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侯恂说来也冤枉,当时清军入关,各路勤王援军天天催粮饷不说,皇太子领着几大营数万人马出战建奴也需要大量粮草,胜利之后的封赏又要银钱,打发各路勤王总兵的粮饷还要钱。
这些都是从户部出的,现在钱花了,反倒怪他这个户部尚书靡饷误国了
不过也没办法,崇祯只认钱不认人,九边各地又开始催饷了,户部拿不出银子,不找这个户部尚书顶缸怎么办呢
见开场效果极佳,温体仁再次上疏,请求皇帝处死一直被关押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他对钱谦益的感情太深了,不杀钱谦益他寝食难安。
崇祯元年,刚上位的崇祯皇帝重新组建内阁,在推举阁臣的时候,礼部侍郎钱谦益考虑到,如果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并推入阁,则名在自己上面,对他入阁和当首辅影响很大。
思来想去
第154章 东厂的手段
立冬以后,北京城的温度直线下降,越发的寒冷了,然而此时的北京城却非常的热闹。
近日来,京城街头出现了数百张匿名揭帖,揭发钱谦益用四万两银子贿赂曹化淳让其扳倒内阁首辅温体仁,还有一个叫王藩的人去了刑部投案自首,举证该事,消息传开,京师震动。
温体仁自恃有皇帝的宠信,将此时密奏给了崇祯,并请求处置曹化淳。
见了揭帖,崇祯将信将疑,在他眼中,曹化淳处事谨慎得力,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他不假所思,将温体仁的密奏递给了曹化淳。
如果温体仁知道皇帝陛下这样玩,打死他也不亲自上这份密奏,随便找个人去做就是了。
曹化淳看了之后十分的恐慌,当即跪下叩头向崇祯请罪,否认对自己的全部指控,然后毛遂自荐,请求亲自主持审理钱谦益一案。
崇祯居然也同意了,看来在这位皇帝心中,曹督主的分量比温阁老重多了。
东缉事厂,成立于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与锦衣卫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皇城东安门北面的东厂官署中,朱慈烺正饶有兴趣的观察着这个传说中的特务机构。
这里的环境很是光亮,并不是后世影视中的那样黑暗,在府衙大厅西侧有个祠堂,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历届东厂督主的牌位就供奉在此。
让朱慈烺感到意外的是,在东厂府衙大堂旁的小厅中,居然供着岳飞的雕像!厅内的影壁上,还刻着胰式芏案的故事。
朱慈烺招呼了一个东厂的档头,问:“你们这为什么要供奉岳武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东厂即便供奉雕像,也应该是关二哥这样的,毕竟东厂更具备黑社会性质,不仅对付大臣,还在全国监视民众,许多地方的扛把子都和东厂番子有些关系。
这名东厂的档头恭敬的回道:“回殿下,这是历届督主为了提醒我等,为皇家办案毋枉毋纵,就应该像岳武穆一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竭力尽忠!”
朱慈烺点了点头,这口号喊的不错,就是这么多年来,东厂办的一些事儿可是有些不地道啊,在外面都被骂成狗了吧!
锦衣卫同样也拿过人,不过在民间却没有什么坏口碑,因为锦衣卫拿的大多都是高官,对普通百姓根本没兴趣。
曹化淳回到东厂后,听说皇太子驾临,连忙来见礼,他笑道:“殿下怎么想起到这儿来了”
“本宫过来看看岳武穆。”朱慈烺嘿嘿笑道,边说着,他从袖口拿出一份文书递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接过文书仔细的看了一眼,有些泛白的眉毛忍不住抖动了几下,脸色也渐渐呈猪肝状。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曹伴伴,我们也相识多年了,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只管招呼李廷表便可,本宫很想看看厂卫联合办案是何等的场面!”
说完,朱慈烺便在东厂众番子的恭送下离开了。
“来人!”曹化淳低喝道。
“督主!”几名东厂的高管迅速赶来。
曹化淳阴沉着脸,将手中文书递给了掌刑千户,恶狠狠道:“将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全部处理了!咱家要让他们生不如死,让所有人知道,在东厂吃里扒外的下场!”
东厂原本作为皇帝监察外臣的工具,现在却被外臣渗透收买,这是何等的耻辱!曹化淳完全怒了!
朱慈烺知道曹化淳要搞温体仁,为了安全起见,温体仁在东厂里的耳目肯
第155章 温体仁下课
既然战斗已经打响,朱慈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决定,开始行动!
