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十四日,清军大队已达安州,朝鲜国王才得知清朝出兵的消息,此时多铎部已兵临城下,清军里应外合,朝鲜国王往江华岛逃跑,寻求明军的庇护。
清军吸取了第一次征朝鲜之役的教训,早已截断了王京到江华岛的道路,朝鲜国王只好逃到了距王京仅四十里的汉江南岸的南汉山城。
朝鲜国王进入南汉山城以后,号召各道兵勤王,并派人飞速前往登州,向宗主国大明求援。
朝鲜求援信送往京师后,群臣哗然,没想到真如皇太子所言,建奴真的大举进攻朝鲜了。
朱慈烺步入文华殿中,崇祯正与内阁以及六部重臣商量着朝鲜之事。
内阁首辅薛国观笑着道:“殿下料事如神,臣等佩服!”
众臣也都纷纷附和,赞扬了几句,连崇祯也对朱慈烺再次高看了一眼,这小子的战略眼光真是毒辣啊。
朱慈烺眉头微皱:“藩属国王京被破,这还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吗本宫只想知道我大明将会如何应付!”
众人被他搞的有些没面子,薛国观脸皮不是一般的厚,他轻咳一声道:“我大明目前财政困难,辽饷尚且还未还清,加上西北剿寇,江南战事,朝廷现在无力派兵援朝......”
朱慈烺怒道:“皮岛的守军呢辽东的守军呢若是两部人马同时给建奴施压,即便不进攻也不会让鞑子这么快破了朝鲜王京吧连一个最近的藩属国都保护不了的宗主国,还能让谁信服”
朱慈烺异常的愤怒,关宁军虽兵强马壮却只是龟缩守城,不敢主动进攻牵制,皮岛就在朝鲜边上,两万名军更是在岛上坚守不出,眼看朝鲜全境一步步沦陷。
他还得到消息,青藏高原上的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固始汗,前段时间已经派遣使者前往盛京朝贡,表示愿意归顺满清。
这原本是大明的乌斯藏,现在却投向了敌人的怀抱,对藩属国的无力保护,意味着一个王朝渐渐的走向衰亡,历史上,满清也是在丢了朝鲜不久
第158章 正旦朝贺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当时国家初创,他不敢懈怠,夜以继日地工作,大臣们也跟着拼搏。
据《明会典》记载,大明官员的法定假期主要有冬至、正旦、元宵三节,假期很少,冬至三天,正旦五天,元宵节十天。
后来又增加了月假三天,加上之前的三个节日的十八天,每年休假时间共有五十天。
年关将至,从从腊月二十八一直到正月二十这一段时间里,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都会穿上象征吉祥的红色官袍,平日里大臣们上朝却并非规定一定要穿红色官袍。
在这段时间,管理朝中议事的通政司也不会“奏事”,各部门大多数的公事压后处理,朝廷内外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氛围。
年底,三边总督洪承畴在陕西陇州击败李自成,李自成逃往甘肃庆阳、凤翔一带,陕西大捷,让朝廷上下也安安心心地过了一个好年。
正月初一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这是民间的传统习俗,皇宫里也不例外,在正月初一这天早上,朝廷要举行极为隆重的朝贺之礼。
在除夕的时候,尚宝司提前一日在皇极殿设皇帝御座,并设宝案于御座之东、香案于丹陛之南。
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帝王才可以享用的一种礼制音乐)在皇极殿内东西两侧,这些陈设都是坐南朝北摆放。
正月初一,拂晓时分,锦衣卫陈设卤簿、仪仗在皇极殿外的丹陛及丹墀,设明扇于殿内,列车辂于丹墀,仪式上有鸣鞭者四人,左右各两人,都是面北而站。
教坊司也在殿外丹陛东西两边陈设奏鸣御用音乐的乐队,也都是面朝北,仪礼司设同文、玉帛两案于丹陛之东。
皇极门两侧排满了皇帝的龙旗,身着金甲的大汉将军从皇极殿丹墀一直排列到午门之外,锦衣卫则分部在殿外丹陛至皇极门外。
两名纠察百官仪表的纠仪御史站在殿外丹墀北面,内赞二人站在殿内,外赞二人,位于丹墀之北,而传制、宣表等官员则位于殿内,都是由东西向。
天刚蒙蒙亮,盛大的旦朝会仪正式开始,其规模丝毫不比登基大典小。
“咚!”
