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YTT桃桃
“出来了,出来啦。”
“那就是府尹家的千金?她可真好看。”
黄龙各高门的小姐们也纷纷望向宋茯苓。
宋茯苓站在宋福生身后,两面是各穿着诰命服的奶奶和老妈,礼花炸燃,望着楼下花灯,一时恍惚。
她一直给自己的定位是在楼下街上挤着看花灯。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八百零六章 全黄龙心相连,用爱围成个大圈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今日,宋府尹不止要携家眷露面,要站在二楼处,带领家人,向楼下的百姓挥手示意。
而且还带头包下,黄龙当地有名的酒楼,广聚轩。
一会儿要有节目的。
宋家包揽的是杂耍一类节目。
弄剑、跳丸、倒立、走索、武大雀,顶杆,吞刀、吐火,耍酒坛。
本来他们是有许多选择的。
秦主簿作为第一大秘,在第一时间就准备一大篇节目单让大人选,也曾真心实意建议过知府大人一家,最好选择乐坊官女的霓裳羽衣舞或是唱戏。
那小舞跳的,贼带劲。
但挡不住宋福生拿着节目单到后院,全家投票,一致通过,要看杂技,就这么接地气。
就刚刚,宋阿爷临出家门前还嘱咐呢,“看是看,咱家人别一看演的挺好就不停叫好喝酒,声音比谁都大。都抻着点儿,你们可是知府的亲属。”
老爷子实在是怕家里小子们不知深浅,趁着过节喝多了再丢丑。
到时,那可真是承包了全城的杂耍。
连最重要的杂技之一耍酒疯,都能表演给百姓观看。
另外,灯谜是少不了的。
整个广聚轩酒楼外面早已挂好了各式灯笼,红彤彤一片。
宋府尹牵头与百姓同喜同贺,下面的官员以及当地有名望的家族,自然也纷纷沿街包下酒楼、客栈、书肆还有现搭起赏灯棚子和戏台的。
包揽了所有的娱乐活动。
你家请唱戏剧的,他家请耍猴的变脸的跳舞的,请各色艺伶表演。
让全城百姓可以借光观看。
喜欢看谁家的,就站下抬头仰脖看,或是翘脚望着瞅,提前从家里拿小板凳,踩在小板凳上望。
赶上贵臣戚里心里高兴,围观的百姓备不住还能得几个铜板赏钱,或是吃到主家赏的几颗汤圆。
要是有才华,能猜中主家的灯谜,那更是有礼物相送。
只看,此时这条繁华的街上,仅设置的灯楼就有三十间。
悬灯笼灯,微风一吹,斜线成韵。
街上的百姓更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欢呼雀跃,满城欢腾。
支摊子的,卖什么的都有。
秦主簿正在广聚轩楼下,代表宋知府讲话。
低声嘱咐今日当职的衙差们,一定要确保百姓的安全,治安等级拔高。
尤其是城门要在上元节大开三日,方便下面来的百姓看完灯出城回家。
城里人多,百姓越放松的时候,越是你们该认真值守的时候。
来汇报的衙差,郑重回是。
黄龙官员们眼下也被训练出来了,凡是他们眼中认为的大事,不止要报给主管官员,像今天就是,不止要向刘守备汇报,还会找到秦主簿转告知府大人。
秦主簿一摆手,让这些人快去忙吧,回头上楼时又顿住,看了眼十二位护卫知府大人的衙役。
“你们几个,别握着大刀像个门神似的杵在那里,百姓还敢进来吗?是,包下了酒楼,但大人也特意对这家掌柜强调过,一楼该做生意就做生意,表演在二楼三楼的阳廊和楼下。”
十二位带刀护卫:“……”
您竟说一堆没用的,那他们在哪里站着啊?
百姓进酒楼吃着,他们站一边看着?
