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唐酒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琪琪熊
唐广的心情特别的好,话也多了许多,道:“这把匕首名为青刃,你不是江湖中人,有可能会不知道,它的铸造者,可是鼎鼎有名的张鸦久。”
啊,荣玉书张大嘴巴,最后吐出来几个字,“没听说过。”
唐广脸上的表情呆滞了一下,接着恶狠狠的看着他,荣玉书摊摊手,自己很无奈,自己本来就没有听说过啊。
唐广对荣玉书有些无语,宝物人不识,这真的是莫大的悲哀啊。
荣玉书满脸笑容的讨好道:“唐大人若喜欢的话,随便拿去就好了,反正这匕首对我来说也不是很重要。”
唐广的眼神真的很心动,但是这东西本来就是荣玉书托他拿回来的,说到底,东西的真正主人应该是荣玉书。
脸上泛起了一丝薄薄的红晕,唐广有些不自在的说道:“多谢。”
荣玉书笑嘻嘻,唐广面冷,但是说到底就像是一个不会与人沟通的孩子一样,经不起人家的夸奖。
荣玉书嘴里面占着便宜,眼睛在小包裹里面不停的扫视,心中有些失望,除了下面的金子比较惹人注意,其他的看上去完全没有什么特点嘛。
“大家都这么熟悉了,更何况唐大人与我还有救命之恩呢,以后叫我文玉就好了,周围人都是这样叫我的,唔,唐大人也多生分啊,看大人与我大不了多少,称呼大人为大哥怎样?”
荣玉书的手拿起其中的一样黝黑的棒子,显得更加失望了,这都是什么东西啊,都往里面放。
唐大人听见这么一说,眼睛中闪过了一丝柔光,点点头,脸上的红晕未减,眼神颇有闪躲的答道:“这样.....也好,就称呼我为唐大哥吧。”
荣玉书笑嘻嘻的看着唐广,他早就想这么说了,唐广叫起来多难听啊,那里有唐大哥称呼起来顺口啊,以前是看两个人不怎么熟,现在嘛,是因为时候到了。
明哥儿从外面走过来,托盘上端着的东西看上去颇为沉重,小童连忙上去接住,明哥儿对着他笑了笑,说了声谢谢。
小童的脸都红了,自从来到了这个地方,和以前的感觉相比之下,实在是太好了,人又温柔,又没有恐怖的人。
荣玉书看着小童走过来,温声的说道:“和易,东西放过来吧。
和易是荣玉书新给他取得名字,名字与的性格倒是颇为的相似,看着这个乖巧的少年荣玉书有些心疼,对着唐广问道:“唐大哥,若是一个人的舌头不在了的话,会对身体有其他的影响吗?”
唐广明白荣玉书实在心疼和易,想了想,叹了一口气道:“人的身体重要的一部分不见了,影响是会有的,不过若是好好调养的话,倒是可以和普通人活得一样久。”
荣玉书松了一口气,唐广看了看他,欲言又止的道:“其实,我看了看,和易的舌头只是被夹断了半截,声带是可以发声音的,若是将来可以将舌头连接起来的话,将来是有可能恢复的,只不过会吐字不清楚。”
荣玉书惊呆了,还能这样?有些激动的语气都不稳的说道:“那,唐大哥你会?”
唐广摇摇头,道:“我怎么可能会,说实话,就是连御医都没把握做这事情,天下我只知道一人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不过他已经隐居很长的时间了,江湖上已经有几十年都没有他的消息了。”
荣玉书有些失望,就连着明哥儿也摸摸和易的脑袋,和易的眼睛中灿烂的光芒瞬间消沉下去了。
“不过那人是我爹,如果给他说一下的话,他倒是有可能出山。”唐广的话说完以后,看见屋子里面的所有人都一副无语的样子看着他。恩,怎么了?
荣玉书:.......您老说话的时候能不要说半截吗?
荣玉书激动的说道:“真的,不是说江湖上几十年都没有消息了吗?”
唐广的眼神有些奇怪的说道:“他是几十年没有在江湖上出没了,但是不代表他死了啊。”
荣玉书:.......
