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郑芝龙能如此的强势,手中自然掌握着极强的实力,大明水师的船小炮小,他就打造了一支按照“荷兰人的模式”的舰队,不论是坚固程度还是火炮数量均要比大明水师一般的战船强上许多。

    一般明军水师的战船上最多也只有七八门大型火炮,而郑芝龙新打造的一批战船上,足足有二十四门红夷大炮,有大明官员曾记载说阅其战舰,坚原如铁城,每船可安置大铳二十四位。

    郑芝龙是商人出生,此次来打英国佬,并不是真的感念两广总督熊文灿的招安之情,而是利益使然。

    佛山的那些铁厂,是郑芝龙武装的重要产地,若是有失,将会对其实力大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英国佬太不懂规矩了,想来大明做生意,你不来福建拜码头,也不买郑氏令旗,跑干个屁啊,还强行做生意,不知道整个东南亚海域谁是老大

    郑芝龙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愣头青,然而他有些低估了这些英国佬,这次出来并没有把自己的主力战船带来,这

    这让郑芝龙有些后悔了。

    没带主力,并不意味着他郑芝龙不能收拾这群英国佬!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潮水开始退去,白沙海面上一片幽暗寂静,只有英国船只上有着点点灯火。

    明军水师趁着黑夜发动了突袭,三艘满载着油料和易燃物的火船驶向毫无准备的英国船队,英国战船上的巡逻兵惊骇之下连忙发出了预警。

    收到预警的威德尔脸都吓白了,连忙下令各个战船斩断缆绳,开向外围躲避袭击。

    英国水兵都是久经海战之人,很快的实施了这条命令,也成功躲过了火船袭击,正当英国水兵们松了一口气时,明军水师几十艘战船冲了过来,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箭和火球攻击。

    英军战船也发起了反击,与明军水师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明军战船上发射的火箭并不是弓箭射出的那种,而是名叫“一窝蜂”的火箭,简单来说就是将绑有32支火药筒的箭矢安装至桶状发射器里,火药筒由总火药线连在一起,作战时点燃总火药线,箭矢如群峰一样蜂拥而至杀伤敌人。

    当面对类似英舰这样躯体庞大的王八壳子,绑上爆炸物或燃烧物的“一窝蜂”如漫天飞蝗一般冲向敌人舰队,英舰顿时陷入一片漫天火海,英军士兵在舰内估计得变成烤乳猪。

    威德尔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命令战船他们且战且退,与明军水师保持距离,充分发挥自己的舰炮射程远的优势,以减少自己舰队的损失,同时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杀伤。

    郑芝龙乘坐的旗舰是那种装有二十四门红夷大炮的三桅炮船,排水量660吨,也是来援助的唯一一艘主力战船,此时这艘三桅炮船就像饿狼一样盯上了威德尔的旗舰——伊丽莎白号。

    伊丽莎白号排水量800吨,船上有七门十八磅炮,二十门十二磅炮,十




第221章 大明与英国签条约了!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

    郑芝龙自从接受招安后,不断进攻东南沿海的海盗,更是在崇祯六年,与荷兰和海盗联军在金门料罗湾展开了大战,郑芝龙领导的大明水师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刘香海盗联军。

    料罗湾海战的规模丝毫不亚于晚晴时的鸦片战争,明军水师先后投入了战舰一百四十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舰队则是有五十九艘战船,那次海战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

    料罗湾海战后,海上马车夫的荷兰马上认怂,东印度公司放弃以武力方式解决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开始动嘴和郑芝龙讲礼貌谈合作了。

    自那以后,大明水师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新夺回了海上主导权,郑芝龙更是成为了东南海域的霸主,到处收保护费。

    当时凡是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郑的令旗,若无此旗,在东亚海面被拦截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若在福建沿海,则百分之百被拦截,就连台湾的荷兰人都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令旗。

    郑芝龙能如此的强势,手中自然掌握着极强的实力,大明水师的船小炮小,他就打造了一支按照“荷兰人的模式”的舰队,不论是坚固程度还是火炮数量均要比大明水师一般的战船强上许多。

    一般明军水师的战船上最多也只有七八门大型火炮,而郑芝龙新打造的一批战船上,足足有二十四门红夷大炮,有大明官员曾记载说阅其战舰,坚原如铁城,每船可安置大铳二十四位。

    郑芝龙是商人出生,此次来打英国佬,并不是真的感念两广总督熊文灿的招安之情,而是利益使然。

    佛山的那些铁厂,是郑芝龙武装的重要产地,若是有失,将会对其实力大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英国佬太不懂规矩了,想来大明做生意,你不来福建拜码头,也不买郑氏令旗,跑干个屁啊,还强行做生意,不知道整个东南亚海域谁是老大

    郑芝龙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愣头青,然而他有些低估了这些英国佬,这次出来并没有把自己的主力战船带来,这

