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然而谁料到,常安二中也跟着起哄,林晓光有心拒绝,可杨妈就在二中当语文老师,即便杨妈不答应,可二中的校领导更反复做工作,他难道真拒绝

    一旦拒绝,学校不会给杨妈穿小鞋

    于是,二中他不得不去,可二中去过之后,三中校领导也跟着上门,后面初中和小学也跟着瞎胡闹。

    他真是快被演讲逼疯了。

    杨蓝也无法逃脱校领导的魔爪,作为常a县77年高考唯一考上北大的人,她也在众多学校的邀请之内,像国宝大熊猫一样,被众人参观更是少不了的。

    其实出名挺不错的,只要是好名声,出风头嘛,谁不喜欢。

    可站在舞台上,像一个扯线木偶一样,按照他们定好的规矩,按照早已经写好的稿件照本宣科念,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哄骗十四五岁的中学生,这可就很没意思了。

    也不能说是哄骗,不过类似样板戏八股文之类的文章,念起来真的很令人违心啊。

    最最重要的,你特么倒是来点实际的,给出场费啊

    眼看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高考的热度逐渐减弱,他总算从琐事中解脱出来。

    而堂姐的来信,还没有收到,可能真的名落孙山了。

    林晓光默然无语。

    7号这天,外面热热闹闹,正在迎接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杨文姝却在给林晓光准备上学的东西,被褥、衣服、洗漱用品,等等。

    清华开学是在12号,北大早几天,9号就报道,意味着杨蓝明天就要出发。

    鉴于两个孩子都这么小,老头子提出两人一块过去,大人只去一个,至于人选,林晓芸杳无音信,估计情况不大好,林伯平和杜静自然没心情,杨文姝要上课,林淑萍也要上班,女人坐火车不方便,杨文庸倒是想去,可被老头子否决。

    最后,去的人选,就落在林仲平头上,即便他也要上班,但老头子还是选择他。

    傍晚,老头子要嘱咐一些事情,大家便聚一块,聆听教诲。

    饭桌上,杜静强颜欢笑,林伯平沉默不说话,其他父辈尽管心里开心,这会儿却不表现在脸上,免得刺激到二人。

    老头子大刀阔斧坐在椅子上,盯着林仲平问:“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林仲平点头:“三张硬卧,都买好了,介绍信也准备好,还有钱也带着,这次过去后,小光要多住几天招待所,我带的钱比较多。”

    “那就好。”

    老头子颔首,随即盯




第十二章:天助自助者
    三人一起回到客厅,当老头子看到林小芸时,老怀甚慰。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考不上也没关系,今年再考,我相信芸芸。”

    谁料,林晓芸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张a4纸大小的文件,递过去,林晓光手快,拿过去后略一扫视,大感吃惊,随即朗声念道:“北平师范大学入学通知书,革委会转林晓云同志,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你入学,到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读……”

    到此时,林晓光彻底怔住。

    变了,完全变了。

    记得前世,堂姐被长安交大无线电专业录取,而这次竟然变成北师大政治经济学,也不是胜券在握的清华建筑系。

    还有,堂姐填报志愿前给他写信,第一志愿填写的是清华,三个专业分别是建筑、新闻、医学,第二志愿填写复旦,三个专业分别是数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第三志愿是北师大外语、社会学、教育学。

    九个专业,被录取的学校志愿上没有,被录取的专业却是第二志愿第三专业,太奇怪了。

    “好,好,好。”老头子很是高兴,北师大比不上清华,但也不错了。

    旁边,一向不苟言笑的林伯平,此时难得脸上浮现欣慰之色,至于杜静,激动得眼泪流出来。

    其余人,也与有荣焉。

    忽然,老头子问道:“这个政治经济学,是做什么用的”

    “当然是研究政治和经济啊。”

    老头子就有些疑惑:“政治还需要研究还有,研究经济干嘛”

    一家人齐齐错愕,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开口,便是林晓芸,张着嘴,想说点什么,却无从说起,倒是林晓光知道一点,却不知道怎么解释,在后世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现在说起来却无从下手。

    他欲言又止,这一幕却被李季成尽收眼底,随即大胆鼓励。

    “林同学看来知道,有话就说嘛!”

