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个头不小嘛”韦达突然说一声。

    正在讲解的严东明停顿一下,便回答道:“还行,挺能吃的,一个生产组负责两头,四十个人,绰绰有余,除了杂粮以外,地里的草也给消耗了,冬天卖了钱,明年我们打算扩大规模,有了经验,直接翻四倍,养六十头。”

    韦达闻言不由哼一声:“有这个雄心壮志是好事,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

    严东明笑了下,没有反驳,回应道:“是,我们一定落实书记的指示,稳扎稳打,绝不冒进。”

    旁边的人,闻言也笑了。

    韦达看了严东明一眼,又问道:“养了三个多月了,这猪有死的吗”

    严东明神色轻松,回答:“书记,是这样的,我们饲养前,请了县里养殖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员,给我们做培训,同时,我们还请养猪场的老师傅,手把手的教,饲养过程中,一出现问题,立刻请县里的人过来处理,到现在,没有一个死的。”

    十二头猪,长势大小差不多,如果期间有死亡,绝对个头不一。

    “而且,猪粪也有了去处,我们拉到地里给庄稼施肥,长势不是一般好,比化肥都好用。”严东明又补充一句。

    突然,旁边的李季成不由感叹:“邓公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果然是有道理的。”

    这话一出口,别人都不好接,韦达书记瞥一眼李季成,没有再说话。

    “走吧,去砖瓦厂。”

    砖瓦厂建在半山腰,就地取材,山上刚好有黏土,这砖瓦厂要占用土地,建在山脚半山坡,占用的也是不大好的山田,没有水给它灌溉,地里的土质更一般,烧砖烧瓦却是不错。

    顺着土路,韦达到了地方,眼睛四下一扫。

    砖瓦厂面积不小,整个半山腰,以前有的树木都给铲除了,现在放眼望去,一眼就能看清楚,超过十亩地的范围,全都堆积着摆放的密密麻麻的红砖和青瓦。

    严东明站他身旁讲解:“四口窑,都是直径八米,高四米,一次一口能烧一万来块,四口四万来块,挖土、和泥、摔砖胚,三四天弄好,码放、晾晒砖胚的时候,同时再次和泥,差不多等砖胚晒干透了,就开始烧窑,这一烧就是三天三夜,等彻底冷却再开窑。”

    “开完窑,第二波砖胚进场再次开烧,人不歇,窑也不歇,挖土、和泥、摔砖胚、码放、烧窑、开窑都有专人负责,各管自己那一块,分工明确。”

    “这样下来,第一波十天能起四万多块,第二波四天就能开窑,第三波第四波也是,这样一直到现在,四个月时间,我们烧了一百二十多万块砖。”

    书记韦达还没开口,李季成便问道:“这样下来,不耽误地里的活吗”

    严东明解释道:“一个生产队一百二十号人,一口窑二十个人就够,开春以后地里的活不太忙,也就除草、灌溉,不用很多劳动力,妇女也能顶半边天,也就是农活最重,就比如眼下秋收,我们才稍微缓一缓,先集中精力把粮食收了,再来烧窑。”

    听着,韦达不由点头:“农业是农村的根基,搞集体工业是对的,但是地里不能忘了,没有收成,烧再多的砖瓦也买不来粮食。”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书记这话说的对。”李季成大为叫好。

    韦达看他一眼,也跟着大家笑起来。

    末了,突然队伍中的革委会崔副主任,问道:“你们烧了四个月的砖,卖了不少钱,到时候怎么分配”

    严东明申请不由凝重起来,思考着,便照本宣科回答:“还是算工分,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按照工分多寡发工资,同时根据劳动时候的具体表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给奖励,偷奸耍滑的,当然就没有奖励。”

    崔副主任继续问:“没有劳动的没有工分”

    严东明点头:“是的。”就在崔主任进一步问时,他又说道:“我们是轮流出工,保证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年轻劳动力,去砖瓦厂烧砖,保证每家每户都能拿到工资。”

    “同时,也保证不会有人因为砖瓦厂上工有额外的工资,地里干活没有,而产生的抛荒现象。”

    崔主任这下无话可说了,不是按劳分配,有没有耽误种地,就没有可抓的把柄了。

    “养猪场也是一样,每家每户都出人,不过砖瓦厂是出男性劳动力,养猪场出的是女人性劳动力,这样下来,地里的活不会耽误,年底,每家每户都能多出两份收入。”

