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没过几天,朱慈烺就在文华殿的龙案上看到了谢升的奏章,请求皇帝批准调路振飞回京。
这道奏章被压在了一大摞奏本的最下面,显然是在内阁签押房被温
第140章 阉党的绝杀
北京城的天气进入了十月,开始变得十分凉爽。
新城百姓们种植的番薯也收获了,朱慈烺亲自前往新城巡视了一番,只见新城东门外的田地里,有着密密麻麻的百姓在挖着番薯。
知县任光宇拿着一个硕大的番薯眉开眼笑:“殿下所说的这种番薯产量果然高,寻常一亩地能收麦子一石,夏麦秋粟合起来仅是两石,这番薯亩产足足高了好几倍。”
虽然这薯的亩产很高,但朱慈烺并不满意,后世的番薯,一般春薯亩产量两千公斤,夏薯亩产量一千公斤,春夏合计便有三千公斤,即六千斤。
现在新城的产量连一半都不到,也没达到这个时期徐光启记载的一亩收数十石。
朱慈烺估计是因为地理的原因,番薯适合在中原和南方,越往北温度低产量越不行,还有良种的原因,番薯刚在新城种植,还并非良种,应该还要经过几次的生长培育。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解决,朱慈烺并不着急,眼下的产量足够新城百姓们吃的,多余的番薯还可以去附近的州县换成粮食缴纳赋税和改善生活。
朱慈烺回到新城县衙,刚坐下喝了口茶,只见吴忠匆匆赶来。
“小爷,李大人传来密报。”吴忠将一份情报递了过来。
朱慈烺接过一看,眉头顿时大皱,眼中隐隐有火花冒出,怒道:“这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李廷表传报,有御史上奏,东宫在京师附近有勇卫营两万人马,拥兵自重,恐有玄武门之变!
在唐朝,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手握兵权,最后杀了皇太子的兄长,软禁了皇帝老爹,自己当了皇帝。
只是,朱慈烺没想到这群言官居然这么狠毒,用兵权和皇位一事,触动崇祯皇帝的底线。
李廷表所报,崇祯皇帝下令廷杖这名危言耸听的御史,这名御史在挨了一轮二十杖后,仍然伏在草席上写奏章,体质不可谓不扎实。
这名御史并没有审时度势、知难而退,他置祖灵警示于不顾,义无反顾地用第二道奏章再次换来致命的二十廷杖。
既然是致命的,当然是翻船了,这名御史直接被锦衣卫活活的打死了。
御史被杖毙,都察院的御史们立即炸锅了,在唐世济的带领下纷纷到午门搞事情,让皇帝开门纳谏,修德治心,亲近儒臣,事情闹的颇大。
找人联手,死死抓住目标的弱点往皇帝的伤疤上撞,不惜一切代价玩弄阴谋,损人利己,六亲不认,甚至可以牺牲无辜者的生命,这些都是温体仁一贯的手法,不用想,一定是他在搞事情。
朱慈烺感觉不妙,崇祯耳根子太软,生性又多疑,即便平日再疼惜自己,但身在皇家,又触及到皇权.......
汉武帝时期的戾太子刘据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刘据作为汉武帝的嫡长子,七岁被立为太子,深得武帝信任,博望寄期,为政以德,却最终被群小构陷致死。
“回京!”朱慈烺迅速起身走了几步,忽然又停下道:“拿银子买五十斤卖相好的番薯带回宫。”
“是!”吴忠应了一声,立刻让亲卫着手去办。
朱慈烺一回到皇城,李廷表立刻迎了上来。
“那个御史挨了多少廷杖”朱慈烺边走边问。
李廷表紧紧跟随,道:“回殿下,先是轻打了二十下,半个时辰后那厮再次上奏,陛下又下旨打了二十下。”
朱慈烺疑问道:“二十下就打死了你的人干的”
李廷表摇头道:“并非卑职的人,是骆养性在监督,摆的内八字。”
“什么内八字”
第141章 议南迁
两刻钟后,崇祯批阅完奏章,端起了王承恩送到嘴边的茶杯,在品了一口后,很是放松的躺在了御座上。
朱慈烺这才开口道:“父皇,儿臣今日在新城收获了一些番薯,想请您尝尝。”
在朱慈烺的招呼下,吴忠领着尚膳监的太监们端着烤的香脆的番薯呈了上来。
尚膳监的太监先用丝线将番薯切成了一块块,并取出一块试吃后,崇祯这才开始享用,进食之前试毒是宫里老传统了。
在咬了一小口后,崇祯微微惊讶:“味道不错!朕早年听说过徐光启在江南试种这种番薯,而且产量极大,朝廷也曾推广过,可不知是何原因,百姓不愿种植此物。”
王承恩笑着解释道:“皇爷,并非百姓不愿种植,而是田里若是全部种植了此物,那就无法缴纳朝廷要求的粮食,朝廷总不能把这东西放进粮仓储存吧听说这番薯最多只能保存三个月。”
崇祯又尝了一块番薯,点了点头:“嗯,此话有理。”说完便不再理会番薯的事情了。
朱慈烺心中也在思考,如果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番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国灾情,但也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滑,甚至无粮可产,军队打仗要粮食,粮食不足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番薯的保质期最多只有三个月,不足以支撑百姓一整年的口粮,这也是很大的问题。
像新城百姓这样,用部分番薯去周边州县换取粮食这样的方法很不错,不过始终不能大规模的种植番薯,如果周边都不种粮食改种番薯了,那么还能去哪里换粮食
“看来还需要认真规划啊!”朱慈烺心中感叹道。
最后,崇祯吃也吃完了,始终不肯提御史弹劾一事,这口封的跟罐头一样。
朱慈烺只好说道:“父皇,儿臣想送点烤番薯给母后尝了尝,请您恩准。”
崇祯默默的点了点头,准许了他去坤宁宫的请求,而后不再言语。
出了文华殿,朱慈烺感觉这位皇帝老子跟自己产生了一些隔阂,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不知不觉来到了坤宁宫,在门前禀报了之后,二妹朱媺娖和三弟朱慈炯立刻迎了上来,二人欢喜道:“大皇兄,我们一起玩吧!”
