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朱慈烺发脸色非常的难看,心中也是焦急万分,朝议对付勇卫营你怕不是作死!
&nbs
单章说明、感谢
感谢大家的评论,特别感谢那些语句诙谐的本章说,看了让人很愉悦。
对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评论我一向秉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
历史,不同人理解的层次不同,观点差距也很大。
开始我是想按照大家的思路去写,不过发现书友们的思路相差很大,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预定的大纲写了。
最近的章节主要是表达主角与崇祯之间的矛盾,以及他扫除文官中最大祸害温体仁的过程,这些都是主角实力扩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还有几章就会解决那个自己作死的温姓祸害。
针对勇卫营哗变的事件,许多读者认为没有逼宫干掉崇祯很不爽。
我在以前的章节就说过,明末的情况就算是秦皇汉武复生都救不了,必须推倒重来。
在王朝末期,存在的问题很多,一个在京师遥控指挥的皇帝,即便再英明,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本书的路线是朱慈烺扫除障碍,取得南下平叛的机会,一旦困龙入海,将会海阔天空。
朱慈烺会按照开国皇帝的路线平定天下,建立一支效忠自己的庞大军队,扶持新的士绅阶层,按照自己的规则重新划分大明这块蛋糕。
主角的身份是一个强力buff,只要应用的好,会变得相对容易许多。
身份加上强悍的军队,这就相当于加持了无敌buff,主角又是穿越者,没有太多封建顾虑,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
最后说一句:主角不是善茬,后面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不喜暴力者慎入.......
应书友要求新建了一个书友群:641621369 (本书简介上也加上了)
有情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希望大家相互探讨学习,一起进步。
感谢书友【色】打赏一万起点币,成为本书第一位舵主,手动放鞭炮!
感谢以下书友的打赏支持!(排名按粉丝总榜)
1.色
2.武帝小贝
3.旭日寒冬
4.妖孽丶十三
5.书友20190803180935612
6.名扬之2016
7.会飞的小鳄鱼
8.幽影之魂z
9.水云刹
10.家欢欢欢
11.杀死一切能动的
12.朽枯村
13.来一大碗面
14
第147章 后宫救援团
慈宁宫的刘太妃,是神宗万历皇帝的最后一位遗孀,比崇祯大两辈,这位刘太妃比万历皇帝还大五岁,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刘太妃对各个皇子都极好,加上宫中没有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因此天启皇帝和崇祯都视她为祖母,刘太妃从天启元年执掌太后印玺,一直都是紫禁城后宫的当家人。
当年天启帝选皇后,就是她主持定了张皇后,崇祯皇帝的周皇后,也是老太妃当年选的。
不过老太妃为人低调,从不争权,在后宫中处处为皇后着想,让宫中所有人对其十分敬仰。
此时的慈宁宫中,紫禁城中身份最高的四位都齐聚在此,刘太妃,崇祯皇帝,周皇后,还有皇嫂张皇后。
三个人六双眼睛紧紧盯着崇祯,崇祯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斗争的焦点,一时间只好闭口不言。
张皇后率先开口道:“太子小小年纪就被你派出去上战场打建奴,我等本就不同意,奈何陛下圣旨已下,现在太子刚刚做出点成绩,你就是如此对待太子的”
崇祯刚想开口说话,只听刘太妃也道:“皇帝,哀家不愿过问朝政,咱们就来说说家事,太子屡立大功,你不赏反罚,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崇祯恭敬道:“请太妃娘娘息怒,太子在朝会大殿当众提刀追砍御史,此等严重失仪之举,朕........我不处罚他,朝臣定然不肯善罢甘休的。”
张嫣怒气冲冲道:“那帮外臣,不仅无能,还妒忌贤能,如果他们有本事的话,怎么会让建奴打到北京城下京师附近又怎会有如此多的流民,这就是他们辅佐君王的能力吗”
她对阉党恨之入骨,当初她的身孕就是魏忠贤使坏做掉的,如今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早已被她打上了阉党的标签,加上此次针对太子,更是让她从头到尾都恨透了。
崇祯很想反驳几句,可他很识相,知道在几个位尊的女人面前讲道理有些不太现实,只好闭口不言。
周皇后一直没有说话,她不能当面指责自己的丈夫,可任谁都能看出周皇后眼中的不快。
刘太妃没有张皇后那么激动,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了,若是激动也受不了,她不紧不慢道:“皇帝,你虽有太祖皇帝的宏图大志,却无太祖皇帝的胸襟,太祖皇帝能无条件的信任懿文太子,你却不能。”
