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八旗军的优势是齐射,怎么敢与勇卫营这样凶猛的碰撞,一接触就吃了大亏,不知该如何应对。
“受死!”
徐盛手持银锤,借助着高速的马力,直接将迎面而来的一个牛录章京一锤打爆了脑袋,红的白的洒了他一身。
徐盛策马而去,直取将旗之下比较扎眼的巴布海。
巴布海没有认怂,也是策马而来杀向徐盛,在他眼里,这个明将穿着花哨,还在前排,应该是个大官,能与自己的身份匹配。
巴布海喝道:“来将报名!”
徐盛一惊,暗道这鞑子将领《三国演义》看多了吧,还想来场单挑不成
他喝道:“老子徐盛!你他娘的是谁”
巴布海一喜,道:“原来是大壮,江表之虎臣!我乃太祖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
“你娘的!”徐盛低骂了一句,这老小子居然把他当成三国里的徐盛了。
《三国演义》中,东吴战将徐盛因吓退魏军,勇武有功,获得孙权“大壮”史载“权大壮之”,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徐盛二人获此殊荣,徐盛又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来吧,大壮!”巴布海大喝一声,兴奋的冲向徐盛。
徐盛眉头一挑,虽然没听过这货的名字,但好歹也是皇太极的兄弟,说不定也是个网页,如果能锤死这个家伙
第315章 援军
追出数里后,朱慈烺才率领勇卫营返回京师。
胯下战马喘着粗气,两千勇卫营战士人人身上沾染着鲜血,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血,他们挥着淋着鲜血的武器,在尽情的欢呼。
当他们返回京师时,只见朝阳门城门大开,崇祯带着百官已经在城门外欢迎,还有大量的京营官兵和协助守城的百姓夹道欢迎。
“万胜!”
“万胜!”
在人群的欢呼声中,勇卫营将士一个个昂首挺胸,如常山赵子龙一般,很是骄傲。
朱慈烺面露微笑,心里却没有感到丝毫开心,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攻城的清军表面看上去人非常多,特别中军那旌旗蔽日的样子,按照这规模少说有数万人。
然而他率领勇卫营冲阵的时候,清军的中军根本没多少兵力,重点攻打朝阳门的清军如此,其他几门可想而知了。
朱慈烺判断,围攻北京城的清军最多只有两万,而且其中半数都是投降的明军和被抓来的百姓!
根据情报,多尔衮手中掌管着清军左翼军应该有五万人,锦衣卫和龙骧夜不收提供的情报是清军主力还在天津卫,而朝廷提供的情报是,清军主力在围攻京师。
朝廷下令把所有勤王大军都调往京师,原本朱慈烺是反对他,他相信自己的情报,清军主力在天津卫!
然而守城的将领有很多人看到了多尔衮的龙纛,朱慈烺自己亲自登城查看,也亲眼看到了。
清军的主力到底在哪呢多尔衮他想干什么呢朱慈烺苦思冥想,只恨自己身边没有个幕僚参谋。
第二日,早朝上,崇祯下旨厚葬抚恤丁文明等阵亡明军,追封丁文明为正二品金吾将军,恩赐驿乘归葬,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
随后,崇祯又对勇卫营将士进行封赏,徐盛授从二品定国将军,其余人等依次封赏。
清军虽然暂时退兵,但仍然驻扎在通州,距离北京城不到三十里,依然对京师构成威胁,群臣还是有些担心的。
尤其是北上勤王的天武军沿途多次受到清军的骚扰和阻截,使得行军速度极为缓慢。
用骑兵骚扰分化敌人是清军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步军,即便再多也能被玩得死死的,用一句话概括清军的袭扰战术:袭其不虑,乱其战器,追其奔散;除非用更强的骑兵驱散他们。
.......
京师附近,无数百姓举家迁徙南下,几年前鞑子就南下在京师周围肆虐,如今又来了,刚建好没几年的家园又被毁了。
许多人都绝望了,不愿再呆在京畿,谁知道过几年鞑子会不会再来呢。
“唉.......大明这是怎么了连连天灾就算了,可这天下不是流贼,就是鞑子,这让我们该怎么过啊!”
“我们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几年日子,老天都不让吗”
无数的百姓发出了绝望而又无奈的呐喊,不患贫而患不安,如今他们只希望这天下能够太平。
其中一个年轻人痛下决心道:“这次逃难后,我再也不回直隶老家了!”
