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一二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朗朗明日
“子不教,父之过,当初,要是在你们的儿子亲人犯小错的时候,你们能给他们教训不是只来求旁人宽恕,就不会有今日之祸。而现在,你们又在故技重施,顶罪,你们顶得起吗。今年我们放了一个害人性命之人,明日说不准就又要多一个亡魂。我们宋家村这么多人家,当日,我们的一时心软,害了宋家老夫妻,今日,我们再一时心软,不知又会再害了哪家,那样的话就是我们众人之过了。我们今日谁都没有资格说放过宽恕这些杀人凶手,看看这两具棺材,再想想宋家老夫妻的七岁的小孙子,放过这些人,我们晚上睡得着吗,我们对得起良心吧。”宋添财痛心疾首的向众人看去,说的掷地有声。
这话一出,里正最先变了脸色,当初是他心软害了今日的宋家老夫妻,他已经没脸去见宋家老夫妻的小孙子了,要是再放了害他们的人。今后,去了地底下,宋三雷夫妻怕都是要怨怪自己的。
宋家村众人也都没人再敢表示同情这些人,这些人一看这样的情况,狠狠的瞪向宋添财。有个妇人跑着就朝着宋添财撞过来,嘴里喊道:“你这烂心肝的,休想害我儿子性命,我跟你拼了。”
宋添财起身一避,赵言修挡着一脚踹了上去。把人踹飞了好远,也震住了其他准备找宋添财拼命的人。里正赶紧喊人去报官,再也不去管在地上撒泼打滚,哭声震天的那些人了。
衙门里来人很快,年景不好,县太爷就怕有百姓暴、乱,对于这种杀人案子那是高度重视。取证之后,就把那些行凶之人的家里人带回衙门审查了,再去挨个盘查这些凶手的亲戚住所。还贴出了告示,悬赏缉拿逃犯,眼看着是把这案子当典型抓了。
乱世重典,即使现在世道还没乱,可也有些不太平。县太爷自然要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入室盗窃还害人性命,在治安一向比较不错的永乐镇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个案子了。
衙役们还是出了大力气的,没过半个月就把这些行凶之人抓齐活了。四个人,通通判了死刑,里正和村子里的村民商量了之后,把这四户人家都赶出了宋家村。当初,有人朝着宋添财拼命大伙都是瞧见的,报复心这么强,谁知道会不会还会害了村子里的其他人。
原本这四户人家中只有一户是本村的,其他都是近几个月才来的。而被赶的这些人在走之前还往宋家村的不少户人家丢了火把,宋添财家被丢了三个火把,好在宋添财怕有人使坏,和宋家众人提了醒。
不过,就算这样,也把家里的一个小柴堆烧了一小半。而村子里的被烧的最严重的是里正家,好好的一间正房都烧掉了。要不是他儿媳妇半夜起身帮着小儿子把尿,说不准连整个屋子都要烧了。
里正的婆娘也端不住夫人款了,在家大骂那四户人家,又把里正锤了一顿,说他瞎心软,这种人就不该放进村子里来,现在祸害到自己家人头上了。村子里也有不少被烧光柴堆的人家,天天在村子里骂骂咧咧,原本还有些同情这四户人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现在恨不得诅咒他们断子绝孙才好。
宋大山和陈桂枝被家里的一场火吓到了,往年村子里最大的矛盾不过是吵吵嘴,动手的都很少。他们这次是把杀人放火见识全了,这人心狠到一定地步,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经过这次事情,宋大山和陈桂枝多了几分警惕心,不再无原则的烂好人了。
宋三雷夫妻的丧事是宋添财帮着办的,里正也花了力气帮忙。而现在最为难保的事情却是狗子的抚养问题,年景不好,村子里都有人家要卖儿卖女了,实在是没粮食和银子来抚养狗子。