朱慈烺忽然感觉脑袋一阵的晕,自从回京后,这两个小东西一直缠着自己玩,刚开始还陪他们捉迷藏什么的,结果每次过后两个小家伙一个劲的喊:“再来一次!”
玩了十轮后,还要再来一次,朱慈烺彻底崩溃了,心道我两世三十多岁的人,陪你们俩个小毛孩玩捉迷藏,还玩了十几轮.......
现在朱慈烺一听到“一起玩吧”,“再来一次”这两句话就要头疼。
看着妹妹和弟弟两人希翼的小眼神,朱慈烺道:“皇兄今天给你们带礼物了,你们自己玩好不好”
坤兴公主顿时不悦了,撇着小嘴道:“皇兄的礼物无非就是瓷娃娃和布娃娃,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想要!”
朱慈炯也是一个劲的点头,表示不想玩那些玩具。
“这次的礼物可不一样哦!”朱慈烺早有准备,他一招手从吴忠手中接过一个锦盒,并从中取出一个九环互贯的玉石玩具,在手中摇晃着笑道:“认识这个吗”
坤兴公主噘着嘴道:“大皇兄,这个是什么啊我怎么从未见过”
朱慈烺嘿嘿一笑,道:“这东西叫九连环,是流传在山西那边的益智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
“谁要是能解开,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你们谁要试试”朱慈烺晃着九连环诱惑着两个小家伙。
“我要玩!”坤兴公主一把夺走朱慈烺手中的九连环,跑在一边去了,朱慈炯则是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看着跑远了的二妹和三弟,朱慈烺终于轻呼了一口气,总算把俩个小家伙忽悠走了。
和周皇后见过礼后,朱慈烺与之交谈了一番,随后尚膳监将烤好的番薯呈了上来。
周皇后极为欣喜,一眼就认出了烤番薯,她入宫之前在苏州老家曾经吃过,很喜欢吃。
周皇后笑道:“皇儿越来越孝顺了,还专门打听了母后喜欢吃的食物。”
朱慈烺有些诧异,他哪知道周皇后好这口啊,不过既然人家夸都夸了,总不能说实话让人尴尬吧
朱慈烺从坤宁宫回到钟粹宫后,又看了一
第142章 提刀砍御史
朱慈烺闻言也暗暗点头,觉得南迁是正确的选择。
目前朝廷对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年年税收也越来越少,若是南迁,朝廷可以有力的掌控江南,崇祯也有机会重新洗牌各方势力,破而后立,重塑大明。
朱慈烺不明白为什么对众臣不利的事情,会有这么多大臣支持呢难道这些都是大明隐藏的忠臣
“南迁等同于放弃九边,放弃北方国土!此等贼子乱政,臣请陛下杀之!”
“无故弃边,你让九边数十年来阵亡的将士英魂如何安心此举与奴贼细作有何区别”
“臣请陛下诛杀南迁提议之人!”
群臣纷纷附和,皆尽反对南迁,他们指着那名都察院的御史怒声道,眼中皆尽射出灼灼的光芒,恨不得吞了他,吓得该御史脸色煞白,不由自主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人的利益一但被人损害,就会变得疯狂,饶是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之书的文人也是如此。
温体仁一直在观察御座之上的崇祯脸色,他见时期差不多了,于是出班奏道:“臣提议皇太子去南京监国!”