有人道:“赵三,你不回直隶,又能在何处长久落脚鞑子的兵马也去过山西和山东,河南陕西年年闹流贼,咱们总不能逃到长江南边去吧”
时人尤为重视乡土,黄河附近几省生活差异还不算大,距离家乡又不算远,将来直隶彻底安稳了,也好就近回来养老。
这是所有人在心里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但如果真的背井离乡大举南逃到长江以南,难道永世都不回來了吗
赵三道:“为什么不能去江南那是大明的龙兴之地,皇太子又在那经营了几年,平息了所有叛乱,听说南直隶的官府还收留难民安排吃住工作,也有报酬,说不定还能分到田地.......”
那人嗤道:“胡说!怎么可能有这等好事哪里的官府会收留难民还能安排吃住工作我看你是饿晕了在说梦话吧”
赵三急道:“我没胡说,我娘舅是报郞,专门在京师报亭读《皇明时报》,我去岁时听我娘舅说过!”
“没看出来你还有个识字的娘舅,不过我还是不信,官老爷不撵咱们走就谢天谢地烧高
第316章 会当官的洪承畴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九日。
夜色深沉,崇祯皇帝被乾清宫太监轻轻唤了起来,他立刻意识到,应该有大事发生了,否则这些平日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太监们,可没有这个胆子将自己从睡梦中唤醒。
王承恩颤颤巍巍的来到他的面前,让人将熬好的粥端了上来。
崇祯不耐烦的将小太监打发掉,道:“说吧,又出什么事了”
王承恩道:“皇爷,天武军到达京师郊外了,还斩杀了数千鞑子兵.......”
崇祯只觉得眼前恍惚了一下,似是没睡醒,不过神志马上有恢复了清醒,他站直了身子。
只听王承恩又道:“洪承畴和孙传庭也到京郊了,大军正在城外扎营。”
崇祯舒了一口气,原是虚惊一场,自己果真没有看错洪承畴其人,虽然他走的太慢,但念在其星夜驰援的份上,可以破例褒奖,激励士气.......
他淡淡道:“传召内阁和六部大臣进宫议事。”
........
半个时辰后,重臣们齐聚于乾清宫,尚膳监将赶夜熬好了的热粥端了上来。
看着热气腾腾的热粥,一干老头子感动的涕泪俱下,连连谢恩,称赞皇帝体恤臣下。
崇祯看向几位重臣道:“天武军和陕西军已经到城外了,朕连夜将几位请来,主要是商量一下如何反击,打掉通州的东虏大军。”
各方援军的到来,尤其是天武军的到来,让所有人一下子有了底气,此时京师外有十几万大明精锐之师,想打掉通州的八旗军,应该是胜券在握。
其实各人都知道,圣上这次讨论的不是战术部署,而是如何统筹调度兵马,怎么打是统兵之人的事,朝廷从来不插手,只安排统兵之人和作战任务。
早朝之时,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领着一队锦衣卫翩然出城,向阜成门外的洪兵和秦兵大营行去。
“太子太保、三边总督洪承畴接旨……”
洪承畴不顾甲胄在身轰然跪倒接旨,直至李凤翔将圣旨宣读完毕,此时他双腿已酸麻不已,但他心中却是振奋。
圣旨中加封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领军拱卫京师,还让他入宫面圣,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圣旨中言语充满了褒奖之意,这让洪承畴心中则有说不清的舒坦,感觉这些年在陕西剿寇没白干。
洪承畴舒坦了,孙传庭却难受了,闯王高迎祥当初是他活捉的,击败第二代闯王李自成也有他半数功劳,为何圣上只让洪承畴入宫面圣此刻孙传庭心中极为不满。
洪承畴没管那么多,当即美滋滋的随太监李凤翔进了京城。
可在半路上,李凤翔不阴不阳的对他说了几句话,所提及的尽是天武军两个月前就到达北直隶投入战场之事……
洪承畴额头冷汗直冒,这些话的意思不就是说他洪承畴领兵行军迟缓,如果往大了说,那就是贻误战机.......
这到底是这太监私下瞎抱怨,还是转述了圣上的意思呢洪承畴越想越觉得害怕,他是个聪明人,对朝堂上的很多事情都心存敏感,这也让他一直以来官运亨通,立于不败之地。
洪承畴当即谦逊表示,一路上闻东虏肆乱京畿,他心中也是焦急万分,恨不得日行千里,于君前报效,奈何行军道路崎岖难行,将士们水土不服........