里正倒是想出面来抚养狗子,可惜,他家被烧了一间屋子之后,他婆娘天天在家骂他,一听他要收养狗子,又和他大吵一架。都是一个村子的,宋添财一家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女主人不欢迎,狗子就是过去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的。
宋大山看着狗子和宋小宝玩的好,倒是私下里和宋添财提过,他们家可以收养狗子。给宋添财给否决了,他有宋小宝这个亲儿子,若是收养狗子,虽然能让狗子吃喝不愁,可却绝对没法做到一视同仁。
农户一二事 第47节
一个宋进宝在前,宋添财已经够憋屈了,他可不想要宋小宝也如此。在未遇到赵言修之前,他连再娶媳妇生孩子来和宋小宝分宠都不愿意,更何况是去收养个孩子来分走宋小宝的宠爱和其他。
他不想委屈宋小宝,所以,他可以同情狗子给狗子置办份家业,却不能把宋小宝的宠爱和家业分给狗子。那样,对宋小宝不公平,他也舍不得宋小宝有一天会像原身那般,受那样的苦楚和委屈。人心易变,他做不到对狗子像对宋小宝一样,那狗子会不会难受会不会不服气会不会计较,这些都是未知。他不去赌这个未知,因此,狗子,他能照看,却不会收养。
这段日子狗子一直住在宋家,陈大石和林小满照看狗子也挺多的。陈桂枝就问了问陈大石的想法,看他们能不能收养狗子。毕竟,他们以后也要有孩子养老送终,狗子无依无靠的,跟了陈大石和林小满做儿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大石和林小满其实是想要狗子做儿子的,他们在一起注定是没孩子的,早年因为穷,过继了孩子也养不起就没要。再后来是没有合适的,去年,陈大石和林小满攒钱买了几亩地,陈大石亲爹那边的叔伯倒是想过继个小孙子过去。
可惜,他们明摆着是想以后占陈大石和林小满的家产去的,陈大石能答应就怪了。于是,这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以前,狗子和宋小宝一起在茶摊子玩,林小满就蛮喜欢他的。
现在,狗子没了亲人,他们也就动了收养的心思。可他们毕竟不是宋家村人,狗子要过继到他们名下,怕宋家村众人不乐意。这样传出去,怕外人说宋家村众人没有情谊,这才没开这个口。
陈桂枝一听,明白了陈大石和林小满的顾虑之后,就告诉了宋添财,在她眼里,万事到她儿子那儿,总能理的顺当。
、第101章 搬家
宋添财听了陈桂枝的话,心里一转弯就明白了,陈大石和林小满过继孩子,自然是要传承香火的。可狗子姓宋,还是宋三雷一脉的独子,要他改姓就太过了。也会引得其他人说话,倒时候说不准连宋家村众人都要被打上一个薄情寡义,不顾族人的标签。
陈大石和林小满是个什么样的人,宋添财还是知道的,人品性子样样都好。而他们注定没有孩子,收养了狗子就绝对不会亏待他,两个人会全心全意的待狗子。宋添财一家搬去泉州,剩下的产业让陈大石和林小满管着,其他的不用说,吃喝却是不愁的。陈大石和林小满又都是勤快人,攒银子置产业也就是和几年的事情。
再说,他们手里还有藕田和他们自己以前置办的一些产业,把狗子养大成人,娶妻生子的花费是绰绰有余了。若是狗子养在陈大石和林小满身边,宋家村人看着狗子过世的亲人面上,待陈大石和林小满面子上得过得去,这样,也不用担心陈大石和林小满被宋家村村民排外。
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搞定姓氏问题。虽然宋添财觉得姓氏问题不是大问题,跟谁姓都一样,可在一般人眼里却是顶天的大事了。姓氏问题不解决好了,陈大石和林小满就不好收养狗子。不然,一个不好就里外不是人。
在走之前,宋添财去了一趟里正家。里正自从家里被人放了把火后,在自己家里的地位直线下降。宋添财过去的时候,里正的婆娘正在唠叨里正,听声好似是在说狗子收养的事情。
