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轰!轰!轰!”
红夷大炮隆隆之声,将方正化震了个心神俱颤,六神无主
紫禁城内,早朝已散,崇祯特地将杨嗣昌留了下来,商讨眼前局势。
鞑子就在城外,崇祯寝食难安,自登基以来,三番两次被鞑子打到京师之下,他实在愧对大明的列祖列宗。
杨嗣昌虽然善于出谋划策,安邦治国,但不是带兵的将才,清军兵临城下,他自问以京中营兵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若让他拿出什么可以退敌的法子,也只有等天武军、秦兵和洪兵了。
天武军的战斗力极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多人都以为是凭着皇太子的关系被人吹嘘起来的,杨嗣昌亲眼所见上万清军被天武军斩杀的场景,直至今日还心怀震撼。
若是天武军尚在,清军又岂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进攻北京城杨嗣昌心知肚明,却不愿说与皇帝听。
说了也是白说,皇帝的心思很深,越来越难以揣摩,说不定还会引起朝廷动荡。
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陕军常年与流寇决战,亦是练就了百战之师,战斗力应该不比天武军差多少,杨嗣昌很期待,同时他又隐隐担心。
清军犯边,不过是疥癣之疾,流寇荼毒数省,才是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调洪承畴和孙传庭勤王入卫,流贼终不能斩草除根,也不知道如若他日复燃,如何再收拾这天下残局
突然一阵隆隆之声传来,崇祯皇帝和杨嗣昌皆是一惊。
“上元节已过,为何还有人燃放爆竹”崇祯不解道。
杨嗣昌脸色巨变,他当过宣大总督,一下就听出来了,这绝不是爆竹,而是火炮!
他道:“陛下,依臣听来,这不是爆竹,而是大炮,还是红夷大炮!”
崇祯微微松了口气,道:“京师有红夷大炮守城,应该无忧。”
杨嗣昌小心翼翼道:“陛下,这炮声似乎从朝阳门传来,京营中只有神机营能熟练使用红夷大炮,此时神机营奉旨驻守北门的安定门,臣觉得这红夷大炮八成是鞑子的”
“什么”
乾清宫外,有个小太监急吼吼的赶来报信,道:“陛下,鞑子用红夷大炮轰城了……”
崇祯顿时大惊失色,在呆了片刻后,他忽然道:“朕要御驾亲征。”
杨嗣昌大惊,连忙道:“陛下不可啊,炮火无情,还请陛下居紫禁城指挥。”
崇祯瞪了他一眼道:“敌人都兵临城下了,还居紫禁城指挥我大明天子守国门,莫非要等鞑子打到大明门才去守吗朕要御驾亲征,以振军心!”
他又道:“太子呢让他随驾,朕要让他知道作为大明天子的责任!”
只听王承恩尴尬道:“回禀皇爷,太子殿下已经前往朝阳门了。”
“”
朝阳门城楼上,朱慈烺举起望远镜看向远方的清军龙纛,不由得眉头大皱,那是正白旗多尔衮的龙纛,他怎会来的如此快
按照情报所示,清军大部人马应该在天津卫一带,怎会突然出现在北京城下了
&nbs
第312章 拿我战甲来!
北京城外炮声隆隆,清军推车盾车和云梯不断前进,在城下集结登墙。
城墙上,崇祯皇帝脸色难看,清军驱民攻城的战法让他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快看,是援军!”
随着方正化一嗓子高喝,众人的视线越过女墙向战场看去,果见一股人马由南方杀来,已经与清军战在一起。
崇祯惊道:“这是哪部人马”
方正化他拢目光仔细观瞧,但见猩红的战旗上影影绰绰写着几个大字,他大叫道:“是总河坐营游击将军丁文明!”
“丁文明”崇祯眉头微皱,只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又想不起来是谁。
方正化提醒道:“皇爷,他就是当年以锦衣卫资格参加武试,中三科武进士的丁文明啊,当初皇爷您还亲自表扬了他!”
丁文明出生在义乌一个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家庭,从小以戚家军为榜样,苦练武艺,熟读文史,成年时已兵家韬略深藏腹中,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可谓是文武全才。
丁文明到到京师后凭借自己一身武功,经过审查个层层考核当了一名锦衣卫,不久朝廷开科武试,他以锦衣卫资格参加武试,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话题。
丁文明成绩优异,中三科武进士并深得崇祯皇帝赏识,尔后战功赫赫,屡受升迁,还学习戚继光组成了一支义乌兵。
大明早期的锦衣卫还算很厉害的,想要加入需要经过严格地审查和考核,要求良民,无犯罪纪录,还要经过大量训练与挑选再做选拔。
大明后期时,锦衣卫就不怎么行了,很多人都是世袭的,一名锦衣卫逝世,他的亲儿或是亲兄弟可成为其替补,还有就是殉职官员或有功官员的后人,都会被荫封锦衣卫,造成了锦衣卫能力的普遍下降。
丁文明这种从民间选拔上来的锦衣卫,还文武双全,考上了武进士,很快引起了崇祯的关注。
想起了丁文明的信息,崇祯感慨道:“没想到丁文明成了第一支赶到京师的勤王军队,大明有如此将领,朕感欣慰!”
