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这才要见真章了,那可就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




第二二七章:
    1977年,12月9日,西陕省高考第一天。

    农历十月廿九,初冬,宜置业考试嫁娶出行,忌动土开仓掘井乘船。

    早晨,天空灰蒙蒙的,有些阴冷,林晓光穿着蓝布中山装,里面是一件高领毛衣,穿得暖,并不显的冷。

    他拿着笔和准考证,抬头看一眼前方,深吸一口气,随即一脚踏入常安一中考点。

    半个多小时后,随着工作人员敲响悬挂在屋檐下的铁轨,“当当当”三声响之后,表示考试开始,监考老师开始分发试卷。

    座位上,林晓光忍不住陷入沉思。

    后世他是一名高中老师,经历的考试数都数不过来,然而从来都是当监考老师,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再次以考生的身份坐在教室里参加考试,而且还是高考,还是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人生真的是好神奇。

    没错,他是重生者。

    从四十多年后,一夕穿越,一夜回到六十年代,变成穿着开裆裤的小孩。

    重生回来,到今天,过去十多年,长到今年十五岁,又经历一遍孩提时代。

    今年夏天,他刚刚高中毕业,本来是要下乡当知青的,被他硬生生拖到十月下旬,国家宣布恢复高考,今天高考第一天。

    别人复习一个多月,他复习十多年,还有武功秘籍,尚海科技出版社64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而且他还有外挂,至今仍然似曾相识的高考部分原题,以及三十多年从教英语的专业知识,外加学霸表妹辅导,他不相信,这一次还像当年一样折戟沉沙,非要八年抗战才能蟾宫折桂。

    长长吐出一口气,他看向试卷。

    第一堂,是数学,满分100分,只有一页,十道题,第一二题是求值,前者代数式,后者三角函数式,第三题二次根式化简,第四题解对数不等式,第五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关系式求值,第六题是解答题,二次函数和几何知识的结合,第七题解析几何,第八题圆锥曲线,第九题解析几何,第十题平面几何,此外还有两道不计分的参考题,一个平面几何,一个方程式解答。

    “考卷分ab卷,看来我的到来,没有改变历史!”林晓光大喜过望。

    激动之余,他不由感叹,命题老师真是惜字如金,一张纸就把所有试题装下了,放后世,a4纸大小的试卷,不出二十多道题目,总计十几页试卷,命题老师都不好意思见人,哪有现在这样简单。

    但这年头,各省自行命题、各自安排开考时间、自行安排监考制度,全国都一样。

    林晓光是英语老师,但其实他的数学也不差,只因为学校缺英语老师,所以才教一辈子英语,对于数学他还算有天赋,这套原题好歹做过几遍,重生后对大题也有印象,更是复习多次,现在做起来不难。

    确实不难,前面的几道小题随随便便就能答出,后面的大题有难度,但是他做过很多遍类似的题型,所以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两个小时答题时间,十道题,平均一道题十二分钟。

    十道题仔细审一遍,没有再浪费时间,他先写上名字准考证号,然后才开始答题,几乎是一遍过,很少有停笔的时候。

    一个小时后,他画上句号停笔。

    审视着试卷版面,林晓光颇为满意,卷面上手写的赵孟頫楷书,苍劲有力,端正整洁,大气豪放,看起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就凭这字,阅卷老师看到心情也舒坦几分。

    时间还长,他便回去检查,至于参考题理都没理。

    终于,挨过漫长的时间后,老师收卷,考试散场,满场的考生开始攀谈,问别人怎么答的,说自己怎么答的,还有对答案,等等,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人,表现和后世的中学生一般无二。

    林晓光考场中年纪最小,看起来很腼腆内向,也不说话,更没人打搅他。

    在考场吃过午饭,中场休息一会儿,下午两点,便开始下一堂考试,政治,考完后,第二天才开始语文,下午理科考理化文科考史地,然后才是英语。

    两天时间,安排的很紧。

    政治是重中之重,有赖这个时代,没人不重视政治,林晓光也一样,顺利通过,虽然不能拿高分,但保证不拖后腿。

    第三堂考试开始,拿到试卷,林晓光第一时间粗略看一遍试题。

    这一堂是语文,满分100分,三道题,第一道题是作文,占70分,题目是难忘的一天,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两个题目任选一个,第二道题是语法知识,15分,第三道题古文翻译,还是15分。

    作文题目和原来一样,林晓光松一口气。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先把语法知识答完,再把节选自《愚公移山》的一段文言文翻译完,然后他才审视作文两个选题。

