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一二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朗朗明日
赵言修还没起来就闻到香味了,心里知道肯定是他大哥给他做好吃的了。来泉州就是这点好,吃海鲜吃的痛快。最为重要的是他大哥手艺好,做海鲜手艺更好。
麻利的起身,赵言修梳洗过后就赶紧去吃饭。满满的一大桌子菜,海鲜,汤水,蔬菜样样不缺,宋添财还在外买了这儿最具特色的八层饼。就着海鲜吃最是得味,赵言修一次可以吃三张。
宋添财瞧见赵言修赶紧招呼他过来吃饭道:“下午咱们就走了,中午收拾东西午饭肯定要将就了。早饭你可得多吃些,这些海鲜咱们永乐镇那儿可没有,你这次可得吃痛快了,不然,咱们还得等下次来的时候才能让你再吃上了。”
赵言修的肠胃还算不错,可宋添财也很少给他吃太辣的食物。这一桌菜可谓是大大满足了赵言修的胃,吃的他抱着个圆肚子都要挺着了。好在宋添财备下了消食物的药丸子,又给赵言修揉了半天肚子,倒是没让赵言修肠胃不舒服。
中午罗老大介绍的镖师和脚夫们都来了,简单的寒暄之后,宋添财和赵言修带着大包小包和几车的货物就向永乐镇出发了。先走的是水路,这回的船家是镖师给介绍的,也是老走泉州这条线的,给的价格还算可以。
比起来的时候,宋添财和赵言修两个人都从容多了。不过,两人的警惕心也更高了,再船上都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从来不落单。贵重物品都贴身带着,而货用油布绑着严严实实的,谁开了口子就能瞧见。
早知道船上的饭菜不怎么样,两人带了些海鲜酱又买了能放得住的糕点和干粮,宋添财还做了些肉干。在船上,两人除了要些鲜鱼汤和蔬菜,其他的却是没点过。商队里见宋添财他们的海鲜酱鲜得很,也有几个向宋添财讨的。
宋添财也不小气,他本就带了不少回去,拿了一些给他们,一行人关系又近了些。等过了五天,走到另一个港口补给的时候,宋添财也下去看了看。发现这儿竟然盛产荔枝和龙眼,这东西宋添财来这一年了也没见过一次。
实在是荔枝不好运,宋添财再眼馋也只能买些和赵言修两个自己尝尝,想到宋小宝和宋家二老肯定没尝过这味道。他就买了些荔枝干和桂圆干,虽然味道有些相差,但这两个东西还是蛮补的。
宋添财很喜欢吃荔枝,赵言修就帮着他剥皮。一碗一碗的,看得同行的人羡慕嫉妒恨啊,纷纷懊恼自己家的弟弟怎么没有赵言修这般乖巧懂事还体贴人呢。宋添财则是得意洋洋的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吃他喜欢的荔枝,那得瑟的模样弄得众人痒痒的,恨不得揍一顿才能解气。
从船上下来,宋添财又马不停蹄的找了马车拖着货物往永乐镇上赶,一路上气温越来越高,宋添财没在这儿经历过夏天,可也着实发现,这儿的温度有些太高了。这才几天,他和赵言修就快从小麦色晒成了咖啡色了。
两人先去了永乐镇上,宋添财去了罗老大介绍了那两户商家,卖了茶叶和大部分海产。剩下的留出一小部分直接送到了杜掌柜和蔡主薄那儿走人情,还给刘家兄弟留了些货。刘家兄弟的杂货铺租不大,宋添财给的价格不高,成本路费一除,也只赚些幸苦费,刘家兄弟是知道行情的,十分承他的情,几个人寒暄了半天。
