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周皇后继续道:“女儿的这些,加上父亲再出五千两,凑足了两万之数,女儿再向陛下求情,这件事便也算圆满了,不知父亲可满意”

    周奎哪能不满意啊,皇帝要十万两,现在只需要自己出五千两就能搞定这事,还赚了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想想木匣中的那块稀罕物,周奎感觉自己简直是捡了大漏,对周皇后千恩万谢后,又再三叮嘱着不要忘了去皇帝面前求情,然后菜抱着木匣起身,摇头晃脑的离开了。

    “父亲!”

    听周皇后在身后叫他,周奎回过头,抱紧了木匣子,不悦道:“怎么,后悔了”

    周皇后叹了一口气道:“父亲,你的拐杖落下了.......”

    接过小太监送来的拐杖,周奎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揣着木匣,再次表现出一副惨像,颤颤巍巍的离开了坤宁宫。

    ......

    回到周府后,周奎扔掉拐杖,再度焕发出了青春,爱不释手地捧着木匣里的珠宝和银子,沉浸在极度的幸福之中。

    尤其是那块刻有“福满乾坤”四字的怀表,更是爱不释手,里面的点缀一色的镶玉,还是上好的美玉,不仅材质上等,这制作工艺更是罕见。

    周奎小心翼翼的用上好檀木盒将之装好,又是幸福了一阵子。

    幸福完了,他强忍着心灵被撕碎的痛苦,从五千两现银中分出了一部分,捂着胸口道:“就捐这些吧......”

    管家来准备银子,见状大骇,道:“老爷,这这这......不妥吧,这是皇后娘娘的财物啊,咱们就捐出这些.......”

    周奎悲愤的大骂道:“滚!吃里扒外的东西,你要是能,你就去给老爷挣些银子瞧瞧.......”

    .......

    当天晚上,崇祯去了趟坤宁宫,周皇后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还请求不要责罚周国丈。

    崇祯




第349章 抄家勋贵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崇祯粗略的估算了一番最近的助饷,自己五十多万两,太监们三十多万两,大臣们二十多万两,勋贵们三十多万两,前前后后加起来有接近一百五十两,勉强够辽东两个月的开销。

    想要辽东战事稳定有保障,这助饷的力度不仅不能减少,相反的还要加强,甚至要面对百姓助饷,无论如何,辽东此战,不能败!

    数日后,崇祯再度颁布圣旨,催促皇亲国戚和勋贵大臣们继续助饷,以三万两为上等,民间如有愿意助饷者,可到户部捐资。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平民老者来到了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两银子。

    《皇明时报》编辑部当即采访了这位花甲老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养老钱捐了出来。

    这位老人老泪纵横,道:辽东战事若败,天下将会再次动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眼下时局艰难,作为大明的百姓,理应为这个国家尽一份绵薄之意,希望此战后大明能天下太平,再无战事......

    “好一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文华殿中,崇祯拿着报纸喝彩道:“连一介布衣都知道这个道理,身为国丈的周奎却不懂!我大明要是完了,他周家的万贯家财又能保住多久”

    “这帮勋贵和朝臣们都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

    崇祯放下报纸,高声道:“宣旨,赐这位老者锦衣卫千户之职,世袭罔替!”

    .......

    圣旨下达后,民间的助饷之风倒是活跃了,但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这,依旧找各种理由搪塞,就是没钱。

    很多人把自己房子上的砖瓦弄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屋内值钱的东西一律私藏起来然后在自家府邸门口贴着房产贱卖。

    周奎和皇亲们开始穿着最破旧的衣服上朝,由以前乘坐轿子改为步行上朝。

    大明的财富九成掌握在勋贵、士绅、地主手中,寻常平民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就算有心助饷,也是无力支援。

    一些商人们见那捐款的老头封官了,也捐了一些,结果什么都没看到,商人大都逐利,后面的商人自然不肯出钱。

    拿官职爵位出来卖,这种事情崇祯绝对是做不出的,这口子

    子一开,将来就不得了了,整个大明的官场将会更烂,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勋贵们见百官哭穷的成效甚好,也跟着如法炮制的哭穷,其中表现最为夸张的便是武清侯李国瑞。

