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沉静的表情来,道:“阿山,照你的说法,这次伐明损失的人马,有一大半是因为那个明国太子”
阿山点头道:“回皇上,正是如此,明国太子虽年幼,但所率
第136章 一文一武两汉奸
孔有德原本是铁岭上的一个矿工,大字不识一个,先是跟着皮岛总兵毛文龙混,毛文龙被袁崇焕斩了之后,他又投靠了登莱巡抚孙元化,也就是孙和鼎的老爹,当时的大明火器部队总司令。
孔有德在孙元化那学到了不少关于火器的东西,后来他发动吴桥兵变后,带着孙元化精心打造出的火器部队投了皇太极,现在受封恭顺王。
孔有德能封王,倚仗的资本就是手中的那支火器部队,那是当时大明唯一一支合格的炮兵部队,内有大量训练有素的炮手,不仅有西洋教习,使用的精准测距也是秘法,寻常炮兵根本没有资格学习。
因为孔有德的存在,才让满清有了自铸红夷大炮的能力,并在火炮数量上开始慢慢超过大明,历史上的松锦大战,清军的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了大明。
孔有德的火器部队不仅火炮众多,炮手优秀,而且连火铳也尽数精良,没有炸膛的危险。
这些都是当年孙元化花重金打制出来的精良火器,若是知道这瘪犊子投清,老孙的棺材板铁定压不住了。
听到了皇太极的询问,孔有德躬身道:“回禀皇上,臣的乌真超哈使用的火铳,五十步可打破铁甲,百步对未披甲军卒亦有杀伤力,至于固山额真所说的明军八十步内能破三层重甲,臣不信!”
孔有德心道:老子才投清几年啊,大明变化有这么大还八十步内破三层重甲,吹什么牛逼!这简直是对我乌真超哈的侮辱!
其实孔有德不知道,他的乌真超哈火器部队虽强,也仅仅在火炮方面厉害,至于火铳,连锦州城明军那两千杆点火的鲁密铳都比他们打的远。
这都十年多过去了,孙元化当初重金打造的火铳早已经过时落伍了,也就火炮影响不大,还能用用。
皇太极点了点头,对孔有德的话深信不疑,道:“若是让爱卿与那使用火器的勇卫营交战,可有把握”
孔有德哈哈一笑:“臣的乌真超哈在汉军中,无人可敌!那勇卫营若是遇到,定然灰飞烟灭!”
孔有德的话让虽然狂妄,却暗藏拍马之语,在汉军中无敌,那不就意味着比不上满洲兵吗在场的都是人精,连豪格这种脑子不好的人都听出了意思,心中甚至满意。
皇太极哈哈大笑起来,道:“既然火器如此厉害,朕打算扩充八旗汉军,由原本的二旗扩为八旗,专习火器,如何”
这句看似风轻云淡的话一出口,满朝顿时炸了锅,尤其是满臣,纷纷进言,直言不可。
火器的厉害大家都清楚,让这群投靠过来的蛮子掌握了这个大杀器,万一要是反了该怎么办
皇太极不动声色道:“火器一定是要练的,如果大家不愿汉军操习,那就在你们各自的旗中操练火器,如何”
如果刚刚是炸锅的话,这次就是捅破马蜂窝,连礼亲王代善都看不下去了,他大声道:“皇上,骑射乃是我大清立国之本,我们满人从小就习练弓箭,这祖宗之法万万不可变!”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兄长褚英被几个小兄弟联合搞掉之后,他就被立为太子了,后来因为传言和老奴的妃子有染,被老奴废掉了太子之位。
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与皇太极争权失败,这才退居二线,不过手中依然掌管着正红旗,长子岳托更是掌管着镶红旗。
代善比皇太极还大十岁,因年长位尊,充当了族长一职,也算位高权重了,其他八旗大臣见代善说话了,也都纷纷进言,反对让八旗兵改习火器。
皇太极没有理会众人,而是看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范文程:“范卿,你来说说。”
自从今年年初,和自己并称“汉奸双雄”的宁完我得罪了满洲权贵,被削职夺赐赶回家种菜了,范文程就成了满清汉臣中唯一的小智囊,人也变得更加的低调了。
此时听主子问话,范文程砰的一声跪地地上,口中高呼:“皇上扩充八旗
第137章 党争
在散朝后,皇太极舒服了,准备办的事情都搞定了,可长子豪格却整天一脸苦逼样,就跟死了爹娘一样。
豪格几乎每天都去皇太极那哭丧,这让皇太极十分的烦躁,在心中盘算着怎么给这个蠢儿子的正蓝旗补充兵力。
皇太极刚当上大汗时,曾经吹过一个牛逼,说自己以后绝不会随便没收其它旗主部下的牛录,即便是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
这么一来,现在就变得有些尴尬了,长子豪格的正蓝旗被明军打废了,怎么办总不能让正蓝旗除名吧!八旗变七旗
各旗的人口是分配好的,现在正蓝旗的壮丁被打光了,难不成还能让旗中的老妈子穿着重甲上战场这也不现实啊。
既然不能从别的旗抽调人口,皇太极只能从自己的两黄旗中抽了一些牛录的人口送给了正蓝旗,勉强凑合着顶起正蓝旗。
作为从小就跟在皇太极身后的小跟班,郑亲王济尔哈朗非常识相,皇太极只给了一个眼色,他就将自己的镶蓝旗划出八个牛录送给了豪格,豪格对他感激不已,直呼亲叔。
有人带头,其他各旗见无法装傻充楞了,也只好捏着鼻子自认倒霉,随便送出了一两个牛录,多尔衮和多铎也是一人送出一个牛录,不过都是拖家带口的老弱残兵。
原本豪格是坚决拒绝两白旗的恩惠,天天嚷着绝不接受!然而后来.......真香!