    难忘的一天,这个题目很难得高分,所以直接选后者,给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很多高考作文,都与时事政治密切联系,就眼前来看,科学与民主,实事求是,这些都可以充当主旨思想。

    但有一点需要谨记,不然一切归零。

    作文是作文,政治是政治,高考卷上不能讲政治。

    而且,作文是信件,收信人是全国科学大会,写信人是一个高考考生,这些需要牢记在心,不然可能会脱题。

    林晓光思考许久,解题之后,才开始动笔,就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三个层面,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来谈科学,既然是科学,就要讲究客观事实规律,同时也可以大胆抒情。

    动笔之后,有参考的模板,也就变得很简单。

    语文搞定,下午一点,开始理化。

    物理六道题,化学四道题,加起来也是一百分,同样都有不计分的参考题。

    数学、政治、语文、理化和加试的英语,一共五个科目,别的不担心,林晓光最担心的就是理化。

    好在,看到题目,他直接放心。

    不说他知道部分原题,单纯就题目而言,比后世的高考不知道简单多少倍,只要高考能考上三本,这套题随随便便都能拿个及格。

    至于此时的林晓光,物理他还算精通,化学就比较差一点,不过答题也没多少难度。

    答完理化,最后是英语。

    一般人考政治、数学、语文和理化或者史地四科就行,填报志愿时有报考外语专业,就需要加试外语。

    林晓光报了外语专业,所以要考英语。

    这套英语试题简单之极,不拿一个九十五分以上,他都没脸见几十年的同事,好歹三十多年高中英语老师呢。

    到此,林晓光为期两天的高考之旅,完美落幕。

    “接下来,就耐心等待放榜吧!”

    ……



第二二七章:白色
    林晓光原以为,第一个提问的人,应该会是英菲尔德,毕竟他是主答辩教授。

    谁料恰恰相反,一直很没有存在感的张教授,他敲了敲面前的桌子,并未起身,还是像之前那样坐着,居高临下的看着林晓光,面无表情地看了看身旁的其余三位,得到英菲尔德的首肯才开口。

    他问:“你讲了这么多,我问你,众多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白人作家的著作,明确提出、表明或赞美‘白色’的高贵性和纯洁性,并对白色群体的优越性表示赞同”

    林晓光站在讲台上,微微抬头看着四人,几乎不用思考,直接开口回答。

    “威廉布莱德福特在《普利茅斯记事》中写道,他们所看到的是美洲广阔和无人居住的大陆的一部分,这儿土地肥沃、很适合人类居住。但是这儿没有文明的人类,只有野蛮和残忍的人出没,他们(印第安人)更像是一群野兽。”

    听到这,霍尔并没有其他表现,似乎不怎么在乎。

    林晓光继续说:“科顿马赛在《玛格诺拉》中,他把盎格鲁撒克逊人比作是可爱的羔羊,而把北美印第安人比作是无处不在的豺狼。”

    张教授闻言不时点头。

    “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新世界的纯白人的数量相对较少,所有非裔都是黑色或黄褐色,亚裔大多数是黄褐色,北美移民大多数也是这样。”林晓光以流利的英语说着,盯着英菲尔德。

    “在欧洲,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瑞典人属于有色人种,德国人也是如此。而唯有撒克逊人例外,他们同英格兰人一起构成了地球上的主要白色人种。我希望他们的数量增加。”

    埃文不时拿笔在笔记本上记着。

    林晓光略微停顿,等教授们消化他的回答,才继续开口:“在《弗吉尼亚记事》中,托马斯杰斐逊阐述了他对黑人的看法。”

    “他认为黑人的‘肾的分泌物更少,皮肤的腺的分泌物更多,后者的分泌物给他们一种很强烈的、难闻的气味’。‘在理性思维方面,黑人比白人低劣的多……在想象方面,他们是迟钝的、无鉴赏力和反常的’。”

    “杰斐逊坚持,‘黑人,不管本来就是一个独特的种族,还是由于时间和环境变为一个独特的种族,在**和精神上的禀赋都低劣于白人。认为同一个属下面的不同的种,或者同一个种下面的不同品类可以有不同的被赋予的资格,这并不违反经验。’”

    林晓光熟练的朗诵,一字不差,听得霍尔教授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指出很多,最后埃文看不过去,不得不打断,问道:“那么除了这些,白人作家是如何赞颂白人形象的你可以详细指出来,慢慢说,时间很宽裕。”

    提问是由易到难,他们的问题很简单,林晓光能够感受到一些人的善意,当然不会放过,再次回答。

    “詹姆斯菲尼莫库伯的小说最具有代表性。”