提起懿文太子,崇祯心中恍然,那是大明朝第一位太子,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长子,名叫朱标,朱元璋刚称帝就立他为皇太子。
朱标成年后,朱元璋每次亲征到前线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把国家事物都交给太子管理,将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他,允许他行使皇帝任何权力。
在历朝历代,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皇帝出巡或者亲征虽然会让太子监国,但往往会留下后手,比如留一些大臣或是立下许多规矩限制太子的权力,说白了就是不信任。
朱元璋却不这样,他对皇太子朱标一万个放心,每次出去不仅让朱标监国,还亲切地对他说,尽管使用皇帝权力,朝廷中的大臣重臣你随意处理任用。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本朝,对一心想做明君、圣君的崇祯触动很大。
刘太妃继续道:“这天下迟早是太子的,况且太子尚小,怎么会如外臣所言,有谋逆之心,皇明二百多年来还没有过太子谋逆的事情发生呢,皇帝你在七岁时可有想要谋取神宗皇帝的江山”
此话一出,崇祯皇帝一惊,这种话也只有刘太妃敢说,别人若是敢说,简直大逆不道。
第148章 民众的声音
经过一日的传播,勇卫营在皇城哗变的消息引爆了整个京师,这消息太惊人了!
皇明时报虽然没有报道此事,但各个街口的报亭依然围满了人,那些专业唱报人已经对此业务非常的熟悉了,不用看报就能编出一个故事来。
勇卫营曾多次登上皇明时报,还曾有过专栏,这些唱报人不知道多过了多少次,凭着先入为主的感觉,他们坚信勇卫营的忠诚。
这些唱报人根据锦衣卫便衣人员提供的情报,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上万勇卫营如何的愤怒鼓噪,将那种悲愤填膺的英雄形象完美的阐述了出来。
如果朱慈烺看到的话,一定会投资办一座京师电影学院,让他们担任导师。
在这些唱报人的宣传之下,又经过无数不明觉厉的人群传播,很快京师上下都知道了那惊天之事,各大街小巷、酒楼茶肆都在谈论着此事。
有消息灵通者宣称,昨天下午,他们在棋盘街看到许多朝中重臣和京营的将军匆匆入宫,事情肯定不简单,说不定是准备对付勇卫营的。
消息传开后,群众哗然,一些勇卫营的忠实支持者们在有心人的安排下,拉起了横幅开始最初的游行示威。
棋盘街周围商铺林立,人流量也极大,此时在街道人群中分出一条道来,一条长长的队伍中不断有人敲锣打鼓,更多的人在激动的摇旗呐喊。
“勇卫营无罪!”
“奸臣祸乱朝纲!”
游行队伍最后来到了皇城南门,跪在大明门前,大声呐喊,勇卫营忠心报国,望天子切勿听信奸臣捕风捉影之言,寒了忠勇将士之心。
温体仁本想借助皇明时报进行舆论压制,痛斥勇卫营不忠哗变一事,以此扰乱视听,礼部尚书姜逢元直接拒绝了他,礼部下的皇明时报对此事只字不提。
礼部的不识相并不能阻止温体仁等人对勇卫营的打击,他派出自己手中的情报人员在京师各处散布消息。
他们宣称勇卫营公然要挟朝廷,要挟皇帝陛下,总兵黄得功更是坑杀了左都御史,如此桀骜,如此跋扈,真是目无君上!
在任何时候,舆论影响永远是可怕的,不少民众对这些言论开始了半信半疑,也有一些人深受影响,真正相信了。
勇卫营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开始各个茶楼酒肆互怼,双方唾骂泼酒更是常见,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报亭周围也有大量民众相互指骂,穿街过巷,相互追逐。
大量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衙役开始上街维稳,对闹事之人毫不留情的棍棒加身,好不容易使京师渐渐安静了一些。
面对民众的哗然,各大衙门的官员们神情各异,有人暗道勇卫营的影响之大,有人则是担心往后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
在京师东城的张府之中,粮商商会张大彪正在款待一位来自徽州府的徽商。
这名徽商感叹道:“张兄,这京师果然不同啊,人人活力四射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张大彪笑吟吟道:“李星兄这话怎么说”
李星道:“我们徽州府,今年大旱开始,大家连口吃的都没有,哪还有力气打架和游街啊,不像京师人人温饱不愁。”
张大彪笑道:“天子脚下,难免一些人吃饱了没事干,也许我们认为他们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可有人觉得这是一场博弈。”
李星摇了摇头道:“博弈什么的我不管,我此行目的只想告诉张兄,江南的粮食来源断了。”
张大彪皱眉道:“李兄,怎么回事”
李星道:“不仅我们徽州府,整个南直隶四十个州府将近一半地方遭遇了旱灾,非常严重,遍地饿殍啊,南方的粮食消耗极大,还有许多人在囤积,粮价近乎翻倍,若是按照往年那样收购再运到京师贩卖,那可就要赔本了。”
第149章 文武之争(为舵主∠色加更)
见几位新进的阁臣很识相,温体仁很是满意。
崇祯扫了一圈众臣,沉着脸道:“继续说!”