花了一千两的本钱到了永乐镇就净赚了一千二百两,跑货果然挣钱。这次,他取了五百两现银子带回去,以防万一,其他的却都是拿的银票。毕竟,这些皇家钱庄都是朝廷开的,除非本朝被灭了,钱庄基本上是没有倒闭的可能,宋添财自然也就放心的多。
瞧着越来越近的宋家村,宋添财心里激动了,离家三个多月,他终于回来了。
、第80章 接风
宋大山放完牛回来,就听见陈桂枝在铺子了向来往的客商打探泉州的风貌,宋添财这一去三四个月,陈桂枝这个做娘的心都提着呢。儿行千里母担忧,以前宋添财在外读书,好歹一个月她和宋大山都要去看上一回。这次倒好,这泉州来回一趟都要一个月,她和宋大山只好眼巴巴的盼着宋添财早些回来。
好在罗老大给她和宋大山带了些信,报了平安,不然,陈桂枝更担心了。每天早上晚上,宋大山和陈桂枝都要去官道上站站,指望能接到宋添财回来。
宋添财和赵言修这回带的东西太多,只能在镇上找了两辆马车把他们是送了回来。他们也没去茶摊子,而是先回了宋家。这些东西得找地方放起来,放在茶摊子,到时候还得再搬一遍,忒麻烦了。
宋家村很少能见到马车,村子里的小孩子瞧进了马车一窝蜂的跑过来远远在后面追着看热闹。大锁小锁兄弟带着宋小宝和狗子在树下摘桃子吃,宋小宝小,大锁小锁又是外姓人,村里的孩子除了狗子很少和他们一起玩的。
不过,他们听着有孩子再吵吵闹闹,也凑热闹似得跑了出来。万氏边和人家闲聊边看着这群熊孩子,不让他们去玩水爬树,一个错眼。这几个孩子就跑了出去,万氏一急,赶紧起身喊道:“到哪儿去,这是往那儿走啊。大锁小锁,你们看着点小宝,别跑,要跌了跤。姥姥就去告诉你们娘,让她揍你们一顿。”
刘坤武自己小时候没遇到个好父亲,就把满腔的父爱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对他们可谓是千宠百顺,别说动手打了,就是骂两句都没有过。这在奉行棒子底下出孝子的乡下几乎瞧不见。宋桃儿这个做娘的体谅丈夫想心情,可也不能让丈夫把两个孩子给惯坏了。只能自己做严母,对着两个孩子做错的就打,就骂,严格要求。
万氏是姥姥对外孙不愿下手也不好下手,每次管不住两个外孙时,都把自己闺女抬出来镇镇这两个熊孩子。果然,一听要告诉他们娘,大锁小锁就觉得屁股有些疼了,立马不跑了,回头一人牵一个宋小宝的小手,带着他走。大锁另一只手还牵上了狗子,四个人手拉手的就往前走。
宋添财和赵言修坐在前面的马车上,一到宋家村就掀开了布帘,瞧见村子里的人都要打个招呼。宋添财和赵言修去了一趟泉州,又带了大包小包的回来,要是就这么坐在马车里一声不吭的回了宋家,肯定要给人说他们眼眶高看不起人了。
村子里的人已经是宋添财也纷纷的打招呼,几个月没见,村子里的人瞧着宋添财和赵言修虽然黑了点可瞧着更精神了。加上两辆马车跟着他们回来,心道宋添财和赵言修在泉州发了财,一个个说话更带了几分亲近。
和前几个月,宋添财把万家送衙门时,村子里的人对他们躲躲闪闪要强上百倍,宋添财只觉得人还真是善忘善变的。不过,他也乐意村子里这样的变化,有人捧着总比被人骂着强吧。
农户一二事 第38节
瞧见远远跑过来的一群孩子,宋添财在里面找了找宋小宝,可惜没找到。不过,宋添财也不是小气的,朝着那些孩子招招手,那几个大点的孩子胆子大。瞧着宋添财让他们过去,嘻嘻哈哈的就过去了。还喊了一声“叔!”