里正夫妻两个瞧见宋添财来了,热情了招呼他进了屋子。这次的事情一出,宋添财的在村子里的威信大大提升,里正因为宋三雷夫妻的事情,每次见了宋添财就想到在宋添财家里的养着的狗子,心里不自觉的就矮了三分。
宋添财和里正寒暄了几句,就说到狗子的抚养问题。里正低着头,不去看他婆娘给他使的眼神,直接道:“狗子的事情,是我这个做里正的失职,以后,我孙子有的,狗子都会有,他家的两亩地和屋子,我给他留着。等他长大了,再给他分两亩地。你们放心,我定会好好待狗子的。”
这话就是他要收养狗子了,宋添财听到这儿,倒是对里正高看一眼。他婆娘气的要死,可有客人在,却不好当做客人的面失礼,只能暗地里使劲拧了里正一把,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宋添财就当没瞧见,开口道:“叔,你的心是好的,不过,我这儿却有个好人选收养狗子。你听听看,你要是觉得合适,咱们再说。”
里正抬起头,惊讶的看了宋添财一眼,宋添财接着说道:“叔,我们家马上就要搬迁去泉州了。这一走,每年也就回来一两次看看,家里的地、屋子和茶铺子总是要人看的,我们就租给了陈大石夫夫了。他们的人品如何,是有目共睹的,手脚勤快人又老实。他们两个注定没孩子,要是能收养狗子做儿子,以后,狗子不仅吃穿不愁,也多了两个真心疼爱他的爹爹,不会受半点委屈的。”
里正没说话,他婆娘一听高兴了,刚想说话,又憋住了。男人说话,女人实在是不好插嘴。只不过,手底下又拧了一把里正,让他开口。
里正眉头皱了下道:“狗子姓宋,又是独子,要是跟了陈大石,这改了姓,不是断了他们家的后吗。不中,不中,这事不能干,不然,以后,我都没脸去见宋大哥和嫂子。”
宋添财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开口道:“这我也想过了,狗子的姓不改,但我们得做下字据,以后,他生的第一个儿子就得姓陈,给陈大石和林小满继续香火。第二个孩子就姓宋,给老宋家留根。这样,两边都能顾到,狗子也能过些好日子,不过,我丑话可说在前头。陈大石和林小满收养狗子是要他以后养老送终的,既然把狗子过继给他们,就是他们的儿子了,他们不给狗子改姓是情分,咱们可不能不把人家当做正经父母待,说三道四的。”
陈大石和林小满没孩子,收养了狗子,以后指望狗子养老送终,肯定是不会亏待狗子的。瞧了一眼自己那满脸喜色的婆娘,里正把要自己收养狗子的话咽了下去。就是他对狗子好,可他家毕竟是他婆娘操持家务,他婆娘没这心,狗子还真不如在陈大石和林小满那儿过的舒心。罢了,罢了,以后他再多看顾些狗子和陈大石夫夫吧。
里正点点头,答应了,只等过几日请了族老,正式的把狗子过继到陈大石名下。也顺道把陈大石和林小满的户籍迁入到宋家村来,这样,以后也能就近照看些狗子。
事情办好了,宋添财回去和陈大石一说,陈大石和林小满都没有异议。至于狗子,他对待他一直很好的陈大石和林小满也没有恶感,给他们做儿子,他也是愿意的。
选了个黄道吉日,里正和宋添财做了证人,给陈大石和林小满见证过继了狗子做儿子的仪式。宋家还帮着摆了几桌酒,稍稍的热闹了一下,这之后,狗子就正式的在陈大石和林小满这儿住下来,也开始喊陈大石和林小满大爹爹,小爹爹了。
忙完了这些事情,天气就渐渐冷了,宋添财和赵言修再不敢耽搁,把家的东西收拾好了,雇了一队镖师,又找了罗老大要了五六个脚夫,开始搬家了。
在走之前,宋大山和陈桂枝请了家里的亲朋好友过来吃饯别饭,离开住了半辈子的宋家村,宋家二老多少是有些舍不得的。宋添财也能理解,尽量满足宋家二老的心愿。
陈桂枝是看着家里的哪样东西都觉得好,都舍不得扔,满满当当的装了七八个箱子还有装不下的趋势。宋添财当机立断,和赵言修又顺了一遍,该扔下的扔下,该精简的精简,才把陈桂枝的东西装进了六个箱子。