温体仁的声音并不大,但宛若惊雷,在皇极殿之前回荡,百官皆是一惊,瞪大了眼睛看着温体仁,他们不明白这位首辅大人今天发什么疯。
温体仁能有这么好心朱慈烺越来越感觉事情不这么简单了。
在一片低声议论声中,左都御史唐世济忽然出列道:“南京有皇宫,有各部官署,让皇太子去南京监国,是想让皇太子效仿唐肃宗在灵武称帝的故事吗”
唐朝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带人一路往四川跑,太子李亨建议领军反攻叛军遭到拒绝,在马嵬驿兵变勒死杨贵妃后的第二天,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便分道扬镳了。
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称帝,遥尊在四川避难的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被架空了权力,孤独终老。
唐世济把朱慈烺比作当年自立为帝的唐肃宗,将崇祯比作是唐玄宗,明显是诛心之言,历史上这原本是光时亨的台词,没想到光时亨被他干掉之后,还有人发表这番言论。
整个皇极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百官纷纷偷看宝座上脸色阴睛不定的崇祯皇帝。
朱慈烺怒目如电,盯着唐世济咬牙切齿道:“唐世济!”
唐世济早已豁了出去,他完全不在乎朱慈烺的怒火,始终盯着崇祯的神色,他知道,只要这些话能给皇帝带来触动,自己就赢了。
至于诬陷皇太子这都是小事,大明的御史本来什么话都可以说,哪怕是皇帝娶老婆都可以横插一杠,说一些防范于未然的话更是小场面,最多被训斥降职而已。
杨廷麟出班奏道:“皇太子领军赶走了建奴,未要一份封赏,竟然还有朝臣诬陷殿下不轨,真是天大的讽刺!”
唐世济却道:“此次大捷全赖陛下洪福,归功于内阁诸公运筹帷幄,前线将士只是尽了自己本分,皇太子更是仅仅起了监督而已,还想贪天之功”
都察院的御史们和阉党成员们纷纷附和,直言皇太子这是贪天之功。
“无耻之徒!”礼部尚书姜逢元怒哼一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不满。
太子党官员们也纷纷附和,指骂唐世济等阉党卑鄙、无耻。
唐世济老脸涨红,大喊了一句:“皇太子手中有两万精兵,皆在京师,若是夺权,将无人可制衡!”
众人心中一颤,崇祯脸色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了,袖中的右手紧紧握着。
朱慈烺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污蔑,他怒喝道:“庸臣陷我!孤当斩你!”说着抽出身边一个锦衣卫的绣春刀,斩向唐世济。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唐世济面色僵硬,头皮发麻,顾不得身份拔腿就跑,躲在殿中龙柱之后。
朱慈烺一刀没砍中他,只觉得绣春刀挺沉的,于是刀口着地拖着绣春刀追了上去,皇极殿金砖上被拉出了一条长长白色刀痕。
&nb
第143章 勇卫营哗变
朝会上的事情当天就传遍了整个京师,不仅民众哗然,黄得功、孙应元等勇卫营各将皆是愤怒,对唐世济等文官的言论极为的不满。
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这群言官动动嘴皮子就把他们的功劳都抹了不仅如此,这群狗才居然敢污蔑皇太子谋反!污蔑皇太子谋反不就是直言勇卫营要反吗
黄得功越想越觉得窝囊,他一脚踢翻帐中的桌案喝道:“擂鼓!传令全营校场集合!”
英国公府,正厅之中传来一道怒骂之声。
“这和魏阉当政时有何不同明明是他们在贪天之功!”张世泽怒骂道。
天启七年的宁锦大捷后,朝廷论功行赏,最大的头功居然是魏忠贤,其次是监军太监,再其次是宫里什么都没干的太监,再再其次是朝中的阉党大臣们,如顾秉谦、崔呈秀等等。
连魏忠贤年仅四岁的从孙都论功封了侯爵,至于宁锦大捷的主帅袁崇焕,则是奖励官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慎言!”英国公张之极瞪了眼自己的长子,道:“皇太子功高震主,又得罪了阉党,遭人猜忌在所难免,主要还得看陛下心里怎么想,这种事情轮不到你我置喙!”
张世泽道:“爹,我就是不服!皇明自从土木堡后,我们勋贵都被文官欺负成什么样了原本的地位相等,现在是个文官都不把我们武人放在眼里了!”
张之极喝道:“你不服又能如何当年祖上张辅公,随成祖皇帝靖难,后三征漠北,四至交趾(越南),三擒伪王,威镇西南,宣宗皇帝时又平定汉王叛乱,历事四朝,连姻帝室,那是何等的风光!最后呢不得新帝信任,竟受太监侮辱,以七十多高龄随驾北征,战死在土木堡!”
张之极痛惜道:“如若皇帝信任祖上,我大明何至有土木堡惨败啊!为父告诉你这些,只想让你知道,我等勋贵,只有得皇帝信任才有施展能力的机会!”
见长子面露悲痛之色,张之极叹了口气道:“我英国公一脉看似风光,然两百年来都是祖宗谨小慎微才得以延续,为父没几年时间了,你身为下任英国公,一定要学会低调做人,明哲保身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紧随陛下的脚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