    李国瑞的祖上是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也就是万历他妈李太后的亲爹。

    李伟的经历和周奎相似,周奎是老中医加算命出身,李伟是泥瓦匠出身,李伟的闺女李太后起初只是裕王的侍妾,因为生了儿子,地位才得以提升。

    裕王当了皇帝后,李伟被封为武清伯,一家鸡犬升天,隆庆皇帝挂掉后,李伟的外孙登基了,也就是万历皇帝,李伟又被封为武清侯。

    武清侯仗着女儿李太后,做些狗仗人势之事,欺压百姓,勾结奸佞,陷害忠良,祸国殃民,什么事情都干过。

    张居正搞改革,他一个劲的反对使绊子,险些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搞黄了,幸亏李太后插手,才让改革继续下去。

    为了赚黑心钱,武清侯还把长城守军定制的冬装棉袄搞成了次品货,导致戚继光管辖的蓟镇十九名军士冻死,戚继光上报朝廷后,武清侯李伟仅仅被罚俸半年。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武清侯一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家财不说富可敌国,在这京城中怕是也没几个人能出其右。

    现任武清侯李国瑞作为这样的大财主,居然也干起了当街甩卖家具的勾当,甚至还穿着御赐蟒袍跑到街上哭诉,这就过分了。

    武清侯李国瑞的行为直接触碰到了崇祯的底线,作为皇亲,干出这种事情,简直是丢了皇家的脸!

    崇祯决定严办李国瑞,顺便用他来震慑一下那些肆无忌惮、公然抗命的皇亲国戚和官员们。

    崇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德化,王德化一直被冷落在宫中,他是信王府的老人,崇祯还是比较念旧的。

    崇祯阴沉着脸道:“武清侯抗旨不尊,丢尽皇家颜面,着即拿办!”

    “老奴领旨!”

    &n



第349章 抄家勋贵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崇祯粗略的估算了一番最近的助饷,自己五十多万两,太监们三十多万两,大臣们二十多万两,勋贵们三十多万两,前前后后加起来有接近一百五十两,勉强够辽东两个月的开销。

    想要辽东战事稳定有保障,这助饷的力度不仅不能减少,相反的还要加强,甚至要面对百姓助饷,无论如何,辽东此战,不能败!

    数日后,崇祯再度颁布圣旨,催促皇亲国戚和勋贵大臣们继续助饷,以三万两为上等,民间如有愿意助饷者,可到户部捐资。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平民老者来到了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两银子。

    《皇明时报》编辑部当即采访了这位花甲老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养老钱捐了出来。

    这位老人老泪纵横,道:辽东战事若败,天下将会再次动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眼下时局艰难,作为大明的百姓,理应为这个国家尽一份绵薄之意,希望此战后大明能天下太平,再无战事......

    “好一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文华殿中,崇祯拿着报纸喝彩道:“连一介布衣都知道这个道理,身为国丈的周奎却不懂!我大明要是完了,他周家的万贯家财又能保住多久”

    “这帮勋贵和朝臣们都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

    崇祯放下报纸,高声道:“宣旨,赐这位老者锦衣卫千户之职,世袭罔替!”

    .......

    圣旨下达后,民间的助饷之风倒是活跃了,但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这,依旧找各种理由搪塞,就是没钱。

    很多人把自己房子上的砖瓦弄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屋内值钱的东西一律私藏起来然后在自家府邸门口贴着房产贱卖。

    周奎和皇亲们开始穿着最破旧的衣服上朝,由以前乘坐轿子改为步行上朝。

    大明的财富九成掌握在勋贵、士绅、地主手中,寻常平民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就算有心助饷,也是无力支援。

    一些商人们见那捐款的老头封官了,也捐了一些,结果什么都没看到,商人大都逐利,后面的商人自然不肯出钱。

    拿官职爵位出来卖,这种事情崇祯绝对是做不出的,这口子

    子一开,将来就不得了了,整个大明的官场将会更烂,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勋贵们见百官哭穷的成效甚好,也跟着如法炮制的哭穷,其中表现最为夸张的便是武清侯李国瑞。

    李国瑞的祖上是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也就是万历他妈李太后的亲爹。

    李伟的经历和周奎相似,周奎是老中医加算命出身,李伟是泥瓦匠出身,李伟的闺女李太后起初只是裕王的侍妾,因为生了儿子,地位才得以提升。

    裕王当了皇帝后,李伟被封为武清伯,一家鸡犬升天,隆庆皇帝挂掉后,李伟的外孙登基了,也就是万历皇帝,李伟又被封为武清侯。

    武清侯仗着女儿李太后,做些狗仗人势之事,欺压百姓,勾结奸佞,陷害忠良,祸国殃民,什么事情都干过。

    张居正搞改革,他一个劲的反对使绊子,险些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搞黄了,幸亏李太后插手,才让改革继续下去。

    为了赚黑心钱,武清侯还把长城守军定制的冬装棉袄搞成了次品货,导致戚继光管辖的蓟镇十九名军士冻死,戚继光上报朝廷后,武清侯李伟仅仅被罚俸半年。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武清侯一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家财不说富可敌国,在这京城中怕是也没几个人能出其右。

    现任武清侯李国瑞作为这样的大财主,居然也干起了当街甩卖家具的勾当,甚至还穿着御赐蟒袍跑到街上哭诉,这就过分了。

    武清侯李国瑞的行为直接触碰到了崇祯的底线,作为皇亲,干出这种事情,简直是丢了皇家的脸!