边说着,他示意身边的副将往那李凤翔袖里塞了一块沉甸甸的金子。
看着洪承畴一副公忠体国的模样,李凤翔翻了翻眼
第317章 孙传庭(为堂主一杠杠加更)
出宫没多久,洪承畴就收到了杨嗣昌递来的一条纸条,上面写道:“陕西与京师孰轻孰重”
洪承畴看罢,不再提出异议,安心于京师布防。
洪承畴没有异议,不代表别人没有异议,陕西巡抚孙传庭死活不同意当保定巡抚,想要再回陕西剿寇,彻底把李自成按倒在地。
孙传庭的任性惹得杨嗣昌怒气连连,杨嗣昌也想让他回去剿寇,但你刚来就回去,这叫什么事你把京师安全放在哪儿了把皇帝放在哪儿了
杨嗣昌特别看不惯孙传庭那副孤傲的样子,心中暗想,不就是抓个高迎祥吗有什么好狂的就你这性格还让我怎么带你将来要是把你拉进内阁,是不是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
杨嗣昌在内阁否决了孙传庭的上奏,直接不管他了,似乎告诉他,你不干也得干,当什么官,在哪当官不是你能决定的!
孙传庭不服气,立即上疏请见皇帝,最终被杨嗣昌百般阻挠而未成。
孙传庭心中愠怒,于是引病告休,说老子不干了!
杨嗣昌也被他搞的恼火了,准备出手收拾他,他上奏崇祯,说孙传庭称病是推托之举,消极怠工,不服朝廷调度,有藐视圣上之嫌。
崇祯闻言大怒,下旨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来还不放心,又把他关进大牢,以待判决。
孙传庭和洪承畴同龄,洪承畴比孙传庭早三年考上进士,多吃了三年皇粮,可这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差距。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的,第一个官职是河南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调入京师任职,在吏部当了验封主事,又升到了稽勋郎中,专门掌管官员表彰事宜的,可谓官运亨通。
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第一个官职是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在刑部任事六年。
二人的履历几乎差不多,干了五六年都干到了正五品六部郎中,孙传庭甚至后来居上,因为六部中,吏部比刑部牛逼,是管官的官。
按照这个速度,即便比洪承畴晚当了三年官,孙传庭也应该能追上,甚至熬也能熬到尚书一职,年轻就是资本。
然而孙传庭干了两年吏部郎中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休假了,就是这么个脾气,这是这么任性。
这一休假就是七八年,在这七八年时间中,洪承畴压根没受到阉党的打压,一路升官发财,由京官调到了地方,从浙江提学佥事,升迁至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不久又升到了陕西督粮参政。
到了崇祯年间更牛,崇祯二年,洪承畴赶上了陕西流寇作乱,还是参政的他领兵出战,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贼首王左挂降而复叛,被洪承畴诛杀。
崇祯四年,杨嗣昌的老爹杨鹤招抚流寇失败,被免去三边总督一职,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一直干到了现在。
这期间,朝廷不知道杀了和撤换了多少剿寇的总督,洪承畴一直稳如狗,且功劳越来越大。
他的剿寇风格是,遇到流寇直接开杀,往死里杀,投降也杀,不管多少人,反正就是杀杀杀,玩的这么狠也造就了洪承畴“洪疯子”的外号。
洪承畴起飞的时候,孙传庭还在家里赋闲看书,直到崇祯八年,闲了将近十年的孙传庭才复起,还是干了个吏部五品郎中,负责考核官员。
不过崇祯一向对敢怼魏忠贤的汉子很有好感,他破格提拔孙传庭为顺天府府丞,正四品,仅次于顺天府尹,很牛,相当于越级提拔了。
不过孙传庭没打算在顺天府镀金,他想去前线展示才能,于是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陕西的流寇。
陕西巡抚这个职位,在当时可谓是高危职业,去一个被流寇宰一个,流寇宰不掉的就被朝廷宰
第318章 狡诈的多尔衮
正月二十一日,朝会之上,当朝廷决定要洪承畴统兵驱逐通州的清军时,只听有捷报传来。
捷报莫非是陈新甲领宣大军打了胜仗
众臣嗡嗡议论,只有朱慈烺笑而不语。
“启禀陛下,昨夜周遇吉率天武军攻破东虏通州大营,斩获鞑子四千余级,活捉奴酋多尔衮!”
“什么通州大营被攻破了”
“一夜就破了还活捉奴酋多尔衮”
“谁下的命令”
“是本宫下的命令!”朱慈烺淡淡道。
事实果然证实了朱慈烺的猜测,清军的主力根本不在这,通州大营真正的清军只有万余人,其他多为投降的明军和抓来的百姓青壮。
让朱慈烺意想不到的是,清军通州大营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连多尔衮都被俘了。
猜你喜欢