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林晓光的开支,房屋租金二十块,水电粗略不计,人力开支七百块,给郭红兵三人的分红,每人4464块。

    他把分红一一摆在面前,盯着三人笑道:“这是最后的分红,拿好。”

    三人没有人动手。

    “另外……”他笑一下,接着又发工资:“一个半月,按理说,应该发75,不过我发足,发两个月的,剩下半个月,就是带薪休假,你们好好玩玩。”

    闻言,郭红兵无奈笑了,说道:“行,那我就好好玩玩。”

    其余二人见状,也把钱拿了。

    离开生产基地,他又和叶文东见面。

    “没什么好移交的,最核心的,也只不过是代理制度,这个你看一眼就会了,关键还是日常怎么管理。”

    “你需要一个财务,可靠的,心细的。”

    他说着,竟然看到叶文东拿出笔和纸在记,也是感到好笑,却不得不忍住笑意,继续一本正经地讲述。

    “财务方面,分代要把所以卖出去画片的钱,一分不少交给总代,总代也是一样,一分不少交给销售,再由销售交给财务,不限时多长时间,不过限于代理都是年轻人,手里存不下钱,未免把钱花了,不能让钱在他们手里多呆。”

    “嗯,有道理。”叶文东深表赞同。

    “财务就没有问题了,剩下的如何分成,这是你的事,我不管。”

    “印刷呢”

    “印刷方面,代工的话,你只要保证能卖出去就可以了,人越多,卖出去的越多,当然,市场的天花板到了之后,小学生手里都有了,你就卖不出去了,注意一下,不过一个暑假四十来天,还不至于。”

    “再有需要注意的吗”

    “再有,就是运输吧,以前我只有雇佣那辆嘎斯车,你手眼通天,火车应该都行,不过你要是想把画片卖到全国,我劝你各省都找一个销售和财务,放手让他们去做,别的就没啥了。”

    说到这里,林晓光没有可说的,就直接告辞。

    叶文东在后面喊:“要是我真赚了大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以后有事的话,你来找我。”

    “行。”林晓光挥挥手,头也不回地离开。

    隔天,他们一行,林赵严加起来八个人,一块坐车去北平站,回老家。

    安洋来送他。

    列车就要启动,乘务员已经吹起哨声,见她有些依依不舍,林晓光就调笑:“要不,你跟我回去,见见我爸妈”

    “要死啊!”安洋顿时不依。

    这句玩笑话出来,倒是把离愁别绪冲散了,站台上空无一人,只有铁路乘务站着。

    “回去以后,你会想我吧”

    “肯定的啊,每天睡觉前,我都会想,不想你我睡不着觉。”对这些话,林晓光越来越熟练了,几乎是脱口而出。

    “洋洋。”突然有人喊道。

    “啊”安洋回身望去,一脸茫然。

    只见有个身着解放绿军装的年轻人,正背着大行李背包,站在站台上,他旁边的火车车门处,不断涌出一个个解放军军人。

    “哥”

    安海放下手里的提包,扔下背上的背包,直接冲过来,将安洋搂在怀里。

    林晓光看傻了。

    “哥你转业了”安洋激动不已。

    拥抱之后,安海稳定心神,这才看向旁边站着的林晓光,一脸不善,问:“你谁啊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

    “哥,他是小光,我的……同学。”安洋脸颊微红,还是不好意思说出对象两个字。

    听到这话,安海更没好脸色:“还站着干嘛火车都要开了,赶紧走!”

    “大舅哥,安安就托你照顾了,回头见。”林晓光甩下这句话,立马直奔火车门,在一脸不善的乘务眼神下,爬上火车。

    “你给我回来,刚才叫我啥”安海怒了。

    留给他的,是背影,等刚要追,火车车门就关上了。

    “算他走运!”