宋大山就是要带上家里的两头牛,他怕到了泉州,宋添财就让他和陈桂枝在镇上做老太爷老太太,闲在家里。一定要把两头牛带上,以后没事了就去放放牛,种种地。
宋添财本就做了两个车厢,想用牛车来拉粮食,也没多费事。有了上次去泉州的经验,这次,宋添财又自己租了两匹马,定做了一个稍稍大些的马车。这马车做得比较精细,是用来给宋家二老和宋小宝坐的。
他和赵言修可以在外风餐露宿,总不能让这两老一小也这样吧。有了这马车,两老就能带着宋小宝睡马车里了,这样也不用怕路上受寒生病了。
启程的那一天,宋大海一家,刘坤武一家,陈大石夫夫和其他一些亲朋好友,也都过来送送宋家。宋大山和陈桂枝和这些人话别,眼睛都红了,只有宋小宝什么都不懂,可看着爷爷奶奶伤心了,也被感染了,抿着嘴就干嚎了几声。
宋小宝一哭,倒是把宋家二老从离别的氛围里拉了出来。赶紧抱起宋小宝哄着,等哄好了宋小宝,宋添财和赵言修就带着众人开路了。
宋小宝以前也做过马车,可这次的马车是宋添财专门设计过的。给宋小宝定做了个小座椅,防止他在颠簸的路上被撞到。宋小宝被放上去,立马好奇的去研究了,小身子转来转去,看看这是什么玩意。
宋添财怕宋小宝肚子饿,专门在马车里备下了不少吃的。还特意去打了个小炉子装在了马车上,打开封口就可以在上面烧水下面,十分的方便。宋家二老比宋添财想象中的适应的好,走了一路也没出现晕车的迹象。
甚至,宋大山和陈桂枝每天都会给宋添财和赵言修两个人热些吃食,每天晚上都要开了炉子烧一锅热水,放了米进去密封好,第二天宋家人还能喝碗热粥。
不过,晚上的时候,赵言修和宋添财两个人轮流看守。虽然请了镖师和脚夫,但一贯的警惕心让他们不会把信任全部交托出去。宋大山和陈桂枝就在马车里带着宋小宝睡,里面铺了厚厚的铺盖,马车都是下了马匹的,完全不用担心不安全。
白天的时候,宋添财和赵言修轮流在后面的马车上睡觉,养足精神。即使这样,五天的路程走下来,宋添财和赵言修也瘦了一圈。好在宋家二老和宋小宝一路上都十分的省事,这一路比他们预算的时间要短一些,让他们松了口气。
到了港口,宋家二老和宋小宝都是第一次瞧见那么多的船只,一个个眼睛都不够看了。宋小宝兴奋的不得了,让赵言修举着,恨不得每只船都摸摸才好。趁着宋添财他们搬货的空挡,赵言修带着宋小宝在港口转了一圈,好好的看了各式各样的船。
宋小宝淘气,非得自己下来跑,赵言修拗不过他,只好紧着他屁股后面,防止他走丢了。宋小宝开开心心的跑着,小眼睛只顾着看船了,路都不看。一个跟头就撞到其他人身上。
宋小宝是个怕疼的,一跌倒就哇哇大哭起来。本来是他撞了人家,现在他一哭,站在他前面的青年男子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赵言修在后面赶紧抱着宋小宝哄着,嘴里却还是不忘给撞着的人道歉。
而那青年男子在见到赵言修的样貌时就楞了冷,转而面色如常的开口道:“这位公子,刚刚也是在下没注意,恍神之下,撞到了小公子。多多失礼,还往海涵。”
赵言修就跟在后面,知道是宋小宝自己撞上去的,眼前的这个人这样说是给他们台阶。他抬起头来,准备和此人道谢,可忽然间却脸色大变。此人的样貌竟然和他有六七分相像,即使人有相似,可赵言修直觉这人和他的身世有关系。
这样一来,赵言修倒是没有再和此人攀谈的兴致,抱着宋小宝没再说话就匆匆的走了。而身后的男子却站在原地,面上既激动又高兴,对着身边的小厮说道:“快,跟着去打探,那位公子是何方人士,他和我长得这么像,说不准就是我那失散多年的小外甥。”
小厮不敢耽搁,立马朝着赵言修刚刚走过的地方跟去。
赵言修抱着宋小宝,脸色如常,心里却是有些乱。怎么就在这儿碰到了这人,瞧着那人的穿着排场,倒是非富即贵,那若是跟他的身世真有关系。当初就不大可能是因为家贫而抛弃他了,那又是为什么?