    听到这个人名,埃文不禁点点头。

    林晓光依然盯着英菲尔德教授,不急不缓说着:“在小说中,他多次称赞自己是‘纯白人’,他不仅赞颂了以纳蒂班波为代表的的白人男性形象,而且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白人女性形象。”

    “他笔下的白人女性大都来自纯粹的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同莫里森笔下的布拉娣的布娃娃一样,她们长着‘漂亮的金色头发’和‘发亮的蓝色眼睛’,她们天真、善良、诚实、具有典型的维多利亚女性魅力。”

    “其中爱丽丝门罗是一个几乎集所有优质品质于一身的白人女性的化身。”

    张教授也拿着笔在记。

    林晓光扫一眼微微有些得意的霍尔,接着讲述道:“小说中,库伯还描写了法国捕猎者、商人、士兵和其他人物,但他笔下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些具有白色血统的人物。”

    “在《最后的莫希干人》的结尾,库伯预言道:‘白色的面孔将是大地的主人’。”

    听到这一句,似乎搔到霍尔的痒处,对方极为得意,就连一向比较平和的埃文,也时不时点头,张教授一言不发,低着头写东西,时写时停。

    英菲尔德听完,眉头微蹙,没有要开口的意思,这时霍尔发问:“你认为,《白鲸》中,大白鲸预示着欧洲白人的到来为什么这样说你有什么理由”

    这个问题才有一点难度,林晓光略微思考一下,才开始回答:“捕鲸过程为麦克维尔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分析白色在美国文学和文化中的含义的机会。通过对‘潘奎德’号捕鲸船与大白鲸周旋的描述和对于哲学、历史、艺术和鲸类学的思考,麦克维尔肢解了几百年来存在于欧洲和美国思想中的有关‘白色’的内涵和白人至上的观念。”

    英菲尔德也听着他的讲述,不置可否,沉吟着,过了许久,才问:“如何对‘白色’的象征性进行重新建构”

    这个问题很大,回答起来很简单,叫他看整本论文就行,不过眼下可不行,他要总结论文主旨,用简短的语言来回答。

    这才是最难的。

    组织着语言,他便回答道:“麦克维尔对‘白色’的象征性的重新建构,是与试图摧毁和肢解‘白色的象征意义’和‘白色’霸权理论基础同时进行的,他试图告诉大家,对于白色象征性的解释,不论是神话、神学,还是物质的,都受到了多种假设和环境的影响。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设法对白色附加了多种的种族含义。”

    顿一下,他继续说:“另外,麦克维尔还认为,美国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白色’及其象征性的重构,更需要的是道德的重构。”

    最后,他以这句话结束。

    “就这样,通过对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白色’和‘白色’神秘性的重新思考和再认识,麦克维尔完成了对于‘白色’的象征意义的肢解和重构。”

    回答完毕,他站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下面。

    这时,英菲尔德看下时间,才站起身,说道:“你下午还有一场考试,现在可以回去了,至于答辩结果,到时候劳拉教授会通知你。”

    林晓光鞠躬致敬,这才退场,出来一看,太阳高高挂在人头上,竟然快到中午了。

    ……



第二二八章:30道题
    中午,林晓光匆忙在港大学校食堂吃完饭,略作休息,半个小时都不到,一点到来,再次进入教室,开始考试。

    阳光温暖,中午又没有午休,此时他也不免有些昏昏欲睡。

    便在这时,一个中年人推开门走进来,手上拿着一沓试卷,走向讲台。

    他敲敲讲桌,看到坐在中间的林晓光身体坐直,咳嗽一声,才盯着他说道:“此次考试是闭卷,因为你将要申请就读的专业是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以此次考试的内容,也与文学与文化研究有关,共计30道题,纯英文作答,五个小时完成,时间很宽裕,放心。”

    林晓光听着,慢慢计算开了。

    闭卷考试,这他早有预料,不过考试的内容与文学与文化研究有关,这就有点难度了,不过也不算太难,因为不是高等数学之类他学不懂的,其实之前他还真有些担心,万一考试要考高数,那岂不是得完蛋。

    好在没有高数,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于用英文答题,港大的教授们可能以为内地来的学生英语很差,那他们可就想错了,只要有能力出国留学的,即便口语比较差,书写却不是一般的厉害,对他而言也是一样,用英文答题,只是稍稍增加一点难度,也不算很难。

    最后,30道题,五个小时,也就是说十分钟一道题,时间确实很宽裕。

1...888990919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