    这让郑芝龙有些后悔了。

    没带主力,并不意味着他郑芝龙不能收拾这群英国佬!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潮水开始退去,白沙海面上一片幽暗寂静,只有英国船只上有着点点灯火。

    明军水师趁着黑夜发动了突袭,三艘满载着油料和易燃物的火船驶向毫无准备的英国船队,英国战船上的巡逻兵惊骇之下连忙发出了预警。

    收到预警的威德尔脸都吓白了,连忙下令各个战船斩断缆绳,开向外围躲避袭击。

    英国水兵都是久经海战之人,很快的实施了这条命令,也成功躲过了火船袭击,正当英国水兵们松了一口气时,明军水师几十艘战船冲了过来,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箭和火球攻击。

    英军战船也发起了反击,与明军水师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明军战船上发射的火箭并不是弓箭射出的那种,而是名叫“一窝蜂”的火箭,简单来说就是将绑有32支火药筒的箭矢安装至桶状发射器里,火药筒由总火药线连在一起,作战时点燃总火药线,箭矢如群峰一样蜂拥而至杀伤敌人。

    当面对类似英舰这样躯体庞大的王八壳子,绑上爆炸物或燃烧物的“一窝蜂”如漫天飞蝗一般冲向敌人舰队,英舰顿时陷入一片漫天火海,英军士兵在舰内估计得变成烤乳猪。

    威德尔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命令战船他们且战且退,与明军水师保持距离,充分发挥自己的舰炮射程远的优势,以减少自己舰队的损失,同时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杀伤。

    郑芝龙乘坐的旗舰是那种装有二十四门红夷大炮的三桅炮船,排水量660吨,也是来援助的唯一一艘主力战船,此时这艘三桅炮船就像饿狼一样盯上了威德尔的旗舰——伊丽莎白号。

    伊丽莎白号排水量800吨,船上有七门十八磅炮,二十门十二磅炮,十



第222章 水师、铸炮
    十一月底,朱慈烺到了太平府,他刚进入太平府就收到了锦衣卫两广干支送来的情报。

    情报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此次海战的过程,主要写了条约的几条内容。

    朱慈烺有些意外,他一直觉得中国和英国发生交集是在清朝乾隆时期,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了清朝和乾隆谈通商,被乾隆一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屁话给打发滚蛋了。

    再后来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是在广东虎门开始的,历史真是奇特........

    同样是建国二百年后,大明面对日本攻打朝鲜,与日本进行了海战,大明在露梁海战中打赢了,清朝的甲午战场却打输了;同样在广东虎门面对英国人,大明又赢了,满清却输的很惨........

    发生在大明广州湾的这才海战,让朱慈烺很是意外,特别是英国的战船,没想到欧洲在海上的力量已经这么强大了。

    记得上次大明和荷兰打的一次大海战,仅仅是在五年前,这频率太快了,如果再多打几次,对大明的财政也将是巨大的影响。

    大明和葡萄牙打过,跟荷兰打过,现在又跟英国打过,虽然每次装备都处于劣势,但每次都赢了,其实也是输不起,如果输了,国门被打开,就和晚清一个德行了,脊梁骨都被后人戳断。

    从锦衣卫的情报中,朱慈烺明显感觉到大明官方不重视此次海战,把这当成是驱逐海盗一样,丝毫没有一种危机感。

    别人不重视,朱慈烺不能不重视,作为穿越者,他是很有压力的,长远的责任感只有他一个人来扛。

    大明水师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巢湖水师起,经历了渡江战役取金陵、鄱阳湖水战灭陈友谅、正德时期屯门海战揍葡萄牙人,嘉靖时期西草湾之战再揍葡萄牙人,万历年间的露梁海战全歼日本舰队,崇祯时期的料罗湾海战狠揍荷兰人,现在的明英海战,后来还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战役。

    大明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即便是自正统年间开始衰弱,嘉靖时期更是跌入谷底,但大明水师依然在最低谷打了几场漂亮仗。

    这份荣耀,朱慈烺不会因为大明国势渐弱而让其中断,更不会等他日后接手大明这个摊子时,让大明水师对外打的憋屈。

    朱慈烺决定加快进程,巩固自己的势力,尽快彻底掌握江南,发展水师。

    水师的发展,很有必要,不仅是为了在未来面对西方的海上强国,更是为了对付满清。

    朱慈烺早就得到消息,在今年上半年,清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攻上皮岛,副将金日观统领将士与清兵激战七昼夜,最后皮岛陷落,金日观等人尽数战死。

    朝鲜投降,皮岛陷落,让大明在北方的海上力量基本断送了,满清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满清之所以这么卖力的打朝鲜和皮岛,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战船,担心后院被大明从海上抄了,朱慈烺计划发展大明水师,在决战满清的时候,可以让水师运兵直扑辽阳和沈阳,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进入太平府后,朱慈烺先是巡视了江南军器总局,经过半年的发展,军器总局的规模越发的扩大了,吴忠花重金从各地拉来一大批火器工匠。