    火车开动,二十多个小时后,林晓光背着装着一张十五万的存折的书包,回到常安縣老家。

    林爸去郊区分局工作,距离有点远,不过常安縣公安局家属院的房子,还给他们留着,并没有没收回去,或者赶他们去郊区分局家属院住的意思。

    所以他才回这里。

    到了家,正吃林妈热的饭的时候,林妈就说起这事。

    “也不知道是那个孙子使得坏,看我们家不顺眼,你爸在局里干的好好的,小川他妈前几天就说了,局里打算推荐他去党校学习一下,回来市局一任命,就提副局,现在倒好,跑到郊区,每天去上班,光路上的时间就有半个多小时。”

    杨文姝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林晓光闻言,差点被呛到了,不禁问道:“妈,合着把我爸升了半级,是升错了”

    “错倒是没错。”

    杨文姝摇摇头:“小川他妈也就是那么一说,我估计半真半假,提副局不一定作数,再说升了才算,嘴上说说,哪天能落到实处,谁也不知道。”

    “那你埋怨什么”林晓光松一口气,刚才被吓了一跳。

    “你爸之前做刑侦,做得好好的,自个儿也挺喜欢,现在倒好,调到郊区做政工,他一个大老粗,哪里会这个,我真觉得他不适合,改天说不定工作出了岔子,那就完蛋了。”杨文姝忧心忡忡。

    “妈,哪有你这样的,不盼着好,就盼着坏,盼着我爸工作出岔子”

    “小毛孩子,怎么说话呢我就那么一说,关心你爸还不行啊,就你会关心,就你们父子俩关系好,我是坏人,行了吧”杨文姝不乐意了。

    “我的错,我的错。”林晓光只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不过啊,老妈话中怨气不少,看来不止是为老爸调走这事,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会是什么呢他思考着。

    这事他记着了,之后调查的时候,严东明找上门。

    “小光,大队今年大丰收,公社已经来人了,县里的人也在路上,你说现在咋办”

    ……




第一一三章:南窑大队大丰收
    “那咱们赶紧回大队。”

    两人这就出发,先搭乘班车,到了云台公社,正好大队的人等着,自行车准备好,两人坐上后座便往大队赶。

    路上,严东明就跟林晓光说了情况。

    他们到了大队,果然看见有公社的人在,过了不久,公社的洪山书记,带着公社的一大帮领导,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县里的领导,林晓光定睛一看,顿时就乐了,原来其中就有李季成。

    “东明哥,别紧张,情况不会差到哪里去,李主任和我爷爷挺熟。”他偷偷对严东明说道。

    严东明顿时便放心了。

    有人就奇怪了,为什么大队丰收了,严东明还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风阳縣小岗村包产到户的事,给泄露出去了,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不是七月份秋收季节才泄露出去的,春天的时候就被人知道了,是相邻的生产队。

    小岗村是后来的名字,现在不叫这名,包产到户的,也只是大队下面的一个生产队,只有十八户人家。

    大队部,也就是后世的村委会,知道这事以后,就开始找组织者的麻烦。

    没几天,消息传到公社,也就是乡镇,公社的书记主任等人,也深感问题严重,把组织者组织起来,也不是拘禁,就是让他们坦白,说出实话。

    之后,了解具体情况的书记,直接跑到县里,跟县里的书记汇报情况。

    陈书记知道后,专门来小岗村考察,发现确实包产到户了,便叹一口气,最后作出指示,让小岗村干到秋天,撑到秋收,如果结果不好,那就收回来。

    还没撑到秋天,小岗村包产到户的事被泄露到上面,陈书记顶不住压力了,就给小岗村电话指示,让他们把分出去的地并起来。

    然后,地委的严书记来到小岗村。

    地委的书记来了又走,之后,省里的万书记也来了,来了又走。

    到现在,终于撑到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由去年的36万斤,猛增到今年的18万斤,翻了近6倍,而人均收入,由去年的22元,跃升到今年的400元。

    去年的全会公报上,也只是说,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

    所以说不管包产到户,还是包产到组,都是违反规定的。

    小岗村作为包产到户的代表,遭受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还有同属江淮省的庐州西乡縣山南区,也实行了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的都是江淮人,江淮人胆子大是有传统的,朱元璋一介布衣都敢造反。

    前有包产到户,也有包沟到户,而且就在天子脚下,北平的淮柔縣,一个山区的公社下面的大队,没有平坦的土地,就只有找山沟沟了。

    他们打坝阶、修梯田,每户人可耕地由原来的六七亩扩大到30亩,不算应季的瓜果蔬菜,光粮食产量一项就由原来1964年的700斤,增加到1979年的16000斤,增长了21倍多,在去年,一家所包的一条沟,还生产各种干鲜果品18000斤,自家还卖了三头肥猪。