不过也代表着和易的舌头没有问题,荣玉书的心情瞬间就好上了许多,感激的对着唐广说道:“唐大哥,真的谢谢你了。”
唐广轻笑一声,道:“这算什么,就当是你将青刃送给我的报酬吧,你还是先吃饭吧。”
荣玉书应了一声,明哥儿赶快将东西端在了床上的小塌桌上,只是简单的几样东西,炖的小米粥和着绿豆汤。早已经吃腻了的东西,这个时候却觉得分外的有胃口。
喝了一口小米粥,这东西最适合的就是大病初愈后的滋补了,甜的小米粥中,还加入了南瓜和百合红枣,亮黄黄的小米粥上面,黄色交替着白色的百合和红色的红枣,一看上去就异常的精美。
至于绿豆汤,说是绿豆汤倒是有些为过,因为它准确来说应该是豆浆才对,用泡好的绿豆磨成浆,过滤了三遍之后加入白糖,平时当做零食来是再好不过的了。
心情一激动,将自己手上的黑黝黝的棍子放在桌子上,“碰”的一声,实打实的一声脆响,唐广“咦”了一声,荣玉书却没有发现,美滋滋的喝着自己的病人餐。
唐广拿起那一根有些黝黑粗长的棍子,翻来覆去的看。
恩,小米粥香甜可口,熬得时间很好,一抿就化,加了冰糖,味道更加的香甜了,荣玉书喝了一碗,明哥儿也有些高兴的接过了空碗,道:“少爷想要再喝一碗吗。”这粥可是他熬得呢。
一碗粥还是有那么大,胃稍微的有一些饱了,再喝一碗的话就会有些撑了,于是摇了摇头,笑道:“不用了,明哥儿,我有些涨了,留在晚上的时候再用吧。”转过头,看着唐广对着那根棍子似乎情有独钟,疑惑的问道:“这棍子有何特别?”
唐广反复了摸了摸,又敲了敲,摇摇头,道:“不知道,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苏千洛留下来的东西除了钱以外,剩下的无一不是奇珍异宝,只是这棍子显得有些突兀。”
这棍子似乎是由铁汁浇筑而成的,浑身下来没有一丝的缝隙,表面也不光滑,坑坑包包的,但是一点也不膈应人。
荣玉书脑中灵光一闪,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猥琐,对着唐广说道:“我知道了。”
唐广转头看着他,眼神似在询问。
荣玉书掂量了一下手上的棍子,总觉得自己有些不道德,但是还是笑眯眯说道:“你知道的,青楼女子嘛,平日里面总是有些需求的,你看看这外形,还有长度,而且外表光滑,在一边也好拿,方便抽动,嘿嘿,总的来说就是人家的闺房乐趣啊,你瞧,这东西像不像某样东西啊。”
明哥儿看了看,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便是唐广,也是皱了皱眉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眼睛中闪过了一道暗沉的光芒,就这么定定的看着荣玉书。
荣玉书毫无所觉,越说越兴奋,拿起了棍子敲了敲,清脆的声音反应这个是铁铸成的,铁导热啊,又是嘿嘿的笑道:“而且啊,这上面坑坑洼洼,但是一点都不锋利,若是放在冷热水中那么交替一下。”
唐广面色悠然的拿过了荣玉书手中的棍子,用青刃剑在顶口圆滑出那么用力的一划烂,一阵沉闷的声音过后,顶端处的一半掉了下来,荣玉书的声音戛然而止,额,用力的夹紧大腿,怎么觉得平白的有些冷?
作者有话要说:
、第53章 黄金图卷暗藏迷
明哥儿的脸色通红,谴责的看着荣玉书,道:“少爷,你在说些什么啊。”
荣玉书脸上霎时间又恢复了那种温柔的模样,仿佛刚刚的笑容是一种错觉,道:“我只是开一个玩笑,咦,这是什么?”
目光转向了唐广的手中,切开的洞口之中,有什么东西正在闪闪发光,荣玉书定眼一看,“好像是黄金?”
唐广恩了一声,想要将卷筒中的黄金取出来,但是没曾想到黄金竟然在中间卡住了。
唐广敲了敲,道:“不是卡住了,是铁和黄金的外面融为一体,铸造的时候应该是用铁水直接倒进去的,将黄金直接密封起来。”
荣玉书有些失望的说道:“那该怎么办,将外面的铁皮切开?”
唐广点了点,将手上的青刃拿在手上,刀口对准了铁皮,一声金属相碰的响应之后,铁皮硬生生的被切开了。
有用有用额,荣玉书的眼睛都亮了,看着唐广手上的匕首赞同的点点头,削铁如泥,果然是宝贝。
看唐广的一点点的将外皮削开,逐渐的露出了原来的模样。
因为铁汁浸透的原因,所以还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外面的黑色铁皮削掉的。终于露出了原来的面目,缓缓的展开了黄金,才发现,原来.....用黄金制成的画卷?