    包产到组种小麦,一年下来,每家每户能拿五六百块。

    再加上砖瓦厂,也能拿一千块出头。

    加起来,就是一千五百多块,这年头,农村一户人家有这么多钱,比起城里人也丝毫不差,别的村里的人要知道,这上门介绍对象的媒婆还不得踏平门槛,哪家的姑娘不眼巴巴的盼着嫁过来。

    还有这养猪场,一头猪三百斤算,十二头猪三千六百斤,一斤一块,差不多是三千六,一家一户分不到七块钱,最少不过。

    不过能分一点猪肉,也值了,猪肉可是好东西啊,谁不喜欢吃那肥乎乎的肉。

    ……




第一一五章:你这个小同志啊!
    众人纷纷震惊中。

    这样计算着,韦达不由勉励道:“严东明,林伯原,你们这一个书记,一个大队长的,这砖瓦厂和养猪场干得不错,硬是要得,好好干,再接再厉,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他拍着两人的肩膀,显然非常高兴,至于包产到组,当然提都没提。

    严东明得到县委一号的褒奖,整个人都有点飘飘然,一张脸有些微红,当下道:“我们南窑大队,一定不辜负韦书记的信任。”

    “好。”韦达书记显然极为开心。

    他们就此下山,要进村的时候,村里有人结婚,村门口的路都被堵住了,新郎刚好骑着二八大杠过来,载着新娘子,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骑着,围观的人不少。

    路被堵住,有人要驱赶,韦达书记伸手一拦:“这是好事情,看看,不要影响人家。”

    他脸上带着真挚的笑意,似乎想起自己结婚的时候。

    旁边的人便不好阻拦,眼睁睁看着这一幕。

    “一辆永久牌二八大杠,最起码也要一百五六,城里人都不一定舍得钱买,不提包产到组,你们南窑大队,做的不错。”韦达看向严东明,由衷地表扬着。

    “是啊,书记。”

    公社的书记洪山也感慨不已:“我们云台公社,比不上县里靠近城区的那些公社,算是最差的,南窑大队位置还是好的了,在川里有地,不过就算这样,以前公粮从没交齐过。”

    说起沉重的现实,韦达书记也没有了好心情,话题一转,便问:“这结婚的,是村里哪一家”

    “是杜正义家,他家的长子杜红明,娶了街上女娃子。”

    街上的女娃子,就是乡镇街道上的,这里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想着嫁进县城,留在乡镇都不愿意,更别说嫁到农村,这还真是破天荒了。

    之后,韦书记便没有再说话,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却说,林晓光肚子饿了,便抽空去杜正义家随了点人情,吃了碗臊子面,出来,就看到他们一大群人要走。

    他走过去,常建平很眼尖,注意到他,不由走过来小声问:“小光,你怎么也过来了”

    林晓光笑着小声说:“我也来听听,然后给我爷爷汇报情况。”

    这么一听,常建平四下一看,大队长林伯原,还有其他人,都是林家人,一下便明白了,顿时恍然大悟,道:“我还说呢,原来是你爷爷的主意。”

    林晓光摇头:“叔叔,您可千万别这样说,这包产到组,是千千万老百姓自发的决定,可不是我爷爷的。”

    他俩偷偷说话,洪山书记认得林晓光,注意到这一幕,便笑着招招手:“小光,你怎么也来了,你爸和你大伯呢,还有你爷爷没来吗村里一旦有喜事,他可是从来不会错过的啊。”

    “我爷爷吃了饭,在老宅呢,我爸和我大伯有事,没过来。”林晓光笑着解释。

    刚说完,李季成也注意到他,不由招招手:“小光,过来。”

    林晓光便跑过去。

    韦达书记注意到他,一身亮丽的衣服,文质彬彬气质卓然,不像是村里人,便随口问:“这是”

    “哦。”李季成笑着解释:“这是老林同志的孙子,林晓光,78年考上清华的那个,他爸是公安,前不久调去郊区分局,做政工科科长,现在是毕局长的一员干将,很受他器重。”

    这么一说,韦达也就明白了。

    他对这位年轻人升起一丝兴趣,便不由问:“林同学,你在北平上学的时候,有关心时事政治吗”

    “书记,您指的是哪方面”林晓光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问。

    “经济方面,关于改革开放的。”

    “唔……”林晓光装模作样想了一下,便开始说了:“经济方面的话,其他的倒是没注意,不过国家今年2月份,工商行政管理局开了一次会议,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

    “这么说,以前投机倒把的,以后合法了”崔副主任插嘴问。

    林晓光摇头:“这个要经过批准才是合法的,我听说江浙东瓯那边,个体户已经可以去工商部门申请办理手续,不过什么时候手续下来还不一定。”