秦主簿摆手唤来一直猫腰笑呵呵的酒楼东家,示意给那些护卫也上些饺子汤圆,过节了,这算是加班,帐算在知府大人头上。
东家立马回身摆手让小二们:“快,速去。”
什么银钱不银钱的,知府大人能来这里,广聚轩上下那是蓬荜生辉啊,官差们也是辛苦了,为了咱们上元节的百姓。
秦主簿一摆手,别废话了。
他现在已经不爱听那些奉承的话,天天听,早就听烦。
秦主簿才转身上楼不久,汤圆还没端上来呢,广聚轩的东家就情不自禁的哎呦一声。
只看大型团拜团体来啦。
黄龙府数得上名号的官员三十六位,按照品级,浩浩荡荡的走进酒楼,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祝福知府大人一家,团团圆圆。
宋福生笑呵呵站在二楼阳台回眸,食指还指着下面的百姓,和这些官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这灯啊,还是有些少,不敌我原籍奉天,想必更不敌京城一角。
花市灯如昼,咱们还差着远。
节日是否繁荣,最能体现老百姓日子过的是真好还是假好。
这就是咱们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嘛。”
官员们纷纷笑着表示,大人说的太对了,大人此话特别有理。
这些团拜官员共同祝贺,笑容满面离开。
他们要抢在大型歌舞活动开始前,回到各家的灯棚酒楼里,和自家亲眷们共同观礼看礼花。
砰,砰,烟花升天。
百姓们驻足抬头观望。
卖糖葫芦的都不乱走吆喝了。
小孩子们骑在大人肩膀上兴奋的拍手。
连蒜苗子这些大一些的孩子,都在喊富贵忠玉他们这些当爹的:“别喝啦,大呲花上天啦!”
富贵他们放下酒碗,把着宋福生的肩膀抬头看烟花,被阿爷一个烟袋锅子抽手上,“干啥哪,楼下老百姓该看见啦,像是在家呢?哥俩好。”
宋大伯和高屠户闻听这话,及时收住要拽宋福生胳膊的手。得亏晚一步,要不然小辈们都在,挨训多没面子。
宋福生却一把挎住宋阿爷的胳膊,百姓看见咋了,谁家没有长辈,指着天空让阿爷看。
老爷子说:“我是真不白活呀,以前在乡下,哪敢想啊。”他连月亮都不稀得瞅。
八位老太太更是齐刷刷坐在阳台的长椅上,面前摆有各色果脯蜜饯松子核桃,吃不了的吃,动作一致,半张着嘴,仰头望向天空那绚丽的烟花。
看了一会儿还互相拍打着胳膊品评:咋这么好看呢。
衔接的非常好,烟花最灿烂之时,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大型歌舞表演出来了:踏谣。
百名乐坊姑娘在衙役们圈成一圈的保护下,用脚踏地为节拍,跟着鼓点边歌边舞,甩动长袖,且步且歌,长裙翻动。
宋茯苓在楼上,捂住耳朵,堵住震耳欲聋的鼓声,都跟着哥哥们笑着大声叫了句:“好!”
这表演就设在知府大人包下的酒楼前。
钱佩英也对宋福生笑的开心道:“涨见识了,跳的可真好。”
宋福生拍了拍媳妇的手。
在这片热闹声中,宋九族全体,离开阳台。
他们共同举杯,庆团团圆圆,庆他们的生活喜洋洋。
好些没有第一拨和宋福生去会宁的家人们表示:
“你们不知道,那时在奉天就盼着赶紧来,一起过日子,一起过年,干等不给去信儿都等着急啦,眼瞅等的那花儿都谢了。”
而楼下,此时这歌舞表演完了,天上那烟花也放完了。放不起啊,就这,都是府衙掏钱。
以为热闹结束啦?
不。
才刚刚开始。
秦主簿请示:“大人,现在放鞭炮?”
为何有这一问呢。
有个说法。
谁家放鞭炮,就代表谁家的灯谜会即将要开始啦。
老百姓听到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能赶来,大才子、大才女们也会向这里涌动。
宋知府自然要打个开头了,微一点头。
然后宋福生在秦主簿离开后,边啃烧鸡大腿边问女儿:“你给写的灯谜?”
宋茯苓啃着鸭脖子说,“不是我,我不是帮你拢账吗?对了,你啥时候给我发钱,是我奶她们自己整的。”
啊?