当天,刑部右侍郎杨廷麟上书,弹劾首辅温体仁,以及阁臣薛国观等人。
第二日,刑部尚书冯英上疏,弹劾温体仁,在这封奏疏里,他痛责温体仁结党营私,为表达自己的愤怒,还用上了抑扬顿挫的排比句。
支持皇太子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尤其是被温体仁打压的喘不过气来的东林党,在硬茬路振飞的开道下,弹劾的奏章如雪花般淹没了文华殿的龙案。
温体仁面对众人的弹劾,却无法反击,因为几乎所有阉党成员都保持沉默了,仅有个别几个温体仁的铁杆在帮忙找场子,还被群臣围殴。
从温体仁抛弃唐世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威信,一个不够意思的领导,绝不会有够意思的下属。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狂风暴雨,温体仁忽然间有种无力感,他决定使出自己的最后一招:请辞!
内阁大学士张至发和温体仁关系很铁,他没有背叛这位战友,他在温体仁请辞的奏疏上写了“温旨抚慰,不许辞任”的票拟,呈交御览,来试试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不反对那就说明温体仁就没事了。
崇祯冷眼看了奏疏,本想下旨杀了他给众臣一个交代,在冷静了片刻后,终究没有下杀手,仅仅在奏疏上朱笔一挥:“放他去!”
圣旨传到湖州会馆,温体仁正在吃饭,听到“放他去”三字,如同惊雷击顶,吓得手中汤匙都掉在了地上。
温体仁被削职夺赐,回乡反省,钱谦益虽然走出了大狱,却也被削籍归乡,不再留用,可以看出,崇祯对温体仁还是够意思的。
朱慈烺无法理解皇帝老子为什么不宰了那老东西,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成
不管怎么说,被温体仁整了这么长时间,朱慈烺怎么会允许他这么轻而易举的回乡呢。
朱慈烺对待敌人从来不接受投降,他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对于敌人,他永远不会手心慈手软。
很快,李廷表觐见了皇帝,并递上了几份供词,审查皇太子中毒一案中,锦衣卫挖出了几个在宫中的耳目,他们多次将内廷的事情传递给外朝大臣,其中拥有耳目最多的就是内阁首辅温体仁。
崇祯起初还有些不信,在亲自审问了几个太监后,他才真正的相信,一时间他怒火中天!
他没想到自己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一力袒护、无比信任、恩宠无二的温体仁竟然真如人言,在幕后结党营私,甚至在内廷中安插眼线!
一时间,崇祯感觉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自尊和智商受了莫大的羞辱,他怒不可遏,当即下令锦衣卫将温体仁打入诏狱,抄其家!
原本崇祯对温体仁仍留有一丝眷注,然而在内廷安排人监视自己,这是他如何都无法容忍的事情,他甚至怀疑给太子下毒的就是这老东西!
此事一出,大量的朝臣开始上书弹劾温体仁,温体仁的党羽纷纷跟他划清界线。
阁臣薛国观最机灵,在家写奏疏反省自己,并痛斥温体仁祸国乱政,他要告别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没办法,这年头混饭吃不容易,现在形势有些明朗了,此时不落井下石等待何时
京师,温府。
温体仁在得知皇帝要将自己打入诏狱,吓得病倒在床榻之上。
温府一片大乱,温体仁的三个儿子却在争吵不休。
长子温俨道:“二弟、三弟,你们留在府中陪着父亲,我且先带着咱娘回浙江老家。”
“凭什么让我们留在府中”老二温侃和老三温佶顿时不让了,二人都清楚,老大这
第156章 首辅之死
吴孟明,他的爷爷吴兑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兵部尚书,位列八座,万历五年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万历九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巡抚顺天,是个典型的封疆大吏。
家里这么牛,所以吴孟明年轻时就进了锦衣卫并当了千户,辅佐许显纯处理北司刑,后来因得罪许显纯,被诬陷藏匿亡命之徒,被拷讯削籍。
崇祯初年,被恢复官职重新启用,一年多以前还处理过郑鄤一案,品性还算刚正,崇祯有意提拔他,特意命他跟随李廷表一起捉拿温体仁。
吴孟明没想到,这个曾经的老战友现在变的这么彪了,以前只觉得他狠,现在不仅狠,还胆大!
吴孟明没有阻止,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看戏,谁让人家职位比自己高呢,自己这指挥佥事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李廷表将温体仁两个儿子的头颅割下,一手一个持在手中,来到了内室温体仁的床榻前,将两颗首级扔到了他的棉被上。
温体仁惊吓过度,身体越来越糟了,此时见到两个儿子惨死,更是身子剧震,他眼中含泪,咬牙切齿的竖起颤颤巍巍的手指,悲愤道:“你........”