没有了唐世济等御史打前阵,温体仁只好赤膊上阵道:“勇卫营披甲两万,其战斗力有目共睹,在京师中无人可制衡!请陛下三思!”
户部尚书侯恂道:“难道能打仗也是错大明若不是有这两万能战之兵,还真不知现在是何处境。”
温体仁冷哼了一声,没有理会侯恂,继续奏道:“勇卫营擅杀左都御史,天理难容!臣请陛下调兵围剿,降者不杀!”
温体仁的小弟阁臣张至发也道:“臣附议,请陛下下旨调神机营、神枢营、五军营围剿勇卫营,逼其缴械投降!”
张世泽哼了一声道:“恕末将直言,我神枢营虽有数万人马,然而却不敌勇卫营半数之人!”
汪万年也道:“神机营火器虽众多,士兵却胆小如鼠,征战之时,如果不是勇卫营坐镇中军前阵,我神机营面对鞑子骑兵将会不战而溃。”
汪万年不像张世泽说的那么直白,不过意思却也一样,我们也打不了。
五军营的各个都督则是不说话,没有任何表示,仿佛这事不关我们的事情。
殿中文臣们议论纷纷,连与鞑子交过手的神机营和神枢营都自认不是勇卫营的对手,其他没上过战场的各卫更别说了。
崇祯脸色很难看,他已经看出来了,武将们已经心向太子一系了,他很不明白,这逆子究竟是如何收买人心的!
温体仁怒喝道:“无法制衡就任由勇卫营在京师肆意妄为吗”
他的话若霹雳雷霆,在殿内轰然大响,惊得殿内众臣一时呆住了,一时间鸦雀无声。
张世泽再也忍不住了,他出列大喝道:“自古为臣者,以‘文死谏,武死战’为荣,然而勇卫营在外多次死战,言官们诬陷其反,就是这样死谏的吗!你们如此作为,还有哪个武人敢为大明流血尽忠”
张世泽一言石破天惊,如同万箭齐发,扎了众人的心,更是让御座之上的崇祯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
英国公张之极连忙呵斥道:“闭嘴!”
汪万年呆了呆,没想到一向沉稳的张世泽能说出这番话来,此刻他心中对这位老弟敬佩不已。
武将们也纷纷被触动,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大明最初并不是重文轻武,太祖皇帝建立的制度只是文武分离,文武地位是同等的。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皇帝被抓,武勋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此后文官控制的兵部掌控军队,从那以后,大明武将的命运基本取决于支持他的文官的命运。
最典型的一代名将戚继光,就是随着张居正的倒台而倒台,文官独大后忙着内斗党争,武将们也就跟着被党争所累,就跟个孙子一样,若是有实权早就哗变了,谁还受这个鸟气!
一个文官指着张世泽道:“你这是何意”
五军都督府一个都督冷冷的看着他,道:“难道不是吗你们文官就该做你们辅政的事,打仗和军队的事需要你们来操心吗”
此话一出,立刻遭到了众多文臣的激烈指责,怒斥武将开始跋扈,必须要加强扼制。
武将们曾经是那么的辉煌,如今却惨遭文官压制,遭到欺辱和白眼,武勋们忍了近两百年,如今终于有机会爆发了,他们毫不示弱,与一众文官呼喝了起来。
经过勇卫营哗变事情的影响,原本朝堂上最常见的党争,此时在大殿中演变成了文武之争。
 
第150章 皇太子中毒
坤宁宫的大殿前,跪满了太监和宫女,在最前面还有几张廷杖的板凳和一些刑具。
皇太子在钟粹宫中毒的第一时间传到了坤宁宫,周皇后命人将朱慈烺抬到坤宁宫亲自照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