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




第八章:开开心心过大年
    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回乡下老家,云台乡南窑村,这年头还叫云台公社南窑大队。

    早上十点,在大人准备为老头子过生日时,小舅杨文庸带着一大帮小孩,径直上云台山,去云台寺烧香拜佛。

    人说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老头子蹉跎大半辈子,也到花甲之年。

    **人不兴贺寿,但六十岁,也是人的分水岭,老头子没想大操大办,也不通知老战友,就回老家,几个老兄弟聚一下,几个子侄见见礼,十来个小孩磕磕头,联系一下感情,不然变远了。

    除了过生日之外,剩下的,还是祭拜祈福。

    村里半山上的山神庙,滈河边的龙王庙,都要香火供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窑大队地处终南山脚,又在滈河旁边,地里一应庄稼全靠河水灌溉,一年四季更是免不了上山打柴。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吃山吃水,山神龙王都不能忘,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

    而山上的云台寺,千年古刹,香火旺盛,更是要去,为家人祈福,有心愿的求佛,没心愿也求个家和万事兴,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求个心安而已。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传统习俗,即便是**人,也不能免俗。

    林晓光就知道,堂哥小东上军校前,大妈就上云台寺,等人真上军校后,更是亲自杀鸡还愿,今年这次,他们姐弟仨一起考大学,大妈、林妈、小姑,三人也都求过愿。

    此刻,林晓芸上完香,忽然扭头,看林晓光像模像样,跪在蒲团上,双目紧闭,一副很虔诚的样子,便有些惊奇。

    “咦,小光,你以前不是嗤之以鼻吗怎么今儿个变了”

    林晓光刚刚在为全家人祈福,希望家人健康家庭和睦,顺便祈求佛祖菩萨,能满足自己三人的愿望,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听到堂姐打趣,顿时不乐意。

    “我改主意了不行啊!”

    见他小孩子心性,一点都不像大人,林晓芸又是一阵好笑。

    从山上下来,老家的屋子收拾妥当,供桌上放好祖宗排位,摆上各种水果点心祭品,还有冥币、烧纸、香炉等等。

    中午,集大家之力,出自大妈杜静之手的臊子面做好。

    一大盆臊子汤,油油的却不腻,漂浮在汤上面,一点热气都不往外冒,满满一大盆。

    林晓光好几个堂叔家的婶子,换着擀面,擀出好几张圆圆的面皮。

    面皮切成小拇指宽,一大把下进沸腾的水里,灶头里胳膊粗的木柴烧着,风箱来回推拉,没有几分钟,三次起锅后,足够十来人吃的臊子面便煮好。

    捞到碗里,前两个小碗,还是献给祖宗和灶王爷。

    之后,用木质托盘托着,三大碗臊子面端到堂屋炕桌上,三个老人围成一团,盘膝而坐,放上辣椒倒上醋,没有咸菜,就这样趁热吃。

    这便是老头子三兄弟,准确地说是四个,一个打小鬼子时没了。

    老人先吃,剩下的才是一帮小孩,然后才是伯伯叔叔,最后是一帮干活的女人们。

    一红二白三黄四绿五黑,红的辣椒,白的面条,黄的土豆,绿的香菜,黑的木耳,外加黄花、鸡蛋、胡萝卜、豆腐,以及最不可或缺的臊子,便组成臊子面。

    林家的这臊子面,不是西岐臊子面,也不是长安本地的,而是秦州那边的,口味比较清淡。

    面很好吃,林晓光很怀念,一连吃两大碗。

    放下碗筷,这时,忽然有人进家门,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队支书,顿时乐了。

    不止是大队支书,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都齐齐过来。

    村里当过**的也有几个,要么没了,要么解放时部队被消灭了,当过八路军的,还真只有老头子一个,45年6月,他所在的部队,也就是十七路军38军17师,在南河洛宁起义,投奔八路军,一年后,与先后起义的38军各部被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38军,归陈谢兵团指挥,十七路军从此进入解放军阵营。

    老头子命真好,当了



第九章: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听到这个消息,林晓光激动地一下跳起来,三两步跑到客厅,追问:“张阿姨,具体什么情况您跟我说说呗,谢谢您了。”

    客厅里,杨文姝跟张爱芳正在说话,突然间他钻进来,手里还拿着锅铲,都被吓一跳。

    “干嘛呢咋咋呼呼的十六岁的人了,怎么还这样”

    “嘿,这不是激动嘛”