    老头子登时目光刺过来,斥道:“有屁快放!”

    林晓光朝李大主任微微一笑,随即沉吟着,斟酌用词,笼统解释:“广义地说,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目前国际普遍用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来代替。”

    老头子重点没听懂,倒是听到资本两个字,顿时吓一跳:“这不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吗”

    众人也有些骇然。

    林晓光见状也有些无奈,得,早知道就不解释了。

    他看大妈脸色发白,堂姐也有些不安,摇摇头,很是无奈:“这北师大招生,不是他们学校做主,是去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招生会议决定的,国家决定的事,难道还有错的吗再说,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里面也有经济二字,难道我们就是资本主义,爷爷,你就放一百个心。”

    这话一出,大人换过来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心里顿时安定不少。

    李季成最为平静,他见老头子还有些犹疑,也跟着解释:“志国同志啊,恢复高考是国家政策,招生工作是教育部重中之重,不可能出问题的,你放心好了。”

    老头子这才稍安。

    知道他们一家人有话要说,李季成很知趣地提出告辞。

    一家人齐齐把他送出门,再次回到客厅,老头子端坐沙发上,林伯平坐在一旁,杜静紧盯着林晓芸,还有几个长辈,也是如此,目光如炬。

    这幅三堂会审的架势,林晓芸没等发问,一五一十将事情的原委到来。

    林晓芸很有讲故事的天赋,把她这些天的经历,讲的是那叫一个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旁边听的人,也跟着心惊胆战,心里七上八下。

    “最后,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已经没时间了,中午才收拾好东西,刚刚火车才到。”

    众人听罢,叹息不已,谁能想到,就一个高考的事情,竟然能牵扯出这么多事,也太复杂了。

    &



第十三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位母亲,可是为自己的孩子去北平上学的事,操碎了心。

    杨文姝知道林晓光被录取的消息比较早,东西早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林淑萍也是,只不过这人嘛,眼看着开学日期越来越近,总感觉还缺点什么,想方设法多带点。

    至于杜静,她也早早给林晓芸准备好行李,就等录取通知书。

    谁知道,眼看着别家上大学的孩子已经出发,自家孩子却依然没有消息,那段时间,别提有多窝心,谁都以为名落孙山,只能来年再战,谁料,就在临近出发的前一天,风尘仆仆回来,拿着录取通知书。

    这叫什么,这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刻,杜静无比庆幸,自己早早给孩子准备好了,要不然还真给耽搁了。

    全家人都在为明天坐火车做准备,什么事都不用林晓光插手,他也乐得自在,畅想北平的大学生活之际,忽然想起几个老朋友。

    “也罢,和他们好好道个别吧!”

    从教三十多年,老朋友除了同事以外,剩下的也有同学,还有发小死党,各人有各人的路,聚散离别的,临到老,能在这县城里的,还真没几个,不是工作调动搬走了,就是儿女结婚跟着迁走,或者移民出国的,不一而足。

    如今他才十五岁,人生的轨迹彻底改变,很多人以后未必能再见到,很多以前认识的,现在还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再见一面。

    林晓光从小住在公安局家属院,几个发小,也住在这,父母也有在公安局,当然还有其他单位的。

    比如沙永刚、雷猛、秦川。

    他们四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解放路四人帮。

    他在家里是乖孩子,在外面可不是,小学时代的捣蛋鬼,中学时代的坏学生,偷奸耍滑上房揭瓦的事没少干,杨文姝不知道他的状况,可小学到中学的老师,谁不清楚他的底细。

    有句话说,人畜无害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恶魔的灵魂,说的大概就是他了。

    每个人,都有被压抑的另一面。

    此刻,常安一中后面的小树林里,林晓光像痞子一样,坐在大青石上,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一根牙签,盯着操场正上体育课的学弟学妹。

    “小光,你说你去了北平,川儿去了江汉,永刚去当兵了,我怎么办”雷猛忧心忡忡。

    四个人,爸妈在公安系统的林晓光和秦川,二人考上大学,一个去北平,一个去江汉,沙永刚爸妈在政府系统,却把孩子安排去当兵,雷猛供销社的老爸,却没能把他安排去供销社,一来人还挺小,二来没这个实力。

    “还能怎么办凉拌!”