一会儿百姓们可都来看。
宋福生感觉心里怎么那么没底儿呢。
宋茯苓看出来了,给她爹吃安心丸,摆摆手不当回事道:“没事儿,米寿他们帮忙操过刀、压过韵,我简单过目,挺好。”
好什么呀。
以防老百姓们不识字,秦主簿特意安排广聚轩的小二敲锣念。
知府大人的第一个灯谜,必须开门红。
哐一声,锣声起,小二脆生生念道:
“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
打一吃的。
亲主簿扭头:恩?
吓一跳。
楼下的大才子大才女们,各高门的公子小姐看到知府家第一个灯谜从三楼落了下来,他们是识字的,不用等着念。
早在看到时就当场懵啦,这也太难了吧。
他们没有过盖过疙瘩被呀,疙瘩被到底是什么芯子的。
一位裤脚子带补丁的汉子脱口而出:“核桃。”
酒楼小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立即给他逮了出来,“你刚才说什么?”
汉子脸通红,被这么多人围观,声都颤抖了磕巴回道:“我、我说,核桃。”
“答对啦,赏银端来,这灯送你。”
大户公子们一把甩开扇子,摇头失笑。
都说知府大人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没想到会出这样的灯谜。
楼上,老太太们一派自得,连同宋阿爷、高屠户他们都觉得:你看咱家多有学问,这灯谜真带劲。
马老太用胳膊碰了碰宋福生,用下巴点了点楼下那热烈的气氛:“咋样,娘这灯谜,三儿?有水准不。”
宋福生耳听着第二个灯谜:身穿绿衣美,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吃的,谜底,西瓜。
品评道:“挺好,接地气,紧扣与民同乐的主题。”
马老太更高兴了:“那是,猜中要给银两的,给那些有钱的读得起书的有啥意思,就该给老百姓,越穷苦的越该给,反正也要白送。没有生活,不懂生活的人,他都猜不着。”
但宋家的灯谜真有难的,一直到上元节结束后,都没有人能猜到。
“小时候是绿娃娃,长大是红娃娃。娃娃没惹他,他还把娃娃辫子拔。稀罕吃的直哈哈,不喜欢吃的喊:艾玛。”
宋福生:艾玛,老娘,咋把辣椒都整出来啦,这让人去哪里猜。
最后,宋家的灯谜活动,是被大家闺秀们猜到答案圆满结束的。
“有方有圆花样多,水果糖果糕上卧,松软可口奶香甜,你买个大的有花朵。”
“蛋糕。”米寿他们的先生,大儒颜夫子家的小孙女脱口而出道。
公子们都回头看她。
给颜姑娘臊的啊。
小二还不放过他,“回答不完全对,是哪家的蛋糕啊?”
颜姑娘硬挺着羞臊,母亲常说,要么不出头,出头就不能扭捏丢脸,带着几名丫鬟,不躲不避道:“糕糕兴兴店的蛋糕。”
楼上宋家八位的老太太齐齐拍大腿笑,心想:
嗳,好丫头,答对啦,谜底正是这个。
你是谁家的闺女如此优秀啊?
宋福生扶额,这怎么还带打广告的。
刚在心里吐槽完,没想到真照他话来啦,他眼下就服气他老娘。
小二们组织看热闹笑哈哈的老百姓,家里带孩子来的,请让孩子们记住糕糕兴兴四个字,当然了,家长帮忙喊话也可以。
凡是等会他组织一二三喊话的,越大声越好,免费领糕糕兴兴鼓捣蛋糕,啥味道呢,就是刚才灯谜中说的松软可口奶香甜。
有的那小孩立马着急了:“爹,爹,快让我骑脖子,我喊。”
马老太此时已经带领老姐妹们,换上陆畔送她们的锦缎衣裳了。
八人颜色不一,出现在一楼,下楼了。
她们的身后跟的是,宋茯苓这个总监,技术骨干二丫、桃花、何氏等等。
小二特意等着,等这些人露面。
人太多了,回眸间看到东家对他挥着一块帕子,明白这是即将要出来了,这才挥动着胳膊:“一、二、三。”
楼下一时间,连同大人带娃娃们的声音喊道:
“糕糕兴兴。”
“糕糕兴兴。”
后来就成了叫停都不会停下呼声的“糕糕兴兴。”
小娃子们像喊上瘾了般。
因为马老太她们八位老太太挥了下手,丫鬟们小厮们忽然从酒楼里成串端出一笼笼,一盘盘用烤盘装的鼓捣。