宋添财下了马车,在马车里找了些莲子糖和马蹄糕,给了这些孩子一人一把,还有没吃完的肉干,也一人给了两片。这些孩子有些不好意思的,不肯上去,低着头,可嘴巴却渍渍的咽了咽口水。
宋添财一个个的上前给他们塞到手里,笑着对他们说道:“你们叫我一声叔,叔出去一趟,也给你们些零嘴甜甜嘴不是。以后啊,叔家的小宝就麻烦你们多看着点了。”
这群孩子听了挺不好意思的,宋家一直待他们挺大方的。他们只要在茶摊子那儿转转,十次有五次都能得把瓜子花生的零嘴吃。不过,宋小宝太小了,和他们玩不到一块去,虽然他们从不欺负宋小宝,可时常玩着玩着就把这小萝卜头忘在后头了。
赵言修看着给宋小宝贿赂小伙伴的自己大哥叹了口气,从来了宋家村之后,赵言修就感到了庄户人家的人情世故。像他大哥这样对村子里孩子好的,这些孩子的家里大人都明白。即使看不惯宋家,但大部分人也没给宋家背地里使坏,他觉得他大哥平时的小恩小惠占了大部分原因。
还是宋小宝,有个坏了名声的娘,在这群孩子中却没被嘲笑过,欺负过,也多亏了宋家对着群孩子的大方和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大哥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这个时候,迈这小胖腿,被大锁小锁牵着跌跌撞撞的的宋小宝才走到宋添财前面来。一瞧见宋小宝,宋添财立马上前,虽然有段时间没见了,可陈桂枝平时无事的时候就会拿着宋添财和赵言修的画像告诉宋小宝。
那画是宋添财让赵言修画的写实画,十分想栩栩如生。宋小宝歪着脑袋看了看宋添财,奶声奶气的说道:“爹,你怎么才回来啊。小宝的奶糊糊都吃了,一个,两个,三个,不知道几个了。奶奶说我吃完了你就能回来的。”
宋小宝每次不肯好好吃饭,陈桂枝就哄他,说他吃完几口糊糊他爹就回来。到时候就会给他带好多好吃的好玩的,还会带他出去玩。所以,在宋小宝的记忆里,他吃完奶糊糊就该见着他爹了,可他爹总是不回来。
宋添财虽然没听懂宋小宝说的话,可也知道儿子这是想他了。没想到宋小宝还能记住他,宋添财一把抱住长高长胖了的宋小宝,用额头抵上他的额头,笑着说:“爹爹回来了,爹爹在外可想小宝了。小宝在家有没有乖乖的啊,听没听爷爷奶奶的话啊。”
“有,奶奶是小宝最听话了。”宋小宝带些小骄傲向着宋添财说道。
“走,跟爹坐大车,爹给你带了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咱们回家去看去吃,好不好?”宋添财高兴的说道。知道宋小宝是和大锁小锁狗子三人一道来的,慈爱的对着三个人说道:“走,你们也跟舅舅回去吧。不然,你们姥姥该担心了。”
说着,把宋小宝递给赵言修,又把其他三个孩子抱着送到了马车上。这三个人,大锁小锁家有头骡子,经常做骡车。马车倒是不长坐,一到马车上就兴奋了,左看看右看看,又瞧见马车下的一群孩子很是羡慕的小眼神,就更高兴了。两兄弟把小胸脯抬得高高的,坐的端端正正,一脸的神气活现。狗子还是第一次坐马车,心里很兴奋,小脸红扑扑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好。
赵言修逗了会宋小宝,把宋小宝逗的哈哈大笑,脸上兴奋的很,小手还直要去抓宋添财的膀子。宋添财驾着车,赵言修可不能让宋小宝去骚扰他爹去。只好从旁边摸出颗糖给宋小宝含在嘴里,才让宋小宝消停了,赵言修随手又拿了些给后面的几个孩子。
宋添财刚刚麻烦那群孩子给宋大山和陈桂枝送个信,告诉他们自己和赵言修回来了。宋大山和陈桂枝接到口信的时候,高兴的不行。陈桂枝差点要哭出来,想抓着那传口信的孩子问一问宋添财的具体情况,可那孩子跑得贼快,早就没影子了。
林小满让宋大山和陈桂枝先回去,他在这儿看茶摊子就行了。宋家二老也没推辞,几个月没见着面,看不得真人,这心还是放不下。
等宋大山和陈桂枝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就瞧见宋添财和赵言修正带着两个马车车夫大包小包的在往家里搬东西。陈桂枝赶紧上前,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宋添财,发现除了黑了,精神头却不错,这才真舍了心里的担忧。开口道:“添财,你瘦了,也黑了。这几个月在外肯定吃不好睡不好的,从今天起,我可得给你们两个好好补补,一定得把瘦下去的肉再养回来。老头子,你去买点排骨和五花肉回来,再买些鳝鱼,挑最大的买,我去杀个鸡,孩子们都瘦了,我得给他们好好补补。”
