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原本这处肥沃的草场立时变成一块死地,天武军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杀戮,土木营寨中到处冒着一股股黑烟,屋舍帐篷、黄教庙宇被烧的干干净净。
随着枪声一阵一阵的响起,枯黄的草地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血肉模糊,死状各异,有的被火铳打死,有的被长枪刺穿,还有的被战马践踏而死。
一队队彪悍的天武军和宣大军骑兵肆意的奔腾着,追杀那些惊慌逃窜的牧民,大群的蒙古人身体发抖的跪伏在地,不敢抬头看这些从天而降的甲士。
一些蒙古人打扮的汉人手握着皮鞭,狠狠的抽打在他们的身上,呼喝着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很是得意。
这些都是当初被蒙古人入关抓来的汉人奴隶,大明王师杀到此地,大大的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也得以翻身自由,人人痛快的报复着这些奴役他们的蒙古人。
天武军临时搭建的营帐中,一片喧闹,众将都是兴奋的议论着此番出师蒙古。
朱慈烺脸色洋溢着笑容,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我大明的军队已经近二百年没有在这大草原上活动了,当年戚少保大破蒙古军,也仅仅是在九边附近。”
朱慈烺接着道:“汉之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丹青留名,激得多少汉家男儿的豪情壮志,本宫希望在场的诸位,也能和他们一样,荡平北塞,青史留名!”
帐中诸将轰然议论,人人兴奋着嗷嗷直叫,连蒙古出身的虎大威都举着拳头怪叫着。
孙应元高呼道:“鞑子卖身东虏,侵我大明疆土,杀我边镇百姓,掠我财物牲畜,我等身为大明将士,是时候让他们血债血偿了!”
“杀!杀!杀!”
“杀得他们鸡犬不留!”
“......”
朱慈烺暗暗点头,将士们高涨的热情让他很欣慰,大汉男儿血性依旧在!
几千年来,塞北之地的鞑子从来都是畏威而不怀德,遇到机会就南下犯境,近几年,蒙古人更投靠建奴为虎作伥,此番顺道蒙古,多少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对于这些不知礼义、敬畏强权的鞑子,朱慈烺只能狠狠的将其暴打一顿,打完再讲道理。
待帐中略微安静下来,朱慈烺眼中一寒,喝道:“把那些鞑子首领押去祭旗!”
帐外亲卫闻令发出一声炮响,在喧闹的呼喝声,大群被俘的蒙古贵族被五花大绑押往了祭台前。
他们看着周围大量的铁甲大军肃然列阵,立时心中极为惶恐,看着阵仗是要来自己来祭旗啊!
阿布喇库苦苦哀求告饶,迎来的却是身边天武军甲士的沉重巴掌,他自知没有活路,立马横下心来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卑贱的南蛮,我科尔沁部的土谢图亲王得知后,一定会给我们报仇的!”
高邦嗤笑道:“土谢图亲王就是那个在浑河边跑的最快的鞑子你让他来啊!”
虎大威也是哈哈一笑道:“如果不是科尔沁部老巢距离太远,你以为你们那亲王还能在这世上蹦跶”
阿布喇库面露惊恐之色,眼中爬满了血丝,天武军的可怕他在辽东战场上也听曾过,似乎蒙古各部都对他们忌惮不已......
朱慈烺有些不耐烦道:“好了,别废话了,赶紧祭旗吧,搞完了去下一个部落!”
此时已经是十月份了,后世的阳历十一月,北方的天气渐渐变冷,此地距离京师还有一千五百里路,能在年前回到京师就不错了,要是打一个地方拖几天,那不知得打到什么时候。
一队队天武军的士兵扑了上来,把所有的蒙古贵族全部用绳子勒住脖子,然后往高架上拉,将之挂在上面。
第389章 进京、封爵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十日,修整数日后,天武军和宣大军十余万人马再次向京师起程。
经过一个多月的爬山涉水,大军终于到达了密云外的墙子岭,顺利入关回到顺天府境内。
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时,北京城德胜门外。
北风呼啸,天空飘扬着密密的鹅毛大雪,笼罩了整座北京城。
风雪之中,飞舞的龙旗迎风猎猎作响,漫天的旗帜下若隐若现的出现了一片披着重重铁甲的大军。
德胜门外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内阁六部各个官员,还有众多的京师百姓自发前来迎接。
朱慈烺走出仪驾,抬眼望去,看着满天的大雪,叹道:“边境初定,但这京师的天气是越来越反常了。”
大军浩浩荡荡的前进,在众人的期待中慢慢行进德胜门,黑压压的百姓围在官道两侧,看着这些为国血战的将士们,京师百姓们大动,开始尽情的欢呼着。
内阁首辅杨嗣昌、新任阁臣范复粹、张四知、姚明恭、魏照乘,吏部尚书谢升,户部尚书李待问,刑部尚书冯英,工部尚书刘遵宪等人,都在迎接之列。
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年仅九岁的皇三子朱慈炯披着团龙锦袍迎了上来,兴奋的招手道:“皇兄!皇兄!”