那蛋糕随着走动都颤悠悠,可见宣软。
怎么样,三儿。
马老太仰头看向二楼。
咱家组织的这灯谜会,你就说热不热闹吧。
你就说,是不是既省钱,不用向老百姓胡乱撒喜银,还不差事儿。
宋福生在楼上:说实话,刚那一瞬,小孩子们欢呼着吃免费蛋糕,他心都热了。一人一小块,也不少啦。
行啦老娘,你那一眼我明白:这钱,我给你报销。
而此时王婆子还特意穿着锦缎衣裳,客气的与酒楼东家说道:“感谢啊。”
感谢酒楼配合放鼓捣,因为咱家那个黄龙的门店位置一般,店铺也很小,存货都存不了这么多。
酒楼东家一边双手合十弯腰对王婆子笑着说,可不敢当。
一边心想:外面能排队想送大门面,就奇怪了,那点心店怎么不换地方呢。
家里的老太太们是这么想的:
俺家装烤炉的房子都买的老大了,马老太斥资不少钱,买下点心店后身几间民房打通。
正好那条街上就那几间房,她等于买下一条街。
为了身后没有罗烂事,房主:宋茯苓。
至于铺子,倒真是无所谓大小了,咱看销量。
想起茯苓,马老太急忙四处找:嗳?她小孙女呢,“这人那么多,别走丢喽。”
其他人倒没当回事,很不过心的安抚马老太,一会儿就回来了。
各个心想:丢,那是不可能的,胖丫在坟圈子都走不丢。
钱米寿正带着茯苓向街边走,“姐,我给你介绍位朋友。她一听,要结识你,也很是欢喜。”
颜夫子的孙女。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八百零七章 鬼片(两章合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颜家,先皇的旧臣。
颜夫子曾给多位皇子教书,和多位皇子都有关联,包括现在的燕王。
随先皇来到北方,就以年纪大身体不适为由卸任。
当时的燕王,送给这位昔日老师不少黄龙田地。
可以看出,当时的燕王、如今的皇上,不打算再启用这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
颜家也很知事。
子孙都很有学问,宋福生那届科举却无人下场。
学问好到,颜家私塾,大部分是为教习自家子孙,对于收外面的学生,选拔极为严格,就怕毁了名望。
宋福生这位知府,更是会在颜夫子面前自称小可,对颜夫子极为尊崇。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嘛,为米寿他们读书。
米寿要给介绍的朋友,正是这位颜夫子最小的孙女。
米寿和这位小孙女的哥哥是同窗,听说过颜姑娘想结识他姐,他姐呢,还在家里嘀咕过咋没人给下帖子叫去玩,他才给介绍的。
“宋小姐,我小字胜娚。”十三岁的姑娘率先给宋茯苓行礼道。
宋茯苓笑呵呵说,“我小字茯苓,这是我二姐姐。”
二丫上前。
“我二姐姐小字苏木,我还有位堂姐,苏子,她没在,有机会再给颜姑娘介绍。”
没错,二丫改名了,叫宋苏木。
关于大丫二丫的名字,马老太最初那真是没轻了吐槽。
那时,她在三儿的书桌前,瞪眼问道:“你憋了三日,就取这么个名?”
宋福生不乐意,这名怎么了。
大丫二丫和茯苓是堂姐妹,和茯苓配套,都是中草药名。
马老太过后就开始四处挖苦她三儿,起名废啊。
家里那些没起的,快点儿,别再找咱家进士老爷了,保你们会后悔。
在马老太看来,茯苓那名字,她好不容易才接受,多亏她眼下会写字,知晓了茯苓和扶灵的区别。这才前一阵买房落户时,认下签上“宋茯苓”。
结果转回头可倒好,让三儿帮忙取名,大丫就成了宋苏子,送梳子,二丫成了宋苏木,送木梳。
怎么听,都像是送出去两把木梳。
宋阿爷家的儿媳妇劝马老太,“我听着挺好,比俺家丫丫叫宋温暖强。”
宋温暖,也是宋福生给起的。
王婆子也劝:“老姐,名还算中,不是那么特别差,总比宋金子强。”
葛二妞:“你大哥说了,不赖三侄儿,是咱家姓的事,咱取什么好名都要送出去,和福生有啥关系。”
福生够有才华的了,挑的都是便宜的送。
送木梳、送温暖,不比送富贵强?
