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第256章 准备北上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焦虑不安,建奴的突然入关,让他措手不及,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在乾清宫中的一干内阁和六部大臣也是焦急万分,特别是礼部尚书杨嗣昌,他一直主张与建奴和谈,也派了个算命的和皇太极洽谈,一切进展的都不错,然而现在.......
崇祯看向杨嗣昌,冷声道:“杨嗣昌,你不是说奴酋皇太极不会入关的吗”
数月之前,皇太极亲自领两黄旗和豪格的正蓝旗向山海关进军,做出攻打山海关的架势,不少朝臣建议增兵辽东,与建奴一较高下,杨嗣昌依然主和,认为还是等中原彻底平息战乱恢复发展后再与建奴决战。
杨嗣昌的主张遭到了翰林侍读学士黄道周的严厉斥责,理学专家黄道周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人伦,最后黄道周还厉声直逼崇祯道:“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
崇祯大怒,将黄道周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远离京师当个地方小官,这也变相的袒护了杨嗣昌。
杨嗣昌感恩戴德,不敢明目张胆的找皇太极议和,只好私下派人接触,皇太极的态度也相当好,回话表示愿意和谈,和谈促成后就会马上率军撤回老家上炕过冬。
杨嗣昌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崇祯,崇祯也很开心,感觉稳了,可谁也没想到皇太极这个狗东西居然趁机偷袭!
见崇祯责问,杨嗣昌抹了抹额头的冷汗,道:“陛下恕罪,奴酋言而无信,臣也始料未及。”
内阁首辅薛国观大声道:“陛下,杨嗣昌媾和奴贼,罪不可恕,臣请杀之!”
薛国观一直与杨嗣昌不对付,此时逮到机会,自然想把他往死里整。
崇祯也知道二人之间的争斗,自然不会顺着薛国观的意思来,他面露愠色道:“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说说如何应对建奴吧!”
刑部尚书冯英道:“臣建议让皇太子领军北上,皇太子两年前领军驱逐鞑掳,这次亦可以!”
此言一出,殿内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起来,几位重臣都不约而同的偷偷瞄向崇祯。
内阁大臣孔贞运道:“臣附议!”
刑部尚书冯英也道:“臣附议!”
薛国观眼色极好,见崇祯脸色忽然变得阴沉,立刻道:“臣请陛下召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共击奴贼!至于总督一职,臣推荐宣大总督卢象升!”
“臣附议!”几位重臣皆道,表示支持薛国观。
崇祯看了一眼薛国观,脸色稍微缓和了些,道:“宣旨,召宣大总督卢象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姜襄,山西总兵虎大威,山东总兵刘泽清......诸镇兵马入卫京师,赐卢象升尚方宝剑,令他星夜来京,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
自从崇祯九年清兵被朱慈烺打出关外后,卢象升被任命为宣大总督,负责防守九边最薄弱的宣府、大同一带,卢象升在那里大兴屯田,储存了几十万石谷米。
在他的努力下,被清军糟蹋的一塌糊涂的宣大形势渐渐好转,崇祯为此发布指示,要九边各地都学习宣府、大同,向卢象升学习。
此次入关,清军知道宣大不像以前那么好啃了,于是改道密云的墙子岭和青山口入关。
九月二十九日,多尔衮率左翼大军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清军两路大军在京师郊区的通州会师,横扫京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并屯兵于牛栏山,修建石墙城寨,北直隶人人惊恐万分。
南直隶,凤阳府中都。
朱慈烺得到清军再次入关的消息后,立刻召集了文臣武将到奉天殿议事。
朝廷议和消息朱慈烺早已得到消息,他还知道,皇太极原本确实想议和,给自己稳定内部训练旗丁争取时间,不过在得知大明中原各地的民变被平息时,皇太极最终坐不住了。
 
第257章 卢象升入京
京师,皇城承天门大街上的兵部衙门。
一位披麻戴孝、脚穿草鞋的中年男子走近了兵部衙门,衙门中的各官纷纷避让,唯恐沾了晦气。
中年男子进入兵部大院后,却无一人敢上前呵斥,最终杨嗣昌从房中走出,拦住了他。
杨嗣昌打量了他一番,眉头紧皱道:“卢建斗,你想干什么”
身穿孝服的卢象升正色道:“来兵部报道,准备进宫面圣!”