    “具体的呢”

    “具体的……”林晓光又装模作样思考:“我听一些家长在部委工作的同学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就要结束,知青一两年内就会返城,将来就业也是个问题,所以这部分,国家会放开。”

    “其他的呢”韦达书记不置可否。

    “其他的……”林晓光装模作样回忆:“其他的我倒是听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而且与香港的富商来内地投资,就在粤州,项目有四千万港元。”

    “还有没有”

    “还有就是,国家正在研究国企改革,一部分已经开始实施了,比如西川省的地方企业,还有北平、津门、尚海的八家企业,也开始了改革,提高企业自主经营权。”

    “别的呢”

    “别的,再有就是江淮省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了,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

    韦达书记听着,一边思考,眉头紧皱,过了不久,才低声感叹一声:“中央决心很大啊!”

    “书记,您说啥”

    “没说啥!”韦达书记摆摆手,笑道:“林同学,你可是我们常安縣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八月份高二的学生就要升高三了,你可得给他们去鼓鼓劲啊,我们常安出人才,有你这样的榜样,相信以后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书记这话说的好。”

    崔副主任不由感叹,环视一遍,又道:“今天教育系统的同志不在,不然还能听到书记的指示,回头应该让他们学习一下。”

    李季成点头称是。

    林晓光装出一副羞涩不已的样子,道:“书记,我听您的,不过我只是学生里面的榜样,您才是全县干部职工的榜样,我给学生鼓再大的劲,还不如您给干部职工鼓劲,努力发展经济。”

    韦达书记顿时哈哈大笑:“你这个小同志啊!”

    笑完,他若有所思。

    回过头来,他看向李季成,道:“季成啊,老林同志就是南窑大队的”

    李季成点头:“是的,书记,老林同志41年入的党,跟组织干革命,老家就是这的,离休后住在武装部,不过这里的老宅也没荒废,过年过来这里住几天。”

    “林同学,你爷爷在不在在的话,我们去拜访一下。”韦达书记看向他。

    “书记,您去的话,我爷爷一定高兴坏了,扫榻相迎,说拜访,太客气了,要不我前面带路!”

    “好,那你带路!”

    ……



第一一六章:三台机器
    林晓光把韦书记带到老宅后,便果断溜了。

    之后的事,更没有参与。

    隔天,他叫上严东明兄弟俩,一块去西陕机械学院,后者对此还有些纳闷,路上一直不停地追问:“小光,去学校干嘛”

    “当然是有很重要的事。”他笑笑,也不多说。

    到了地,他们并没有从前门进去,而是拐到后门,正好有人等着,一见林晓光,便道:“你要的东西做好了,我们可是费了好大精力,你要是采购量太低,我可没法给工厂主任交差。”

    林晓光摇头轻笑:“你们机械学院的实力,能费多大精力捣鼓两下就弄出来吧”

    “不过你放心,最起码也会采购个十台八台的,不会让你不好交差,说不定,你赚了这么一大笔外快,你们主任还能赏识你给他当女婿呢。”

    “林晓光,几年不见,你这张嘴,越来越损了。”

    林晓光摆摆手,向旁边的严东明俩人介绍道:“这是我的高中学长,不过现在是我的同学,韦立夫,西陕机械学院机械设计系77级学生,我托他设计了三种机械,现在已经制造好了,咱们去看看。”

    说完,他又向韦立夫介绍二人:“这是我们云台公社南窑大队的书记严东明,还有他弟弟严西明,他们才是你们制造的机械买家。”

    这下,韦立夫彻底明白了,一一和二人握手,握完再次握着严东明的手,一脸热情:“严书记啊,你的大名,我都知道了,南窑大队真行,这次啊,我就靠你吃饭了,拜托了,务必要多买几台。”

    严东明哭笑不得,到现在,他都不明白林晓光肚子里搞得什么鬼。

    “走吧,别站在这废话了,赶紧进去。”

    “好,我带你们进去。”韦立夫笑一笑,朝门卫解释一句,才把人直接带进去。

    进入校园,他们别的地方不去,直奔校办工厂,到了目的地,打开大门,几人鱼贯而入,进去之后,便见空地上摆着两个形状古怪的机械,旁边站着几个人。

    韦立夫把两方人互相介绍一下,才说起正事。

    他指着机器,盯着林晓光,说道:“没有图纸,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反正你只说了需求和用途,我们就这样做了设计,现在也制造出来了,就如你看到的这样。”
1...3637383940...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