    林晓光舔着脸赔笑,末了,又看向张爱芳,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灿烂:“张阿姨,您说,我给您倒茶。”

    “哎呀,文殊,你家孩子真懂事!”张爱芳一张老脸笑成菊花,有些艳羡:“小光,你说你这脑瓜子怎么长的,我家园园可比你差多了,报了个中专,都没个准信。”

    更年期妇女,说起家长里短的事情来,那叫一个没完没了。

    林晓光耐着性子,变着花样伺候,说好听的话,总算把人给哄舒服了,然后,才道出一点消息来。

    “那些人啊,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各个都是干部,首都大机关的气势,就是不一样。”

    “阿姨,您有没有听他们透露点什么,比如是北大的,还是清华的,气质上,耿直沉闷的理工男多一点,还是文质彬彬,带着书卷气”

    林晓光很紧张,三个大学,九个专业,谁知道什么专业会录取他。

    “哎,人家北平来的,我哪能感觉出来”

    问许久,张阿姨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林晓光也算看清楚了,这张阿姨啊,确实没什么眼力劲,只会溜须拍马,说些鸡毛蒜皮的事,纯粹就一个草包,让她做一个副主任,还真是抬举她了,也不知道怎么上去的。

    知道问不出东西,他索性放弃,回到厨房一看,这瓜子差点没给炒焦,要不是小茉主动分忧,还真完蛋了。

    林晓光瞬间惊出一身冷汗,瓜子炒焦,杨文姝还不得骂死他。

    “小茉真好,哥哥去了北平,给你买好吃的。”

    林晓茉却撇撇嘴:“说了那么多,没有一个兑现的,哼!”

    林晓光尴尬不已。

    张阿姨今儿个上门,这一聊,就是好长时间,林晓光坐在凳子上,隔着一道门,她们说啥那是听得清清楚楚。

    过好长时间,总算在饭点做饭前,才意犹未尽结束交谈,拖拖拉拉离开。

    人一走,林晓光就跟杨文姝抱怨:“妈,这张阿姨真不是东西,去年我高中毕业那会儿,街道办三番五次上门,轮流动员我去下乡,她就没一句好话,这会儿我们家形势一好,倒是变脸比谁都快,俗话说捧高踩低,我总算见识到什么叫做市侩。”

    杨文姝听到后忍不住一乐,随即斥道:“怎么说话呢没大没小。”

    林晓光却还有些愤愤不平:“她以为啥来我们家说我要被录取了,就是我们家欠她人情,想多了吧,难道她不来说,我就不会被录取了吗地球缺了她照样转。”

    “妈,你千万别上了她的当,我跟她女儿不是同学,以后也不会是好朋友。”

    “放心,我都知道,你妈不是傻瓜。”

    话音一转,杨文姝也有些无奈:“话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整天跟孩子一样,都快上大学的人了”

    “我这不是正在长吗”

    他也有些无奈,俗话说老小孩,他人至老年,一夕重生到十五岁,心态越来越年轻,言行举止,甚至性格上,现在跟小孩没什么区别,难怪大家都觉得他还没长大。

    其实,主要是有父母在,谁不想当小孩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初三过去,不知不觉间,便到十五。

    元宵节这一天,一家人又在一起吃饭,次日,一大早的,林晓芸要返回渭川农场,几个人送行。

    二十天假期,一晃就结束了。

    至于林晓东,他的探亲假更短,初三就收拾行李滚蛋了。

    十五过后,天气逐渐变暖,虽然还是很冷,但已经不像腊月那会儿,太阳都没有一丝温度,早晨的天空,没有一只鸟儿在飞,街道上却湿漉漉的,这是积雪融化留下的痕迹。

    火车站人蛮多,没有农民工的年代,也是摩肩接踵,稍一



第十章: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拓扑学连锁反应告诉林晓光,他就是那只蝴蝶,他能够改变历史。

    改变自己的命运倒也罢了,改变堂姐的命运,以至于让她考不到北平,甚至无法被大学录取,那可就完蛋了。

    这并不是一个分数高,就能考上大学的年代,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

    林晓光为此深深自责,深怕冥冥之中,自己连累到堂姐,为此,在火车站送走堂姐后,回到家,便深居简出,埋头创作,不问世事,只是每日三省吾身。

    直到有一天,林晓飞放学归来,人未至声先到,一路上高喊着:“我哥考上清华了!”