    “到这时候了,你还跟我开玩笑!”

    林晓光把目光从学生方阵上面移开,扭头盯着雷猛,上下打量,最后吐出一口气:“抓紧时间,考一个大学吧,嗯,大学你估计考不上,考一个大专出来,以后毕业了,再差也能当老师。”

    “哥,我叫你哥,我能考上大专,还用得着求你给我出主意”雷猛欲哭无泪。

    雷猛今年不小了,刚满十七,学习成绩差得要死,初中留过一级,高中又留过一级,去年高一,今年还是高一,下半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升高二。

    他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林晓光当然没法帮他。

    林晓光想到这事,忽然心头一动,1980年夏天,深镇特区好像就是这时候成立的。

    他忽的有了主意:“这样吧,听说上面要把高中恢复三年制,你高中毕业,就80年了,到时候,我有个好去处,去了少不了你的好。”

    闻言,雷猛当即苦着脸:“我要是能混到毕业就好了。”

    林晓光终于有些恼怒,恨铁不成钢,骂道:“你特么就是混,也要混个毕业证出来,连这点本事也没有,我们四人帮解散算逑!”

    雷猛耷拉着脑袋,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良久,又小心翼翼试探:



第十四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林晓光年轻时有个坏脾气,每到出远门,比如上大学,心情总会变得很差,忍不住会发脾气。

    后来懂事以后,等参加工作,不曾出远门,也就不会了。

    直到有一天,儿子去南方读书,也这样对他发脾气时,他忽然明白,那究竟是为什么。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

    在外面,每个人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无一例外,都在为生活打拼,而一回到家,全都卸下,什么都不需要担心,因为有父母在,他们不需要承担任何东西,只要扮演好儿女的身份,就可以了。

    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心情不好,因为不想离开家,不想离开父母啊。

    所以才有那句话,父母在,不远游。

    但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

    古时候没有火车飞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比如长安到江南,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而科举考试一般三年一次,士子出门游学赴考,好几年才能回家。

    那时候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多人埋头苦读,才有那句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人若是不能学有所成,临到头来,一辈子还是会在家乡终老,能走出乡关,走出县城,在全国首都站稳脚跟,那才叫成功。

    重生而来,林晓光就没想过活着回去,他一定要变成当初讨厌的样子。

    1978年,3月9日,长安火车站,站前广场熙熙攘攘,成为绿色的海洋,四面八方的青年聚集,他们将在此坐上火车,奔赴全国各大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

    此刻,林晓光心情澎湃,突然朝天做出v字胜利手势,大喊:“北平,veni!vidi!vici!”

    人群中突然爆发的一声大喊,让无数人为之一惊,扭过头来,循声望去,才看到是一个身高一米六出头的男孩,这里这么多大学生,却没有一个学过拉丁语,当然无法理会这句话什么意思,不过前面北平两个字,却听得清清楚楚。

    短暂的空白之后,人群中突然爆发一阵掌声。

    然后,一众热血青年被触动,有人跟着喊“北平”,有人喊几声之后,开始喊“尚海”,也有人喊“江汉”,有的喊“江宁”,喊自己去上学的城市,后来竟有出站的青年喊“长安”。

    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这么大的动静,引起铁路部门的注意,很快就有戴着红袖章的公安过来。

    林晓光见势不妙,果断溜走。

    回到候车室后,便被杨文姝一顿爆栗:“叫你出风头,叫你出风头,现在好了吧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臭毛病”

    “妈,给我留点面子啊!”有外人在旁边,林晓光怪不好意思的。

    “不好意思啊,让你们见笑了。”

    赵子瑜母女莞尔一笑,男人们倒是不觉得什么,哈哈一笑,也就林伯平脸上有些挂不住,黑着脸,一声不吭,等到赵父转开话题,他顾不上训斥,挤出一丝笑容,全力陪同这位领导聊天。

    林晓光直到几分钟前才知道,赵子瑜也要去北平念书。

    除她之外,她爸妈哥哥弟弟,全家都要送她去北平,顺便在首都玩一下。
123456...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