明军援军的到来,给清军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后翼被冲击开始变得混乱,攻城的清军士气因此而大受打击,攻势受挫,城上压力顿时为之缓解。
丁文明的义乌兵已经与鞑子后翼越缠越紧,看的朱慈烺眉头越拧越紧,丁文明现在只是个游击将军,所率人马只有两千人,如何能打得过清军。
他开口道:“父皇,儿臣请开启城门派出兵马与城外的丁文明里应外合,共击奴贼!”
“不可!”杨嗣昌等几位大臣不约而同的出声道。
“陛下,这里是大明京师,城外又聚集了数不清的鞑子兵,城门绝不可轻启啊,便是鞑子没攻城,重要人物想出入也需由绳索箩筐吊上吊下。”
崇祯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他有心想救,却也不能因为一个游击将军而冒此风险。
朱慈烺紧走几步来到城墙边缘,手扶女墙探头向外望去,却被徐盛拦腰抱住一把拉了回来:“殿下不可,小心鞑子羽箭!”
朱慈烺退了回来,他也是关心急切之间才将身子探了出去,徐盛的担心不无道理,流箭射伤守城将士的事情时有发生。
……
北京城外,面对明军的突袭,清军后翼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中军龙纛之下,层层护卫之中,睿亲王多尔衮则面色如常,似乎并未将这股明军放在眼中。
“一群不知死活的南蛮,既然故意寻死,那本王就帮你们一把!”
多尔衮伸手一指艳阳下伤痕累累的北京城,似是唏嘘不已,道:“本王要让那大明天子亲眼看看,他是如何逼着这些忠臣良将一个个甘心赴死的!”
他示意身旁的执旗甲兵,冷声道:“传令,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执旗甲兵令旗由是一番变换,正白旗两翼的骑军立
第313章 铁骑冲阵
朝阳门外,十几座血淋淋的京官垒在那里,远远俯看触目惊心,那些苍白凝固的明军脸庞,似乎是对这座城门在进行着无尽的嘲讽。
“破城!”
“破城!”
清军士气高涨,万口同声汇成两个字,如响鼓重锤一般,一下又一下狠狠敲击着城上将士的耳朵和心脏。
饶是众人死死劝阻,朱慈烺也毫不犹豫的下令迎战,他喝道:“本宫只带两千勇卫营,不会多带京营一兵一卒!”
囤积于朝阳门一带的漕运粮米大半是由通州码头运来的,因此朝阳门被称为粮门,朝阳门面阔五间,通宽三十一米,进深三间,通进深二十米,楼连台通高三十二米,很是巍峨。
在徐盛的率领下,两千勇卫营亲卫全部上马,在朝阳门瓮城集结,为了提升战士勇气,朱慈烺决定亲自带队,领两千人出战。
快速布置完毕,朱慈烺策马而行,为出战的将士打气道:“我勇卫营自成军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作为大明最精锐的战士,你们个个以一当十,无所匹敌!”
勇卫营两千甲士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是天武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作为皇太子的亲卫营,他们人人脸上露出自豪骄傲的神情。
看着无所畏惧的勇卫营将士,朱慈烺又道:“但是,城外的八旗兵号称满万不可敌,你们服不服”
“不服!”
“不服!”
朱慈烺猛的拔出宝剑,道:“既然不服,那就随本宫出战,将那些狗屁的八旗精锐杀个片甲不留!”
“杀!”
“杀!”
“杀!”
两千铁甲亲卫仰天怒吼,声音惊天动地。
城门大开,在呼喝声中,两千勇卫营铁骑随朱慈烺滚滚而去,如同一头雄狮扑向城外的清军。
朱慈烺的左手紧紧抓着马缰,右手握着一杆金枪,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徐盛等人紧紧追随身边。
受此鼓舞,勇卫营亲卫们争前恐后的跟在后面,越跑越快,最后汇成一股冲击洪流。
蹄声翻滚,尘土飞扬,大地在铁蹄击打下似乎颤抖,勇卫营密集冲来,人人决心死拼,威力战力不可小视,不需要什么战阵,光是这股威势就将攻城的清军吓退了不少。
剧烈的马蹄声击打得人的心脏咚咚作响,勇卫营两千铁骑如同虎入群羊,瞬间冲开了攻城的清军大队,人马过境,只留下一地鲜血和无头尸身,或是断臂残肢。
乱哄哄的清军攻城队伍根本无力反抗,几轮冲击后,前阵的清军不断倒下,更多的人哭喊着往后逃命。
城上的崇祯和百官,以及所有京营将士都惊呆了,这简直就是虎狼之师啊!
