郡守,帮忙铲除这两人!”
刘备不动声色:“不知董将军,希望备如何帮忙?”
说起来,他与糜荏的关系不算好,比不得曹操与糜荏。当年他们一同对付董卓时,曹操拉着他青梅煮酒,曾满心傲气说关东群雄都是废物,有资格角逐这个天下的,只有他们三人。
可是现在,谁还能与糜荏比?
他远不能,曹操亦不能。
到了今日这个地步,糜荏想要这个天下,无可厚非;陛下想要糜荏还权,亦是理所当然。
不过立场不同罢了。
刘备思及此,目光放在还冒着热气的茶杯上,一时有些出神。
啊,眼前这绿茶,也是糜丞相推广开来的。
除去与汉室立场相违,他真的为天下做尽贡献。倘若他是天子,这个皇位拱手相让,亦未尝不可。
可他只是刘氏子弟,自然要为陛下分忧解难。
“董将军之意,正是陛下之意。”董藩双目微微眯起,紧紧盯着对面的刘备。“董将军已领陛下密诏,联合荆州牧刘表,诛杀糜荏!”
刘备骤然抬眸:“如何杀他?”
董藩一字字道:“荆州牧刘表建议我等寻来武艺高强的刺客,暗中刺杀糜荏。不过他麾下并无可用之人,便向董将军推荐了您。”
“素来听闻刘郡守麾下有张飞、关羽两位猛将,甚至一回合斩杀华雄。两位若是一起上,不怕对付不了那糜荏!”
刘备深吸一口气。
“可糜相身边还有吕布、赵云、张辽等人,”他皱眉,“不怕您笑话,我的两位义弟曾与吕布对战,全部输给吕布。”
“欸,刘郡守不必担心这一问题。”董藩凑到刘备面前,嗤笑一声。“刺杀之日,董将军自然就会找理由将他麾下那些人支开。”
理由很容易找,譬如董承有些要事想与糜荏商量,抑或陛下将糜荏召唤去某处商议政事,还怕他不能落单吗?
只要糜荏落单,关张二人还怕打不过他吗?
刘备眉头皱的更深。
他思索许久,一想到要让他生死与共的兄弟去刺杀糜荏,便觉此事不妥。
糜荏是何许人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338
他在弱冠之年以商贾之身买下官位,从此乘风化龙。剿灭黄巾军,斗倒十常侍,大败休屠各胡……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直至如今挟天子而令天下。
他就像是一座永远不可跨越的高山,从容而冷静地伫立在他们眼前。不管他们如何追赶,始终难以望其项背。
这样一个人,会那么容易被刺杀?
刘备不信,不愿关张二人前去冒险。
他斟酌道:“董从事,此事还须三思后行啊。”
“糜丞相能有今日功绩,都是在战场上拼搏厮杀换来的。您与董将军没有见过糜丞相打仗,或许不知他有多勇猛。”
“备以为,陛下与董将军在没有试探出糜丞相深浅之前,还是莫要轻举妄动的好。”
董藩眯起眼睛:“刘郡守之意,是说那姓糜的,其实也是异常勇猛的将领?”
“确有此意,”刘备慢慢点头,“他究竟有多厉害,谁也不知道。不过备觉得,他的武艺应当不会输于吕布。”
他说罢这话,果然看见董藩不以为然的哂笑。
刘备心中无奈。
——糜荏的外表,真的太具有欺骗性了。
他长得太好看了,身躯又不像别的武将那样强健厚实,甚至比一般文官看起来都要儒雅风流,一副根本不会打仗的模样。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每一次打仗他都会冲在最前方,以此稳定军心。
他们都有过这样领兵打仗的经历,知道冲在最前方的糜荏能够战无不胜,那他的武艺就绝不会像他的外表这般柔弱。
董藩皱眉:“刘郡守可有证据?”
刘备沉吟:“糜丞相能只身入未央宫刺杀董卓,便是最好的证据。”
董藩微怔,嘴角笑容愈发嘲讽。
他的语气略带轻慢:“刘郡守,难道您不知道,董卓之所以会死,是因为糜荏令他的侍女貂蝉施以美人计,诱惑吕布临阵倒戈,才在董卓猝不及防之下杀的董卓吗?”
刘备摇头。
他听过这个传言,追究起来还是王允意图勾结马腾谋反时放出的消息。或许是因为这个版本听起来没有那么玄乎与神秘,于是被不少人认为是被掩盖的真相。
这话骗骗别人还行,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都笃定事实定非如此。
——吕布生性轻狡,倘若最大的功臣是他,他敢于屈居于糜荏之下吗?要知道糜荏待麾下士卒温和又严厉,喜好杀烧掳掠的西凉军想要适应,恐怕不是
是以,杀了董卓的一定不是吕布,而是糜荏。
他不知道糜荏是如何杀的董卓,但对方既能在守卫重重的禁宫中杀死董卓,一定是有特殊的办法。
这样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让他的两位义弟刺杀糜荏,岂非是要他们去送死?
刘备还是劝了一句:“董将军身在长安,与糜丞相接触更多,应该知道这个消息并不可靠。”
董藩却没有相信刘备的说辞,反而冷笑道:“不会是刘郡守不敢对那姓糜的动手,随口托词吧?”
刘备无奈,“董从事,备乃刘氏子弟,不会害陛下与董将军。此事……”
董藩抬手制止了他的话语:“行了,刘郡守不必多言,董将军自有主张。”
密谋至此没能达成统一,董藩冷了脸色,最终道:“刘郡守虽不愿出手相助,但还望您能记得您的身份,不要泄露此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