    今年的收获比往年更大。

    北平东帽湾大队的包沟到户,是户,不是组,同样大胆的农村改革,也受到方方面面的冲击。

    云台公社南窑大队的情况算好的,他们实现的包产到组,是西川省光汉縣玩剩下的。

    人家最早,从1976年就开始,西高公社5大队2队就开始搞了,77年的时候,金鱼公社凉水大队9队也跟着搞了,到78年的时候,整个金鱼公社都开始搞。

    去年冬天,金鱼公社实行生产责任制,在《人民日报》见报。

    前有小岗村包产到户挡在前面,中间有东帽湾大队包沟到户,后面有整个金鱼公社包产到组,注意力都集中到前面去了,南窑大队受到的冲击,无疑是最小的。

    但最小,也只是在全国层面,整个西陕省,南窑大队包产到组却是独一份。

    这也是为什么秋收后,云台公社和常安縣里领导立刻过来的原因。

    九十六户,四百七十口人,原来的四个生产队,分为十二个生产组,每一组差不多四十个人,包到不到一百亩土地,秋收下来收到六万斤小麦。

    整个大队十二个生产组,收获五六十多万斤。

    小麦,晒干的小麦,不是有水分的。

    眼下,林伯军正组织着青壮,盖粮仓,这么多粮食,借用大队的库房和普通的农房,都不够装得下。

    此刻,县书记兼县革委会主任韦达,正听大队长林伯原做汇报。

    “今年,一个生产队收获十五万斤小麦,按照每个人六百六十斤口粮算,就是七万七千多斤,交够国家的一千八百斤粮,留够集体的,还剩下不少。”

    一个个听的人,眼神极其复杂,气氛微微有些异样。

    韦达书记军人出身,很有一股子暴脾气,看着粮仓内满满的,都有老鼠洞了,不声不响蹲下一看,漫不经心说道:“你们包产到组,还真丰收了啊”

    “书记,我们是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严东明忍不住上前辩解。

    “呵呵!小把戏,你觉得能骗过谁”韦书记冷笑一声。

    严东明并不服气,道:“书记,我们大队搞了集体企业,一个砖瓦厂,一个养猪场,砖瓦厂是大队的,弄了四口窑,一个生产队一个,半年出来烧了一百三十多万块砖,卖了四万块,养猪场里面的猪仔分给生产组,一个生产组两个,到现在都有一百多斤了,您要不去看看”

    “哈”众人一听,便计算开了。

    四万块,平均分给全大队四百七十号人,一个人85块,看起来蛮少,可这是从三月份开始的吧,到现在不过四个月。

    这样下来,一年就是十二万,每个人都有255块,一个月21块了。

    一个月21,这比起成里的工人略少,但相差却不多了,不像以前,一个农民一年下来几十块,一个月几块钱,连工人的零头都比不上。

    要不然怎么都说工人好呢。

    公社的书记洪山却道:“书记,不提养的猪,加上今年收的粮食,都能剩下不少,一年少一点一两百块都有,还是一个人,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又能多出一二十块,加起来至少四十块了。”

    闻言,周围的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



第一一四章:持续震惊!
    南窑大队包产到组,市里省里的压力让韦达难受,不过砖瓦厂这集体企业,却是无可指摘的,当下,他便问:“砖瓦厂在哪”

    “在山脚下,距离这几百步,几分钟就到。”

    “养猪场呢”

    “就在河边,三两步。”

    “那先去养猪场。”韦达大手一挥。

    于是,一群人纷纷去养猪场,养猪场建在河边,味道不是很好闻,靠近深处更是臭的不行,不过在场的干部们,各个挺朴素,即便是县里的一哥韦达,也对这臭味视若无睹,直往里面走。

    一间长二十米,宽六米的茅草屋,屹立在河边的案上。

    韦达看一眼猪圈,浑不在意,四下看一遍,直接钻进猪圈,其他人见状纷纷跟进去。

    站在栅栏外面,他挨个看着里面的猪。

    猪圈不小,东边六个,西边六个,一个有三米多宽,三米长,里面挤着两头不小的猪,正哼哧哼哧在吃食。
1...353637383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