荣玉书有些奇怪,黄金若是真的画卷的话怎么会成这样子,按道理应该早就僵硬了,偏偏手上的东西如同丝线一般的的软,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用金丝织成的一整张布料,软硬有余,对着光线,闪闪发光,刺激的眼睛都有些痛了。
荣玉书放在没有太阳的桌子上,摸了摸,手感丝滑,同时惊奇的感叹道:“这个是,用金线织成的,是真的金线吗?”
看了看厚度,厚厚的一层,不知道用了多少的黄金才织成的。
唐广的面色严肃,翻来覆去的看着这件黄金织品,最终看到了角落的一个地方,脸上的表情越发的有些严肃了。
荣玉书最看不得他的这个样子,凑过去,看见织品的下面写着两个字“巨君”,并不是用笔墨写上去的,反而像是用什么尖锐的刀刃刻上去的。
巨君,这个词语怎么有些熟悉,荣玉书思考了良久,终于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起了这两个人的来历。
“巨君,不就是西汉末年的时候王莽的字号吗?怎么会在这里。”荣玉书以前疑惑的问道。
唐广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解释道:“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一张宝藏图。”
宝藏两个字让荣玉书的眼睛都增大了,宝藏啊,在小说中的词语居然出现了?眼睛弯弯的,不由自主的带上一丝喜悦的说道:“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啊,是王莽留下的宝藏吗?”
唐广将金丝厚锦缎展开,平铺到桌面上,不大,是一个成年男子的手臂的长度,整整齐齐的金丝上面什么东西都没有,除了右下角的巨君两个字以外。
荣玉书一边在努力的找着上面的痕迹,一边询问道唐广:“宝藏是什么样子的,黄金吗?”
唐广点点头,旁边的小童还有明哥儿都是一脸的好奇,来看一看传说当中的藏宝图是什么样子的。
“王莽当年实行的币制改革,民间私藏黄金,即为违法,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黄金使用非常常见,王莽聘以公主礼金即三万金,就是皇帝赏赐都是以数万金嘉奖,王莽被杀时,尚有黄金三十万匮,随着他的死亡消失不见了。传说,他将黄金藏在了一个没有任何人知道的地方,却希望他的后代找到这笔财富,重新光复他的霸业,所以将藏宝的地方画在了一本用金丝织造而成金锦缎上面,分成了三分,交给了三个人。”
荣玉书兴致勃勃的接到:“我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的属下面和心不合,金锦缎没有交给后人,反而将它们私自分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发现宝藏的秘密,所以,就一直流传到今天是吗?”
唐广的眼神中流露出赞赏的神情,点点头,继续道:“这些都是以前的时候听我师父讲述的,听说以前唐王举世的时候,曾经想要找到这笔宝藏扩充军资,当时在江湖上曾经出现了一段金锦缎,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可是后来随着一人消失不见了,你猜猜是谁?”
荣玉书看了看手上的桌子上的金锦缎,看了看唐广手上的匕首,试探性的问道:“不会就是你说的那位张鸦九吧。”
唐广的嘴角微微勾起,让看惯了冷漠表情的荣玉书一时间惊呆了。道:“没错,听说当时鸦久得到了三段中的一段,并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可惜也因为这个原因,消息传出来没多久的时间,江湖上也传来了鸦久过世的消息,至此,宝藏又告一段落了。”
荣玉书有些激动,宝藏啊,宝藏啊,算了算,按照现在的物价的话,那些黄金换算下来,应该有几十吨吧。
几十吨,几十吨黄金,唐广看着荣玉书喜悦的模样,有些忍不住的泼着冷水,道:“你不要想得太好了,这么多年来,听说也只有他一人破解了其中的秘密,当年鸦久失踪的时候,就连太宗都找人去打探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可是连最后,连鸦久死在了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荣玉书的浑身热情被浇熄了,但是还是充满希望的说道:“没关系,放在我们这里,到时候我们找齐了剩余的三段以后,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吗?”
但是荣玉书毕竟不笨,看了看唐广,再看看自己这边四个弱鸡,嘿嘿一笑,道:“唐大哥,反正连这匕首都给你了,这锦缎也一起给你把。”
唐广白了他一眼,道:“是你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实力保存它吧。”获得的宝物,若是没有实力保存它,也不过是枉然的。
荣玉书一点都没有被瞧破的愧疚,反而理直气壮的说道:“本来就是啊,而且,我们的关系都这么好了,可谓是生死之交,这么一点小事,唐大哥你就不要推辞了。”
唐广:.........