马老太就这样被葛二妞的话治愈了。
这不嘛,自从马老太咬牙认下这两个名字,宋茯苓在外面介绍二丫就会说大名,或是叫二姐姐。
颜胜娚很开心结识上宋家姐妹,还告诉茯苓和二丫,不止她想认识宋小姐,早在年前,姑娘门聚会时有好些人提过,想邀请宋家姐妹来着,就怕唐突打扰。
茯苓一听,如此盛情,那就去认识各府的小姐姐们吧。
派人回去告诉奶和老妈一声,她和二丫姐出去玩了。
马老太这面接到消息,颜家的?稍稍放了心,派出去两位丫鬟追上茯苓和二丫跟着伺候。
钱佩英倒是无所谓闺女出去串门。
她女儿不是小孩,打小人缘就好,总是要和别府的姑娘走动的。
今儿又是元宵节,姑娘们随便溜达的节日。
并且,钱佩英也没空跟上去看看,她这面收到了帖子。
柳夫人目前在黄龙。
因为柳家小子也在颜夫子那里念书。
柳将军巡疆时,柳夫人基本上不回将军府,只在黄龙的私宅住。
钱佩英带着桃花、宝珠,还有大姐宋银凤去了柳宅一起赏月。
钱佩英她们离开不久后,马老太接见了刘守备家的嬷嬷,来人请马老太她们去刘家棚子赏灯。
要是刘夫人来请,马老太就拒绝了。
过节,只想趁着好不容易放松几日,家里人凑一堆说说笑笑。
可是对方是刘守备亲娘身边的嬷嬷,还说那面几家府上的老夫人都在,都是差不多的年纪,有话说。
马老太一听,不管出于里子面子咱也要露个面。别让人误会咱是知府的老娘就牛逼哄哄似的。
穿外套的时候,马老太有私下叮嘱老姐妹们几句,有啥紧张的?福生已经走到这一步,早早晚晚她们要接触官家老夫人,都给她挺直腰板,都是福生的长辈,谁家没亲属?
就带着老姐妹们去了。
继钱佩英和马老太之后,宋富贵和王忠玉他们在广聚轩门口,也见了黄龙商会来的代表,受邀去了商会那面的赏灯棚子喝酒说话。
而宋阿爷那些岁数大的,正带着家里闲杂人等在欢欢喜喜看表演。
宋福生听秦主簿说,会宁吕县丞那面带着下属们正在各货站和松花磨刀石加工厂慰问,今儿十五,那些县官压根没在家过节,带着汤圆在外面奔走呢,舒心满意的点点头。
听完,再一回头……
二楼这里,他家人呢?
从老到少,全没了,他和谁过节啊?
秦主薄笑得像朵花,那笑容似在说:
大人,我不是在吗?我会对您始终如一的。
你给我滚蛋,日日看你那张老脸。
宋福生寻到家人问清缘由,他最服气的是米寿的去向。
金宝说,米寿去陪同窗相对象了。
上元节,不限男女出行,一年中最好的相亲日。
米寿去帮同窗掌掌眼。
宋福生:“……”
在宋福生无言以对,有些后悔让米寿念科举班时,米寿正在心里对十六七岁的同窗无语。
那位姑娘离漂亮的程度差远了。
同窗是怎么做到一见到人家就脸红心跳的?
还念酸诗,说他俩人之间有缘分,要不怎会如此巧合遇见。
米寿心想:你拉着我们几人满街乱窜,遇不到才是奇怪吧?
唉,要不说呢,长大太累,生活太累。
顾及自己是宋知府家公子的身份,就不能推辞一些邀约,以免别人说他不给面子。
可眼下,为了合群,竟做无聊的事,还不如和金宝哥哥玩姐姐自制的纸牌来的畅快。
对儿七,俩王,四个二,多好。
与此同时,宋茯苓心里也在后悔,不该串门,有点无聊。
二丫还好,反正在宋茯苓看来,二丫姐比她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