大明,北直隶。
清兵入关让京畿地区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各地百官们都忙着战后重建工作。
大明的许多官员还是很勤劳的,他们不辞辛劳的将朝廷用于救灾的钱财和物资往家里搬,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朱慈烺又回到了出征前的宫中生活,每日起早贪黑的上早朝听政,下朝后去文华殿读书,中午则是陪在崇祯身侧进行午朝,会见重要朝臣,下午还要陪着崇祯批阅奏章、聆听圣训.......
总之一天下来比行军还累,行军是体力活,现在是脑力活,每天不仅要记一些朝臣的名字职位,还要分析揣测他们是什么党的,怎么用他们。
朱慈烺通过这些天的了解,知道了大明朝廷上目前的势力划分大概是这样的:东林党代表江南地主、官僚、商人的利益,阉党代表山东、湖广、山西、北直隶等处官僚、地主、商人的利益。
阉党并不都是太监,而是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其中包括齐党、楚党、浙党、宣党。
曹化淳虽然是个太监,但他当年是倒魏派,是东林党的铁杆,也算是个东林党人,所以朝廷上势力盘根错节,很是混乱,朱慈烺分辨起来也很麻烦。
魏忠贤死后,阉党遭受了重大打击却依然不倒,主要是人太多了,加上后来崇祯刻意扶持阉党打压东林党,阉党渐渐再次坐大。
按照朱慈烺的判断,温体仁肯定是阉党,还有内阁中的薛国观,因为在崇祯三年温体仁当上首辅后,崇祯四年九月开始,太监们就走向了四面八方,外朝各部还有九边各军都安排了监军。
崇祯刚登基那一会儿,可是扶持东林党,把阉党那群太监一个个从外地召回,往死里整的。
至于这个新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不好判断,朱慈烺暂时把他划在阉党一类。
他的判断是,卢象升是东林党,不让卢象升接任兵部尚书,内阁的建议肯定给了崇祯很大的参考。
唯一一个让朱慈烺感到意外的是,户部尚书侯恂居然不是东林党!这可是存在于魏忠贤《东林点将录》名单中的人物啊。
&n
第138章 你懂个屁
北京城,紫禁城皇极门前。
天刚蒙蒙亮,每日的御门听政又开始了,群臣们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奏着事情,一时间咳嗽之声不断,就像后世的扣扣上线提示音一样。
崇祯御座的下首,朱慈烺坐在小板凳上听得都有些打哈欠了,朝臣中尽扯些没用的话题,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也不知道执行力有多大。
皇帝老爹太勤快了,几乎每天都坚持早朝,还听得一本正经的,时而眉头紧皱思考着问题,时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说的跟真的一样。
崇祯皇帝常年在宫中,对天下事情的了解仅限于群臣的奏章之上,地方官上奏的还有点真实性,至于京官,说误导都是轻的。
朱慈烺真想拉着崇祯到宫外看看,去北直隶受灾区溜一圈,估计回来后他就知道自己每天要忙些什么了。
在奏事环节快结束的时候,前排的左都御史唐世济突然出班说道:“殿下,臣想问您一件事。”
朱慈烺有些好奇,不知道这狗屁御史又想干什么,只是淡淡道:“你说。”
唐世济正色道:“臣听闻殿下被困新城时,建奴曾在城下驱赶百姓,而殿下却下令守军对百姓开炮,不知可有此事”
朱慈烺眉头一皱,说道:“不错,命令是本宫下的,唐御史是何意思”
原本有些精神不佳的朝中众臣们皆是站直身体,诧异地看着唐世济,又看向朱慈烺,嘴炮唐这是要对皇太子发难啊!
唐世济肃穆道:“殿下是储君,却对我大明百姓下杀手,这是仁君所能做出的事情吗”
朱慈烺早就知道会有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来打击自己的威望,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朱慈烺从小板凳上站起,慢慢走下,锐利的双目盯着他,唐世济心中虽然有些不自然,却勇敢地迎着朱慈烺的目光,毫不退缩。
“你这是在质疑本宫的做法”朱慈烺哼了一声,接着又淡淡道:“依唐御史之见,那些百姓杀不得吗”
唐世济傲然道:“那些百姓虽然受到鞑子的裹挟,但罪不致死吧殿下下令让守军冲他们开炮,不觉得太过残忍了吗”
朱慈烺有些轻蔑地看着唐世济,面无表情道:“那依你之见,本宫就该任由这些百姓拿着铁铲将护城河填平,然后爬上云梯车,为鞑子开道登上城墙,将新城攻下”
他看着唐世济,语气忽然变得毫不客气:“三万鞑子大军攻打新城,还要让百姓当先锋攻城,我大明守军却不能反击任由他们攻城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脑子出问题了”
唐世济被他怼得脸色青红交接,不断变化,很是激动,刚想开口反驳,却又被朱慈烺打断了。
朱慈烺厉声道:“被鞑子裹挟的百姓是我大明的百姓,难道新城内的十几万人就不是我大明的百姓牺牲小众,拯救大众,这才是真正的拯救!真正的仁义!”