听着呼喊之声,朱慈烺走下仪仗,笑道:“三儿,你怎么来了”
朱慈炯笑呵呵道:“是父皇让我代他来迎接皇兄的!”
朱慈烺点点头,与杨嗣昌等人客套了几句后,便拉着朱慈炯上了仪仗,在勇卫营的护卫下从德胜门浩浩荡荡的进京。
在鸿胪寺和礼部官员的安排下,众将和部分天武军的人马进驻城内大营,余者按照规定在城外驻扎。
方正化等另一路回朝的大军早在十日前就抵挡京师了,也驻扎在城外,等待封赏后再各回各地驻防。
依照大明礼制,朝廷已在京师外建祠以祀,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表彰祭祀,崇祯皇帝还亲临祭奠,以昭忠烈,此后每年都有官员专门负责祭祀。
朱慈烺的仪仗从德胜门大街缓缓驶过,所经之地皆是人山人海,震天的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一些跟着方正化走平坦大道早早回京的天武军伤兵们也夹在人群中,摆着手兴奋的欢呼着。
第二日上午,皇极殿中举行了盛大的封赏大典,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朱慈烺立于大殿上首东北,孙应元、周遇吉、虎大威、吴三桂、高邦等受封的武将有序站在丹墀之下,一个个激动的等待封赏。
听说这次真的要封爵了,封爵之人还不止一个,众人怎能不激动呢虎大威壮硕的身躯甚至激动的来回晃动,引得纠仪的官员眉头大皱。
趁着皇帝未到,大典还未开始,高邦往前凑了半步,对站在前面的孙应元低声道:“我说师帅,你这爵位肯定跑不了。”
高邦原本就是个大嗓门,即便低声说话,但在这严肃安静的大殿中仍然发出了不小的声音,连上首的朱慈烺都听到了。
孙应元转头对其一笑,没有说什么,眼神示意他注重场合老实点,不要出声。
一个礼部的赞礼典仪板着脸走了过来,还有个都察院的纠仪御史也拿着小本本走来,想要找高邦的麻烦,却见皇太子背着手也走来了,还双目如电的扫了他们一眼。
两个纠仪官顿时吓了一跳,脚步一收,拐个弯弯走向别处去了,当做没听到。
朱慈烺从高邦身边走过,低声道:“严肃点,别失了体统。”
高邦哪见过这么大场面,自知失态了,冲着朱慈烺连连点头,老老实实站在那。
文武百官见状,全都当是没看到,继续颔首等待皇帝驾临。
不多时,随着教坊司鼓乐声大作,皇帝的銮驾终于来到,崇祯拖着冕服缓缓登上御座。
礼赞官拖着长音高呼道:“拜!”
文武众将皆是拜倒,行礼参拜。
“兴!”
众臣站起身来,接着再拜再兴,如此几次,才完成了大礼。
崇祯扫向受赏的将官们,道:“行赏!”
 
第390章 坚持查案
在吴三桂之后,还有镇守在辽东无法脱身的洪承畴等人也都被大赏,其中洪承畴也被封伯了,同样是流爵。
此次封赏中,共产生数位伯爵,靖武伯孙应元,平西伯吴三桂,安西伯洪承畴,定西伯周遇吉,阵亡的几名总兵,杨国柱,金国凤,李辅明,姜襄,等人被追封为伯爵。
余者皆有封赏,得挂印将军衔,尤其是天武军众将,平定漠南蒙古意义重大,被大封特封。
曹变蛟、高邦、李少游诸将虽没被封伯,但也受封散阶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这在武将散阶中是最高的,仅次于封爵。
文官之中,陈新甲镀金成功,升任兵部尚书,孙传庭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对付李自成,洪承畴仍为蓟辽总督,严防满清,辽东巡抚邱民仰加封太子太傅......