现在天热,宋大山和陈桂枝每天做熟菜卖都是掐着斤两做。一天下来,早早的就卖完了,从不多做。好在家里住着陈大石和林小满,陈桂枝在吃食上没节省,不然,依着两老的性子,每天给宋小宝吃好些就行了,他们都土埋半截了,可用不着好饭好菜的伺候。
宋添财一听陈桂枝这样说,有些哭笑不得,但心里还是暖暖的。他在外也是这样担心着宋家两老和宋小宝的,十分能理解陈桂枝的絮叨和行动。他拦下陈桂枝道:“爹,娘,晚饭还有段时间烧呢。你们别急,我这不是回来了,以后天天在家吃娘给做的好吃的。走,咱们先进屋把这些东西归整归整。难得了儿子去了泉州一趟,给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带了些东西。你们给看看挑挑,送什么过去好。”
赵言修也道:“婶子,大哥在外可挂念你们了,可给你们买了不少东西。大哥的一番孝心,你们可不得看看喜不喜欢。我这还买了些布料,到时候还要麻烦婶子给裁了,给家里人做上两身衣裳穿穿。”
宋添财给了银钱打发了马车车夫,几个人一道进了屋。宋小宝和他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坐在椅子上吃香蕉,香蕉这东西永乐镇很少见。也是宋添财在路上瞧见的,买了几挂青香蕉带着,一路上用稻草塞着垫着运回来的。现在有一挂已经熟透了,正好拿出来给几个小的吃。
陈桂枝一进门就瞧见宋小宝吃的满嘴都是香蕉,赶紧拿了湿毛巾给擦嘴。宋小宝嘴巴小,慢慢的抱着香蕉啃着,陈桂枝从厨房拿了个刀把香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样子,用个勺子一口一口的喂他吃。
其他的三个大孩子吃了一根后都不再吃了,刘坤武在镇上开铺子,又是个宠孩子的,以前也买过香蕉给他们吃。但宋桃子却十分的心疼,抱怨了很长时间,所以,这两孩子记住了,这香蕉很贵,就不愿意多拿了。狗子更不用说,本就不好意思,闻着香味没抵得住口水吃了一个,再多却是不会动了。
宋添财也没勉强,这东西通肠胃的,体质偏寒的人不宜多吃。孩子肠胃弱,少吃些没坏处,等走的时候每个人给他们带几个回去慢慢吃。他倒是给宋大山和陈桂枝一人剥了一根。
陈桂枝嘴里嗔怪道:“这东西精贵,你们买这多多费钱啊。你啊,花钱大手大脚竟是随了你爹,一点没学到我这做娘的会把细。”
无辜躺枪的宋大山吃着香蕉并不争辩,反而笑得有些傻。
宋添财笑着说道:“娘,我不是想让你和爹多尝尝些好吃的。这银子就是人赚来花的,爹娘觉得味道好,喜欢吃,儿子花再多钱也值得。”这话一出,哄得陈桂枝心都是甜的。嘴里也不抱怨宋添财花银子了,倒是又心疼起财在外不容易了。
万氏很快就过来了接两个孩子,顺便把狗子送回家。宋添财向她问了好,并拿了些吃的给万氏带回去。其他带给万氏一家的,要等归整好了,明天再送上门去。不过,陈桂枝却带些得意的像万氏表功般的说了宋添财给万氏一家都带了东西。
把万氏高兴的直夸宋添财有本事,又把早就打算好的话说,请宋添财一家明天上他们家吃顿饭聚聚。给宋添财和赵言修接风洗尘,好好的热闹一下。自从胡小玉怀了一个月身子,万氏这些天都乐呵呵的,谁都能给个笑容,更何况是她一直另眼相待的宋添财,热情的不行,陈桂枝和宋大山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下来。
等人一走,宋添财把五百两银子拿出来,一排排摆在宋家二老面前。宋家二老这辈子的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呆了呆。反应过来的陈桂枝立马起身跑出去东张西望一番,确定没人过来。把院子门关着,又把大门关好,这才回屋子。
嘴里抱怨道:“你这孩子,心咋怎么大呢。这么大笔银子咋就这么冒冒失失的拿出来了,财帛的人心,谁知道村子里有没有见钱眼开的。”
宋添财也回过神来,瞧着宋添财有些结巴的说道:“添财,这做买卖真这么赚钱?”