荣玉书再次查看了一下,确实发现没有其他的东西,叹了一口气,道:“或许,真的是要集齐了所有的锦缎才可以发现吧。”
唐广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个动作看上去尤为的性感,道:“不一定,当年鸦久获得的时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也在其中看出来了什么,看这东西的样子,应该不是鸦久的一份,应该是其他两段中的另外一段。”
荣玉书又惊喜了一下,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唐广摸了摸自己削下来的铁皮,道:“看铁皮的样子,浇筑的时间也应该有一段时间了,至少有几百年的时间了。”
现在都是吃不到的东西,荣玉书摸了摸其他的金子,打成金条的模样,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最下端,看起来分外的可爱。
看了看唐广,想着自己这回多亏人家,自己拿了这金子怎么说也有些不道德,于是推了推,诚心诚意说道:“这回多亏有唐大哥,这些金子怎么说也有些好几斤,唐大哥先拿点走吧。”
唐广眼睛中闪烁了一丝的笑意,嘴角微微上翘,道:“算了,你明年的时候还要上京参加考试,这些金子,就留给你吧。”过了一会,才又加道:“我并不缺金子。”
唐土豪,荣玉书的眼睛变成了星星状,好像抱一下土豪的大腿,蹭一下腿毛啊。
毫不客气的将黄金交给了明哥儿,嘱托他好好的收敛起来,笑嘻嘻的转头对着唐广说道:“其实我也只是说一下而已,那就多谢唐大哥啦。”
唐广,明哥儿:........
我是嗖的一下回到了洛阳的分界线
荣玉书回到了洛阳,秋日的寒潮渐渐的如同伏骨的毒药一般,让人忍不住的哆嗦起来。
明明才过了几日,前几天的时候日头还正好,晒到身上的时候还不甚灼人,暖暖的,配上周围微凉的温度,颇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可谁知道,刚刚一踏入洛阳境内,一股寒风顿时吹得荣玉书打了一个寒颤,就如同之前崔品迁看见唐广时候的模样。
穿越之大唐酒家 第38节
那种脸上虽然笑着,但是空气中的温度平白的降下来了几度的感觉,实在令人不好受啊。
唐广不甘示弱,脸色不变,身上的气势徒然的提升起来,犹如出鞘的绝世宝剑一般,铮铮铁骨,比上崔品迁,自然是多了几分霸气。
崔品迁到底是在混过的人,脸上的笑容不变,与之对比,对比下来,有如同风雨中的蒲草一般,坚韧不屈。
崔品迁定是有些生气的,虽不知道两人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不过失去了苏千洛的琼楼画舫,生意受到了一些影响。
那位如同画中的女子,街坊中传出的消息是说被奸人所害,香消玉碎,当时还惹得文人骚客作诗怀念,有人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桥取名“洛桥”用来怀念。
不过崔品迁除了失去一位佳人以外,有得也有失,扬州的青楼事业受到了重创,崔品迁一直以来都走的是高档路线,从来不屑于与那些下三滥手段的人为舞,这次,大半的青楼因为陷入了人口贩子的拐卖事件,遭到了官府的彻查,崔品迁干脆趁着这个时间,将大半的青楼收购了下来,从此扬州一直流露出了一句话。
“扬州楚馆八十八,崔家青楼占一半。”
不过这些都不管荣玉书的事情了,走之前唐广来送,道了别,说道到时候到了长安可以去大理寺找他,荣玉书笑着应下了,唐广的脸色也变得好了很多,忽视了心中的不舍。
这些天一直躺在床上,就是现在从床上下来的时候都是脸色白白的,深褐色的锦缎里面缝补的是柔软的兔毛,厚厚的一层,将整个身体围得是密不透风。
一出来,被这寒风一吹,身体摇曳的一晃,颇有一种病弱公子的感觉。
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扬州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荣玉书走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看着原先熟悉的宅子院落,一种惆怅的心情涌上心头,好像很久都没有回来了。
周福爷嘱托着荣玉书好好休息,将养身体,还有一年的时间,若是没有事情的话,整个冬天还是在家里面好好读书的好。
就连周俊彦那个家伙,也是顺道回了长安去了。离着春节还有一大段的时间,年终的话还要考察一年的学业,若是成绩得不优秀的话,到时候回家来,周福爷估计又是一段风波了,