    引得路人不停驻足。

    “那是林科长家的小孩吧,他哥才多大,真考上清华了不是吧”

    “不知道。”

    “你们消息太落后了吧,常安一中校门外都贴红榜了。”

    一路上鸡飞狗跳,听到消息时,杨文姝已经回到家,她下课稍微早一点,回来就准备做饭,小飞进门时,她正刚洗完手,端着脸盆准备倒水。

    “我哥考上清华了!”

    听到这个消息,杨文姝瞪大眼睛,随即明白过来,“砰”的一声,脸盆掉在地上。

    “真的”她难以置信。

    “这事我还能说谎!”林晓飞喘着粗气:“常安一中校门外,都贴出,红榜了,我哥就在最前面,第一个,清华大学。”

    “不是说北大吗”杨文姝觉得哪里不大对劲。

    林晓飞那么大的声音,林晓光在屋里早听到了,重重的握紧拳头,连说几个“yes!”,兴奋地不能再兴奋,因为他已经改变命运。

    上辈子,八年复读,才考到北平一所本科院校,这一世,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成功。

    至于为什么是高中学校先放榜,这是很好理解。

    有的高中校长人脉广路子多,在试卷阅卷完毕学生还不知道分数的时候,他已经从省招办老师那,知道自己学校学生的分数,同样,在录取通知书刚发出来的时候,也可以在高校招办的老师那,知道学生被哪所学校录取。

    学生总是最晚知道。

    林晓光作为从教三十余年的资深高中老师,对这些深知肚明,当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也不觉得奇怪。

    但随即,他也感觉哪里不对,第一志愿明明写的是北大,第二志愿复旦,第三志愿中山,没有一个清华,怎么变成清华了,我没想去五道口啊,更没想去留美预科学校。

    “哥,你考上清华了。”林晓飞比谁都高兴,恨不得天底下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哥哥考上清华。

    “哦!”林晓光淡定的哦了一声,看到地上的水渍,一边捡起脸盆,一边平静说道:“妈,你不冷吗裤脚和鞋子都湿了。”

    “小光,你不开心吗”

    杨文姝却无暇理会其他,只是出言安慰:“清华和北大差不多,你就别较劲了,哪里上学不是上,再说北大文科强,清华理科厉害,你不是读的理科吗去清华最好。”

    就在这时,家门砰一声被推开,林晓茉上气不接下气出现在门口。

    “妈,我哥考上清华了!”

    她也是来报喜的,刚刚知道消息,立马扔下好朋友,以从未有过的速度,飞奔回家,说给哥哥和爸妈听。

    “林晓茉,我比你早,刚刚已经说了。”林晓飞一脸得意。

    再看妈妈跟哥哥,显然一副早已知情的样子,林晓茉顿时很不开心,撅起嘴,恨恨不已,瞪着他:“臭小飞!”

    “好了好了,哥哥很开心,谢谢你小茉。”林晓光出来调和。

    这一天,是1978年2月28日。

    林晓光晚上写日记的时候,写下这么一段话,这一天,我得到考上清华的消息,不知道哪个专业,有些开心,也有些不开心,开心是因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弱,不开心的原因,说不上来,大抵是不能去圆明园,不能去五角场,不能去双鸭山。

    &nbs



第十一章:一朝成名天下知
    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林晓光家里就没一天消停过,真是门庭若市。

    除他高中初中小学那些同学外,林爸杨妈的亲戚朋友同事,以及街坊邻居,都来上门拜访,甚至有领导过来,比如杨妈在二中的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直管教学工作的教育局主任、副局长,又比如林爸在公安局的主任、副局长。

    像街道办主任这些小领导就不说了。

    以往没怎么接触的人,这些天碰到林爸杨妈二人,也都笑眯眯的,直夸他们教育的好。

    县城里的人来倒也罢了,常a县城圈子太小,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连云台公社和南窑大队的人也有过来,来的是革委会主任和大队书记,还带着礼物。

    一开始,对于众人的表扬勉励,林晓光还蛮得意的,后来啊,来个人都要在他脑袋上摸几下,美其名曰沾沾文曲星的才气,他身高刚过一米六,怎么斗得过这帮大人,后来便不厌其烦。

    不只是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摸头,还有被拉出去被人各种围观。

    就如,因为他考上清华,常安一中邀请他去做演讲,作为77年高考,常a县唯一考上清华的人,这个头衔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母校发出邀请,林晓光很难拒绝以前教过他的任课老师、班主任三番五次邀请,甚至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也提着礼物亲自上门,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去。
12345...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