    崇祯决定严办李国瑞,顺便用他来震慑一下那些肆无忌惮、公然抗命的皇亲国戚和官员们。

    崇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德化,王德化一直被冷落在宫中,他是信王府的老人,崇祯还是比较念旧的。

    崇祯阴沉着脸道:“武清侯抗旨不尊,丢尽皇家颜面,着即拿办!”

    “老奴领旨!”

    &n



第350章 服软了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等锦衣卫把大铁链子往李国瑞的头上一套时,这位刚刚还嚣张的武清侯彻底傻眼了,真没想到这王德化会动真格的。

    “狗奴才,你敢动我!”

    李国瑞虽然心中大骇,但仍然强作镇定,然而惊慌中指着王德化叫骂时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恐惧。

    王德化凑上前嘿嘿一笑道:“咱家就动你怎么了嗯”

    说话间,王德化还推了李国瑞一下,显得很是肆无忌惮。

    “呸!老阉奴!”李国瑞见他那恶心样,当即忍不住啐了一口千年老痰。

    王德化抹了抹脸上的黄白之物,顿时恶心不已,又听他骂自己老阉奴,顿时气的身体颤抖,尖叫道:“关进诏狱,好生伺候!”

    武清侯李国瑞虽然没经过诏狱,但锦衣卫的各种大餐还是听过的,特别是所谓的好生伺候,恐怕不知要如何折磨呢。

    一听王德化如此交代,当即就吓的尿了,瘫软在地,连声求饶:“我不进诏狱,我要助饷!”

    王德化擦了擦手上的千年老痰,一脸厌恶的抬腿将李国瑞踹开,狠狠道:“现在才想起来助饷迟了!赶紧拖走!”

    当奴才最重要的是眼色要足,会揣摩主子心思,王德化深知皇帝要他来不仅要收银子,更想要李国瑞当鸡,来个杀鸡儆猴震慑百官,只是拉不下脸来说而已。

    “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李国瑞大声呼喊着,他突然发现,自己所能依靠的只有圣上,什么武清侯的爵位,人家根本鸟都不鸟,只有皇帝才能护着他,皇帝一定不会容许这些狗奴才胡来的......

    可是王德化怎么会给他见皇帝的机会,当即不耐烦的大手一挥。

    锦衣卫匆匆将鬼哭狼嚎的李国瑞拖了下去,还给他嘴上塞了破布,头上套了个头套,以免扰民。

    王德化面露微笑地扫视了一眼武清侯府,但一双眸子里却没有半分笑意,他猛然喝道:“还愣着干嘛,抄家啊!”

    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们得令,开展了大规模的抄家工作,这次抄家完全是暴力抄家,不

    不求其他,只求一个快字。

    王德化当初能身居高位,足见其手段和能力,不到掌灯时分,便有锦衣卫来报:“禀报王公,此番抄得现银五十万两......”

    王德化倒吸一口气,这仅仅一个下午就在武清侯府的一处府邸抄出五十万两,还是现银!其他珠宝字画无算,这武清侯李家还真是肥得不行啊!

    “你们接着抄,都给咱家抄仔细了,一个铜板都不要放过,余下的人给我把银子抬到户部!”

    王德化安排完后,拿着刚刚整理好的账册,欢天喜地的进宫报喜去了。

    崇祯收到王德化的捷报后,又惊又喜,李国瑞家中居然能抄出五十万两现银,联想到李国瑞哭穷,还在街上练摊卖家具,崇祯更觉得这厮殊为可恨,觉得他这是故意往皇家脸色抹黑。

    崇祯再也无法容忍,当场下旨削去李国瑞的爵位,责令其全家滚出京师,遣返原籍,李国瑞本人则继续蹲大牢,待罪诏谕,听凭处分。

    武清侯被抄家削爵的消息一经传开,勋贵和百官们再也不敢用甩卖家具器皿这一招来对抗逼借了,一时间前门大街上的摊位经济立马萧条了下来。
1...102103104105106...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