教坊寺乐手敲响了头通鼓,一下重鼓,一下轻鼓,节奏由慢转快再由快转慢,鼓声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最后敲击一次旁边的钟声结束击鼓。
听到头通鼓,身穿正式朝服的百官开始列队于午门之外。
接着,二通鼓开始敲响,与头通鼓差节奏不多,只是由单次敲击一下变成了两下,最后敲击钟声两响结束击鼓。
听到二通鼓敲响,百官由左、右掖门入,来到丹墀东西,朝北肃立;
鼓三严,操作如上,击鼓、击钟、头尾处都改成三响,听到鼓三严,执事官来到华盖殿,崇祯皇帝早在这里穿戴好衮服龙冕,端坐于大殿御座之上。
朱慈烺同样穿着平日不穿的最隆重的冕服在旁边站立,这种冕服只有天子和皇太子以及亲王才能穿的,类似于电视剧里汉朝皇帝穿的,头上有珠帘的那种冕服。
朱慈烺和崇祯穿的非常相似,要非常仔细才能看出区别,崇祯的是十二旒冕十二章服,朱慈烺用的是九旒冕九章服,差别就是衣服上少了三种图案,头上的冠冕少了三条珠帘。
执事官向崇祯行五叩之礼,磕完头后,一本正经的高呼道:“请陛下驾临皇极殿!”
崇祯皇帝轻嗯了一声,起驾前往皇极殿,朱慈烺紧随其后,教坊司乐队开始演奏“中和乐”,尚宝司官员手捧皇帝御玺走在崇祯的前面,由导驾官作为前导。
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来到皇极殿前,皇极殿内的明扇缓缓打开,珠帘也慢慢卷起,尚宝司官员捧着御玺放在了预先设立于御座之东的宝案之上,这个时候,教坊司乐队也停止演奏“中和乐”,一切都显得很庄严。
预先安排好的四名鸣鞭者开始鸣鞭报时,礼部对赞官员高呼道:“排班!”
听到指令,站立在丹墀东西的百官立马整齐排列好队形,跟小学生做广播体操听到主任的哨子声列队一样。
赞礼官员继续高呼
第159章 大忽悠
大年初一,皇帝要在皇极殿接受百官朝贺,皇后也要在坤宁宫举行群臣贺仪,后宫各妃和重臣命妇均要到坤宁宫拜见。
流程丝毫不比皇极殿男人们的轻松,依然要奏乐、行礼、自我介绍、献上贺词。
皇极殿中,仪式还在进行,可以说,正月初一的仪式对皇室和大臣都是个艰巨的任务,对参与者的脑力和体力上都是个严峻考验。
又经历了一个多时辰一系列繁冗的仪式,崇祯端坐在御座之上,腚都快坐塌了,他深深的体会到过年并不轻松,也不愉悦,不过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这是作为皇帝的排场。
朱慈烺同样有这种感觉,太多的繁文礼节让他腰都站酸了,被冠冕压的都感觉不到脖颈的存在了。
就在仪式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忽然间,原本明亮的天空忽然暗了下来,太阳渐渐被吞噬,形成一个大黑圆,随后整片天都阴暗了下来。
“日全食!”朱慈烺喃喃道,有些惊讶。
一时间,紫禁城中的所有人都有些恐慌,后续仪式也暂停了下来,只有个别知道和见过日食的人还算淡定。
日食,在中国古代称日蚀,唐朝时的《大唐开元占经》中记录着西汉天文学家刘向的论断:“日蚀者,月往蔽之。”这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
不过这是个冷门的知识,在文盲率超高的古代极少有人知道,很多人都觉得日食很可怕,神话故事中也有天狗食日之说,在西方则是说一条龙吞掉了太阳,反正是不好的征兆。
对于这种情况,也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以此来驱赶天狗和恶龙。
在大年初一,在正旦朝会出现这种不祥之兆,这意味着什么
崇祯脸色很不好看,作为皇帝,都宣传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日食是上天给的警示。
朱慈烺高声道:“大家不要惊慌,这是日食现象,很正常,他们是有规律的!”
见众人不解,或者是不信,朱慈烺立刻传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入宫。
汤若望早就捧着《崇祯历书》在午门外候着了,他已经通过新历推算出日食的日期了,到时候皇帝肯定会召见的。
汤若望进宫后,当众详细讲解了日食的原理,告诉众人,这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为了方便众人理解,朱慈烺找来了一个太监和宫女,一个太监以自己为中心缓缓绕圈,那名宫女则以太监为缓缓绕圈。
当三人呈现一条线时,朱慈烺立即喊停,然后解释道:“比如我是太阳,他是地球,她是月球,此时她挡住了他的视线,就看不到本宫了,这就是日食的原理!”
朱慈烺还宣称,日食皆有规律,而旧历已经不准,提出修改历法,使用新历。
这里所谓的新历就是后世用的黄历、农历,并不是西方用公元纪年的公历。
一些守旧的大臣说:“那《崇祯历书》中说什么地球是圆的,天上还有恒星,月球什么的,完全是扯!我等知道天子受命于天,此书有悖天子之论,动摇江山国本!”
崇祯也考虑到了,这新历好是好,但那书中宣传的东西,很可能会动摇皇权的统治。
朱慈烺却道:“天之大,非人可勘,茫茫宇宙,星海如瀚,与天子受命于天有何冲突我等生存之地,不过天地间的一隅罢了。”
朱慈烺继续道:“历代的皇帝龙御归天后都会到达另一片天地,统治万物,以此才能做到真正的万岁!”