天气有些寒冷,明哥儿专门炖了汤,三天一顿汤,秋天正是秋高气爽的大好时间,就连动物都知道在这个时候养膘,为什么人都不行呢。
今天明哥儿的菜谱是丹参炖鸽子,说是炖,还不如说是蒸,用一个大碗将老鸽子放进去,腹腔中间塞满了党参,黄芪,枸杞子,加上水,放在蒸笼上面蒸。
老鸽子的肉紧实的很,不容易撕扯下来,便是火候,至少都是要一个时辰以上,若是想吃的肉软一些,一上午的功夫都要耗费在那里。
蒸的时间自然是比炖的时间还要长,明哥儿清晨边去市场买好,一直到中午的时候才做好,热腾腾的汤汁,带着鸽子肉的鲜嫩扑鼻,混杂着并不难闻的药材味道,喝一口汤,浓香的几乎叫人把舌头吞掉。
荣玉书喝的是津津有味,汤色偏浓,是因其中的鸽血,鸽子肉撕扯成细条,混杂着碗里面的酱料,味道自然是好。
本来一个鸽子都没有多大,连骨头加上汤一口都不剩,突然想起什么,对着明哥儿吩咐道:“雪娘回来了吗?”
雪娘自从随着他们一起去了扬州,中途又走了之后,便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了,旁边的胭脂店还是照常营业,但是因为少了老板娘,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连客人都少了很多。
明哥儿摇了摇头,老实的站在旁边道:“今日路过的时候还问过,可是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荣玉书不禁有些担心的说道:“不会出了什么事情了吧。”
明哥儿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脸部抽搐的道:“不会吧。”
荣玉书回想起之前的时候那气势破竹的力量,摇摇头,肯定不会,那是谁啊,姚雪娘,那么暴力的人,怎么可能会出事。
作者有话要说:
、第54章 胭脂馆楼遭砸
洛阳的天气几乎算得上是好的了,除了有那么几天的天气骤降,秋雨绵绵之外,柔和的光线落在街道上,并不灼人,带着秋日独特的凉爽。
荣玉书呆在自己的屋子里面,手上拿的是从书店购买的和明年的考试有关的一系列的书籍。
这个时候的进士科虽然有,但是只有试策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有关于当朝发生的大事。
而如果是明经科的话,就是有关于儒家经义,荣玉书看了看桌子上的一大本书,这些还是最最基础的书籍而已。
荣玉书叹了一口气,其实之前的时候做过打探,明经科却是现在的举人之间最流行的考试,一是因为在古代这种通讯不发达的地方,各地的消息都不能了解,二是因为圣威难测,皇上的意愿,那些考官的意愿,都是很难猜测的。
所以相比于特别灵活的进士科,明经只需要一些背诵儒家经义,显得要简单许多了。
偏偏荣玉书是知道的,在唐玄宗以后,进士科却是作为最重要的存在了。
想了想,自己的考试是在明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报名,准确来说,应该是正月考试了,离着报名的时间都还有一年的时间,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想来想去,还是全部都准备好,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其实不需要特别的准备,还不如先准备明经科的内容。
打定了注意,翻开书,看看密密麻麻的字体,荣玉书脑袋又开始大了。
没有标点符号的繁体字.....
荣玉书在这边苦读,明哥儿在旁边全力以赴,便是什么脏活乱活都不让他干,整天好吃好喝伺候着,荣玉书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
其实这些书,要是看多了也没什么,这不,最近自己看的还挺顺眼的。
荣玉书可以将自己的心沉静下来,看着时间,从早上看到中午,两个时辰后,荣玉书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呼,暂停一下。
站起身来,走到了窗前,正好看见明哥儿在院子里面干着杂活,瞧见了荣玉书的脑袋露出来,连忙跑出来,扬起一张满是笑容的脸问道:“少爷中午想吃什么,明哥儿的手艺虽然算不好,但是也不会让少爷失望的,最近的湖蟹真肥呢,昨天的时候听着人说了,今天专门去买的,少爷中午要吃吗?”
荣玉书眼睛一亮,明哥儿真的是太体贴了,知道他喜欢吃螃蟹,连着刚刚被书折磨的有些惆怅的心情都变得鲜活了起来了,笑呵呵的说道:“当然要,对了,顺便做几笼小汤包吧,熬上一些姜汤,味道也很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