    大明的火器制造兴盛,各地卫所都有军器局,特别在京师、天津、江南一带,连民间都密布着各种各样的火器作坊,工匠多大数万人。

    和军队中的工匠差不多,许多工匠的日子都十分艰苦,在看到太平府守备太监吴公公的招募条件后,江南各地的工匠都蜂拥而至,争抢着来混口饭吃。

    在吴忠正发愁工匠数量太多要不要裁掉部分时,朱慈烺恰好到了,在了解情况后,朱慈烺让他再建立一个炮



第223章 回凤阳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崇祯紧皱着眉头,端坐在龙案前批阅奏疏。

    腊月的天气已经极冷了,崇祯为了方便起居办公,又将办公地点改在了乾清宫。

    崇祯放下朱笔,忽然问:“近几个月北直隶还没下雨吗”

    在下首站立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回道:“回陛下,还没有.......”

    闻言后,崇祯突然剧烈的咳嗽了一阵子,他现在的心情很糟糕,自今年六月来,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出现大面积旱灾、蝗灾和饥荒,多日无雨,中原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崇祯亲自领群臣祭天求雨,下达了登记以来的第二份罪己诏,并命令群臣自己廉洁,爱护平民,以使上天回心转意,皇明时报也刊登了罪己诏,天下臣民俱为见证。

    然而数月来仍然没有雨点降临,这让崇祯最近的情绪越来越差,也大病了一场,好在太子朱慈烺发来捷报,湖广大捷,革左五营被斩杀,当年攻破凤阳的十三家流寇已经被灭掉六家了。

    在喝了口王承恩递过来的姜茶,崇祯又道:“内阁对太子那边的封赏讨论的怎么样了”

    薛国观奏道:“陛下,已经拟定好了,但臣不知,是否还让太子殿下继续在江南剿寇”

    皇太子的功劳太大了,听说他在江南扩兵近十万,不仅杀了个巡抚,还杀了三个总兵,其他四五六七品的小官更是不计其数。

    这才仅仅一年时间,若是让他再继续在江南发展下去,朝廷根本无法掌控,这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如此大事,内阁无法决定,只能让皇太子的老爹亲自拍板。

    龙座上的崇祯皇帝沉默良久,又起身在乾清宫中来回踱步,他停下脚步道:“容朕再考虑考虑。”

    见皇帝心思未定,薛国观知趣的退了下去。

    崇祯又坐回了龙座,半躺在垫子上,仰头看着乾清宫上面的雕龙壁画,心中久久不能决定。

    崇祯很想将朱慈烺调回京师,把天武军分成三部,一部入四川围剿李自成,一部在江南对付张献忠,另一部调往辽东镇守锦州,如此安排,不仅能分化太子的势力,还能牵制大明各部拥兵自重的将领。

    不过眼下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尚在,且人数不少,甚至有进攻南京的实力,崇祯一时间又犹豫了。

    崇祯不知不觉来到了坤宁宫,见他到来,周皇后非常欢喜,她已经知道朱慈烺在湖广大捷的消息。

    周皇后行礼后紧握着崇祯的手道:“陛下,众贼皆溃,国势渐渐好转,何时才把皇儿调回京师”

    崇祯脸色一板道:“皇后,切勿再干政!”

    周皇后也拉下了脸,说道:“臣妾一年未见皇儿,甚是想念,身为人母,臣妾难道还不能思念儿子吗”

    崇祯皱眉道:“现在太子是大明的,先国后家,对于他的安排,就是国事!”

    周皇后闻言,眼中的泪水不断溢出,她别过身去,不愿再理会崇祯。

    见她如此,崇祯心中泛出怜爱,只好道:“等南方稍定,朕就召他回来,这样可好”

    “真的”周后欢喜地道:“南方稳定这都是皇儿的功劳,陛下可得好好赏赐。”

    崇祯帝微笑道:“好!好!”

    虽然嘴里这么说,但崇祯心里却在想,要是亲王什么的还能多赏点封地,现在他是皇太子了,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规制也基本等同于皇帝了,还赏个屁啊!

    崇祯十年十二月,朱慈烺从太平府路过庐州府回到了凤阳府,途中路过一个个新建的囤户村镇,见到百姓们都在高兴的忙碌着。

    当看到皇太子的



第224章 封赏
    十二月中旬,中都凤阳皇城奉天殿中,南直隶主要文武官员齐至,天武军团总以上武将全部到齐。

    在今天,朝廷的封赏旨意已经下来了,并且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提督京营总戎曹化淳亲自宣读。

    奉天殿上首,曹化淳面色深沉,见众官文官侍立,武将肃立,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曹化淳看着朱慈烺笑道:“殿下,咱家要宣读圣旨了。”
1...6061626364...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