天武军两名大将封伯的消息传到军营后,众将士一片欢腾,余者各将皆被兵部按功封赏。
《皇明时报》特别报道了封赏大典,消息如惊雷般传向全国各地,此番封赏朝廷一共封了八个伯爵,不可谓不震撼。
自成祖皇帝靖难以后,大明哪有如此大规模的封爵啊,而且这批伯爵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对朝中的影响则是更大,标志着武将集团的崛起,有心人甚至猜想皇帝是想利用这批武将对抗庞大的文官集团。
封赏之后,就是各镇总兵重新调动,补缺几位牺牲总兵的空缺。
山海关总兵李辅明阵亡,空缺由茅元仪继任,封镇北将军。
宣府总兵杨国柱阵亡,空缺由虎大威继任,为镇朔将军。
大同镇总兵姜襄的位置由猛如虎继任,吴三桂升任辽东总兵,原辽东总兵王廷臣调任密云总兵。
空出的山西总兵的接任人选朝野议论纷纷,杨嗣昌举荐一人继任空出的山西总兵一职,不过被崇祯否决了,他派京营总兵汪万年任山西总兵。
崇祯派汪万年去山西的用意很隐晦,之前他派去山西调查晋商的锦衣卫莫名的全部消失了,崇祯感觉山西那边的水太深了,汪万年此去山西,责任重大。
自大明开国以来,九边一向是重要的军事集团,重新规划的九边重镇中只有一个天武军的茅元仪,还是朱慈烺亲自提名的,崇祯又把天武军的主要将领封爵,余者分散,这其中不乏有制衡之意,削弱朱慈烺的力量。
朱慈烺如何看不出,不过他并不着急,他有自己的打算。
封赏结束后,朝廷还要进行宣捷与祭祀,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陕西民变,自从天地出现连续九天的异象,闯王李自成出了商洛山振臂一呼,在短短数月之内已有十几万流民相应,目前正准备围攻西安。
孙传庭的秦兵损失不小,面对日益壮大的李自成等流寇,朝廷还要商议着需要调动哪里的军队去陕西剿寇。
两个月前,崇祯下旨给平蛮将军黄得功领兵北上,但黄得功迟迟没有北上的意图,仍然在湖广,甚至期间还去了趟凤阳,完全没有出兵的意思。
崇祯十分暴怒,朝廷也多有指责,黄得功居然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动,然而太子朱慈烺以六百里加急传令黄得功后,没过多久就收到了黄得功领兵北上的消息了。
这道消息就像一个沉重的巴掌抽在崇祯和内阁诸臣的脸上,火辣辣的疼,却又有苦说不出,目前皇太子在军队的威望已经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谁都不敢轻易找茬。
文华殿中,崇祯皇帝自从两位皇子薨逝后,精神一直不好,国事家事使他身心极为的疲惫。
崇祯好像在自言自语,道:“慈焕和慈灿的死到底是不是意外......”
崇祯皇帝的身边只站着王承恩,他低着头一动不动,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龙案上的砚台,他很清楚什么时候回答皇帝的话,什么时候不该搭话。
崇祯又接着道:“东厂那边有消息了吗”
王承恩见皇帝问话,连忙答道:“回皇爷,东厂那有些眉目了,此事好像牵扯了不少勋贵,不过下面暂时没有证据......”
“都有谁”
王承恩俯身道:“新宁伯谭弘业,应城伯孙廷勋,阳武侯薛濂,平江候陈治安,还有......嘉定候周奎。”
“什么还有国丈”崇祯的手微微一颤,满脸的不可置信。
王承恩迟疑了一番,道:“根据东厂的番子的探查,五殿下出事前的几日,有大量勋贵频繁接触,远不止这几位,但是东厂目前没有找到他们动手的证据。”
崇祯紧紧的握着拳头,接着又松开,道:“让他们继续查,特别是英国公张之极和定国公徐允祯,一定要确认他们二人是否参与了此事,万万不可出错!”
王承恩肃然领命,他也知道事情的
第391章 多尔衮弑君夺位
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五,山西太原府。
一处巨大的宅院中,装饰华丽,院中来来往往的走着端着菜肴的丫鬟婆子们,今天是范老爷宴请七家大老爷的重要日子,无人敢怠慢半分。
范府正厅之中,一场极为奢华的宴会正在举行,首座之上赫然坐着一位身穿黑色皮裘的中年男人,扫视众人的眼中闪烁着精光,一看就知道此人不简单,他就是八大晋商范家的家主范永斗。
在座的几家家主分别是王家王登库、靳家靳良玉、王家王大宇、梁家梁嘉宾、田家田生兰、翟家翟堂、黄家黄云发。
他们个个身穿厚实的貂皮,眼中略为恭敬的看向主座之上的范永斗,八大家中以范家为首。
范永斗品了口茶,看向其他七家家主道:“不知大家没有有听说,朝廷派了个京营的总兵接任山西总兵。”
“听说了,叫汪万年是吧!”
“姓汪的是勋贵出身,听说深得皇帝信任,也不知道皇帝派他来是否别有安排。”
“有可能,前段时间我们那位皇帝不是派了几个锦衣卫来嘛!”
“呵呵,就那几条狗也敢在我们的地盘乱闯,真是不知死活。”
厅内众人议论着,言语之中对大明朝廷没有一丝敬畏之心。
八大晋商主要在张家口经营粮食和各种均需物资,多往蒙古和辽东满清走私,与满蒙的贸易非常的赚钱,往年清军入关所劫掠的财物都会通过八大晋商销往关内,换取粮食和军需物品。
不止八大晋商,九边的商人也多在边塞走私,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朝廷想动手极为困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