宋小宝虽然小,可也察觉了赵言修的不高兴,连忙把自己的小肥脸贴在赵言修的脸上,奶声奶气的说道:“不气,不气,小宝对你好,小宝帮你打坏人。”
赵言修被宋小宝这么一说,心里一软,他现在有大哥有徒弟有一个温暖的家,不管是谁,他都不会让他们来破坏他现在的日子的。
宋添财搬完东西老远的就瞧见了自己儿子在行赵言修卖蠢,想着宋小宝这个整天在他和赵言修之间做了一千二百瓦的大灯泡的小胖墩,宋添财就有些心塞。跟自己儿子争宠都争不过,还能不能更心酸了。
走上去,把宋小宝从赵言修的怀里拎出来,点点宋小宝的小脑袋说道:“你又缠着你小叔去那儿疯去了,马上咱们要坐大船了,你要乖乖的,不要乱跑,知道吗?”
宋小宝用劲的点点头道:“我知道,奶奶说,要是我乱跑,会有大灰狼把我叼走的。那样,我就再也吃不到好吃,玩不到我的那些玩具了。”
这心大的傻儿子,难道你被狼抓住了,不得该担心这肥嘟嘟的小身子要变成盘中餐吗?还有心思惦记吃的玩的,真是个胆大心傻的,这么傻,难不成是他这个做爹的太聪明了,物极必反,他儿子就变得这么蠢这么萌了。不行,他得好好的想想,怎么样才能让他儿子别这么蠢萌了,太会拉低他这个做爹的智商了。
赵言修已经恢复了心情,看着宋添财逗着宋小宝,微微一笑。宋添财瞧着这个笑容,差点要流哈喇子了,这么好看的笑容,都是他的,他的,谁也不能跟他抢。
这个时候的宋添财,和刚刚宋小宝是如出一辙的卖蠢,且还没萌可卖。
赵言修瞧着这对活宝父子,心情陡然间好了起来。没什么能比眼前之人更重要的了,他还在担心什么呢。
、第102章 新家
上了船之中,宋大山和陈桂芝抱着宋小宝不准他再乱跑。宋添财花了三十两银子包了后半截的船舱,先铺了宋大山和陈桂枝的睡铺让宋家二老歇歇脚。宋家二老就没坐过这么长的马车,即使强撑着不让宋添财担心,可颠簸了这么久,身子骨也有些受不了了。等床一铺好,两人倒床就先睡了起来。
刚刚上船,宋小宝兴奋的很,很不肯老实的躺在在他奶奶怀里睡觉,闹着要出去看大河。宋添财瞧着陈桂枝和宋大山的脸上已经有了疲色,十分的困盹,就自告奋勇抱过宋小宝说要亲自照看这个小淘气。为了让宋家二老安静的休息,宋添财带着宋小宝去了甲板上,看着浩浩荡荡的河水,宋小宝伸长脖子,伸出来半天,也没看到尽头。
宋添财故意逗他,把宋小宝唬得一愣一愣的。赵言修在旁边看不过去了,从宋添财怀里抱过宋小宝,带着他在船上钓起鱼来。宋小宝手小,鱼竿握不稳,赵言修就抱着他坐在怀里,握着他的小手一起钓鱼。河里的鱼一如既往的多,没一会,赵言修就钓了一条大鱼上来。
宋小宝兴奋的直拍手,小身子直歪歪的扒着头在木桶里看,肥嘟嘟的小手时不时的伸进盆里撩拨木桶里的大鱼。每次大鱼被宋小宝折腾的不耐烦的甩尾巴甩的水花四时,宋小宝这个小坏蛋就会被吓一跳,发上一会呆,接着立马迈着小短腿,笃笃笃的跑到赵言修身后躲着。等过一会,瞧着木桶里没了动静,再伸出小脑袋瓜子瞄瞄,露出些得意的小笑容,接着,又意犹未尽再跑过去撩拨木桶里的大鱼了。