内阁首辅薛国观抚须而叹道:“气冲斗牛,群山可撼!”
城墙上的京营将士也觉得战意沸腾,他们发出一片片的欢呼声,呐喊者:“万胜!”
“万胜!”
朱慈烺并未受到影响,他一直计算着时间和关注着清军的火炮,平时只有他轰别人,怎么可能不防着敌人的火炮呢。
在看到清军火炮移动调整炮口之时,他立刻下令:“保持队列,雁形进攻!”
一列列的骑兵齐头并进,开始向清军阵地冲去。
一名勇卫营将官高声呐喊:“冲啊!打烂他们的狗头!”
转瞬之间,勇卫营己经冲进两百步,越来越加速了,那种骑兵冲击的威势,看得前面的清军心如鼓点,一阵惊慌。
“快跑啊!”
一声尖锐的呐喊声,清军
第314章 亲自杀敌(为舵主一杠杠加更)
经过一番冷热兵器的互射,双方各不断有人摔落马下。
勇卫营的甲胄精良,能抗羽箭,但战马的侧面防御薄弱,一些被羽箭射中的战马吃痛,将骑兵掀翻马下。
不过二者的伤亡差距不言而喻,勇卫营所过之处,两翼清军骑兵不断倒下,前面一些不开眼的清军步军上前拦截,瞬间被淹没在骑军之中,或被撞死或被践踏而死。
铁蹄践踏在干燥的土地上,汇成一片的轰响,勇卫营气势如虹,一路从头到尾撞来,眼见沿途八旗军步兵无人敢挡,屡试不爽的骑兵侧翼骚扰也不见效果,后面的清军步军早已跑的远远的,不敢再逼近上来。
见正白旗的督阵队上前,巴布海不敢犹豫,让所部三千余骑军尽数出击。
只是看明军的铁骑横冲直撞过来,就像一道移动的山岳一般,而且骑兵之间布置的挺紧凑的,这怎么打要冲上去用马互撞吗
战马是满洲兵的命根子,谁愿意让自己的战马跟对方互撞那样打太吃亏了。
潮水般的勇卫营骑兵涌来,徐盛猛的催马加速越过了朱慈烺,他挺起自己的银锤,高声喝道:“杀!”
“杀!”
身后的两千铁骑同样声嘶力竭的怒喝着,一片长枪马刀竖起,他们也纷纷越过朱慈烺,将朱慈烺挡在后面。
面对勇卫营排山倒海的气势,八旗军骑兵终于变色了,先前筑京观的得意消失殆尽,一些人甚至准备策马躲避。
在一阵喊杀声中,两股骑兵终于撞到了一起,伴随着武器清脆的碰撞声,沉闷的落马声,一道道红色血雾和血肉碎片飞起。
在震天杀声中,勇卫营骑兵一路横推,将松散的八旗军硬生生的淹没,一阵人仰马翻声中,被践踏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这个时代的骑兵,大多侧重个人勇武,要求骑术与单兵作战能力强,不过作战时队形散乱,并不能有效发挥整体的威力。
而天武军的骑兵恰恰相反,注重骑兵的纪律性和整体力量,就算骑术比起清军稍有不足,也同样能击败骑术与武力都出众的清兵。
历史上,法国的骑兵和战马质量很一般,可以说不善骑术,但拿破仑的骑兵大军屡次击败骁勇善骑的马木留克骑兵,而且是以少胜多。
马木留克兵是埃及的少数民族,他们自小从格鲁吉亚、高加索被人买来,受到严格的骑术训练,这个民族的特点就是精于骑术,曾经多次击败过东征的蒙古骑兵。
艾因贾鲁之战中,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在叙利亚的艾因贾鲁平原与马木留克骑兵大战,最终惨败,指挥官怯的不花战死,两万多名蒙古骑兵全军覆没,使得蒙古军未能攻占耶路撒冷,没能成功进军非洲。
从十字军东征时代到拿破仑战争以前,马木留克骑兵一直是一群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为什么在拿破仑骑兵面前被打得叫爸爸了呢
原因就是拿破仑的骑兵经过正规的整体训练,富有纪律性,在作战中能够始终保持严整的队形,冲锋时一泻千里的洪流,锐不可挡。
而非整体性的马木留克骑兵虽然在骑术和刀法上占有绝对优势,单兵作战也是第一流的,但是他们队形散乱,行动不协调,缺乏纪律素养。
两军相交时,马木留克骑兵压根抵挡不住拿破仑骑兵军团的冲击,由单兵格斗的优势变成了整体较量的劣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