、第81章 洗尘
宋大山是知道自己儿子宋添财是个有本事的,可也没能想到就这么去了一趟泉州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还赚了这么的银子,这才问了这话。本来宋大山没多什么其他意思,可听着陈桂枝耳朵里就不高兴了。
陈桂枝开口道:“你这个老头子,儿子挣钱厉害,白花花的的银子在你面前,你还这么说话。这不是你儿子做买卖来的,难不成是你给的。咱儿子什么性子你不知的啊,你这么说话伤不伤孩子的心啊。”
宋大山一听,立马急了,开口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
宋添财笑笑开口道:“没事,娘,爹这话也就问问,担心我在外挣钱不容易,这事也是我和爹娘没商量。去泉州我拿的本钱可不止那些银子,是我从言修那儿借的。他爹娘给他留了些银子,我没敢声张,这才没告诉你们,怕你们被人套出话来。这次去泉州,我们在那儿待了三四个月做了几笔大买卖,这五百两只是带回来的。我和言修还在泉州那儿置办了些田地和铺子,多亏了言修帮忙。而他手里的银子都换成了铺子宅子田地。现在他在泉州有铺子有田地有宅子了。我也跟着沾光,在那儿置办了些家业。”
这回不仅宋大山呆了连陈桂枝也回不过神来了,他们家在泉州置办了产业,有铺子有田地还有宅子了。这怎么像做梦似的,虽然他们小时候就从泉州那儿出来了,那个时候泉州还是个穷地方。可这些天陈桂枝可和那些客商们打听了不少泉州的消息,那儿的繁华陈桂枝想都想不出。现在儿子竟然有本事在泉州立下脚来,这消息炸得她有些不敢置信。
赵言修在一旁道:“叔,婶子。我和大哥说好了,等过几年小宝再大些,咱们就去泉州那儿生活。把小宝送到泉州那儿最好的私塾读书,以后去做大官,为宋家光宗耀祖。怕叔,婶子住镇上住不惯,大哥还在我们买的大宅子后面圈了一块地。到时候叔,婶子想种菜就种菜,想种花就种花,方便的很。那镇子靠着泉州,来回就一个时辰的路程,叔,婶子,没事就可以去泉州逛逛。”
宋添财接话道:“爹娘,要是你们不想搬走,也没事。就让小宝在镇先上几年学,等他大点我再陪他过去几年。我们两边跑,也不碍事,主要还是看你们的意思。我这也是给小宝置办些产业,以后他要读书科举,可不能没个进项。给他在泉州置办了家业,他不管做官行商都有本钱,我们也就能放心了。”
听了半天,陈桂枝才弄明白,人都是念旧的。在宋家村住了大半辈子,说实话让她忽然搬走,她还有些舍不得。可若是要和儿子孙子分开,这些舍不得就无所谓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儿住都是一样的。
再讲,即使宋添财平时不说,陈桂枝觉得她儿子以前读书那么有天赋,忽然就被人断了科举,这心里不是不遗憾的吧。只不过为了不让她们担心,从不表露罢了。但是却对小宝抱有厚望,想给小宝最好的。若是她和宋大山再有本事些,也不会让宋添财这个做儿子受那么多委屈了。
这么一想,陈桂枝先开口道:“我和你爹老家就是泉州的,怎么就住不惯了。就是这儿的亲朋好友有些舍不得,不过,这儿离泉州也不算太远,一年回来看看也就行了,也不是多大事。添财,你比我和你爹强多了,什么事你看着办吧。我和你爹跟着你走,没什么能比我儿子和大孙子更重要的。”