杨嗣昌微怒,道:“你就穿这身行头进宫面圣”
下面的话杨嗣昌没敢说出,你这身行头进宫,陛下坐在中间,两旁站着一票人,你行大礼跪下磕头,这算什么拜灵堂吗
卢象升道:“先考奄逝,吾长途伤心过度,五官散乱,非复昔时,兼以草土之身踞三军之上,只怕没有威信,号令不灵,难以取胜,还请杨阁部代为转告陛下,另选其他贤能担此重任。”
今年五月,卢象升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奔丧,崇祯皆是不许,以夺情之法在职守丧,等待别人接替。
杨嗣昌叹息道:“建斗兄,我也是免行守丧在兵部任职,总监高起潜高公公也是身穿孝服来指挥军事,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等作为臣子,理应先国后家。”
杨嗣昌的意思是,咱们统筹作战的三人都是死了爹在职守丧的,大家都一样,别不好意思。
其实他还想说,还有下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死了爹在职守丧的,现在就在兵部大堂呢,我找来的.......
卢象升却道:“我们三人现在都是不祥之身,人臣不管自己的父母,心中哪还有什么天子”
闻言,杨嗣昌面露不快,道:“这些话建斗兄还是等面见陛下再说吧。”
卢象升也不再与之废话,换了身衣服,和杨嗣昌一同前往紫禁城觐见崇祯。
.......
乾清宫中,除了卢象升和杨嗣昌外,还有一个人前来见驾,此人就是这次总监各路援军的太监高起潜。
崇祯笑呵呵的问卢象升道:“卢卿,此次建奴南下,你有何方略良策是战是和”
卢象升正色道:“臣主战!”
卢象升在昌平时就听说杨嗣昌和高起潜主张议和,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统战的三个人其中两个居然议和,这让他很是忧虑。
崇祯闻言脸色微变,过了片刻后才又开口道:“和谈是大臣们的意见,你先到殿外和杨嗣昌、高起潜二人再商量商量。”
三人告退出了乾清宫,杨嗣昌看向卢象忍不住道:“建斗兄,眼下大明能战的军队只有皇太子的天武军,辽东祖大寿的关宁军,洪承畴的洪兵,孙传庭的秦兵,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如今他们要么在江南,要么在四川和陕西,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即便他们都来了,也是孤注一掷,一旦败亡,后果不堪设想,我大明危矣!”
对于杨嗣昌不提自己的天雄军,卢象升毫不在意,他肃然道:“不说我大明数百年从无议和之事,难道就让建奴大摇大摆的在我大明国境内,甚至京师周围肆虐吗”
高起潜嘿嘿笑道:“卢大人,鞑子二十万大军入关,你有把握打得赢吗”
卢象升肃声道:“打不过又如何,抗击外族入侵,吾辈虽死无憾!”
“不可理喻!”高起潜冷哼一声不再理他。
杨嗣昌心中对卢象升略感佩服,他耐心道:“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我大明表面虽平息了各地流寇之乱,但百姓依然还未安定,如常年遭受战乱的陕西与河南,仍需慢慢安定治理,等内顾无忧,我大明就可整顿武备,北上伐清,以雪建奴多次扣关之耻,永绝边患!因此,朝廷必先安内!”
卢象升蹙额道:“公所言有理,但建奴乃野蛮之人,如今屯兵于京师之侧,行虎狼之事,文弱兄身为朝廷柱国大臣,可能看得下去”
杨嗣昌不语,他内心也极为矛盾,难下决心。
高起潜重重咳嗽一声,尖声道:“好了,都进去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nbs
第258章 明军夜袭
誓师大会后,卢象升率大军进军顺义,逼近驻扎在牛栏山的清军大营,双方距离只有三十里。
在顺义城的西北方,明军已经扎下一个巨大的营盘,营盘散而不乱,各营划分的很清楚,在各营上方有着众多猎猎作响的大旗,其中最大的一杆中军大旗高高飘扬,上书一个巨大的“卢”字。
在中军大帐内,众将齐聚,商议着作战部署。
卢象升摊开夜不收测绘的地图,沉声道:“建奴在距离我军三十里外的牛栏山囤有大量掠来的粮草辎重,奴贼防守的兵力大约有数千,其余大部已经南下通州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突袭驻守牛栏山的奴贼!”
卢象升说完,众将一片沉思,鞑子大军虽然大多已经南下,但在通州一带依然有两三万人马,如果他们北上支援的话......
大同总兵姜襄道:“我们去攻打牛栏山肯定瞒不过通州一带的鞑子,如果他们派出骑兵救援,不消半日便到,我们在野外与之恶战,怕是困难啊。”
山海关总兵马科道:“末将觉得此时出战不利,我们应该静观其变,等通州的鞑子南下后再围攻牛栏山!”
宣府总兵杨国柱皱眉道:“如果他们将通州当成大本营,一直驻扎重兵呢难道我们就一直跟他们耗下去”
高起潜瞥了杨国柱一眼,道:“那又能如何”
卢象升看了一眼高起潜,道:“我军可以用骑兵夜袭,不仅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还让通州方面的建奴没有回援的机会。”
山西总兵虎大威点头道:“督臣此计甚好,末将支持夜袭!”