宋添财看着宋小宝自己玩的开心,慢慢的坐到赵言修身边,偷偷的握住了赵言修的左手。赵言修耳根子立马红了,不过,却没抽出手,而是更加用力的反握住了宋添财的手。
宋添财感觉到手上的温度,嘴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鱼竿一沉,赵言修立马提了上来,又是一条大鱼。宋添财这才念念不舍的放开了赵言修的手,把大鱼装到了木桶里。
吸取了上次坐船吃饭的教训,宋添财和赵言修这回带足了做饭的家伙。还打了个小炉子和五十斤炭带着,就打算自己在船上做的吃的。不然,依着他们两个以前一顿饭要吃上半两银子,宋家五口人,一两银子都打不住。十天下来,就是十几两银子,吃的还没多好,宋家二老怕是得心疼死了。
这会带了米面,宋添财掌勺,知道赵言修喜欢吃鲜鱼鲜虾,就带了鱼竿和渔网过来。这样,在船上钓钓鱼,做做饭,一想就觉得美。
只有一个炉子,宋添财打算先把鱼烧好了,再煮饭。去鳞去肚,清蒸,油炸,红烧,炖汤,一时间宋添财忙的热火朝天。赵言修带着宋小宝看在旁边,一道菜做好了,一大一小的总是要偷吃两口。两条大鱼,做了四道大菜,再把早先带来的咸鸭蛋切开摆盘,泡酸豆加辣椒炒了一盘子,再猪几个鸡蛋,晚饭就搞定了。
船上的桌子小,五个人坐不下,宋添财和赵言修就搬了四个大箱子拼成了个桌子,又在上面铺了块油布,就吃起了晚饭。宋小宝第一次在这样的桌子上吃饭,他小身子不用做儿童椅只要坐平常的小凳子就能够着菜,顿时就喜欢上了这样的吃饭方式。也不用陈桂枝喂,自己拿了把木勺子大口的往嘴里塞饭。
宋添财和赵言修把宋小宝搁在他们两个中间,一个剥蛋壳,一个去鱼刺,喂给宋小宝吃。宋添财还时不时的趁着空挡,给赵言修塞几口鱼肉,夹一块咸鸭黄,就没歇的时候。宋大山和陈桂枝看着他们三个人,相视一笑,眼里有股说不出安心和高兴。
船上的第一天,宋添财和赵言修这回是先睡了上半夜,两人一道守了下半夜。这也是宋大山夫妻再三要求的,眼瞧着宋添财和赵言修这一路守夜都熬瘦了,宋家二老就心疼了。
在陆地上,风餐露宿的,宋家二老也不敢说换他们轮守。现在到了船上,宋大山和陈桂枝就和宋添财他们商量,晚饭吃早些,让赵言修和宋添财先休息一会。宋家二老先守着,等过了戌时,再换宋添财和赵言修守夜。
船上的十天日子过的很快,等到了泉州,宋大山夫妻被港口的繁华和热闹看花了眼。他们老家就是泉州的,七八岁的时候跟着去长辈去了永乐镇安家落户。那个时候,泉州不过是几个小渔村,大部分男子连婆娘都娶不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