宋添财听了陈桂枝的话转而看向宋大山,宋大山是男人,他其实比陈桂枝想得更远。他重面子一辈子,刘采莲私奔了,给他儿子戴了这么大顶的绿帽子。他和陈桂枝丢些人没关系,反正他们都老了,丢人就丢人吧。
可他孙子宋小宝却还小,以后背着这么个出生,不管是科举说亲,都是个麻烦事。他可不想为了个刘采莲把他孙子给耽误了,为了这个,当初家里那么紧,他还是让儿子宋添财捐了五十两银子出去,就是好让村里人念好,不再讲究宋家。
但这都是知根知底的,就算众人不说,心里肯是有得嘀咕。这事也算治标不治本。去泉州生活的话,却可以免去这些担忧。毕竟,到时候,他们只道宋小宝的娘没了,宋家再多做些善事,名声照样可以回来。以后,宋小宝读书科举,做官说亲一样不耽误。
所以,宋大山很干脆道:“去泉州好,我跟着你娘跟着你去泉州享享福,这是多少人羡慕不了的福气。”
听着宋家二老都不反对,宋添财点点头道:“爹,娘,我们这儿的屋子铺子都留着。到时候,若是你们住那住不习惯,咱们还回来住。就当去玩了一趟,若是住的惯,每年我们再回来和亲戚们聚聚也就两边跑跑。不过,现在这个倒是不急,小宝还小,就是先和你们说一声。这也是我给咱们家留的一条后路,庄户人家靠老天爷吃饭,天灾人祸的谁也说不准。但泉州那儿四通八达,粮食该是不缺的,又有重兵把守,最是受朝廷重视。就算咱们这儿年成不好,去泉州有银子也能买口粮食吃。”
灾荒之年,这儿银子也买不了粮食,宋大山和陈桂枝这才恍然大悟。这些年,虽然大体上是风调雨顺的,可也有年成不好的时候,家家户户卖儿卖女的都有。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宋家人单力薄又颇为富裕,还真是块肥肉。
宋家两老本来就同意去泉州,现在更没话说了。宋添财把带回来的东西放在宋大山和陈桂枝的屋子里,谈完话,他们就一道把这满地的东西顺了起来。
给蔡主薄和杜师爷的礼都送过去了,剩下的就算宋大海一家,刘坤武一家和陈大石一家。当然,几个老亲也要送些,还有宋家村的村长也给点东西过去。再不喜欢陈家,可那儿还有陈桂枝的亲娘高老太在。宋添财还是给高老太带了一匹布和一些补品,至于两个舅家,是一点没准备。 他都打算去泉州了,以后,这边的亲戚就走这几家。至于舅家,算不上大奸大恶,可宋添财却不准备招惹这个是非了。惹不起,那就直接不走动不就行了。反正,谁也别想凭着那点亲戚情分来为难他,让他不痛快。
陈桂枝和宋大山帮着收拾,很快就分好了礼物。但却很是心疼,宋添财送出去的布料糕点吃食补品都价值不菲,即使现在知道宋添财家底颇为厚实,可一贯的节俭习惯让陈桂枝免不了唠叨一顿宋添财。
宋添财赶紧拿出给陈桂枝买好的首饰和给宋大山买好的上好烟丝。赵言修除了布料,还给陈桂枝买了一对玉手镯,给宋大山买了一个银子做的烟管。陈桂枝这么多年也就是和宋大山成亲的时候,从自己婆婆手里接过一只银手镯,一只直戴在腕子上,浑身上下简朴的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