宣府总兵杨国柱也道:“末将也支持夜袭!”
宣大三镇有两位总兵都支持,大同总兵姜襄也只得道:“末将也支持督臣之计!”
见关宁军各将不语,卢象升看向高起潜道:“高总监觉得如何”
高起潜淡淡道:“夜袭不易,很难成功。”
卢象升坚持道:“高总监放心,本督有把握,本督会亲率天雄军打头阵,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兵马紧随其后,等我们与鞑子大战之时,高总监只需领关宁各镇兵马冲杀敌营,给鞑子以沉重打击!”
高起潜闻言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关宁军各将也没有异议,如果失败,首先送死的是天雄军和宣大各军,自己在后面可以随时跑路。
.......
大明农历的十月,相当于后世阳历的十一月,天气已经十分寒冷了,道路都被冻得什么坚硬。
第二日卯时一刻(凌晨五点),天空一片漆黑,上万明军骑兵已经汇聚在大营前。
他们全体披甲,或铁甲,或内镶铁叶棉甲,在火光的照射下,一片耀眼的红色铁甲如同红色海洋一般。
这些骑兵中,有很多是各将的家丁,九边的家丁与各地卫所将官的家丁有着天壤之别,其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他们久经战阵,待遇极佳,是大明的职业军人。
卢象升身骑五明骥,举剑呐喊道:“此次出战,本督只有一条军令,那就是,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出发!”
既然是夜袭,就没有过多的仪式,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寒风中席卷飘扬,卢象升领着宣大三镇四千骑兵先头部队,趁着夜色向清军大营发起了进攻。
.......
驻守在牛栏山的镶红旗清兵哨兵正站在望楼上远远看去,只见南方隐隐有大片黑影移动,还伴随着大地震动的铁蹄之声。
在借着月光仔细观察了一番后,这名哨兵冷然一笑,道:“这群南蛮居然敢夜袭我军大营,真是不知死活啊!”
清军的骑兵和大明的骑兵盔甲很像,这是清军向
第259章 明军分兵、太子入卫
回到大营后,差点被卖了的卢象升怒气冲冲的找到了高起潜。
宣大三镇的各将也是愤愤不平,说好的一起出兵,结果关宁军把自己给卖了,如果这次不是大捷,那自己人马的损失就大了!
手下的兵马是一个武将的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没有更大的军功利益前,谁都不愿意损失。
卢象升指着高起潜怒斥道:“陛下让你监军,不是让你观战的!”
高起潜气急败坏,尖声叫道:“姓卢的,咱家知道你懂点兵法,可咱家也懂!咱家不仅知兵法,还懂国事,眼下我皇明并不适合与鞑子决战,你这样一味的打打打,只会让国朝陷入困境!”
“你!”卢象升气急,忽然觉得这死太监不可理喻,明明文化低,还强行装大学士,简直没法跟他讲道理。
此时恰逢杨嗣昌奉旨巡视顺义,见二人吵起来,他连忙上前劝架。
卢象升对杨嗣昌道:“事到如今,杨部阁是否还指望着议和”
杨嗣昌连忙道:“议和只是权宜之计!”
杨嗣昌开始化身为思想家,为卢象升上教育课,给他洗脑。
卢象升压根不吃他这一套,正色道:“本督手持尚方宝剑,身负重任,如果要议和,当年崇焕的命运,就要轮到我的头上!”
九年前,作为督师的袁崇焕因为想议和,被朝中言官攻击,背上了卖国叛徒的罪名,下场很凄惨,卢象升宁愿战死也不学袁崇焕。
闻言,杨嗣昌急了,他大喝道:“如此说来,你就用尚方宝剑砍了我!”
卢象升毫不示弱道:“你们在朝堂中可以言和谈,但在外的统兵之人绝不可言和!如果我找奴贼和谈,应该是你杀我!我希望你能看清现实,现在的情况究竟还能不能议和”
二人在帐中争吵,高起潜只是眼睛微闭,时不时的开口说几句,说出的话却让二人眉头紧皱。
.......
半个时辰后,中军大帐召开了军议,帐中满满的都是武将,不过气氛沉凝,无人敢随便说话。
穿着麻衣孝服的卢象升,头戴嵌金三山帽高起潜,还有腰缠玉带的杨嗣昌,三人齐至。
坐在铁案前的杨嗣昌道:“陛下令本官巡视北直隶各地,督促战况,如今建奴分兵八路南下,劫掠平谷、良乡、涿州、易县等地,形势危急,本官与卢督臣和高总监商量了一番,决定分兵南下,救援各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