众臣惊讶,没想到皇太子小小年纪却伶牙俐齿,连一向嘴皮子利索的左都御史唐世济都被怼的一时间哑口无言了,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崇祯皇帝也是很意外,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切,暗暗替自己儿子打气加油,他早就受够了这个嘴炮唐了,整天满嘴的仁义道德,老子这么大人了,需要你教做人
唐世济脸色涨红,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高血压差点上来了,很是激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殿下轻言杀戮,还强词夺理!”
朱慈烺觉得有趣,道:“本宫如何强词夺理了本宫所杀的奸商、贪官、鞑子,哪一个不是破坏我大明的奸邪之徒杀他们也算是杀戮也算是罪孽”
唐世济渐渐有些上头了,他昂着头颅道:“百姓可并非奸邪,殿下却杀了他们,不仅是新城外的百姓,听说殿下之前还在良乡杀过三千多个百姓,臣所言不虚吧”
朱慈烺点点头,道:“你
第139章 大奸温体仁
温体仁有一个习惯,一到有他策划的重大行动之时,都会托病不出,上表请辞,以示身在事外。
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躲在北京湖州会馆之内,静待好音,结果唐世济败了,还被皇太子骂成了狗。
在京师湖州会馆的温体仁听到消息后,眉头紧皱,觉得要重新评估这位皇太子的实力了,论政治斗争,他温体仁自信天下无敌。
无论百姓多么苦,局势多么乱,就像这次清兵入关,他从未献上一个建议,整日就忙于和人作对。
当初的讲官姚希孟,准备升为詹事了,温体仁讨厌他,就用他假冒武生的事情,将他夺职去掌管南院。
礼部侍郎罗喻义本来很有声望,因为给崇祯的文章中说“左右未得人”的话,温体仁认为是在讽刺自己,就让让他去掉这句话,罗喻义坚持不从,最后被免职了。
文震孟入了内阁,温体仁不能阻止,就派人每天盯着他,刺探他的过错,再派人弹劾,直到将文震孟赶出内阁。
礼部侍郎陈子壮曾经当面指责温体仁,不久以议论宗亲藩王的事情忤逆皇帝旨意的名义下狱,官位也被剥夺。
郑鄤说了他几句不好听的话,下大狱,坐等被剐;阁臣何吾驺,得罪他,罢官下岗......
诚意伯刘孔昭弹劾倪元璐,给事中陈启新弹劾黄景昉,都是按温体仁的指示做的,他醉心于排除异己、打击政敌。
这些年,上疏弹劾他的大臣不计其数,然而这些大臣不但没能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时间久了,温体仁感觉自己树敌太多了,心中有些担心,怕一个不慎自己凉了招致报复,为了不给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给崇祯的上疏,以及内阁拟定的有关文件,全部不存入档案,企图毁灭罪证。
温体仁之所以能如此的成功,说白了他很能演,能够很好的把握皇帝,他想要推荐的人,都要秘密让人先提出,自己再去支持。
想要陷害谁的时候,都要先故意假装宽厚,再说出犯崇祯忌讳的事,趁机借着皇帝龙颜大怒干掉对手。
因此,在崇祯眼里,温体仁是个廉洁、谨慎、正直的重臣,最主要是眼色十足,至于能力,差就差了点吧。
既然阉党已经开始对自己下手,朱慈烺自然不会什么都不做,让人认为他好欺负。
朱慈烺先是通过李廷表的情报组织搜罗阉党成员的罪证,又利用协助崇祯皇帝批阅奏章的权限,暗中搞掉了几个阉党大臣。
朱慈烺还搜集了温体仁所有的政敌名单,尤其是被他搞的外放的官员,准备调回来几个让他头疼一下,之后又找到了吏部尚书谢升,让他将河南按察司检校路振飞调回京城。
路振飞怼天怼地,谁都敢怼,当年因为钱谦益的案子,语刺温体仁,为此招致温体仁怨恨,被降职为河南按察司检校。
谢升虽然是朱慈烺的老师,但左右摇摆,立场不定,既想有从龙之功,又怕得罪温体仁,朱慈烺怎么允许自己的核心阵营有这种墙头草呢,所以直接让这位老师自己去选择。
谢升也很苦恼,上奏调回路振飞,就表面自己支持皇太子,拒绝调回路振飞,就表明自己站在温体仁一边,他一时间很犯愁,当个官容易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