论封建迷信,谁不会啊如果你们再不信,我不介意把后世看过的玄幻和里的世界构造拿出来跟你们讲讲。
你还别说,这帮大臣还真有许多人不信,鉴于此种情况,朱慈烺觉得很有必要给他们普及一下玄幻知识了。
朱慈烺认真道:“本宫中毒时,曾神游太虚,梦到了一片光怪陆离的场景,那些场景就像光影般播放,我看到了太祖皇帝!”
“什么太祖皇帝”众臣惊呼,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认为太子在说胡话了,连崇祯都脸色不太好看。
朱慈烺没理会他们的表情,接着道:“太祖皇帝龙御归天后,于泰山之顶乘九龙而行,进入北斗星域,化身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
朱慈烺绘声绘色的讲着太祖皇帝如何在新的天地披荆斩棘,历险禁地,以平凡之躯证道成帝,活出万载。
原本众人都觉得太子在扯淡,不过越听越有感觉了,他们都知道,皇帝驾崩后叫龙御归天,死后遗体在棺材里要摆成北斗七星状,寓意着回归北斗帝星。
第160章 父子谈话
近日来不断有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非议皇太子的大臣莫名暴死,让人不经觉得这位年轻的太子,脾气貌似不像以往的那么好了.......
崇祯十年正月六日,趁着当官的都放假在家过年,老回回诸贼直趋长江以北,张献忠和罗汝才久攻襄阳不下,开始转而进攻安庆,南京大为震动,急报朝廷。
六天后消息才传到京城,崇祯皇帝召开紧急朝会,商量如何应对。
安庆距离南京五百里,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宁王造反,就是先打的安庆,晚清时,安庆被清军拿下后,不久就攻破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
一旦安庆丢了,那流寇可长驱直入南京,南京作为大明的留都,政治地位极高,一旦被攻下,将会对朝廷造成致命的打击。
朱慈烺趁机请命,率领勇卫营南下平叛,彻底平掉中原匪患,崇祯不许。
正月十三,朱慈烺再次请战,群臣附议之人甚多,崇祯依然不许。
正月十四,朱慈烺率领群臣于文华殿外三次请战,勇卫营也出现了调动的迹象。
温体仁死后,再也没有几人敢阻挠朱慈烺,加上新的首辅薛国观力挺,朱慈烺三次请战,百官均是附议,文官们是真希望皇太子领兵南下,这样朝廷就还是他们的一言堂。
崇祯有些惊慌,他很清楚,如果放这逆子南下,将来怕是难以控制了,自从温体仁死后,这逆子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势了,已经有了难以遏制的苗头。
但若是强行留他在京师,恐怕真有玄武门之变,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呆在后宫过日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年元宵佳节时,大明皇家就会在宫城里搭成的巨型花灯烟火景观的山灯会,因其形状似鳌,因此名为“鳌山灯会”。
从永乐七年元宵节起,这个盛大灯会更是开始高调开放——“听臣民赴午门观鳌山三日”,君臣同乐的意义十分重大,堪称明朝版的“春晚”。
灯会一般从上年腊月起开始准备,把各种设计独特的“奇花”、“火炮”层层叠积起来,通常会堆积十三层高数丈。
到了元宵节这天,庞大的“鳌山”上各种形状的彩灯闪烁,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伴随着钟鼓司优美的音乐,宫娥们翩翩起舞,简直是美妙无比的视听享受。
今夜,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却没有欣赏灯会的兴趣,崇祯在宫后苑万春亭召见了朱慈烺。
朱慈烺缓步而行,在他身后是徐盛领着的十数位东宫亲卫,他们人人武艺超群,反应极快,并身配一把左轮枪和一颗微型手雷。
见了崇祯皇帝,朱慈烺如往常一般行礼,不过他身后这阵仗,却让人有种要逼宫的感觉。
崇祯见他如此谨慎,眉头微皱,冷哼道:“还怕朕要害你不成”
朱慈烺含笑道:“儿臣不怕!”
他确实不怕,不说宫中半数以上的锦衣卫是李廷表的人,他的五百东宫卫队就驻扎在紫禁城北门玄武门外的寿皇亭校场,全部荷枪实弹,装备齐全,有人若是想在宫中对他动手,无异于自掘坟墓。
朱慈烺现在完全有能力架空崇祯,让自己监国,但他觉得没必要。
南下是必须的,在京师监国只能重蹈崇祯的老路,历史上崇祯之所以能杀这个大臣,斩那个武将,毫无费劲的换掉了几十位阁臣,就是因为他握有实权,手中有勇卫营这支劲旅。
历史上,勇卫营被崇祯调往南方平叛,又负责守护凤阳皇陵和南京皇陵,被分散成好几个部分。
最终孙应元寡不敌众战死罗山,周遇吉在宁武关血战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最终关破人亡,李自成入北京城时,黄得功还在千里之外守护皇陵,根本来不及北上救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