李廷表俯下身,附在温体仁的耳边,轻声道:“殿下让我转告你,出来混,总要还的!想想这些年被你整死的那些人,你心里或许会好受些。”
温体仁骇然失色,久久不语,似乎在回忆过去,片刻后,他重新躺在了床榻上,背朝众人。
众人不解这老东西这是何意,只有李廷表的嘴角微微上扬,他闻到了一丝异味。
李廷表看向吴孟明道:“他归你了!”说完头也不转的带人去抄家了。
吴孟明心中郁闷,不知道李廷表这是何意,他呆在内室见温体仁迟迟没有动静,忍不住叫道:“温阁老,跟我走吧!”
温体仁没有回应,像是睡着了。
吴孟明一连喊了几遍,温阁老还是没动静,他快步上前两步将温体仁翻身过来,却见温体仁早已断了气,七窍还有鲜血流出,已然是服毒自杀了。
.......
李廷表带人在温府搜了半天,却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玩意,更没有金银珠宝,温府更多的是只有一些银制的小佛像什么的,加起来也不值什么钱。
“这老东西,隐藏的还真深!”李廷表暗骂一句,当了六七年的内阁首辅,家里这么清贫,谁信啊!
锦衣卫在温府挖地三尺也始终没有找出温体仁藏钱的地方,这让吴孟明等人有些相信温阁老是真的清廉。
这时,温体仁的长子温俨被抓了回来,这家伙都快跑到了外城了。
“我没犯法,你们凭什么抓我”温俨大叫道。
李廷表一摆手,道:“带回诏狱,慢慢告诉他原因!”
在诏狱中,温俨在品尝了锦衣卫的几道大餐后,终于扛不住全部招了。
据他所说,老爹平日里贪的钱财全都转移到了通州几个当铺中,这样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直接装船走大运河从通州直达浙江老家。
李廷表拿着供状,派人根据温俨交代的地址去查探了一番,不久后,发现果然有大量财物囤积在所说的几个当铺,足足价值二百多万两银子。
一个锦衣卫千户问:“大人,姓温的怎么处理”
李廷表正在奋笔疾书的写报告,只是淡淡道:“继续加餐,吃完再放。”
这名锦衣卫千户心中一凛,他已经知道怎么处理了,可锦衣卫的一百零八道大餐谁能吃得完啊,除非打包在黄泉路上吃......
紫禁城,文华殿中。
崇祯皇帝四处走动,破口大骂道:“这就是我大明的朝廷栋梁吗小人!死有余辜!”
崇祯痛心疾首,他万万没想到,一向被当做朝廷廉洁楷模的温体仁居然也是个巨贪!平时还伪装的那么好,真是个小人,十恶不赦的小人!
文华殿中的几位阁臣和六部大臣都乖乖的站在一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崇祯指着众人又道:“还有你们!
第157章 翅膀硬了
在回归的首次朝会上,朱慈烺上奏道:“请父皇下旨调辽东和蓟州二镇兵马齐聚锦州,同时命令东江总兵沈世魁修筑城台,广设炮药,收集兵船,以备随时出击!”
薛国观惊讶道:“殿下这是想主动进攻建奴吗”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建奴将会在下个月进攻朝鲜和皮岛,此时聚兵锦州,可以对建奴造成威慑,以解除朝鲜危机。”
“鞑子攻打朝鲜”一些大臣开始有些惊讶,开始议论纷纷。
“皮岛有我大明两万大军,与朝鲜互为犄角,建奴怕是难以攻破!”
“对,建奴有上次失败的教训,应该不会再对朝鲜出兵的,殿下有些杞人忧天了。”
一些朝臣虽然是反对,但语气温婉,明显不想得罪这位小杀星。
崇祯皱眉道:“朕并未收到前线的情报,你是如何知道的”
朱慈烺自然不会告诉他是自己让锦衣卫去辽东打探情报的,连鞑子内部的情报都能探知,这种情报能力很容易让人害怕,遭受围攻。
朱慈烺道:“奴酋皇太极身怀雄心,他若是想入住中原,定然要拔掉朝鲜和皮岛这两个钉子,以保证后院安全,马上就要到腊月了,儿臣猜测皇太极会趁鸭绿江上合冰之际,大举进攻朝鲜!”
崇祯轻哼道:“如今户部困难,朕总不能因为你一个猜测而调动数万大军,耗费糜饷,以后别在提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了。”
朱慈烺叹了一口,极为的失望,他越发的想要的突破这个牢笼。
十二月初一日,蒙古各部兵会于沈阳,初二日,皇太极命令大军出征朝鲜。
清军左翼由多尔衮、豪格率领,由宽甸入长山口取道昌城,南下平壤,皇太极与代善亲率右翼,从东京大路经镇江进入朝鲜,三百名清军伪装成商人直奔朝鲜王京汉城,多铎亲率千人紧随其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